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通量研究进展

全球 气候 变化 问题 已成 为各 国政 府 、社 会公 众
纪温暖期 的水平( 9 5 0 - -1 3 0 0 A D ) [ 6 - 7 ] o 中国近 1 0 0 年 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 , 达到 0 . 5 ~ 0 . 8。 【 = , 比同期 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 ] 。综合各种气候预测模式 , 未来 1 0 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 - 4 — 5 . 8 c c, 全球特别 是北 半 球 中高 纬度 地 区 的降水 量将 增 加[ 1 0 - 1 1 ] 。 R e z z a [ 】 指出气候 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 自然生态
系统 、社 会经 济 。 全 球 气候 变 化 作 为全 球 变化 的核 心 问题 , 目前 已成 为 国际 环境 领 域 的一个 热点 和焦 点 。 而 生态 系
以及科学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它对全球生态系 统 的结构 、功能和过程产生 了重要影响Ⅲ ,同时对 世界各国的社会 、经济 、政治外交等产生了重大影 响。I P C C第 4 次评估报告显示 : 2 0 世纪全球气温 平均上升 0 . 6 o C;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 区降水量增 加5 % ~1 0 %, 热带、 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却减少 3 %; 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 I P C C预 测 :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到 2 1世纪末 , 全球 平 均 气温 在 1 9 9 9 年 的基 线 上将 再上 升 1 . 1 — 6 . 4 ℃ 。虽然 有各 种 争论 ,但越 来 越多 的科 学 事实 证明近百年的气候变暖是显著的 , 气候代用资料表 明, 2 0 世纪的变暖在全球和 中国都可能是近千年中 最显著的p , 其增暖趋势和增温程度可能高于中世
中图分 类号 :X1 7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5 9 0 6( 2 0 1 3)0 5 . 0 8 7 3 . 0 6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引言土壤碳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之一,对于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仅次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分布和储量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碳循环的内在机制、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全球碳循环、提高土壤碳管理策略以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土壤碳循环研究涉及到全球碳循环、土壤碳储量、碳转化等相关概念和原理。
全球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土壤碳储量是指土壤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总量,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转化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碳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其速率和方向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壤碳循环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国外,研究者利用遥感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全球土壤碳储量和碳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国内,研究者利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循环进行了广泛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碳储量和碳转化率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2、土壤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3、土壤碳管理的政策制定和实践应用。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尺度不够广泛以及碳管理措施不够精准等问题。
研究方法土壤碳循环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数据统计等。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观测和测量,获取土壤类型、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环境因素的数据。
样品采集包括采集土壤样品、植物样品和气象数据等。
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和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等。
数据统计主要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揭示土壤碳循环的内在机制和过程。
土壤有机碳库分类及研究进展综述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研究进展综述201128006514041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张永佳大气CO2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化是目前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全球问题。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较小的变幅即能导致大气CO2浓度较大的波动,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土壤碳库的动态过程与影响因素的认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因为土壤有机质是由各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系统,通常根据有机碳的不同周转时间,将土壤有机碳库划分为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效性碳库(Cr)。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其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即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另一是指其随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变化,即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土壤有机碳在空间分布的研究对模拟农业耕作土壤有机碳影响、评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的影响以及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土壤深度,由于其物理性质和有机碳含量不同,其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也有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的年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深层土壤有机碳的惰性相应更大。
