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八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导学案)

蝶恋花(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字进行鉴赏。

2.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 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内容:一、课堂准备1、名句积累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满招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欧阳修词创作: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写男女之情,热烈的歌颂了爱情的永恒。

他认他在词中直接表现男女间恩爱相会的种种情趣,着力刻画爱慕之情不能自由表达而造成的惆怅相思;以及谴责薄情男子对爱情的背叛,同情弃妇的不幸遭遇,抒发对失去恋人的追思,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欧词中的另外四分之一,则在词的题材方面作了有益的开拓,以词咏史、咏物、写都市生活、时令节俗,以及以词叙事,这在前代词人中较为少见,欧阳修则在这些方面写的较多。

欧词中还有三十多阕言志抒怀之作,在这些词中,表现的不再是轻歌慢舞间的愁思,而是作者豪迈坦荡的胸怀和饱经仕途风波后的深沉感慨,意境开阔雄放。

其中《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是这类词中的代表作,此词实开了东坡豪放词的先声。

另外如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在刻画山水景物方面很有特色。

在词的形式、语言方面,欧阳修也作了不少尝试;其中有十几阕慢词,写作时间介于柳永与张先之间,对文人普遍制作有着促进作用。

欧词音韵流畅,用词讲究,颇被后人所推许。

他在语言方面还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大量以前人成句入词,开后代经史语入词的先例;一是也有部分词中采用。

欧词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对宋词两大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蝶恋花》导学案活动单(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晏殊的生平及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词中主人公因“离别”而愁苦的情感。

3.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学习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词中主人公因“离别”而愁苦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掌握词中借景抒情、反衬、烘托等艺术手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自学质疑1、结合书下注释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和本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朗读本词,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上下阕大意。

 我的疑问与思考二、预习成果展示(知人论世)1、作者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政权、军权于一身,兼文武二职的宰相,进入了人生的巅峰阶段),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词作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吟弄风月,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亦颇有意味深长者。

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有《珠玉词》。

2、文题解读蝶恋花,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

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通情达意)(一)初读文本,辨清字音、明确句读。

初步感受全词的情感基调,找出词眼。

(二)再读文本,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本词中写了哪些意象?2、主人公为了舒缓自己苦闷的心情做了哪两件事?结果如何?(三)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词,深入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教版高二选修导学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教版高二选修导学案)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教版高二选修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前活动:导入: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一、自学指导1、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合作探究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

上片为时令背景。

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

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

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

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

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

《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

“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

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

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

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

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

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1课时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1课时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1 / 2第八单元第三课《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导学案 制作人岳建华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 2016年 12月3 日【学习目标】1.体会全词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的风格。

2.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3.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预习导航】1、词人名片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

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

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2、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问题探究】█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开头两句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3、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4、庭院深深中的妇女为什么会有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前后所写的角度有何不同?█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5、这几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6、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江苏高二语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生活动单Word版

江苏高二语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学生活动单Word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活动单学习目标:品味语言,解读词的意象,学会如何把握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感知一、自主研习1.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2.诵读诗歌,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活动二:精读课文1.词的上阙描写了怎样的景色?2.结合词的下阙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

活动三:品读探究黄墨谷先生认为,北宋大词家,往往小题大做。

欧阳修的“闺情词”,都是用尽笔力,通过“闺情”这个题材,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激愤,感慨深沉,有弦外之音。

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文题背景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一起一结颇受推崇。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画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词牌名蝶恋花: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此词亦见于冯延巳集。

李清照同调词序指为欧阳修作,当无误。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自称庐陵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教版语文高二《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

《破阵子·春景》《蝶恋花》导学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学习《破阵子·春景》借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质朴写法;学习《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领会晏殊所抒发的闲情逸致;领会欧阳修通过“闺情”题材,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

课前预习一、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谥元献。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

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辞海》1989年版)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二、文体文化知识晏殊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写女性情感和闲愁为主。

《破阵子*春景》是他的代表作。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三、基础知识1、字音辨析(1)碧苔(2)踏莎行(3)征辔(4)危阑(5)游冶(6)雨横风狂2 ,解释加点的词语。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

