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
射频电路工作原理

射频电路工作原理射频电路是指工作频率高于数十千赫兹的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射频信号的产生、放大、调制和传输等过程。
一、射频信号的产生射频信号的产生通常使用射频振荡器来实现。
射频振荡器是一种能够稳定产生特定频率的电路。
常见的射频振荡器有晶体振荡器、压控振荡器等。
晶体振荡器利用晶体的谐振特性来产生稳定的射频信号,而压控振荡器则通过改变电压来调节输出频率。
二、射频信号的放大射频信号通常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增强,以便能够传输到远距离。
射频放大器一般采用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器件构成。
当射频信号经过放大器时,放大器会根据输入信号的强弱来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
三、射频信号的调制射频信号的调制是为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携带信息。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幅度调制是根据调制信号的幅度改变射频信号的幅度,频率调制是根据调制信号的频率改变射频信号的频率,相位调制则是根据调制信号的相位改变射频信号的相位。
四、射频信号的传输射频信号的传输通常使用天线来实现。
天线是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进行辐射的设备。
射频信号经过天线辐射后,可以在空间中传播,被接收器接收到并解调还原为原始信号。
射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信号的产生、放大、调制和传输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射频电路还可能包含滤波器、混频器、功率放大器、解调器等组件,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例如,滤波器可以用来去除信号中的杂散频率成分,混频器可以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转换,功率放大器可以增强信号的输出功率,解调器可以将调制过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射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射频信号的产生、放大、调制和传输过程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射频电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射频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放大电路射频电路

放大电路射频电路放大电路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用于增大电信号的幅度,以便在传输、记录和处理信号时更加可靠。
射频电路则是放大电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专门用于处理射频信号。
本文将介绍放大电路中的射频电路及其应用。
一、射频电路简介射频(Radio Frequency)指的是频率范围在3k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信号。
射频电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无线电广播、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射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相比其他电路更为复杂,需要考虑信号衰减、杂散抑制、频率选择、幅度控制等问题。
二、射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是射频电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增加射频信号的幅度。
常见的射频放大器有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和共集放大器。
它们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应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
三、射频混频器射频混频器是射频电路中的另一种常见组件,用于将射频信号与其他信号进行混频,产生新的频率。
射频混频器一般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组成,输入端分别是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输出端则是混频后的信号。
四、射频滤波器射频滤波器是射频电路中用于实现频率选择的重要元件。
它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或抑制某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射频滤波器可以采用主动滤波器或被动滤波器实现,常用的类型有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等。
五、射频放大电路的应用射频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如手机、基站、无线局域网等。
它们用于接收、放大、传输和处理射频信号,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和信息的准确处理。
此外,射频放大电路也被应用于雷达系统中,用于探测并跟踪目标。
六、射频电路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射频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信号衰减问题: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减,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最小化衰减,以确保信号的可靠性。
2. 杂散抑制:射频电路中常常会出现杂散信号,对信号质量造成干扰,设计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
3. 频率选择:射频电路常需要选择特定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处理,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和放大器。
RF射频电路分析

射频电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无线通信
手机、无线局域网、蓝牙等。
雷达
目标检测、测距、速度测量等 。
卫星通信
卫星信号接收与发送等。
04
电子战
信号侦察与干扰等。
射频电路的基本组成
信号源
功率放大器
滤波器
天线
产生射频信号的电路或 设备。
放大射频信号的器件。
