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操作流程
灌肠法操作规程

灌肠法操作规程灌肠法是一种医疗操作方法,用于清洁肠道、排除体内毒素或治疗某些肠道疾病。
正确操作灌肠法对于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操作规程,帮助你正确进行灌肠法操作。
1. 准备工作:(1) 您需要准备好一个灌肠袋或注射器,并保证其内部是干净和无菌的。
(2) 准备好温水或医生指导的溶液,尽量使用温水,不要过热或过冷。
(3) 在进行操作前,先将患者的肛门和周围区域进行清洁,保持干燥。
(4)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可以选择仰卧或侧卧位,双腿自然弯曲。
2. 操作步骤:(1) 首先,将灌肠袋或注射器与导管连接好,并确保连接口是紧密的,防止溶液泄漏。
(2) 将袋内的空气排出,以避免大量空气进入肠道造成不适。
(3) 慢慢将温水或溶液注入灌肠袋(或注射器)中,注意内部模具尽量平整,以防止流速过快。
(4) 抬起灌肠袋(或注射器)高于患者的肛门,打开夹子,让溶液缓慢地流入肠道。
(5)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肠胃有苦闷感,可以要求暂停接受灌肠或减缓溶液流速。
(6) 当溶液被完全注入后,封闭灌肠袋(或注射器),然后请患者保持该姿势并耐心等待片刻,让肠道充分吸收液体。
(7)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让患者将灌肠液排出体外。
重复此步骤数次,直到流出液体变清为止。
(8) 成功完成操作后,将灌肠袋(或注射器)和导管彻底清洁并消毒。
3. 注意事项:(1) 在进行灌肠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检结果,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确定灌肠液的种类和浓度。
(2)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疼痛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确保灌肠设备和操作过程的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4) 每次操作后,要仔细注意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孕妇或存在严重疾病的患者,应特别关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如果是自行进行灌肠,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说明书,并遵循指导进行操作。
以上是灌肠法操作的一些基本规程,但请注意,灌肠法是一种医疗操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灌肠的操作流程

灌肠的操作流程
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清洁肠道、排除毒素、治疗
便秘等。
下面将介绍灌肠的操作流程,以便大家了解和掌握。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灌肠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这些包括灌肠袋、温水、润滑剂、消毒棉球、手套等。
确保所
有器材都是干净的,以免引起感染。
接着,准备好灌肠液。
通常使用的灌肠液有生理盐水、甘露醇
溶液等。
根据医生的建议,将适量的灌肠液倒入灌肠袋中,确保温
度适宜,通常为37摄氏度左右。
然后,准备好就位。
患者需要躺在一侧,将膝盖抬至胸部,以
便医生进行操作。
在进行灌肠前,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整个操作流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进行灌肠操作。
医生会戴上手套,涂抹适量的润滑剂,然后将灌肠管插入患者的肛门。
轻柔地将灌肠管推进直肠,直到管
子的末端。
然后,医生会打开灌肠袋,让液体缓慢地流入患者的肠
道中。
在液体流入的同时,医生会轻轻地按摩患者的腹部,以帮助液体更好地分布到整个肠道。
整个灌肠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灌肠的液量和速度。
最后,排空肠道。
当灌肠液全部进入肠道后,患者会感到肠道充盈和不适。
医生会帮助患者保持就位,直到肠道充盈感减轻。
然后,患者需要到卫生间排空肠道,将肠道内的废物和灌肠液排出。
总之,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灌肠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正确地进行操作。
病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病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确保操作人员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消毒手卫生,并佩戴了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 准备灌肠器材,包括灌肠管、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 检查病患的病情和医嘱,确保可以进行清洁灌肠操作。
2. 病患准备
- 将病患嘱卧位,便于操作和排便。
- 通知病患进行排便,保持肠道清空。
3. 灌肠操作
- 根据医嘱,选择灌肠方法和灌肠液体。
- 采用无菌操作,将灌肠器材连接好。
- 缓慢注入灌肠液体,以充分清洁肠道。
- 注意观察病患的反应和肠液排出情况。
- 根据需要,可重复灌肠操作,直到肠道清洁。
4. 操作后处理
- 注销灌肠器材和残余灌肠液,确保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 协助病患恢复正常体位,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护理。
- 记录灌肠操作相关信息,包括时间、方法和病患反应。
评分标准
清洁灌肠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评分来衡量。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评分标准:
1. 灌肠操作步骤是否按照规范进行。
2. 是否采用了无菌操作,确保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灌肠液体的选择是否符合医嘱。
4. 操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操作技能。
5. 病患是否在操作过程中感到不适或有其他不良反应。
6. 灌肠后肠液排出情况是否正常。
7. 是否正确记录了操作相关信息。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对每个清洁灌肠操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灌肠技术操作流程
1.准备灌肠设备:灌肠袋、灌肠管、润滑剂、温水或药液。
2.准备好使用的工具,如手套、护理垫、消毒酒精等。
3.让患者躺在左侧或仰卧位,膝盖弯曲,将床单盖至腰部以下,揭开肛门,使用消毒酒精清洁肛门和周围皮肤。
4.涂上润滑剂的灌肠管插入肛门,缓慢地将灌肠管推入直肠部位。
5.将灌肠袋中的液体通过重力或压力灌入灌肠管,注意控制速度和流量。
6.当灌入一定量的液体后,让患者保持原姿势,等待数分钟或按医生要求改变姿势。
7.等待时间结束后,让患者到厕所排空灌肠袋中残渣液体,轻轻拔出灌肠管,再次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
8.整理好用过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消毒或丢弃废弃物。
以上为灌肠技术操作流程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方法还需结合患者情况和医嘱等因素进行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减
少疼痛和不适感。
灌肠技术流程

