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历史变迁
人工智能与健康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高血压诊断原则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原则定为210/100mmHg 如下更受益。
(2.0分)A.1949年B.1984年C.1993年D.2.在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国内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
(2.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有关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引意见》C.《“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行方案》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3.据清华原副校长施一公专家研究,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占死亡人数的28%。
(2.0分)A.癌症B.心脑血管疾病C.神经退行性疾病D.交通事故4.()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
(2.0分)A.体感交互B.指纹辨认C.人脸辨认D.虹膜辨认5.在国际评判健康的原则中,血压值低于()才是健康的。
(2.0分)A.110/70mmHgB.120/80mmHgC.140/90mmHgD.160/100mmHg6.()是研究用计算机系统解释图,像实现类似人类视觉系统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技术,所讨论的问题是为了完毕某一任务需要从图像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信息获得必要的解释。
(2.0分)A.立体视觉B.图像理解C.姿态估计D.轨迹跟踪7.我们应当对的结识记录学中概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概率是()比较,从小到老的数据才是每个人的。
(2.0分)A.横向B.纵向C.交叉D.立体8.,Hinton专家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减少了几乎()的错误率。
(2.0分)A.25%B.50%C.75%D.100%9.()是运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目的语言)的过程。
(2.0分)A.文本辨认B.机器翻译C.文本分类D.问答系统10.,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程序在()大赛上战胜了四位人类玩家,这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分)A.五子棋B.国际象棋C.德州扑克D.围棋11.下列对国内人工智能基本理论的表述,不当的是()。
高血压诊断标准历史变迁

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随着时代不同而变迁的第三版内科学,那还是正常血压140/90mmHg以下,如果是高于160/95mmHg是确定高血压,两者之间是临界高血压.但是时代在变化,我就把最近10年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年代罗列一下:1.美国1997年的JNC6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HLBI发表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告最佳收缩压 <120mmHg 和舒张压 <80mmHg正常收缩压<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或舒张压85~89mmHg高血压Ⅰ期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Ⅱ期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期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ISH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的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 <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 <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舒张压85~89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 140~159mmHg 或舒张压 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 140~149mmHg 或舒张压 90~94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 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 和舒张压<90mmHg3.美国2003年的JNC7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 和舒张压 <80mmHg高血压前状态prehypertension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10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10mmHg4.中国2004年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5.欧洲2007标准ESC/ESH 2007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舒张压85~89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在1993年之前国际上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在1993年之前国际上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为了准确诊断高血压,国际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1993年之前国际上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 早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早期,对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结果和症状判断。
例如,早期的诊断标准通常是将舒张压超过100 mmHg或者收缩压超过150 mmHg作为高血压的标准。
然而,这种标准的主观性较强,且缺乏一致性。
3. 第一次国际高血压研究会议的诊断标准(1977)1977年,第一次国际高血压研究会议(The First World Health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Meeting)制定了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这一标准明确规定了高血压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根据该标准,高血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轻度高血压(140-159/90-99 mmHg),中度高血压(160-179/100-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180/≥110 mmHg)。
同时,该标准引入了“正常血压”(<140/<90 mmHg)的概念。
4. 第二次国际高血压研究会议的诊断标准(1993)1993年,第二次国际高血压研究会议(The Seco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Meeting)修订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该修订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性,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如下:•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和舒张压<85 mmHg;•高正常血压: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5-89 mmHg;•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
人工智能与健康部分答案四川省专业技术考试

83.0分(四川d a z h u m i a o b a l i a o)1.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 以下更受益。
(2.0分)A.1949年B.1984年C.1993年D.2016年2.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2.0分)A.2006B.2012C.2016D.2017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
(2.0分)A.上海B.北京C.深圳D.杭州4.1997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
(2.0分)A.反向传播算法B.深度学习C.博弈论D.长短期记忆模型5.最经典的西方健康研究——佛雷明翰研究开始于()。
(2.0分)A.1948年B.1971年C.1989年D.2000年6.()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2.0分)A.文本识别B.机器翻译C.文本分类D.问答系统7.2012年,Hinton教授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降低了几乎()的错误率。
(2.0分)A.25%B.50%C.75%D.100%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2.0分)A.必然要求B.基础条件C.核心要义D.根本目的9.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
(2.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C.《“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0.人工智能是()的一个分支,它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并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
(2.0分)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语言科学D.计算机科学11.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
我国高血压分级与分期的演变史