对信号进行选频,抑制 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将射频信号转换为电磁 波并辐射到空间中。
元件匹配
元件的匹配是射频电路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匹配可以减小信号反射和能量损失 ,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射频电路的性能优化
信号质量优化
通过优化元件和布线的参数,减小信号失真和噪声, 提高信号质量。
效率优化
优化电路的结构和参数,提高射频电路的效率,减小 能量损失。
稳定性优化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参数,提高射频电路的稳定 性,减小外界因素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04
射频电路的设计与优化
射频电路的布局与布线
布局
在射频电路的布局中,应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元件的排列和相互关系,以减 小信号损失和干扰。
布线
布线是射频电路设计的关键环节,应选择合适的线宽、线间距和布线方向,以 降低信号的传输损耗和电磁干扰。
射频电路的元件选择与匹配
元件选择
在选择射频电路的元件时,需要考虑元件的频率特性、功率容量、噪声系数等参 数,以确保电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3
射频电路的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
频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射频电路分析方法,通过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可以 更好地理解信号的频率特性以及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
射频仿真基础知识

射频仿真基础知识射频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和分析射频电路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过程。
它是射频电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射频识别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射频仿真的基础知识,包括射频电路、射频信号、射频组件和仿真软件等方面。
一、射频电路射频电路是指工作频率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范围内的电路。
射频电路的特点是信号频率高、电路尺寸小、传输损耗大。
常见的射频电路包括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
在射频仿真中,需要对这些电路进行建模,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性能分析,以评估电路的工作情况。
二、射频信号射频信号是指频率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范围内的电信号。
射频信号具有高频、高速、高能量的特点。
在射频仿真中,需要对射频信号的频率、幅值、相位等参数进行设置,并将其作为输入信号进行仿真分析。
三、射频组件射频组件是指用于射频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
常见的射频组件包括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
在射频仿真中,需要对这些组件进行建模,并根据其特性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以评估组件在射频电路中的性能。
四、仿真软件射频仿真软件是进行射频电路或系统仿真分析的工具。
常见的射频仿真软件包括ADS、CST、HFSS等。
这些软件能够提供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对射频电路进行电磁场分析、功率分析、噪声分析等,并提供详细的仿真结果和性能评估。
在进行射频仿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仿真目标:在进行射频仿真前,需要明确仿真的目标,例如评估电路的增益、带宽、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2. 建立合理的模型:射频电路的仿真需要建立合理的电路模型和组件模型,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3. 选择适当的仿真软件:根据仿真需求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射频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4. 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设置输入信号和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并获取仿真结果。
5. 评估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射频仿真是射频电子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提供有效的仿真分析手段,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优化射频电路时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射频电路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射频电路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射频电路的基本概念1. 射频信号射频信号通常指频率在300千赫兹至300千兆赫兹之间的信号,是一种高频信号。
射频信号通常用来进行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
射频信号相对于低频信号来说,具有传输距离远、穿墙能力强、信息容量大等优点。
2.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是一种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电路,主要包括射频放大器、射频混频器、射频滤波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射频调制解调器、射频天线等组成。
3. 射频电路的特点射频电路与常规低频电路相比,具有频率高、传输损耗大、抗干扰能力强、器件参数要求高等特点。
二、射频电路的设计流程1. 确定需求射频电路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需求,包括工作频率、输入输出阻抗、幅度和相位平衡要求、抗干扰能力、工作环境等。
2. 选择器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射频器件,如射频放大器、射频混频器、射频滤波器等。
选择器件时需要考虑器件的工作频率范围、增益、线性度、稳定性、耦合度等参数。
