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设计(含答案)
2023年最新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9篇

2023年最新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9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9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阅读答案及赏析(1)《蝶恋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2. 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
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高一时我们学过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而欧阳修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
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它,品味它。
二、听录音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首词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下片重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深闺独处图孤寂愁苦2.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上到黄昏四、品读课文,质疑、讨论1.这首词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有何作用?讨论、明确: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由远而近、逐步推移,突出了幽深的特点,意境孤寂凄冷;层层烘托烘托,为人物的出场做尽铺排,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愁苦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
2.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你认为上片还有那个字用的比较妙?讨论、明确: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3.女主人公孤寂愁苦的原因还有哪些?讨论、交流;“雨横风狂”是环境的凄凉,“三月暮”“无计留春住”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行将消逝,“春”语意双关,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②。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玉勒: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
雕鞍:雕绘花饰的马鞍。
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
游冶: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章台路:原指汉代长安城西南街,代称游冶之地。
1.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用三个“深”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2.“景中有情”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作具体赏析。
(5分)答案:1.连用三个“深”字,极写庭院外面浓阴繁茂、绿叶纷披,院内楼房高大、门户重重的景象,把这个深宅大院的幽邃而又神秘的气氛渲染得特别浓重。
(2分,两个角度各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2.开篇写“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表现女主人公独处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邃环境中身心的压抑与禁锢。
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更昭示了“天地终无情”的冷酷现实,从而真切地表现了少妇难以明言的无奈和内心的隐痛。
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一、自学质疑【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官居宰相位。
第二年罢相,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
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词牌简介】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文本研习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1课时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1 / 2第八单元第三课《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3 日【学习目标】1.体会全词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的风格。
2.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3.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预习导航】1、词人名片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
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
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问题探究】█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开头两句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3、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4、庭院深深中的妇女为什么会有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前后所写的角度有何不同?█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5、这几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6、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及目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精美的对口念诗,既有诗歌的美感,又有音乐的和谐。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演变及其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演示表达能力;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教学内容:1.1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发展;1.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表演形式及技巧。
2.活动安排:2.1 活动一: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发展步骤:引导学生了解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起源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
目的:让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有一个整体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活动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步骤:引导学生欣赏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经典演出视频,观察并分析其艺术特点,讨论学生对其的感受和意义。
目的:培养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3 活动三: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演唱技巧步骤:- 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发音技巧和节奏感。
- 分小组进行表演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进行编排和排练,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目的:通过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身体协调性和演示表达能力。
2.4 活动四:团队合作的演出步骤:各小组进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小品编排和排练,组织一个全校性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大型演出,展示孩子们的成果。
目的: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评价与方法1.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口头反馈了解学生对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理解和感受;- 观察学生在演出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一」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红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怎样的景象?(3分)(2)词的下阕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慨?试作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暮春)初夏即景:窗外绿荫浓郁,只剩樱桃那一点点残红,尚留春意;而一只长大的黄莺不声不响地将它衔去吃了。
(2)词的下阕词人想象画梁双燕呢喃,仿佛在“惜人迟暮”,流露出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感;而又想到燕子是不会做此思量的,于是感慨人常陷入思量太多的`痛苦(因思考而生的痛苦)。
注释:①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②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③渠,它。
指燕子。
赏析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论云:“此词写春感与离情。
暮春天气,绿肥红瘦,正是恼人季节。
加上‘所思在远道’,更难乎为情。
”全词关键在“迟暮”一语,如义山所云“刻意伤春复伤别”,借惜春以寄慨。
1907年春作于海宁。
伤春迟暮之感。
虽比不得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的清丽要眇,然亦是词人心中“第一义”。
整阙词满怀《离骚》之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本词中亦有此慨。
“人间总被思量误”又是在思量什么呢?也许真意只有静安先生知。
词的大意: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
(3)作者简介及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内容。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投影仪: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展示诗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导学生朗读。
2. 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洪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3. 分析诗歌内容:(1)解读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词作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蝴蝶和花朵的诗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艺术特色。
(2)提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蝴蝶”和“花朵”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熟练朗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词人的类似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2. 现代解读: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从现代审美角度解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词人名片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
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
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
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
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
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将刘几的文章用红笔从头至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
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车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三、文题背景
1.章台路。
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
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2.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为“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翁”指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
/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
△。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
/去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
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寞。
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
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恨,亦见其情“深”。
而暮春凄迷之景与闺妇愁苦之情融合,恰呈现出整首词意境的婉丽幽深。
二、悟读,诗情画境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画堂,再也没有飘逸的裙裾让我翩翩起舞,
再也没有精致的花冠装饰我长长的秀发。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
离去。
日升雾袅的清晨,落霞孤鹜的黄昏,坐在一炷残香之下取暖,
思念,祝福。
或抚一回琴,或吟一首词,回味着昨日的温暖。
半夜
下起了小雨,点点滴滴,远远近近。
古老的琴是他弹过的那张,那
疏疏密密的节奏,似幻似真,这是他吟哦的声音吗?寂寞,无语,
难眠。
三、品读,鉴赏评析
1.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
答案说《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景深,是词人写景时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说情深,是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掘得很深,并用工笔对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仅“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就包孕了“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四层含义。
说境深,是说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情思绵邈,意境深远。
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极言庭院的深邃,让人想到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形同囚居的生活,不但写出了她的孤身独处,而且暗示了少妇无人可诉的深深愁绪。
3.该词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
请反复诵读作品,说出多层意蕴来。
答案词中女主人公面对风雨残春、青春消逝,无奈之下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就包蕴了无限的伤春之感,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得以层层深化。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走马章台,花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
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词一大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了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游春的热闹景象呼之欲出。
请分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答案“逐”字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情形。
“拍”字刻画了春水的活泼和生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词的下片形象地描写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和作者沉醉其间的神态。
看似有及时行乐之意,实际上词人一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虽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但深怀忧时之情与愤世之意,这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露胸中的郁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