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究中具有非常重要作 用。土壤 活性有机碳 的组分为 : 生物有机碳 、 微 溶解性有机碳 、 矿化有机碳 、 易氧化
有机 碳 和 轻 组 有 机 碳 等 。 主要 综述 了代 表 很 大 比例 土 壤 有机 碳 库 的 土壤 活 性 有 机 碳 的 表 征 、 组 及 影 分 响 土壤 活性 有 机 碳 周 转 的 主要 因素 , 水 分 、 如 湿度 、 度 、 节 和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等 。 温 季 关键 词 : 活性 有 机 碳 ; 组 ; 分 表征 ; 响 因素 影
rz d c a a t rs is a d sg iia c fS i a tv r a i a b n,wh c e e e t d ahih pr p rin o ie h r ce itc n infc n e o ol ci eo g nc c r o ih r pr s n e g o o to f s i o g n cc r o o l rm a y f c o s o hei fu n ig S i a t e o g nc c r o u n v r ol r a i a b n p o ,p i r a t r ft n l e cn o l c i r a i a b n t r o e ,Ba e n v s do t i ,s a o h s e s n,h m i iy,ln s e c u dt a d u e, t .
性差 、 氧化 、 化 , 对植 物 和 土 壤微 生 物 活 性 较 高 的 易 矿 并 那部 分 有 机态 碳 _ , 然 它 只 占土 壤 有 机 碳 总 量 的 较 小 2虽 一
土 壤 有 机 碳 不 同 组 分 对 土 地利 用 变 化 的 响 应 和 敏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在土壤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有机碳的分布、转化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盐渍化是土壤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综述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和有机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盐渍化土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盐渍化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然后,重点综述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转化机制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还将探讨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以及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有机碳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研究盐渍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稳定性、形成和变化过程在盐渍化条件下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盐分的积累会导致土壤颗粒间的凝聚力减弱,团聚体结构变得松散,稳定性降低。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容重、孔隙度等,还会进一步影响土壤的水分保持和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

盐渍化对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

在盐渍化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根系分泌物等生物因素在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受到抑制。

同时,盐分对土壤颗粒的吸附和交换能力产生影响,改变了团聚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这些变化导致盐渍化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速度减慢,团聚体数量减少,尺寸变小。

为了揭示盐渍化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变化规律,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射线衍射(RD)等,对团聚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su y i d c td t a h x s n e c n i o f s i o g n c c r o n e c a g s i ol q ai a e s n i v l , t d n iae h tt e e it c o d t n o o l r a i a b n a d t h n e n s i u l y c n b e st ey e i h t i a c rt l n r l el ce y s i a t e o g n c c r o ;i r vn o lo g n c c r o o l h l s t n a c o l c u aey a d t y r f td b ol ci r a i ab n mp o i g s i r a i a b n p o e p o e h n e s i u e v
摘 要: 阐述 了土壤有机碳 的概念 , 按土壤有机碳 的化学组成 、 化学性质及 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 的情况 及 比重等 , 主要
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 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 准确、 实地反 映土壤有机碳 的存在状况 真 以及土壤质量变 化 , 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 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 而增加 作物产量 ; 而缓效性碳 和惰性碳可 能有利于土壤 物理 性质 改善 , 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 : 土壤有机碳 ; 分类 ; 土壤肥力 ; 气候变化
中 图分 类 号 :13 2 S5.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00 (020 —050 10—6X 2 1 )106—5
Pr g e s s o a sfc to fSo lOr a c Ca bo o r s e n Cl s i a i n o i i g ni r n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库(SOCP)的库容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SOCP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1]。

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且最具有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

其有机碳总贮量约在1 400~1 500 Pg 之间[1(] 1 Pg=1015 g),是陆地植被碳库的2~3 倍,大气碳库的2 倍多,其较小幅度的变动都会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两部分:活泼碳和不活泼碳。

其中不活泼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库的25%甚至更高[2],这部分不活泼的碳具有较长的周转时间(千年以上)。

国外好多文献把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三部分:活跃碳库(active carbon pool),缓效性碳库(slow carbon pool)和惰性碳库(passive carbon pool)。

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大约是土壤活生物量的2~3倍;缓效性碳库包含难分解的植物和较稳定的微生物,而惰性碳库是那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稳定的部分[3]。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长期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动态平衡的结果因此凡是影响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过程的因子如气候、地形、土壤质地等都将控制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4]。