因此,研究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分布对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深度曾中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全球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布格局则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以及如何维持区域有机碳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因素较多。
受气候、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物理、生物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这些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至关重要。
在土壤有机碳的储蓄过程中,气候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气候条件制约植被类型、影响植被的生产力,从而决定输入土壤的有机碳量;另一方面,从土壤有机碳的输出过程来说,微生物是其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气候通过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和转化。
土壤理化特性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一般认为,土壤中的有机碳量随粉粒和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最新进展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学领域对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者。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
首先,我们从陆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
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和腐殖质分解。
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气温升高,植物的生长季节延长,植物呼吸增加,导致植物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同时,全球变暖还加剧了地表土壤的碳分解速率,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到大气中增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植被类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碳的丧失,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也备受关注。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通过吸收和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来调节全球气候。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不利影响。
海洋温度上升和酸化加剧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死亡会导致大量有机碳向海底沉积,并在长时间尺度上固定碳。
然而,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利于碳循环过程的顺利进行。
除了以上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利用遥感数据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追踪植被变化和植物碳吸收量,可以更准确地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和年碳汇。
此外,引入基因测序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过程进行研究。
同样地,利用海洋观测站点和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吸收和释放。
总结起来,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第一章引言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其中土壤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碳贮存池被广泛关注。
然而,碳循环研究并不仅仅涉及到碳汇或者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还包括理解和控制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土壤碳循环研究的主要进展。
第二章土壤有机碳库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碳汇之一,它是形成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之一。
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残体的分解、生物作用及农业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有机物输入。
土壤有机质分解会释放大量CO2,因此,认识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化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速率和稳定性受到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质地、土壤中的氧和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关键因素。
此外,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对其分解速率有明显影响。
究竟哪些微生物会促进或者限制土壤有机碳分解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氮循环密切相关,氮素营养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土壤碳循环有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营养状况和微生物的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从分子层面来看,多糖和土壤有机质互作、铁锰氧化物结合有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不同于碳汇的稳定性。
