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0926
试论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传 统 心 理 学 发 展 至 今 已 超 过 一 个 世 研 究的 核 心 , 以此为导向 , 积 极 心 理 学对 心 纪, 在 这 一 百 多年 中 她 为 人 类 做 出 了杰 出 理 疾 患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提 出 了 自己 的 理 论 : 的贡献 。 但 其 更 多 关 注 不 良心 理 纠 错 和 修 ( 1 ) 在预防 方面 , 积 极 心 理 学 提 出 了 积 复, 社 会 消极 情 绪并 没 有 因此减 少 , 人 们 的 极 预 防 的思 想 。 它 认 为 人 类 自身 存 在 着 抵 生 活幸福感并没有提高 。 而2 0 世 纪 末 发 展 御精 神 疾 病 的 积 极 力 量 , 如, 诚 实、 乐观、 坚 起 来 的 积 极 心 理 学 思 潮 则更 多地 关 注 人类 强 、 毅 力、 勇气 、 关 注未 来 等 等 。 心 理 疾病 的 心 灵 中 的积 极 因 素 , 如, 宽容、 理解、 毅 力、 预 防 工 作应 是 在 个体 内部 塑造 各项 积极 能 智慧 、 创造等 , 它 通过 激 发 人 类心 灵 中 自身 力 , 而 不是 单 纯 地 修 复 缺 陷 。 积 极 心 理学 认 的 正 向力 量 , 来 解 决心 理 上 的 苦恼 与 消 极 , 为 通过 发 掘并 专 注于 处 于 困境 中 的 人 自身 力 求 让 人 们 心 中 的 爱 和 勇 气强 大 起 来 , 生 的 正 向 力量 , 发 挥 出它 们 的 积 极 能 量 , 就 可 活积极起来 , 生活幸福起 来。 以做到有效 的预防 。 ( 2 ) 在心 理治疗方面 , 积 极 心 理 学 采 用
调 对 于 受 助者 的 理 解 、 关怀和引导, 从而 使 其 恢 复 健康 , 达到人格的完善。 积极 心 理 学 则认为 , 心 理 学 不 仅 仅 是 对 心 理 缺 陷 的 弥 补和修复 , 也是 对 人 类 潜 能 和 力 量 的 开 发 , 激 发 人 类 自身 的 正 向 能 量 , 去 解决 生 活 中 的问题 , 从 而获 得 健 康 和 快 乐 。 积极 心 理 学
心理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论文范文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开始关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首先,本文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负面信息和不良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的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尊心和自我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青少年自卑感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建议,包括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限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
总之,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来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行业,而相关的学术研究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关于心理学的学术论文一随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已经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提升教学效果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方面,口语交际依然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短板。
要想增强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心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为其所用。
本文探索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增强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及意义21 世纪初,美国著名大学教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名在闻名世界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2000年第55卷第1期上共同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潮。
当前,积极心理学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的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运用。
中职生正处于15-18 岁年龄段,心理学上称为的“断乳期”。
在这个时期里,他们往往消极心理素质较多,积极心理素质减少,也是他们产生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
大多数的中职生是因为中考成绩差而进入中职学校,他们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而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发展,提倡对个体的问题作出积极的解读,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由此看来,这样的教育理念正是中职教育教学要取得实效所不可或缺的。
对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来说,说话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会话中双方的心理处于互动互变状态。
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懂得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沟通的方法,是口语交际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笔者认为,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用积极的理念去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客观正面地认识自我,转变消极的口语学习观念,提升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d7ad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e.png)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
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
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
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
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
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
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
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20100501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研制摘要心理承受力的实质是内外保护性因素联合作用于机体,使其在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能积极应用各种资源进行调适,得以良好适应甚至获得自我提升的结果。
近年来心理承受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如何评估、测量个体心理承受力,尤其是对特殊岗位人员或有特殊经历的人群进行心理承受力测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军人多生活在艰苦环境,且肩负着特殊使命,就这一群体而言,尚没有一个合适的承受力测评工具,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编制,并对军人心理承受力的一般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目的:编制适合于我国军人的心理承受力量表,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考察军人心理承受力的一般特点。
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心理承受力及其相关文献,并对部队官兵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理论构想。
之后,依据确立的理论维度,通过自编和改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量表条目池,并根据专家的讨论意见,形成预测问卷,在南京军区某部队整群随机取样法,抽取有效样本860人进行测试,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正式量表。
