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美国的蜡烛》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蜡烛西蒙诺夫阅读答案

蜡烛西蒙诺夫阅读答案

蜡烛西蒙诺夫阅读答案篇一: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学名称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执教者李秀芬课时 1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写的是1944年9月19日,红军决定偷袭贝尔格莱德萨教材分析伐河上的一座桥,一位名叫契柯拉耶夫的战士牺牲了,为了尽快攻占那座桥,红军没来得及埋葬他,一位老妇人亲手埋葬了他。

本文特点是人物思想感情集中于一点,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作品感人之处是诗意般的表现出这种感情的深度和浓度。

所以宜从各方面体会这种情感的深度。

初二的语文课堂上思想情感的不是语文教师靠单纯的说教学情分析可以奏效的,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致地感受语言、推敲文字、激发想象,才能使他们在阅读品味中自然地迸溅出思维的火花,得到情操的陶冶。

堂课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深入思考。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学生可以结合媒体新闻、报道,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知识与能力1、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

教学目标目标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目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价值观目标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重点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难点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看炮火连天,想老妇人不顾生死;看年老体弱,想老妇人力量的教学策略与源泉;看保护遗体,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看烛光闪烁,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

如果停留在概括人物思想感情上,作品的感染设计说明力就会大大减弱,另外本文意蕴丰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句子宜细细揣摩探究,每一部分将注意力放在意蕴丰富之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可以让学生提问,也可以向学生提问,确立探究方向后,逐一研讨。

基本信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教师活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一、导入(4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4分钟)一、导入(4分钟)(放录像)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看录像,做笔记礼,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二、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看录堆是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出来的,标(3分钟)像。

2020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2020统编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一及答案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6.在画画中,你有什么体会呢?请联系生活选择一点谈谈,并写下来。(4分)
参考答案:
一、
1.(1)精益求精(2)敷衍了事
2.A
3.仕女图的内容;李老师告诉“我”画画要认真、有耐
心;“我”用心画好仕女图;画仕女图让“我”改变,促
进“我”成长。
4.B
5.画画教会了我用心做事,我于画画中磨炼了意志,
陶冶了性情,提升了素质。
光阴茬蒋,转眼二十载。那时在上师范,关术课上李老师教我们画国画。铺开宣纸,先临某老师的画,勾粉大致的轮廓。我一直以为画画就跟玩一样,很容易,可没想到一个看似很简单的线条画了好多次就是画不像,于是我就急躁地敷衍了事,接着画其他部分。可李老师不知何时已站在我旁边,用手指着我那条画得不好的线条,笑眯眯地看着我。他虽然什么也没说,可我却感到他眼里闪好着晶莹剔透得容不得任何污点的光芒。李老师和蔼耐心地告诉我线条的画法,并语重心长地说:“画画一定要认真细心,不可草率,你们现在刚学画画,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一定要有耐心。那些真正的画家们作画都是细细雕琢,精益求精的。”李老师的话知醚翻灌顶,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耐心去做。画画是一个用心付出的过程,来不得半
2.文章二、三自然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2分)
A.事情发展B.地点变化
C.时间变化D.事物的几个方面
3.围绕这幅仕女图,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简要归纳。(4分)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蜡烛________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鸡,乡下人家照(列例)总要养几只的。

八年级上册《蜡烛》课后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蜡烛》课后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蜡烛》课后题及答案导语: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课后题及答案,同学们,店铺欢迎大家来读一读,帮助自己学好课堂知识!一、阅读全文,朗读令你感动的一些片段。

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并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本题通过默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二、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本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1、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五单元阅读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这是为什么呢?”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②“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

③“他的这个见解”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2)简要概括,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3)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 )这个中心意思。

A.放洗澡水形成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3)文中列举了________等声音。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突破训练(含答案)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一如既往”的意思。

______(2)这两个语段主要写了______。

(3)片段中用数字列举居里夫人所获得荣誉的作用是什么?(4)用四字词语概括节选部分的人物品质(至少2个)。

(5)根据文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理解。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这句话中“什么也不管”是指()。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叶圆圆(节选)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精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精品】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一)爱的密码(30分)台湾有个小女孩,十岁时因邻居引发的火灾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颈下瘫痪,全身的感官只剩听觉,只能通过眨眼与转头来表达意思。

她在混沌中拼凑组合出种密码,类似通信用的摩斯密码,在常人恐怕无法体会的艰辛环境下,“一意孤行”地进行写作,靠着她妈妈“解码”,完成了二百余首诗作,神迹般地出版了诗集《海天浪》,成为著名的盲诗人。