(3)作者简介及诗歌背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内容。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投影仪: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氛围。

(2)展示诗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引导学生朗读。

2. 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洪基的生活背景及创作风格。

(2)讲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3. 分析诗歌内容:(1)解读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自身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词作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蝴蝶和花朵的诗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艺术特色。

(2)提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蝴蝶”和“花朵”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并熟练朗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 写一篇关于这首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词人的类似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比较分析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

2. 现代解读: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从现代审美角度解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词人名片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利用自己知贡举的权力地位举荐人才,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学家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

他让梅尧臣、苏舜钦、曾巩名高位显,对王安石两次加以推荐,“三苏”更是因他的推荐和鼓吹而名动海内。

他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

他还开了宋代笔记文的先声,是散文赋的开山作者。

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还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歌咏杭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词集为《六一词》。

二、诗词故事
欧阳修倡考场朴素流畅的文风
在欧阳修的时代,科考场中有所谓“太学体”(国子学中流行的文体),其代表人物为刘几,文风近于奇崛雄肆甚至险怪僻涩。

欧阳修为了提倡一种朴素流畅的文风,嘉祐二年主持科举时,将刘几的文章用红笔从头至尾,一下抹倒,“判大纰缪字榜之”,并将“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

这激起举子哗变,群聚嘲骂,甚至在大街上拦住欧阳修的马车哄闹,而欧阳修不为所动,终于使“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三、文题背景
1.章台路。

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多妓馆,京兆尹张敞无威仪,罢朝后常走马过章台街游乐。

后以章台路代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2.安徽滁州醉翁亭有副对联为“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翁”指欧阳修,“亭”本无名,因“醉翁”在此宴饮宾客,兴之所至,命曰“醉翁亭”。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
/路
△。

雨横/风狂/三月暮
△。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
/去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本词写深闺少妇的暮春愁思,词意殊怨。

起句三叠“深”字,烘托出庭院的沉寂幽邃,亦暗示佳人高墙幽闭的孤寞。

次接杨柳堆烟、帘幕无数,正见其景“深”。

往下,倚高楼而望章台,掩重门而留暮春,含泪眼而问落花,逐次曲转出人物内心的怨恨,亦见其情“深”。

而暮春凄迷之景与闺妇愁苦之情融合,恰呈现出整首词意境的婉丽幽深。

二、悟读,诗情画境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画堂,再也没有飘逸的裙裾让我翩翩起舞,
再也没有精致的花冠装饰我长长的秀发。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离
去。

日升雾袅的清晨,落霞孤鹜的黄昏,坐在一炷残香之下取暖,思
念,祝福。

或抚一回琴,或吟一首词,回味着昨日的温暖。

半夜下起
了小雨,点点滴滴,远远近近。

古老的琴是他弹过的那张,那疏疏密
密的节奏,似幻似真,这是他吟哦的声音吗?寂寞,无语,难眠。

三、品读,鉴赏评析
1.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一篇景深、情深、境也深的作品?
答案说《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景深,是词人写景时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说情深,是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掘得很深,并用工笔对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仅“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就包孕了“因花而有泪”、“因泪而问花”、“花竟不语”、“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四层含义。

说境深,是说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情感,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情思绵邈,意境深远。

2.“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连用了三个“深”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极言庭院的深邃,让人想到庭院中的女主人公形同囚居的生活,不但写出了她的
孤身独处,而且暗示了少妇无人可诉的深深愁绪。

3.该词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

请反复诵读作品,说出多层意蕴来。

答案词中女主人公面对风雨残春、青春消逝,无奈之下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就包蕴了无限的伤春之感,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也得以层层深化。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竟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走马章台,花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

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词一大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了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游春的热闹景象呼之欲出。

请分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答案“逐”字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情形。

“拍”字刻画了春水的活泼和生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案词的下片形象地描写了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和作者沉醉其间的神态。

看似有及时行乐之意,实际上词人一生刚正不阿、忧国忧民,虽宦海浮沉,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但深怀忧时之情与愤世之意,这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露胸中的郁闷,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