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①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得街在章台下。
后人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所。
【简析】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极见庭院之深邃了。
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然纸上了。
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 描述气候特征。
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无计留春住”的悲叹。
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指心情,翻译:我很伤心的带泪像花儿询问但花儿却不会说话,只是很纷乱的飞掠秋千架上而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解析及释义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解析及释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闺中少妇在春天的寂寥心情和对远方意中人的深深思念。
词的上片写出了深闺之中的少妇,她被重重阻隔,无法与心上人相见,因此感到无比的孤寂和痛苦。
下片则描述了美人在迟暮之年的悲凉,期盼着心上人能够回来,但是始终未能如愿,因此心中充满了幽恨和怨愤。
词表现了闺中少妇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愁苦,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具体的词句解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这两句词通过对庭院景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闺中少妇所处的环境,杨柳依依,烟雾缭绕,帘幕层层,既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也寓含了离别后的悲凉情感。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这两句词通过对比,揭示了少妇与意中人之间的距离和分离的痛苦。
玉勒雕鞍代表的是意中人的华丽生活,而高楼则象征着自己被禁锢的环境,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这几句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无论是无情的风雨还是匆匆的时光,都无法留住美好的瞬间。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欧阳修巧妙运用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深情地表达了他对闺中少妇伤春之情的理解和同情的作品。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原文、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原文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一作: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中学语文论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在繁花锦簇的词学世界里,活跃着众多多情妩媚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为“人比黄花瘦”的侯门思妇,或为“垆边人似月”的小家碧玉,或为“记得小萍初见”的歌姬舞女,群芳尽现,妖娆无比。
作为领一代风骚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此类词作,大多以体谅与同情的态度描写女性,把女性作为自身命运的代言者,寄托着宦海浮沉的身世之感。
王国维认为“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欧阳修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男子作闺音”的写作范式,但又摆脱了花间、南唐以来穠丽绮靡、幽闷萦怀的香艳习气,严格遵循“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将词予以雅化,追求温柔敦厚、委婉含蓄。
在词作中,欧阳修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他的学问、修养、胸襟、品格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从而使读者生出超越爱情的联想,看到作者的感情本质。
欧阳修的女性意识成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婚姻观念、女性地位等作多角度分析,而单就欧阳修本身对女性的态度来讲,是跟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
欧阳修四岁失怙,与寡母郑氏相依为命,郑氏“世为江南名族……恭俭仁爱而有礼”(《泷冈阡表》)。
女性主导的家庭环境养成了欧阳修仁慈、多情和细腻的品格。
而成年后与三任妻子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更使得欧阳修对爱情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
词人对母亲的敬仰,对三次婚姻的悲欢体验,使词人对女性情感有着深入细致的体察。
他词中的许多女性形象,其实就是词人对自己情感生活的艺术化观照。
且看词中。
首句“深深深”三字写出了那个女子与外界隔绝、形同囚居的处境,不但暗示了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境遇,而且还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深几许”于提问中满含怨艾之情;“堆烟”极写视线之迷茫,衬出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这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显然,主人公虽然有着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上极度苦闷。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2分)(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2分)参考答案:7.(1)B(2)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蝶恋花》欧阳修原文

《蝶恋花》欧阳修原文《蝶恋花》欧阳修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这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蝶恋花》欧阳修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拓展阅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一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蝶恋花》欧阳修原文

《蝶恋花》欧阳修原⽂《蝶恋花》欧阳修原⽂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这是北宋词⼈欧阳修的作品。
下⾯我们为⼤家带来《蝶恋花》欧阳修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原⽂ 庭院深深深⼏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数。
⽟勒雕鞍游冶处,楼⾼不见章台路。
⾬横风狂三⽉暮,门掩黄昏,⽆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拓展阅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赏析⼀ 上⽚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之孤独寡欢,“帘幕⽆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主⼈公⾝⼼两⽅⾯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了⼥主⼈公的孤⾝独处,⽽且有⼼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主⼈公的物质⽣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浑成。
何也?因花⽽有泪,此⼀层意也;因泪⽽问花,此⼀层意也;花竟不语,此⼀层意也;不但不语,且⼜乱落,飞过秋千,此⼀层意也。
⼈愈伤⼼,花愈恼⼈,语愈浅⽽意愈⼊,⼜绝⽆刻画费⼒之迹,谓⾮层深⽽浑成耶? “⽟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地展⽰了现实的凄风苦⾬对其芳⼼的⽆情蹂躏:情⼈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任性冶游⽽⼜⽆可奈何。
下⽚前三句⽤狂风暴⾬⽐喻封建礼教的⽆情,以花被摧残喻⾃⼰青春被毁。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解析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解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以下是这首词的详细解析:首先,从词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是欧阳修早期作品之一,主要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深闺、杨柳、烟雾、车马、楼台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生动而充满情感的画面。
其次,从词的意象和情感来看,这首词上片主要写少妇深闺寂寞,想见意中人而不得的伤感。
词中通过描写庭院深深、杨柳依依、烟雾飞扬等景象,烘托出少妇孤独寂寞的内心感受。
同时,通过“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等描写,暗示了少妇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下片则主要写少妇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的幽恨怨愤之情。
词中通过描写暮春三月、狂风大作、落花飘零等景象,表现了少妇内心的凄凉和苦楚。
同时,“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等描写,也展现了少妇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情。
再次,从词的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比如在描写庭院深深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在描写杨柳依依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描写落花飘零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
最后,从词的主题和意义来看,这首词通过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和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的幽恨怨愤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一首情感深沉、意象生动、艺术手法独特的优秀词作。
通过对其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和文学才华,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希望能帮到你!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释:
1、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2、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3、玉勒:玉制的马衔。
4、雕鞍:精雕的马鞍。
5、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6、乱红:凌乱的落花。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此词写闺怨。
词风深稳妙雅。
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
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
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
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
“无重数”,即无数重。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与此同义。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
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说情深。
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侧重。
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
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
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
且看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不可能不伤心。
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
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此篇一大特色。
最后是意境深。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
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
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
然若失的神态。
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得街在章台下。
后人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所。
赏析
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极见庭院之深邃了。
通过刻画描写,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族女子,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然纸上了。
下阙,“三月暮”点出时令,“雨横风狂”,描述气候特征。
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发出“无计留春住”的悲叹。
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