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诗词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庭院深深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幅庭院深秋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中描绘景象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句,理解诗意。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庭院深深”表达了词人对家园的思念,“槛菊愁烟兰泣露”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景物的哀愁。
3.4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分享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蝶恋花·庭院深深(槛菊愁烟兰泣露)》全文。
6.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晏殊的简介及其词作风格的相关资料。
6.3 图像资源:与诗中意境相关的庭院、菊花、兰花等图片。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诗的基本意思、修辞手法等。
7.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课堂活力。
7.3 情境教学:运用图像、音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诗意体验的学习氛围。
7.4 实践性教学:通过背诵、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欧阳修词二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欧阳修词二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汉族,唐朝房州(今湖北省房县)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词人。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其擅长写作散文、诗歌、词曲等。
他在宋代文艺思潮的转型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词作简介欧阳修的词作品多达500首,其中《蝶恋花》和《朝中措》两首都是他的代表作。
这两首词都是以典故为主题的,颇有特色。
在教学中选用欧阳修的词作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理念和审美趣味,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授课主题本教案将以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收录的欧阳修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和《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为主要内容,从欧阳修的生平背景及文学特色入手,以欣赏、分析和写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来达成以下教学目标:•推出欧阳修《蝶恋花》和《朝中措》两首词的典故来源•通过词作赏析理解欧阳修的文学特色•理解唐宋词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审美品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文学修养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首先介绍欧阳修的生平背景和文学特色,简要讲解词的基本构成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欧阳修诗词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步:体验教师播放欧阳修《蝶恋花》和《朝中措》两首词的歌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词作中用到了哪些比喻和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
第三步:赏析在体验之后,教师通过分段阅读、语音语调等方式详细阐释欧阳修词作的韵律和表达方式,同时将其与典故背景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学内涵和意蕴。
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对于欧阳修诗词中的表达手法和美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在讨论中展现个人见解和思考。
第四步:写作基于前面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唐宋词,根据所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赏析,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关该词作的读后感,并完成对该词作的创意延伸。
晏殊《蝶恋花》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晏殊是北宋的一位优秀词人,代表作《蝶恋花》是为后人所传诵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对于学生们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教案主要介绍晏殊《蝶恋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的生平与代表作;2.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3.理解《蝶恋花》的词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通过诗词歌赋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词。
2.生平介绍通过对晏殊的生平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晏殊的诗词文化背景,以及为何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北宋的杰出词人之一。
3.掌握词作的格律形式晏殊的《蝶恋花》是七绝词。
通过对七绝词的音律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格律的规则及各种韵脚,以便后续的创作。
4.《蝶恋花》的词意通过对《蝶恋花》中的每个字和每个词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和作者的思路。
5.文学鉴赏与创作让学生重新理解词的作用和特点,并教授学生词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在鉴赏的基础上,实行创作,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七绝词的格律和情感表达。
6.课后作业除了在课堂上完成的创作或作业,也可以安排相关的阅读文章或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词的文化背景。
【教学板书】1.生平介绍;2. 七绝词的特点;3.《蝶恋花》的词意;4. 词的文学鉴赏与创作。
【教学感悟】晏殊是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词的发展。
通过对《蝶恋花》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对晏殊及其词作《蝶恋花》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词作的格律形式、词的文化背景以及词的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此外,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词中的文学意蕴,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人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晏殊《蝶恋花》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晏殊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蝶恋花》的文学价值。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蝶恋花》,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韵律、意象、情感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文学常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关于蝴蝶和花朵的动画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意象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蝶恋花》。
2. 写一篇关于《蝶恋花》的观后感,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讨论、朗诵等。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和观后感写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蝶恋花》及相关诗歌解析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动画、音乐等。
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学生预习《蝶恋花》。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
3. 朗诵法:学生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类似诗歌,加深学生对《蝶恋花》的理解。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动画引入蝴蝶和花朵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诗歌讲解:讲解《蝶恋花》的背景、作者、诗歌韵律等,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朗诵: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欧阳修蝶恋花的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优秀教案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背景及意义。
2. 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词风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创作背景。
2. 诗词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及作用。
3. 诗词意境阐述:阐述诗词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4.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及艺术特色。
5. 诗词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背景。
2. 诗词字词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
3. 诗词意境阐述: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及情感。
第二课时:1.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
2. 诗词鉴赏与批判: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拓展作业。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相关诗词资料:提供关于欧阳修及《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资料,以便学生参考。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拓展作业: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以《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为例,分析欧阳修的词风特点。
3.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和批判,促进合作与交流。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活动1. 诗词接龙: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激发对诗词的兴趣。
2. 诗词表演:学生选取诗词进行表演,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

《蝶恋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生平;(2)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蝶恋花》;(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蝶恋花》的艺术特色;(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蝶恋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理解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和韵律特点;(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蝶恋花》,了解诗词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详细分析诗词中的艺术特色和韵律特点;(3)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2)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
(3)作者简介及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内容。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投影仪: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展示诗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导学生朗读。
2. 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洪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3. 分析诗歌内容:(1)解读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词作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蝴蝶和花朵的诗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艺术特色。
(2)提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蝴蝶”和“花朵”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熟练朗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词人的类似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2. 现代解读: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从现代审美角度解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 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
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高一时我们学过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欧阳修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
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它,品味它。
二、听录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首词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下片重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
深闺独处图孤寂愁苦
2.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从早上到黄昏
四、品读课文,质疑、讨论
1.这首词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由远而近、逐步推移,突出了幽深的特点,意境孤寂凄冷;层层烘托烘托,为人物的出场做尽铺排,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愁苦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
2.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你认为上片还有那个字用的比较妙?
讨论、明确: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3.女主人公孤寂愁苦的原因还有哪些?
讨论、交流;“雨横风狂”是环境的凄凉,“三月暮”“无计留春住”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行将消逝,“春”语意双关,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乱红飞过”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落花”意象包含多层意蕴,请分析有哪几层意蕴。
第一层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至,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
是不理解他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五、悟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也有人认为作者有所寄托,你认为呢?
提示: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主要依据是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
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
2.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1) 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
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
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是随意性的应酬,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
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七、布置作业:
当堂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蝶恋花》
欧阳修
景深闺独处图幽深凄冷烘托
情悲伤:独处的愁苦;环境的凄凉;
韶光不再、青春易逝;无法主宰自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