碳汇的稳定性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里,其碳排放的变化相对较小。
与此不同的是,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主要指有机物物质在土壤中的存在时间和形态情况。
第四章土壤暴露碳动态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土壤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碳,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过,一旦土壤中碳动态的平衡被打破,土壤中的碳就会被释放出来,形成更多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究如何提高土壤碳的储存和保持平衡的方法,诸如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并减少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库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姓名:付玉豪学号:2014E8012761041 培养单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据估计,全球陆地土壤碳库量约为1300 ~ 2000 Pg,是陆地植被碳库500 ~ 600 Pg的2 ~ 3倍,是全球大气碳库750 Pg的2倍多,在全球碳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各种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由于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就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土壤有机碳库渐渐成为研究全球碳循环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两部分:活泼碳和不活泼碳。
其中不活泼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库的25%甚至更高,这部分不活泼的碳具有较长的周转时间。
在国外,好多文献把土壤有机碳库分为三部分:活跃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其中,土壤活性有机碳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不稳定、易氧化、分解、易矿化其形态、空间位置对植物、微生物来说活性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大约是土壤活生物量的2~ 3倍;缓效性碳库包含难分解的植物和较稳定的微生物,而惰性碳库是那些化学性和物理性质都稳定的部分。
土壤有机碳循环主要包括以下3个基本阶段:土壤有机质的输入,主要是依靠植被地上部分的凋落物及其地下部分根的分泌物和细根周转产生的碎屑,其输入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态、养分的有效性、植被生长以及人类的耕种管理等因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主要是指土壤呼吸,且分解速率受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库库容的大小, 且不同阶段的决定因子会对土壤有机碳库产生不同影响。
无论土壤有机碳库外源碳的输入还是内源碳的输出,都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对地球土壤圈和气圈之间的碳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毁林、燃烧化石燃料、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不同程度改变着土壤有机碳库量,造成温室气体CO2浓度的上升。
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

量及 其 动态 平 衡 也是 反 映 土壤 质 量或 土 壤健 康 的一
个 重 要 指 标 , 接 影 响 土 壤 肥 力 和 作 物 产 量 的 高 直
减 缓 土 壤 中温 室气 体 排 放 、 增加 土 壤碳 截 存 , 提高 土
壤 质 量 , 退化 土地 的 生 态 恢 复 及 环 境 治 理 和 保 护 对
等都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因此 , 2 自 0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土壤 有 机碳 的储 量 、 布及 其 转 化 日益 成 为 全 球 陆 分
~
以维 持 生 态环 境 , 是 为保 护 珍 贵 的 土 壤 资 源 以维 还
持 农 业 经济 的可持 续 发 展 , 需 要 人 们 对 碳 在 各 库 都 之 间 的储 量 与 流动 通 量有 清 晰 的认 识 。 目前在 全 球 变化 的 背景 下 , 土 壤有 机 碳储 量 、 布 、 对 分 转化 、 减 衰 机 理 进行 研 究 , 揭示 其 影 响 因素 和生 态效 应 , 有 并 将 助 于 探求 如何 科 学 地 利 用 和 保 护 有 限 的 土 壤 资 源 ,
生 物 多样 性 等 , 解 和 调 节 与 土壤 退 化 及 土 壤 生 产 缓 力 有关 的一 系列 土壤 过程 。
由 于 土 壤 有 机 碳 在 陆 地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及 其 巨 大 的库 容 , 论 是 研 究 地 球 各 圈 层 物 质 循 环 无
的影 响 , 成 大气 C 浓 度 的持 续 增 高 , 可 能影 响 造 O: 并
化对土壤 质量和环境 质量的影 响以及土壤碳 截存对策 的有关研究 概况 。
关 键 词 : 壤 有 机 碳 ;影 响 因 素 ;生 态 效 应 ;碳 截 存 土 中 图 分 类 号 : l 3 6 S 5.2 文献标 识码 : A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陆地碳循环研究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碳源、碳汇、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本文旨在揭示陆地碳循环的内在机制,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陆地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阐述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从碳源和碳汇的角度,分别探讨植被、土壤和大气等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关于陆地碳通量、碳储量和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研究,分析这些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本文将对未来陆地碳循环研究的方向和挑战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的视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陆地碳循环的基本过程陆地碳循环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大气、植被、土壤和水体等多个系统之间的碳交换和转化过程。
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以及碳的输入输出等。