3. 电路设计根据需求和选择的器件,进行射频电路的整体设计,包括电路拓扑结构设计、参数计算、仿真验证等。
4. 电路布局和布线射频电路的布局和布线对电路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防止反射和耦合、尽量减少信号损耗等。
5. 电路调试和优化射频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对功耗、线性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进行测试和改进。
6. 电路验证射频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性能验证,包括工作频率范围测试、输入输出阻抗匹配测试、幅度和相位平衡测试、抗干扰能力测试等。
三、射频电路中的常见器件1. 射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是射频电路中的重要器件,用于放大射频信号。
根据工作频率和功率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射频放大器,包括晶体管放大器、集成射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2. 射频混频器射频混频器用于将射频信号和局部振荡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信号。
射频混频器的性能对整个混频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
3. 射频滤波器射频滤波器主要用于滤除非目标频率的信号,保证接收机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电路原理1. 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电路是指工作频率在无线电波段(一般为3kHz 到300GHz)的电子电路。
射频电路在现代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和卫星通信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射频电路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2. 射频电路基础知识2.1 常见射频波段射频波段按照工作频率可以分为若干个子波段,常见的射频波段包括: - 低频:3kHz - 300kHz - 中频:300kHz - 30MHz - 高频:30MHz - 300MHz - 超高频:300MHz - 3GHz - 极高频:3GHz - 30GHz - 毫米波:30GHz - 300GHz2.2 射频信号特点与低频信号相比,射频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 高工作频率:由于工作在无线电波段,所以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
- 多径传播:射频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多次反射、散射和绕射,导致多径传播效应。
- 多普勒效应:射频信号在移动通信等场景下,会由于发射源或接收器的运动而产生多普勒频移。
- 传输损耗:射频信号在空间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路径损耗和自由空间衰减的影响,导致信号强度衰减。
2.3 射频电路元件常见的射频电路元件包括: - 电感器:用于实现阻抗匹配、滤波、谐振等功能。
- 电容器:用于实现阻抗匹配、耦合、滤波等功能。
- 变压器:用于实现阻抗变换、耦合等功能。
- 晶体管:常用的放大元件,可以实现放大和开关功能。
- 集成电路(IC):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的射频电路芯片。
3. 射频信号特性3.1 幅度特性射频信号的幅度可以表示为功率或电压。
在射频系统中,常用dBm(分贝毫瓦)来表示功率级别,dBV(分贝伏特)来表示电压级别。
由于射频信号幅度较小,通常使用对数单位来表示。
3.2 相位特性射频信号的相位表示了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
相位可以用角度(度或弧度)表示,也可以用时间延迟来表示。
在射频电路中,相位差常用来描述信号之间的相对关系。
射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射频电路的原理及应用一、射频电路的定义射频电路是指在射频信号频率范围内工作的电路。
射频信号是指频率超过几十千赫兹(kHz)的电信号。
射频电路在通信、雷达、卫星和无线电频率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射频电路的原理射频电路的原理涉及信号的传输、调制和解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原理:1. 信号的传输在射频电路中,信号传输过程涉及到信号的放大、滤波和混频等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传输原理: - 射频放大器: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电路。
- 射频滤波器:用于滤除非期望频率的信号。
- 射频混频器: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操作。
2. 调制和解调调制是将调制信号嵌入到载波频率上,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解调则是将调制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调制和解调原理: - 调制器:用于将一个低频调制信号转换成一个高频调制信号。
- 解调器:用于从射频信号中提取出原始调制信号。
三、射频电路的应用射频电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应用:1. 通信领域射频电路在通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 无线电通信:射频电路在无线电通信中用于信号的传输和调制。
- 手机通信:射频电路在手机通信中用于信号的放大和解调。
- 卫星通信:射频电路在卫星通信中用于信号的放大和传输。
2. 雷达雷达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和测量的一种技术。
射频电路在雷达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射频电路在雷达中的应用: - 发射机:射频发射机产生高功率射频信号并将其送入天线系统。
- 接收机:射频接收机接收从目标返回的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和解调。
- 混频器:射频混频器用于将回波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
3. 无线电频率应用射频电路在无线电频率应用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射频电路应用: - 无线电发射机:射频电路在无线电发射机中用于信号的放大和传输。
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电路是指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频段工作的电路,通常在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中使用。