“我的财富积在天,只要上天穿起珍珠、玛瑙、紫水晶,挂在我的颈项,地上的邮局是绿色,天上的帐房是金色。

”这些清新的诗句,就是“密码女孩”庄馥华的作品。

在常人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她在二十六岁那年完成了出书的理想后,在二十八岁,又有了新梦想:环台湾岛旅行。

她与妈妈展开六日环岛之旅。

从台中北上顺时针出发,在全台各地演讲、冲浪、骑协力车……体验前所未有的大冒险。

最后,她来到了安平古堡,将这个台湾的起源地作为她旅程的终点。

我倒很想知道她怎样演讲。

她不断地眨眼与转头,与此同时,庄妈妈在一旁快速解码,这可不是懂摩斯密码就可以的,如果每个动作都随着一段冗长沉闷的解码过程,谁听得下去?快速解码真正的关键,是母女心有灵犀的默契。

两个人几乎融合成一个人。

这种密码,超越了摩斯密码,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

盲人心静而专注,因此常出现成功人士。

而这位盲诗人的残障程度虽严重,却有个了不起的母亲,表现出了不起的爱。

庄馥华的诗作,毫无悲伤自怜之气,恐怕也因爱,克服了一切怨愤。

诗作的感人,正是因为此。

1.短文共有60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分钟。

(2分)2,小女孩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密码女孩”庄馥华身上,有的精神(至少写两种)。

可以看出她身上这些精神的三个事例是:①;②;③。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附答案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逾越一朵花的距离香子兰是一种豆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

成熟的香子兰果实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

由于产量低,香子兰的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上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

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

因为香子兰果实的珍贵,当地的印第安部落经常为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

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黄色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

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出了问题: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生活,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的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

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将全部凋谢却结不出一颗果实。

人们(),却只能眼看着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的留尼汪人偶然用手捻了一朵香子兰花的花蕊,没想到这一捻竟捻出了奇迹: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

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它授粉。

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世界。

如今,每当香子兰开花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根长长的针,刺一下花蕊,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香子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希望与我们只相隔一朵花的距离,有些人因为()、消极等待而与其失之交臂,而有些人只是动了一下手指,奇迹就出现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心有不甘无动于衷心急如焚2.按短文内容填空。

(1)香子兰香料特别珍贵是因为_________,而且最初只生长在____________。

(2)留尼汪岛上的香子兰将无法结出果实是因为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尼汪人用手捻出奇迹是因为香子兰是_____________的植物,________也可以为它授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照亮美国的蜡烛
(1)17岁的埃利斯·塔克身体很强壮,浑身充满了力量。

镇子上的人都说,他将来准是把
干活的好手。

镇子挨着矿山,镇上许多人都在矿山上工作。

(2)埃利斯·塔克跟着母亲生活。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死在了矿井下。

母亲只能依
靠卖饭来养活塔克和自己。

(3)塔克高中毕业后,背着母亲独自去了矿山。

他需要一份工作。

矿主看了看他,用拳头
捶了几下他的胸膛,然后大笑着点头,让他签了合同。

(4)回家的路上,兴奋的塔克想着自己以后能够替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显得相当快乐。

他哼着歌,却忽视了矿山上那接得乱七八糟的高压电线。

(5)一道绚丽的电弧,高温让塔克惨叫一声昏倒在地,所幸的是,他被高压电线弹开,而
不是被吸在上面。

直到夜幕降临,矿工们才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他的两条腿已经被高温烧得焦煳。

(6)大家急忙把塔克送到了距离镇子最近的医院。

经过抢救,虽然塔克保住了生命,但失
去了双腿,他一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了。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埃利斯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祈祷着这一切都是一场噩梦,让自己早些醒来,可她等来的,却是塔克的委
靡不振。

(7)出院之后,他多次企图自杀。

这让埃利斯夫人无法继续出去卖饭来维持生计。

母子俩
人过得很惨淡。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埃利斯夫人仍旧坚持每天在花瓶里换上一束野花,想
以此来打动儿子,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8)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塔克终身难忘。

因为飓风的肆虐,小镇上的电缆被风吹断了。

整个小镇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埃利斯夫人一边喊着塔克的名字,一边寻找着火柴和蜡烛。

(9)翻遍了整个家里,埃利斯夫人只找到了一个约有一厘米高的蜡头,她把蜡头放在桌子
上,然后划亮了火柴。

(10)“哈,看看,我们只剩下这个了,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塔克阴阳怪气地说。