我国高血压分级与分期的演变史《黄帝内经》中曾指出:“按尺寸,观浮观浮沉滑数,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这是目前为止论述血压升高的最早文献,随着《心血管运动论》的出版、瓦罗基发明袖带血压计、雷奈克发明听诊器,我们对血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自由血压概念以来,对其如何确定其正常值及高血压的分期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讨论,本文简要的总结了主要的演变事件,正所谓“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总结历史,是为更好发展。
1924年,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大会上成颂文《血压之研究》中提到“血压之检查关一生之安危。
若血压过高过低均为病征。
至吾国人血压度数就余所检查者小孩约85~110,成人110~140”。
1926年,应元岳发表论文《华人寻常血压之测量》,论文选取不同年龄段共269人测量血压,得出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0岁以后收缩压和脉压增高,而由于动脉硬化,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血压有性别差异,卧位测量血压较坐位高等结论。
1958年,全国各地开展高血压普查工作,但各地标准不一,特制定统一的高血压普查方案标准:(1)凡舒张压超过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舒张压在80mmHg以上,而收缩压按不同年龄超过下列标准者均列为高血压:39岁以下>140mmHg 40—49岁>150mmHg50—59岁>160mmHg 60岁以上>180mmHg(3)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列为可疑高血压:1)不论其收缩压如何,舒张压在86~90mmHg者。
2)收缩压虽未超过正常范围,而在以下情况者:39岁以下132~140/>80mmHg 40—49岁142~150/>80mmHg50—59岁152~160/>80mmHg 60岁以上160~170/>80mmHg1959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讨论决定了我国第一个高血压分期标准。
2019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参考答案(92分)

2019年公需科目《人工智能与健康》答案(92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以下更受益。
(2.0分)A.1949年B.1984年C.1993年D.2016年我的答案:D √答对2.在()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2.0分)A.2006B.2012C.2016D.2017我的答案:C √答对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
(2.0分)A.上海B.北京C.深圳D.杭州我的答案:B √答对4.1997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
(2.0分)A.反向传播算法B.深度学习C.博弈论D.长短期记忆模型我的答案:D √答对5.最经典的西方健康研究——佛雷明翰研究开始于()。
(2.0分)A.1948年B.1971年C.1989年D.2000年我的答案:A √答对6.()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
(2.0分)A.文本识别B.机器翻译C.文本分类D.问答系统我的答案:C √答对7.2012年,Hinton教授小组在ImageNet竞赛中夺冠,降低了几乎()的错误率。
(2.0分)A.25%B.50%C.75%D.100%我的答案:A ×答错8.《“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2.0分)A.必然要求B.基础条件C.核心要义D.根本目的我的答案:B √答对9.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规定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的部署和设想。
(2.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C.《“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的答案:D √答对10.人工智能是()的一个分支,它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并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高血压病(Hypertension),又称为“血压升高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包括其定义、历史演变、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或正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
根据其病因,高血压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二、历史演变高血压病的认识和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文献中已有对高血压病的描述。
然而,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高血压病才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20世纪初,人们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仍然相对模糊。
直到1928年,美国医生Samuel A. Levine首次提出了高血压病的定义,并将其与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
此后,高血压病逐渐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
在20世纪的后半叶,高血压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195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960年代,随着血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药物治疗的进步,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代谢等多个因素相关。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
某些基因突变或多基因遗传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2.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可能对高血压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过量、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4. 代谢因素:高血压病与一些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例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

高血压病的发展简史概述:高血压病,也被称为高血压或者是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本文将从高血压病的历史发展、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发展:高血压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文献中,有关高血压病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古埃及。
然而,对高血压病的研究和认识真正开始于19世纪。
19世纪末,法国医生Jean-Martin Charcot首次提出了“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的概念,并将其与高血压病联系起来。
随后,德国医生Friedrich Wilhelm Gull和英国医生Henry Bence Jones分别独立地发现了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
20世纪初,随着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
1928年,美国医生Samuel A. Levine首次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提出了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二、病因:高血压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或近亲患有高血压病,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结构、体重、吸烟、饮酒等。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膳食纤维等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三、症状:高血压病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一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视力模糊等。
严重的高血压病还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四、诊断:高血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压测量。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静息状态下的血压超过140/90 mmHg被认为是高血压病。
诊断高血压病还需要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诊断标准历史变
迁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是随着时代不同而变迁的第三版内科学,那还是正常血压140/90mmHg以下,如果是高于160/95mmHg是确定高血压,两者之间是临界高血压。
但是时代在变化,我就把最近10年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年代罗列一下:
1.美国1997年的JNC6(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HLBI)发表的(美国)关于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告
最佳收缩压 <120mmHg 和舒张压 <80mmHg
正常收缩压<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或舒张压85~89mmHg
高血压
Ⅰ期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Ⅱ期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Ⅲ期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ISH(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的标准
理想血压收缩压 <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 <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舒张压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 140~159mmHg 或舒张压 90~99mmHg
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 140~149mmHg 或舒张压 90~94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 100~109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 和舒张压<90mmHg
3.美国2003年的JNC7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 和舒张压 <80mmHg
高血压前状态(prehypertension)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10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4.中国2004年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5.欧洲2007标准(ESC/ESH 2007)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 和舒张压<85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 和舒张压85~89mmHg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