光合作用是陆地碳循环的起点,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物体内。
这一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呼吸作用则是碳从有机体释放回大气的过程。
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释放碳回到大气中。
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是土壤碳释放到大气的重要途径。
分解作用主要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完成,它们将死亡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形成稳定的土壤有机碳。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土壤碳库的稳定和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基本过程外,陆地碳循环还包括碳的输入输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土地利用方式等活动 , 大气 中 C C 等含碳温室 气体 使 O、H
浓度 以前所未有 的速率 增长 。大气 中 C 的浓 度 已从工 业 O
的加强或削弱来强烈地影 响地球气候系统 。气候变 暖可 能加 速土壤有机碳( O ) S C 的分解 , 导致 土壤 中碳 的释放增强 , 对气
及影 响因素 , 对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并提高
生产力 以及减缓 土壤 中温室气体排放有着非 同寻常的意义。 2 土壤碳储量 的主要研究方法 土壤是支撑陆地生态系统 的物质基 础 , 气候变化 势必 改 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水热平衡 , 导致土壤有机质循环发生改变 , 引起 土壤碳 收支的变化 。因此 , 定量研究 土壤 碳储量 和碳 平衡 对于全面了解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 平衡 具有 重要 意义。 目 前, 国内外有关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通常采用土壤类型法 、 模
( O 的分解 , S C) 它可能会导致土壤 中碳释放 的增加 , 对气候 变 化产生反馈作 用 。全球 土壤 有机 碳每年 分解 释放 到 大气
中的 c 2 0 达到 0 1 . S 年 , . ~5 4P / 土壤有机 碳库 0 1 . %的变 化 将导致大气圈 C : O 浓度 1m L的变化 。而土壤碳储 量的 s / 微小变化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 的影响 。 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碳储藏对全球变化响 应的时间 、 式 及规模 。近 年来 , 方 土壤有 机碳 研究 受到 人 们普遍关注 , 已成 为全球 变化 研究 的 3大 热点之 一I 。研 1
候变化产生正反馈效应 。因此 , 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革命 前的 20mSk 增加 到 20 8 / g 0 3年的 3 5 6 m k , 7 . s g 增加 了 / 约13 / 。全球气候 已发 生 了以增 暖为特 征 的明显变化 。土
壤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接受体 , 也是气候变化 的记录者 , 以气候 变暖为特征的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将导致土壤碳 储量及动态平 衡 的变 化 。气 候变 暖可 能加速 土壤 有机 碳
机碳储 量今后 的研究 方向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 循环 ; 碳 陆地 生态系统 ; 研究 方法 中图分 类号 : 13 6 S5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10 (0 2 0 0 1 10 32 2 1 )2— 0 0—0 3
土壤碳是陆地碳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全球 约有 15 0G 碳 0 t 以有机质形态 储 存 于地 球 土壤 中, 陆 地植 被碳 库 ( 0 是 5 0—
( 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南 江苏南京 2 0 9 ) 10 3
摘要 :目前 , 土壤有机碳 储量 日益成为全球变 化和陆地 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的前沿和热点 问题 , 中土壤有 机碳 其 又是全球碳循环 中最 为复杂 、 受全球气候 变化影响最大 的部 分。本研 究结合土壤有机碳储 量研 究的 国内外报道 , 介绍
评估土壤碳 的变化方 向和速率 , 对确切 地预测气 候变化 以及 制定应对气候变化 的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 1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的意义 土壤是陆地生物圈中最大 的有机碳库 , 其储存的碳量超过 植被和大气 m 。土壤也是陆地 生态系统 的核 心 , 是连 接大气
石含量等数据 , 计算 出网格 单元 的平 均碳密 度 , 出全球 1m 得 深土层的有机碳贮 量为 1 6 4 t 。Faz e r 2~1 8G 4 5 rnm i 等利 e 用美 国中西部地区 1 2个州 的 1: 5 的土壤 分布 图 , 算 2 0万 估 了所研究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类型法 原理简单 , 数据 获取较 易 , 目前 国内外 土壤碳 储量 估算 的常用 方法 。 是
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 前提。土壤碳储量 比大气碳库 有更 大的储藏量 , 在水分、 温度 和人类活动等条件的综合影 响下 , 土 壤有机碳 库 既 可能 成 为汇 而 储藏 碳 , 可能 成 为源 而排 放 也 碳 。而土壤有机碳库储 量的较小 幅度 变动 , 以温室效 应 会
6 0G ) 2—3倍 , 0 t的 是全 球 大气 碳库 ( 5 t 的 2倍 多 …。 70G)
了陆地生态系统 中土壤有 机碳库特点及研究意 义 , 总结 了当前 土壤碳储量研 究 的 5种 主要方 法 ( 土壤类 型法 、 被类 植
型与生命地带法 、 I GS估算法 、 模型估算法 、 相关关 系统计 法 ) 及其 各 自特点 、 存在 的 问题 。同时 , 通过 土壤理 化特 性、 气候 条件 、 0 浓度 、 c: 土地 利用 、 土地管理 等 5个方面简要评述 了各种 因素对土壤碳 的积 累与循 环的影响 , 并对 土壤有
究 气 候 变 化 对 土 壤 有 机 碳 及 其 动 态 变 化 的影 响 , 助 于 正 确 有
型估 算法 、 被 类 型 和 生命 带法 、 I 植 G S估算 法 、 关 关 系统 相计算分类单元 的土壤碳 含量 , 根据各种分类层次聚合土壤剖面数据 , 按照区域或国 再 家尺度土壤图上的面积得到土壤 碳蓄积 总量。B t s a e 将世 界 j 土壤图按 0 5经度 与 0 5纬度划 分为 2920个基 本 网格单 . . 5 0 元, 按每个单元 的土种分布 、 土层厚度 、 土壤容重 、 机碳 及砾 有
一
1 O一
江苏农业科学
21 0 2年第 4 0卷第 2期
杨红 飞, 穆少杰 , 李建 龙.陆地 生态 系统土壤 有机碳储量研 究进展 [ ] J .江苏农业科学 , 1 , ( ) 1 1 2 24 2 : 0 0 0— 2
陆地 生 态 系 统 土 壤 有 机 碳 储 量 研 究 进 展
杨 红 飞 , 少杰 , 穆 李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