放牧、围封、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因素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5]。

夏海勇等研究秸秆添加量对黄潮土和砂姜黑土有机碳库分解转化和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秸秆添加越多, 碳库活度便越高, 越有利于有机物料分解, 降低腐殖化系数; 黏粒含量越高, 有机物料的分解受阻, 腐殖化系数便越高[6]。

对大兴安岭区域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近似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趋势,也和土层厚度有一定关系[7]。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姓名:付玉豪学号:2014E8012761041 培养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据估计,全球陆地土壤碳库量约为1300 ~ 2000 Pg,是陆地植被碳库500 ~ 600 Pg的2 ~ 3倍,是全球大气碳库750 Pg的2倍多,在全球碳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各种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由于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就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壤有机碳库渐渐成为研究全球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两部分:活泼碳和不活泼碳。

其中不活泼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库的25%甚至更高,这部分不活泼的碳具有较长的周转时间。

在国外,好多文献把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三部分:活跃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大约是土壤活生物量的2~ 3倍;缓效性碳库包含难分解的植物和较稳定的微生物,而惰性碳库是那些化学性和物理性质都稳定的部分。

土壤有机碳循环主要包括以下3个基本阶段:土壤有机质的输入,主要是依靠植被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及其地下部分根的分泌物和细根周转产生的碎屑,其输入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态、养分的有效性、植被生长以及人类的耕种管理等因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主要是指土壤呼吸,且分解速率受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库库容的大小, 且不同阶段的决定因子会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不同影响。

无论土壤有机碳库外源碳的输入还是内源碳的输出,都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对地球土壤圈和气圈之间的碳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毁林、燃烧化石燃料、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不同程度改变着土壤有机碳库量,造成温室气体CO2浓度的上升。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简称S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土壤肥力、土壤生物活动、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能力以及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随着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对土壤有机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分类及其分组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土壤肥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阐述土壤有机质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组成、性质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土壤有机质的分组技术进行分类和评价,包括传统的化学分组法、物理分组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分组法和光谱分组法等。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分组技术的优缺点,探讨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总结土壤有机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深化对土壤有机质的认识,促进土壤有机质分组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土壤有机质概念的发展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的结构、肥力、生物活性以及环境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土壤有机质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其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早期,土壤有机质主要被看作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其定义主要基于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性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土壤有机质并非简单的有机物质集合,而是由多种有机组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近年来,对土壤有机质的理解已经从单纯的化学组分转变为包含生物活性、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环境功能的综合概念。

有机质被视为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颗粒等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土壤的生物活性和肥力。

随着分组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土壤有机质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

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

致 的土 壤 碳 平 衡 遭 到 破 坏 也是 土 壤 碳 库 亏 缺 与 大 气 C 。浓 O 度 升 高 的主 要 原 因 之一 。工 业 化 进 程 15 - 19 80 9 0年 , 土 地 因 利 用 方 式 变 化 C 排 放 量 持续 增 加 。2 纪 初 期 , O 0世 土地 利 用 方 式 改 变 而 致 的 C 年 均 排放 量 为 0 5— . g 至 2 O . 0 7P , 0世 纪 9 代 , 均 排 放 量 超 过 2瞻 … 。 工 业 化 进 程 从 15 O年 年 80年 至 20 00年 ,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改 变致 使 陆地 生 态 系 统 碳 库 亏 缺 大 土 约 为 20P , 壤 碳 库 亏 缺 为 16P , 0 g土 5 g 土壤 释放 到 大 气碳 库 的 C 当于 人 类 活 动 引起 的总 排 放 量 的 13l 。 O相 /_ _
1 2 土壤 碳 固定 .
已成 为当务之急 , 并成为许 多重要 国际会 议的 中心议题 。作 为国际社会控制大气 C O 浓度努力 的一部分 , 京都 议定书 的 签字 国要求建立其碳库清单 及评估其碳库 变化 , 包括与地
面有 关 的 碳 源 与碳 汇 , 土 壤 碳 库 储 量 统 计 及 其 变 化 研 究 成 对 为全 球 变 化 究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对 全 球 温 室效 应 的 关 注 , 循 环 研 究 成 为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碳 和可 持 续 发展 研 究 的核 心 问题 之一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主要 表 现 为全 球 变 暖 、 雨 事 件 增 加 、 旱 事 件 增 加 、 量 增 加 等 气 候 暴 干 云 变 化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的 主要 原 因是 大 气 中 C 浓 度 的增 加 , O 全 球 工业 化 15 - 20 80 0 0年 来 , 气 C 浓 度 已经 发 生 剧 烈 变 大 O 化, 当前 浓 度 为 3 0 I L 达 到 数 千 年 来 的 最 高 值 , 工 业 化 7 / , 与 之 前 相 比增 加 3 % 以上 , 0 当前 浓 度 年增 加 速 率 约 为 15 L L . /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郑红【摘要】土壤活性有机碳(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为:微生物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矿化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等。