灌肠技术流程
1.医生开出医嘱,护士进行核对。
2.护士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3.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向患者解释
操作目的取得患者理解并配合。
4.关闭门窗,遮挡屏风,松开盖被。
5.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下,双腿屈膝。
暴露臀部,
铺治疗巾于臀下,放弯盘于臀边。
6.取灌肠袋,将肛管头端塞入袋中,夹管,倒0.2%肥皂液
于袋内,挂灌肠袋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伤寒患者液面距肛门不得高于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
7.戴手套,取棉签两根,沾石腊油,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
夹紧肛管。
8.取卫生纸一张,分开臀部。
插入7-10厘米。
9.左手固定肛管,右手开放管夹,使溶液缓缓流入并注意观
察患者的面色、心率。
如有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平卧。
如果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深呼吸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如果流入不畅,可适当调整肛管位置。
10.灌肠完毕夹管,拔出肛管,擦净肛门,包住肛管头,撤
灌肠袋于治疗车下感染性污物桶。
11.撤下弯盘、治疗巾。
协助患者躺平,穿裤。
整理床单位,
拉开隔帘,开窗通风,消毒双手。
12.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医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洗手,记录。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灌肠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备齐用物:携带所需的用物至病人床边,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取得合作。
配制灌肠液:根据需要配制灌肠液,温度通常控制在39~41℃,并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
患者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
灌肠时臀部应抬高10cm,利于药液保留,卧位根据病变部位而定。
插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10-15cm,松开止血钳,将溶液缓缓注入。
保留药液:灌肠后,以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以利药物吸收,并做好记录。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灌肠前了解病变部位,以便选用适当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插管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插管前常规用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
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
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灌肠的操作流程

灌肠的操作流程灌肠是指通过灌入液体来清洁肠道,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的一种医疗手段。
下面是灌肠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a. 准备灌肠器:灌肠器一般由一个塑料瓶和一根软管组成,确保灌肠器干净无菌。
b. 确定灌肠液:可以选择各种灌肠液,如生理盐水、温水等。
注意选用温度适中的液体,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
c. 确保环境卫生:操作环境要干净整洁,可以在床上垫上防水垫,以便进行操作。
2. 预备患者:a. 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身高、体重、过敏史等。
b.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如是否腹胀、便秘等症状。
c. 协助患者脱掉下身衣物,让患者取仰卧位。
3. 高洁准备:a. 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打开灌肠盒,对灌肠器进行高洁准备。
b. 拿起灌肠器,将软管插入病患排便口(肛门),注意力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肠道。
将通电插头接头插入洗肠器的插座。
4. 灌肠操作:a. 拧开瓶盖,将预备好的灌肠液倒入洗肠器中,将剩余的空气回气缺泄。
b. 调整灌肠器高度和速度,一般高于患者肛门1米,速度不宜过快。
c. 开始灌肠,逐渐往肠道内注入液体。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有液体进入体内,感觉到肠道蠕动或轻微的胀气感。
d.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感觉,适时停止灌肠。
一般来说,注入500-1000毫升液体即可,灌肠时间约为10-15分钟。
e. 将灌肠器取出,给患者一些时间,让他保持仰卧位,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5. 督查和维护:a. 在灌肠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体征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变化。
b. 灌肠结束后,清洗和消毒灌肠器器械,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处,以备下次使用。
总结:灌肠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便秘、预防肠炎等肠道疾病。
在进行灌肠操作时,需要注重操作的卫生和注意患者的体征反应,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灌肠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简略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简略
1.准备工作
在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前,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 确认灌肠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准备足够的清洁灌肠液以满足预定数量的灌肠。
- 手套、护理垫、擦拭物品等个人卫生用品。
- 打开窗户保证通风良好等工作环境。
2.操作流程
2.1 准备病人
•告知病人进行灌肠的目的和流程。
•让患者充分膀胱空虚。
•请病人侧卧或盘腿蹲姿。
2.2 灌肠操作
•戴好手套,检查灌肠设备的完好性。
•打开灌肠液的包装,连接灌肠液袋至灌肠管。
•润滑灌肠管尖端,小心地插入病人的肛门,确保插入深度合适。
•缓慢挤压灌肠袋中的液体,确保肠道充分灌注。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轻轻按摩腹部帮助液体更好地分布。
2.3 清洗和拔管
•等待5-10分钟,让灌肠液在肠道中发挥作用。
•让病人排空肠道,等待排出患者离开后进行清洁。
•小心拔出灌肠管,避免液体外溢。
处理用过的灌肠设备。
3.注意事项
•注意病人的舒适感和肠道反应,避免过度灌注。
•严格执行卫生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灌肠管的插入深度,避免伤害直肠黏膜。
4.总结
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清洁方法,操作流程需谨慎和细致。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病人的体验和安全,确保手术环境卫生洁净。
执行完毕后应及时清理消毒灌肠设备,以免细菌滋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肠操作流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
1.操作前:
(1)核对:接到医嘱,双人核对无误。
(2)评估:
①病人的床号、姓名、腕带、患者腹部有无包块、胀气。
肛周皮肤及粘膜情况。
有无灌肠禁忌症。
②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配合。
③询问:患者有无大便盆,并准备妥当。
(3)准备:
①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③用物: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④按医嘱配灌肠液,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⑤用物准备完毕之后,二人查对。
2.操作中: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腿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
戴手套。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固定肛管。
(8)灌肠:开放管夹,使液体缓慢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 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
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操作后:
(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按相关要求处理用物。
(4)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结果。
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肝昏迷患者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灌肠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紧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