射频电路的原理主要包括:
1. 射频信号的传输:射频信号是指频率范围在300 kHz到300 GHz之间的信号,射频电路的主要任务是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调制、解调和滤波等,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2. 射频电路的频率响应:射频电路的频率响应是指射频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特性。
一般来说,射频电路需要有宽带性能,即能够传输多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3. 射频电路的阻抗匹配:由于射频信号在传输中会遇到阻抗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射频电路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
4. 射频电路的放大:射频信号通常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提供足够的信号功率。
射频放大器在射频电路中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常用的放大器有共源极放大器、共漏极放大器等。
5. 射频电路的混频和解调:射频电路中的混频器和解调器用于将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混频器将射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的信号进行混合,生成中频信号。
总的来说,射频电路的原理是通过对射频信号进行传输、放大、调制和解调等处理,实现无线通信和其他射频应用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射频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射频电路组成和特点: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在中频内部。
RXI-PRXQ-PRXQ-N(射频电路方框图)1、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接收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结构:(如下图)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塑料封套螺线管(外置天线)(内置天线)作用:a)、接收时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
b)、发射时把功放放大后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2)、天线开关:结构:(如下图)手机天线开关(合路器、双工滤波器)由四个电子开关构成。
900M收收GSM900M收控收控900M发控GSM900M发入GSM(图一)(图二)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a )、 完成接收和发射切换;b )、 完成900M/1800M 信号接收切换。
逻辑电路根据手机工作状态分别送出控制信号(GSM-RX-EN ;DCS- RX-EN ;GSM-TX-EN ;DCS- TX-EN ),令各自通路导通,使接收和发射信号各走其道,互不干扰。
由于手机工作时接收和发射不能同时在一个时隙工作(即接收时不发射,发射时不接收)。
因此后期新型手机把接收通路的两开关去掉,只留两个发射转换开关;接收切换任务交由高放管完成。
3)、滤波器:结构:手机中有高频滤波器、中频滤波器。
作用:其主要作用:滤除其他无用信号,得到纯正接收信号。
后期新型手机都为零中频手机;因此,手机中再没有中频滤波器。
4)、高放管(高频放大管、低噪声放大器):结构:手机中高放管有两个:900M 高放管、1800M 高放管。
都是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后期新型手机把高放管集成在中频内部。
900M(高频放大管供电图)a)、对天线感应到微弱电流进行放大,满足后级电路对信号幅度的需求。
b)、完成900M/1800M接收信号切换。
原理:a)、供电:900M/1800M两个高放管的基极偏压共用一路,由中频同时路提供;而两管的集电极的偏压由中频CPU根据手机的接收状态命令中频分两路送出;其目的完成900M/1800M接收信号切换。
b)、原理:经过滤波器滤除其他杂波得到纯正935M-960M的接收信号由电容器耦合后送入相应的高放管放大后经电容器耦合送入中频进行后一级处理。
5)、中频(射频接囗、射频信号处理器):结构:由接收解调器、发射调制器、发射鉴相器等电路组成;新型手机还把高放管、频率合成、26M振荡及分频电路也集成在内部(如下图)。
900M接收基带1800M压控26M晶体频合时钟频合数据13M输出频合复位发射中频发射基带a)、内部高放管把天线感应到微弱电流进行放大。
b)、接收时把935M-960M(GSM)的接收载频信号(带对方信息)与本振信号(不带信息)进行解调,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带信息。
c)、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信息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后述)。
d)、结合13M/26M晶体产生13M时钟(参考时钟电路)。
e)、根据CPU送来参考信号,产生符合手机工作信道的本振信号(后述)。
(2)、接收信号流程。
(参照零中频手机)手机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过天线开关接收通路,送高频滤波器滤除其它无用杂波,得到纯正935M-960M(GSM)的接收信号,由电容器耦合送入中频内部相应的高放管放大后,送入解调器与本振信号(不带信息)进行解调,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2、发射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调制成的发射中频,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变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经功放放大后由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该电路掌握重点:(1)、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发射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发射电路由中频内部的发射调制器、发射鉴相器;发射压控振荡器(TX-VCO)、功率放大器(功放)、功率控制器(功控)、发射互感器等电路组成。
(如下图)(发射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发射调制器:结构:发射调制器在中频内部,相当于宽带网络中的MOD。
作用: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TXI-P;TXI-N;TXQ-P;TXQ-N)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