主要综述了代表很大比例土壤有机碳库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分组及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周转的主要因素,如水分、湿度、温度、季节和土地利用方式等。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as a main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errestrial soil carbon cycle.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 involve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dissolved organiccarbon,mineralizable carbon,oxidizable carbon,and light frac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which represented a high propor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primary factors of the influencing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turnover,Based on this,season,humidity,land use,etc.【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活性有机碳;分组;表征;影响因素【作者】郑红【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占全球碳收支的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碳( SOC)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因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土壤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影响强烈的、易氧化分解的、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影响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

根据测定方法和有机碳组分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又表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有效性和土壤质量。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早, 在20世纪60年代, 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全球土壤有机碳总库存量研究。

但早期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大都是根据少数土壤剖面资料进行的。

如1951年Rubey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关于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 推算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 Pg。

1976年Bohn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 soil association)的有机碳含量, 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2946Pg。

这两个估计值成为当前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上下限值。

20世纪80年代,由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与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需要,统计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土壤有机碳库存量
的估算。

如Post等在Holdridge生命带模型基础上,估算了全球土壤碳密度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及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全球1m 厚度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1 395 Pg。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发展, 为土壤有机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3S技术被应用于区域或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大小、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等方面的研究。

发达国家已在区域尺度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如俄罗斯在1B250万土壤分布图上建立了土壤碳空间数据库,计算出俄罗斯0~ 20 cm、0~ 50 cm和0~100 cm等不同土层有机碳库存量,估计出俄罗斯土壤有机碳库存总量为34211 Pg,无机碳库存总量为11113 Pg,土壤总碳库存量为45314 Pg,并绘制了俄罗斯0~ 100 cm土层无机碳库存量分布图。

加拿大建立了1B100万的数字化土壤分布图及土壤碳数据库,并计算出加拿大0 ~ 30 cm 土层和0 ~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存量分别为7011 Pg和249 Pg。

世界各国不同研究者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由于所用资料来源与土壤分类方式不同,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计值有较大差异。

全球土壤1 m内土壤有机碳库大约是植被碳库的115~ 3倍,如此巨大的土壤有机碳库,即使其发生很轻微变动,都会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一。

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非常关注土壤碳循环研究,并在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研究
方面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

如陈庆强等分别对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碳循环进行了研究和评述,金峰等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进行了统计,张东辉等对土壤有机碳的转化与迁移进行了研究。

王淑平等人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温度对有机碳的影响较复杂,适宜温度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否则,对有机碳积累具有负效应;此外,由气候等因素影响的植物种类组成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也有重要影响。

陈佐忠等在研究中发现,植物种类组成可通过影响植物残体分解速率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并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作了详细分析。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土壤有机碳研究。

我国已完成了1B400万土壤分布图和1B100万土地利用图数字化工作, 但所包含的土壤碳属性数据较少, 不能直接用于我国土壤碳库估计。

潘根兴等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库进行了估算。

一些学者还对我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以及特定区域和生态群落土壤有机碳库存量进行了探索, 但由于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不同, 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参考文献
1、韩丽娟等,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变化Ⅳ. 有机碳组分的变化[ J],应用生态学报,2006, 17 (5) : 817~
821
2、刘满强, 胡锋, 陈小云1 土壤有机碳稳定机制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 2007, 27 ( 6): 2642- 26491
3、金峰, 杨浩, 赵其国1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土壤, 2000, ( 1 ): 11- 171
4、周广胜,王玉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J].植物生态学报, 2002, 26 ( 2): 250 – 2541
5、任军,郭金瑞等,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