然后又在南京军区更大范围内进行抽样,有效样本1579份,进行量表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
最后在两大军区内对陆、海、空三军及武警四兵种进行抽样,有效样本1710人,对军人总体心理承受力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提取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问题解决、人际交往、意志力、乐观自信、家庭支持,另加一个掩饰因子,正式量表含有27个正式条目及5个掩饰条目。
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显示:①总量表Cronbach’Q系数为0.872,分量表为0.600"--0.768;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692,分量表为0.522一-0.712。
②各因子间相关系数为0.309---0.658,各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664,---0.819,均为P<O.01。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刘俊升Ξ 桑 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从神经、行为和情境三个水平,对认知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整合性研究。
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发展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整合研究范式1 引言 长久以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神经科学之间虽然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如思维、情绪、意识的本质问题),但二者之间却鲜有联系[1]。
发展神经科学中有关脑发育的研究结果很少和人类的认知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而认知发展的大多数理论也较少求助于脑科学的证据[2]。
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了较大的转折,以Nelson 和Johnson 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在探讨个体认知发展的规律时,率先引入了神经科学的技术,成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 2science )研究的萌芽。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学者Nelson 在《儿童发展与神经科学》一文中提出来的,2000年由她领衔主编的第一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手册》被认为是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学科确立的标志[3]。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为在多维度多水平(从分子水平到系统水平)上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本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4]。
2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神经,尤其是脑发育与个体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5]。
该学科整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基因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6],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大脑内的发展变化(如神经的联结、化学成分和形态的变化)与儿童行为和认知能力(如表征复杂性、维持选择性注意的能力、加工速度等)发展变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在发展的特定阶段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某种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是如何实现的等等[6]。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范文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做法: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比如,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还可以通过模拟教材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心理学毕业论文2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序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毕业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工作,不仅要求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研究方法,还需要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毕业论文将围绕两个主题展开,每篇3000字,旨在探索心理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以下是本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
第一篇: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第二篇:竞争与个体的心理发展第一篇: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引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热点问题。
一、社交媒体的定义和特点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与人的工具,包括各种网站和应用程序,如微信、微博和Facebook等。
社交媒体的特点包括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和社交关系维护等。
二、社交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与增加的孤独感有关。
社交媒体的虚幻性质可能导致人们对真实社交的疏远,从而增加了孤独感的发生和发展。
2. 社交媒体使用与焦虑和抑郁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增加。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和社交比较可能导致个体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的不稳定。
3. 社交媒体使用与自尊和身份认同使用社交媒体也与个体的自尊和身份认同有关。
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获得他人的认可可能对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价和社交压力也可能导致自尊和身份认同的负面影响。
结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增加个体的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并对个体的自尊和身份认同产生积极或负面影响。
因此,个体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应保持适度,并注意培养健康的社交关系和心理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工作一、《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委员会1.编委会成员主编:卢家楣副主编:岑国桢、顾海根、王沛编委:(以下均以姓氏笔画排序)卢盛华、刘伟、刘世宏、孙圣涛、李丹、李成彦、吴念阳、沈勇强、竺培梁、范为桥、张志刚、贺雯、高湘萍、袁军、唐晓晨、常欣、崔丽莹、蔡丹、樊琪2.编委会内部组织下设三个工作小组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组组长:李丹成员:刘伟、卢盛华、孙圣涛、吴念阳、贺雯负责教育心理学分会、发展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2.)应用心理学组组长:樊琪成员:刘世宏、李成彦、沈勇强、竺培梁、范为桥、张志刚负责工业心理学分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心理测量分会、法制心理学分会、学校心理学分会、体育运动心理学分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军事心理学分会、人格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3)基础心理学组组长:高湘萍成员:袁军、常欣、崔丽莹、唐晓晨、蔡丹负责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社会心理学分会提交的大会录用摘要的编辑工作。