(11)埃利斯夫人颤抖着,把那根蜡烛点亮,大步朝儿子走过去,然后,狠狠地给了他一个
耳光。

(12)蜡烛柔和的光芒在房间里跳动着,屋子里顿时明亮了不少。

埃利斯夫人严厉地说:“塔克,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你给我看着!就算是再短的蜡烛,也比你有用。

它们一样可以发
出不逊色于整根蜡烛的光亮。


(13)捂着火辣辣的脸,塔克安静得像一尊雕像
..........。

(14)塔克很快离开了轮椅,他请求母亲给他做了两个棉垫,绑在了残缺的大腿下面。

他挣扎着,用手撑着地慢慢地向前挪动着——他要去矿山,走过那坎坷的满是石头的路。

(15)埃利斯夫人跟在儿子的后面,看他努力地挪动着,碎石把他的双手磨烂,血流在地上。

许多人大喊着埃利斯夫人,问她是不是疯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

埃利斯夫人却微笑着默不作声,眼里噙满泪水。

(16)塔克从家挪动到矿山上,整整用了八个小时。

疼痛让他的汗水湿透了衣服,又被风吹干了,然后再次湿透。

如果不是他失去双腿,矿主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泥人是谁。

(17)在塔克的要求下,矿主终于答应给他一份检查旧矿洞和新打的矿洞的机会。

那需要人具备灵敏的鼻子和经验。

(18)没有人相信塔克会干好这份工作,可塔克坚持了下来。

(19)时至今日,塔克已经坚持做了23年,并且仍然准备做下去。

他不但用自己的努力养
活了母亲,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如今,埃利斯夫人已经去世。

头发花白的矿主,也想给塔
克一个安稳的没有危险的工作。

可是,被塔克坚决地拒绝了。

(20)塔克说,他永远记得那个停电的夜晚,母亲的一个耳光和那句话——就算是最短的蜡烛,也一样能够发光!
(21)洛杉矶时报大篇幅地报道了塔克的故事。

人们都亲昵地称赞这个曾经有 1.92米身高的中年男人——照亮美国的蜡烛!
13.选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14.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15.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16.选文第(13)段中加点句子“塔克安静得像一尊雕像”有什么表达效果?
17.结合选文来说说母亲埃利斯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8.你从塔克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来谈。

【答案】
13.表明塔克身残志坚的事迹对美国的影响;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人们;作者对塔克由衷的赞美。

14.(1)意外触电失去双腿,悲观失望;(2)母亲的一记耳光和一句话,使塔克重新
振作起来,开始去工作。

15.第①段作用:交代塔克身体强壮,为下文失去双腿悲观失落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塔克在母亲教育下,陷入沉思的形象。

17.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坚强、乐观、勤劳、简朴、教子有方的伟大而平凡的女性。

(写出一个特点,能结合适当原文内容即可)
18.得出启示,适当结合自身经历或体验。

【解析】
13.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
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结合本文内容来看,解答时能围绕塔克的事迹;塔克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两方面回答即可。

14.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通读全文,根据题目提示不全情节即可。

找到挑选的范围和要求,其次要对原文进行加工个概括要对原文进行加工个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解答。

第一空根据④⑤段的内容可知“回家的路上,塔克意外触电导致两条腿已经被高温烧得焦煳”;⑧-12段,塔克意志消沉,说话阴阳怪气,母亲狠狠地给了他一个
耳光,使塔克重新振作起来。

15.考查文段的作用。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
铺垫、设置悬念。

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此文“埃利斯·塔克身体很强壮,浑身充满
了力量。

”交代了先前塔克身体强壮,与失去双腿后的悲观失落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

16.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划线句子“塔克安静得像一尊雕像”,将塔克比作一尊雕像,突出塔克听到母亲话后的心里的触动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塔克在母亲的话让他陷入了沉思。

1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
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如:母亲只能依靠卖饭来养活塔克和自己。

可见母亲的吃苦耐劳精神;埃利斯夫人仍旧坚持每天在花瓶里换上一束野花,想以此来打动儿子,让他坚强地活下去。

体现了对“我”的爱;埃利斯夫人颤抖着,把那根蜡烛点亮,大步朝儿子走过去,
然后,狠狠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可见母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伟大而平凡的人。

18.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
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如,面对挫折、困难、不幸,要以积极
地、乐观地心态去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