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欧阳修)最终版

合集下载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越女采莲秋水畔。

①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②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滩头风浪晚。

③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①越女:越地少女,泛指江南水乡的姑娘。

越本为古国名,国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②金钏(chuan串):金手镯。

③鸂鶒(xi chi西斥):水鸟,类似鸳鸯,而色多紫,俗称紫鸳鸯。

【译文】俊俏的水乡姑娘,正在秋水江畔采莲。

罗衣轻软,衫袖紧窄,服饰那么可体雅淡。

一双手镯忽上忽下,象对小鸟在袖里时隐时现。

手摘花枝临流照影,只见水中人面似花,花似人面。

蓦然心动,思绪就象那拗断莲梗拉出千丝般纷乱。

一对紫鸳鸯相依相偎栖歇在河滩,风浪骤起天色已经昏暗。

夜雾渐渐加重,远处飘着轻轻的炊烟。

环顾四周。

同来的伙伴一个都不见。

只听到隐约的歌声随着归船越行越远。

一片离别的愁思无端涌起,迷漫在黄昏的江水南岸。

【赏析】这首采莲词以采莲女为描绘中心,写她的美好,写她的情思,很耐人寻味。

她和女伴们一起划船去采莲。

穿着窄袖的罗衫,显得身姿婀娜又矫健。

采莲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象舞蹈一样富有韵律,引人入胜。

一对手镯也在衣袖中闪闪烁烁,忽隐急露,更显得活泼多姿,美妙难言。

她又是那样敏锐善感,对着江流倒影,看到自己娇美如莲的姿容,情不自禁心有所动。

她想了些什么呢?词人没有明说,但从词中所言“芳心”、“鸂鶒”来看,我们猜测可能与她的恋情有关。

而我们所能确知的,是她一定呆呆地、默默地沉思了很久。

忘了摘莲,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直到同伴失散,天色昏暗,风浪骤起,涌动小船,她才蓦然惊醒。

这才发现小船随波逐流已经漂得很远,而女伴们早已满载而返,只有她们无忧无虑的歌声还隐隐约约能够听见。

在这苍茫的暮色中,隐秘的心事再加上离群的孤独,她那份愁思不禁更加浓重,以至溢出身心,迷漫充斥了整个江岸。

美丽的姑娘去采美丽的荷花,这本来就是个意境无比美好的诗题,而词人又挑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格外温婉多情的姑娘来突出表现。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原文+赏析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露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注释】鸂鶒(xī chì):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简析】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

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转眼天晚,风起露降,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

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赏析】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

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

“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

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

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

《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

《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

《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欧阳修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

“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

“无重数”,即无数重。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欧阳修的蝶恋花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的蝶恋花原文及译文

欧阳修的蝶恋花原文及译文欧阳修的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导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北宋词人欧阳修的作品,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少妇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作品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⑴,杨柳堆烟⑵,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⑶,楼高不见章台路⑷。

雨横风狂三月暮⑸,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⑹。

注释译文⑴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作品译文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数。

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被高楼挡住,望不到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

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词牌格律鹊踏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又名“蝶恋花”“凤栖梧”。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格律对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中仄中平平仄仄。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雨横风狂三月暮,中仄中平平仄仄。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蝶恋花》这是一首深闺佳人的伤春词。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欧阳修《蝶恋花》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蝶恋花》宋代:欧阳修画阁归来春又晚。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

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译文从楼阁归来,才发现今年的春天又迟到了。

燕子双双齐飞,垂柳低软,桃花已经凋零残败。

落花像撩人的细雨洒满了半空,和风习习充满了庭院。

独自皱眉,满怀的愁苦没有人能感受。

一个人孤独地靠着栏杆,心思如麻又烦乱。

芳草萋萋,回忆了一番江南岸。

清风明月没有感情,暗将人的模样改变,昔日的游览如梦一样,哪里经受得起重提?我这里白白地极度悲痛。

注释①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晏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②画阁:华美的楼阁。

③桃花浅:是说春晚桃花开残,树上的花朵显得稀薄了。

④细雨:小雨。

⑤愁眉:发愁时皱着的眉头。

唐白居易《晚春沽酒》:“不如贫贱日,随分开愁眉。

”敛尽:收拾、整理干净。

⑥心绪:心思,心情。

⑦芊(qiān)绵:草木茂密繁盛。

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

”⑧暗换:不知不觉地更换。

⑨旧游:昔日的游览赏析上片侧重描写女主人公从画阁归来所见的晚春景象。

首句一声“春又晚”的叹息,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从这两句可见归者是独归,所以用此景反衬孤独。

“细雨满天风满院”此句既是写景,又衬托出女主人公哀婉绵密的情感。

“柳软”、“细雨”两句,具体描写晚春时节令人伤心的风雨落花景象。

“愁眉敛尽无人见”将女主人公的形象画进了这幅残春风景图中,人景交融,凸显了他的忧愁孤独之状。

此片情景交融,将人的哀婉之情融进残春风雨中。

下片主要写主人公的伤离怨别之情。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欧阳修《蝶恋花》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宋】欧阳修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语解释】⑴几许: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失足妇女柳氏事。

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全文翻译】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原文赏析】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