2)、发射压控振荡器(TX-VCO):结构:发射压控振荡器是由电压控制输出频率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在生产制造时集成为一小电路板上,引出五个脚:供电脚、接地脚、输出脚、控制脚、900M/1800M频段切换脚。
当有合适工作电压后便振荡产生相应频率信号。
作用:把中频内调制器调制成的发射中频信号转为基站能接收的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原理:众所周知,基站只能接收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而中频调制器调制的中频信号(如三星发射中频信号135M)基站不能接收的,因此,要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变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当发射时,电源部分送出3VTX电压使TX-VCO工作,产生890M-915M (GSM)的频率信号分两路走: a)、取样送回中频内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一个与发射中频相等的发射鉴频信号,送入鉴相器中与发射中频进行较;若TX-VCO振荡出频率不符合手机的工作信道,则鉴相器会产生1-4V跳变电压(带有交流发射信息的直流电压)去控制TX-VCO 内部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达到调整频率准确性目的。
b)、送入功放经放大后由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从上看出:由TX-VCO产生频率到取样送回中频内部,再产生电压去控制TX-VCO工作;刚好形成一个闭合环路,且是控制频率相位的,因此该电路也称发射锁相环电路。
、3)、功率放大器(功放):结构:目前手机的功放为双频功放(900M功放和1800M功放集成一体),分黑胶功放和铁壳功放两种;不同型号功放不能互换。
作用:把TX-VCO振荡出频率信号放大,获得足够功率电流,经天线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值得注意:功放放大的是发射频率信号的幅值,不能放大他的频率。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条件:a)、工作电压(VCC):手机功放供电由电池直接提供(3.6V)。
b)、接地端(GND):使电流形成回路。
c)、双频功换信号(BANDSEL):控制功放工作于900M或工作于1800M。
d)、功率控制信号(PAC):控制功放的放大量(工作电流)。
e)、输入信号(IN);输出信号(OUT)。
4)、发射互感器:结构:两个线径和匝数相等的线圈相互靠近,利用互感原理组成。
作用:把功放发射功率电流取样送入功控。
原理:当发射时功放发射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与功率电流同样大小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送入功控。
5)、功率等级信号:所谓功率等级就是工程师们在手机编程时把接收信号分为八个等级,每个接收等级对应一级发射功率(如下表),手机在工作时,CPU根据接的信号强度来判断手机与基站距离远近,送出适当的发射等级信号,从而来决定功放的放大量(即接收强时,发射就弱)。
附功率等级表:6)、功率控制器(功控):结构:为一个运算比较放大器。
作用:把发射功率电流取样信号和功率等级信号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合适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
原理:当发射时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送入功控;同时编程时预设功率等级信号也送入功控;两个信号在内部比较后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电流适中,既省电又能长功放使用寿命(功控电压高,功放功率就大)。
(3)、发射信号流程。
当发射时,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TXI-P;TXI-N;TXQ-P;TXQ-N),送入中频内部的发射调制器,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
而中频信号基站不能接收的,要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升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基站才能接收。
当TX-VCO工作后,产生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分两路走:a)、一路取样送回中频内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一个与发射中频相等的发射鉴频信号,送入鉴相器中与发射中频进行较;若TX-VCO 振荡出频率不符合手机的工作信道,则鉴相器会产生一个1-4V跳变电压去控制TX-VCO内部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达到调整频率目的。
b)、二路送入功放经放大后由天线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为了控制功放放大量,当发射时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送入功控;同时编程时预设功率等级信号也送入功控;两个信号在内部比较后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电流适中,既省电又能长功放使用寿命。
3、本振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机振荡电路、锁相环电路、频率合成电路)该电路产生四段不带任何信息的本振频率信号(GSM-RX;GSM-TX;DCS-RX;DCS-TX);送入中频内部,接收时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发射时对发射基带信息进行调制和发射鉴相。
该电路掌握重点:(1)、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本振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手机本振电路有四种电路结构:a)、由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13M基准时钟、预设频率参考数据(SYN-DAT;SYN-CLK;SYN-RST;SIN-EN),组成(早期手机多用;如下图)。
b)、把频率合成集成块集成在中频内部,结合外接RX-VCO组成(中期机、诺基亚机多用;(如下图)控制电压 频率输出 c )、把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 )集成一体,称本振集成块或本振舐IC (中期机、三星机多用;如下图)。
d )、把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 )集成在中频内部(新型机、杂牌机多用;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