3. 编委会成员的职责1)主编从总体设计、队伍组织、质量监督审核到付梓印刷全程负责;2)副主编分工负责各部分的质量监督审核:(1)岑国桢负责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2)顾海根负责应用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3)王沛负责基础心理学组论文摘要编撰的审核;3)组长负责各组论文摘要的分工和审阅;4)编委会成员负责各自承担范围内的论文摘要审阅;5)导师委派的研究生审阅工作的责任由导师承担二、操作流程1.组织培训,以明确审阅要求和方法,并实施操练;2.给每位编委会成员发《“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编撰工作》(内含审阅细则和样板),以求规范操作;3.组长组织各组内教师分工(原则上每人60篇左右)4.每位教师挑选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英文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参与)5.以研究生审阅为主,教师检查为主的格局展开审阅工作6.发现有严重问题的由教师负责与作者联系(署名“大会秘书处”)7.对修改后寄回的稿件再审阅8.针对审阅中发生的问题,再组织培训9完成后递交相应的负责审核的副主编(为抓进度,建议分批递交)10.副主编带自己的研究生对稿件进行审定11.递交审定内容给主编(为抓进度,建议分批递交)12.主编带自己研究生对稿件进行随机抽样检查13.主编和副主编讨论并最后定稿14.最后交付印刷并监督质量三、论文摘要审阅的任务1.审定和修改格式(见第五点“格式样板”)2.审定和修改字数:中文标题在20字以内,中文摘要为400字,最多不超过450字(不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关键词等);英文标题一般不超过12个单词,过长分两行,注意分行的美观;英文摘要不超过250字数;关键词:3-5个。
3.审定和修改标题的表述4.审定和修改内容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5.对于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摘要,联系作者本人修改注:(1)所有修改都在工具栏“修订”状态下进行(格式修改不在修订状态下进行)(2)审定完成后在最后一行署上审阅者的姓名(老师和学生的名字)四、时间节点各组务必在2010年9月30日之前完成论文摘要的编撰工作,并发至各组负责审核的老师邮箱:岑国桢(cengzh@),顾海根(haigen@)、王沛(wangpei1970@)。
2010年10月10日前交由副主编发至大会秘书组邮箱(msz_ccp2010@)。
五、格式样板1.中文格式说明所有中文文字统一使用宋体,正文顶格,行距1.5倍;论文题目(小四号加粗,居中);作者(小五号,居中)通讯作者加*,上标;作者单位,地区,邮编,通讯作者电子邮箱(小五号,居中)一个单位占一行,有几个单位的话,每行后用分号,最后一行后不加符号;摘要:(小五号,“摘要”两个字加粗);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小五号,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符号,“关键词”三个字加粗。
2.英文格式说明所有英文文字统一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正文顶格,行距1.5倍;论文题目(小四号加粗,居中);作者(小五号,居中);作者单位,地区,邮编(小五号,居中);摘要:(小五号,“摘要”两个字加粗);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小五号,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符号,“关键词”三个字加粗,)附录:论文摘要格式样例企业员工应对非常规事件的抗逆力模型研究时勘1,2 * 刘晓倩2 李旭培2 时雨3 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0,shik@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3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本研究采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团体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基于我国企业文化背景的员工抗逆力模型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结论为:我国企业员工个体抗逆力结构包括乐观、坚毅、理性决策、控制感、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效能等六个维度。
个体抗逆力是通过对情绪劳动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员工工作投入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的。
组织抗逆力模型包括:组织成员一致性、员工关怀与参与、组织行动力、组织内部资源、组织社会支持和组织成熟度等六个维度。
组织成员一致性对情绪劳动深层表现和劳动策略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此外,情绪劳动还对员工工作投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研究还探索了应对非常规突发的社会事件中员工抗逆力模型的作用。
今后,将侧重领导-员工关系(LMX )中“领导纳谏”和“员工沉默”等核心因素进行探索,为逐步建立基于积极主义心理学的班组团队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关键词:抗逆力模型;压力管理;工作投入;班组团队培训;纳谏Shi Kan 1,2 Liu Xiaoqian 2 Li Xupei 2 Shi Yu 3 1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3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the methods of 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s, focus group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etc. to approac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resilience model of employees based on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China, which achiev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 resilience includes six dimensions, i.e. optimism, determination,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conformity,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self efficacy. Individual resilience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labor strategy, which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job engagement. The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model consists of six dimensions, i.e. conformity of employees, employee care and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s action ability, organization’s internal resources, organization’s social support, and organization maturity. Conformity of employees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deep-acting and labor strategy; emotional labor has obvious positive predicted effect on job engagement. The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function of the resilience model i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y.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core conceptions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i.e. "employee voice" and "employee silenc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m management gradually.Key words: resilience model; stress management; job engagement; team training;employee 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