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

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

或见《阳春集》。

李易安定为六一词。

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

”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尝爱西湖春色早①。

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

②且趁余花谋一笑。

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

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注释】
①西湖:此指颍州西湖。

颍州,即今安徽阜阳市,此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三里,相传古时水深莫测。

见《正德颍州志》。

②绿暗红英少:即绿暗红稀,指暮春时节。

③凭君句:剩把,尽把,只管把。

宋·晏几道《鹧鸪天》:“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逢是梦中。

”芳尊,指酒杯。

【译文】
我曾爱西湖的春天来得早,冬雪才消,小小的桃花枝头笑。

转瞬春光过去了,如今是绿叶成荫红花少。

剩下的花儿还妖娆,抓住时机看个饱,何况有美女笙歌供一笑!只可惜老来的风情不及从前好,听你开怀畅饮人醉倒。

【赏析】
欧阳修自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移知颍州,次年七月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词云“尝爱西湖”系指到任的一年;而“顷刻光阴都过了”,则指第二年,词当作于此时,即皇佑二年残春。

此时词人四十四岁,古人年至四十开始称老,故云“老去风情”。

春光已逝,年华向老,犹欲花前一醉,旷放之情,溢于言表。

较之同调之“庭院深深”,可谓乐观一些。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及赏析欧阳修(10071072),字元稹,号五瘟神,洛阳人,湖南醴陵(今湖南衡阳)人,是一位著名的唐代文学家,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受人尊敬的文学家。

欧阳修擅长诗文写作,尤以词作不及诗,擅长《五绝》,最出名的诗是《蝶恋花》。

《蝶恋花》发表在《唐诗三百首》中,充分表现了欧阳修的绝笔写意,文采灵动,语言清新,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令读者回味无穷。

《蝶恋花》原文如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

这首诗写的是一场蝶和花之间的恋情,是一段温馨又自然的浪漫故事。

这首诗的构思独特,浓郁的温情和自然之美包含在诗中。

此诗歌题即为“蝶恋花”,诗中以“春蚕到死丝方尽”作为引子,形象描绘出一只春蚕丝绵绵不休地织着自己的宿命,直至死亡,又象征着蝴蝶与花之间的不朽之爱,表达出蝴蝶“无心恋花”的奋不顾身的爱情。

“蜡炬成灰泪始干”紧接其后,把蝴蝶的牺牲性爱情描绘的表达的淋漓尽致。

“晓风吹又生,千山鸟飞绝”则是对蝴蝶生命的淡然象征。

从理解来看,这首诗凝重、深沉,它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理念,同时暗指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真理。

这首诗象征了爱情的倔强与牺牲,深沉而又能激起读者的深思,使读者极其感动和体悟。

欧阳修的词字里有一种现实的情思铺陈,歌颂的形式中既有生活的运用,也有宗教崇拜的寄想。

他的词赋用一种抒情的语汇,表现了一种自然的意境,贴近实际,而又有着抽象的精神境界,令人倍受感动和激发思考。

可以说,他的文学思想比他的作品更加深远,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而言之,欧阳修的《蝶恋花》凸显了他深邃的文学思想,同时表达出对爱情真挚的热爱,无不能感动和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犹如一首优美的老歌,洋溢着爱情永恒不变的美好精神,让人深深被所感受到的神秘魅力所吸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教学目标】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义,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4、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3、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黄金缕”“一箩金”,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词层出不穷。

李煜、晏殊、苏轼等人均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毛泽东也曾为之填词。

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

伟人的慷慨激昂、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

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

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品味。

二、知人论世。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

(闺怨)【思考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深闺独处图),下片重在抒情(孤寂愁苦)。

【思考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思考4】理解词语意思。

杨柳堆烟——(杨柳在烟雾笼罩中也如一堆堆烟雾)帘幕——(垂落下来的柳枝像门帘布幕)章台路——(代指歌妓聚集的楼馆)乱红——(零乱的落花)【思考5】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

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

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

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

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思考6】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恨”——“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伤”——“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苦”——“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鉴赏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鉴赏“深”、“堆”二字。

(1)“深深”两个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2、赏析这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写了哪几个意象?意象是怎样次序展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

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写出了少妇生活环境的阴森、幽邃及与外界隔绝的特点,表现了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的压抑与禁锢。

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

【鉴赏2】“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1、庭院深深中的妇女为什么会有难以言明的内心隐痛?前后两句所写的角度有何不同?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

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

前一句写的是丈夫的情形,后一句是写这位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鉴赏3】“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1、“春”字如何理解?语意双关,表面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2、这几句写了哪几个意象?它们分别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表达了什么情感?雨、风;三月;门、黄昏;春。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

3、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

【鉴赏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1、采用层层深入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第一层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至,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

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的。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②主人公见花被风雨摧残,联想到自己的命运而落泪,泪眼问花,花儿却不说话,花儿已经幻化为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冷漠。

③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人同情的悲苦和孤独。

(三)三读诗歌,总结归纳。

【思考】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的闺阁怨妇的形象。

这首词意境深远。

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

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内景到外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四、拓展阅读:《破阵子》和《蝶恋花》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同:都写落花,《破阵子》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异: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五、悟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闺怨,也有人认为作者有所寄托,你认为呢?提示: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主要依据是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

北宋时期,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

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

2、结合已学过的三首词,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1)内容: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

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

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

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是随意性的应酬,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

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

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使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

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七、布置作业:当堂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蝶恋花》欧阳修景深闺独处图幽深凄冷烘托情悲伤:独处的愁苦;环境的凄凉;韶光不再、青春易逝;无法主宰自己命运。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