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类型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 土壤生态分区概述

土壤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 土壤生态分区概述
第七章 土壤生态分区概述
土壤生态区划与农业区划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 初 第一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依据 第二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系统与原则及地带分异特点 第三节 土壤区域分异特点——土壤生态区、片与样板列举
第一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依据
根据土壤生态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异特点可以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即微域、 中域、地区域与广域四级 一、微域变异 土壤生态微域变异可借用土被结构不同形状单元土区来描述,单元土区是 土被结构的最小单元,也是土壤生态空间分布上的最小单元(或称土壤生 态胞体) 弗氏将单元土区形状划分四种(见图) 常见单元土区类型(见图)
第二节 土壤生态分区的系统与原则及地带分异特点
进行土壤生态区划既要考虑区划依据,也要研究分级原则; 要考虑三层结构即水热条件、植物群落与土壤样块特点 分为宏观、中域与微观三种尺度进行依次续分与命名 现把土壤生态区划分为5级:即土壤生态样块、土壤生态片、土壤生态区、 土壤生态地区与土壤生态带或地域。
四、土壤广域空间分布
1、我国地带分异,以沿海湿润地区的南北变化最为明显,由北而南热量 变化,出现不同土壤带; 2、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随着沿海到内陆水分的减少,也分别出现了不 同的植被与土壤的变化 3、我国多山国家,垂直带普明显,尤其在青藏高原南坡出现由红壤带开 始,向上一直达到雪线的景观变化。
1、土壤水平地带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见图表 2、地域性变化 地域变化决定于降水量多寡。 3、垂直地带变化 我国多山,垂直地带性明显。
第三节 土壤区域分异特点——土壤生态区、 片与样板列举
1、珠江三角洲水稻土赤红壤农林果生态区
2、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棕壤稻渔生态区
3、黄淮海潮土盐土农果生态区
4、三江平原黑土白浆土林农牧生态区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五章-农田生态系统中能流传递特点2资料讲解

土壤生态学课件-第五章-农田生态系统中能流传递特点2资料讲解
• 农业生态系统是包括作物子系统、林业子系统和畜牧业子系统在内的复合 生态系统。其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系统。
• 一、红壤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 • 包括种植业子系统、林果子系统、牧草子系统、畜牧业子系统及农户子系
统。前三者构成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只有种植业子系统具有人工投能,林 果子系统和牧草子系统只有产出,没有人工投能。 • 见图表:
• 鸡(兔)-猪-沼气-菜(花)的庭院经济模式,利用鸡舍、猪圈相连,猪吃 鸡粪,猪粪入沼气池,沼气供能,沼水、沼渣再供生长用肥,使系统的物 质和能量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增加了系统的产出,减少了废物,提高了 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 见图表:
二、农林生态系统的能流
• 果粮 间作 是农 林复 合经 营的 一种 类型, 在丘 陵山 区有 广泛 前景。
三、生态农场的能流特点
四、庭院经济的能流特征
• 北京庭院经济系统是以沼气池为中心的鸡(兔)-猪-沼气-菜(花)小型循 环系统。庭院经济特征是初级生产者为蔬菜和花卉,次级生产者主要为草 食动物,系统的人工投能为生物能。
• 2、低丘红壤农田的能渍土区的能量流动
• 4、干旱地区农田的投能特征
• 管理粗放,能量投入水平较低,投能结构不合理,加上农田系统中障碍因 素,致使农田产出较低,能量转化率低下。
• 5、四川盆地浅丘农区的能流特征
第三节 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土壤的结构和组成ppt

土壤的结构和组成ppt
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 1.3.2 胶状无机粒子 单个土粒直径<200nm,平均密度2.4 g/cm3,过滤土 壤水中悬浊液与粗无机粒子分开
• (a)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 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终产物出 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晶粒简单
• (b)三氧化物(褐铁矿) 出现在热带、亚热带 • (c)次生硅酸盐类矿物(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 长石类风化形成,
• 土壤的平均厚度~2m,是具有肥力的疏松层,经由岩石、水等在 长期的气候因素下形成,包括母质的形成和在母质基础上形成土 壤两个阶段。
– 地层内部的岩石经受高温、高压作用,但化学上是相对稳定的。一 旦暴露在地表面,压力降低,温度有很大变动,且与丰富的水和空 气接触,发生风化作用,从而在新的条件下,达成了新的稳定状态。
• 土壤是大气和地下水的缓冲地区。土壤粒隙中储存的大量降水不 会过快蒸发,它们或通过径流徐徐流向河流、湖泊,或渗入地下 水体保存。水流中的杂质经土壤过滤、吸附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 可得到较纯净的水。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土壤生态PPT整理 新

土壤生态PPT整理 新

One of the last great frontiers in biologicaland ecological research is in the soil.Science, 2004, 304 “Fundamentals of Soil Ecology.” 2004.某些主要术语的界定土壤生态学土壤生物之间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土壤生物学相对于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以生物个体本身为研究重点的学科.土壤生物化学主要研究包括土壤内的微生物过程、土壤酶及土壤内有机质形成和周转的研究.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微生物及其生态过程的传统学科.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生境包括土壤、植物、动物、淡水和海洋及沉积物,它包含了部分土壤生物学和土壤生态学的内容.第一节土壤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土壤的概念生态学家: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最活跃的生命层;环境学家: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物的缓冲带和过滤器;土壤学家: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第一节土壤生态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一、土壤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流动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过程的学科。

●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控规律的学科。

●土壤生态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部分①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组成份的数量、构成及时空分布;②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③土壤生物群落、土壤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④土壤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与土壤生态功能的关系;⑤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⑥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⑦土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2.1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1

2.1第一节 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1

*
土壤中 0.085 0.08 0.085 2.0 0.1 0.002 0.005 0.0008 0.001 0.0003
* 根据克拉克等(1924)、费尔斯曼(1939)和泰勒(1964)的估计,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与此表稍有不同,但总 的趋势是一致的。
分布规律
(1)氧(O)和硅(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二
Aluminum Octahedral Sheet Silica Tetrahedral Sheet
1:1 Clay
2:1型单位晶层
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 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 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 形成单位晶层。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 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辉石[Ca(Mg,Fe)Si2O6]:
绿黑色,短柱状或近似粒状,硬度5~6,玻璃光泽; 易风化,为土壤提供钙、铁、镁等养分。
角闪石[Ca(Mg,Fe)Si4O12]:
黑绿色,长柱状或近似细长条状,硬度5~6,玻璃光泽; 易风化,为土壤提供钙、铁、镁等养分。
白云母(KH2Al3Si3O12):
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易发生物理崩解,很发生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
2.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 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 岩石的基本单位。 矿物种类很多,约3300种以上。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形成的。 按其成因类型可以将土壤矿物质分为两类: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成土母质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5)在还原环境中移动,而在氧化环境中的 惰性元素,例如Fe、Mn、Co;
6)在多数环境中难移动的元素: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生态系统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①垂直结构。

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为生物群体层,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所占空间的高度依植物种类而异;第二层是生物地被层,包括地面的生物群体及植物根系所及的土层,其中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丰富,生物物质的累积、分解、转化、矿质元素的淋溶、淀积以及水分蒸发蒸腾的活跃场所;第三层是土壤底层和岩石风化层,生物有机体少,是土壤矿质养分元素与水分补给的基地。

②水平结构。

一般有三种格局:均匀分布,生物种群的分布是均匀的,在二维空间上各占有一定的面积;簇生分布,生物种群在空间上间断地成群分布;随机分布,土壤生态系统中多数生物种的分布都呈随机分布。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土壤生物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学家从生物地球化学观点出发,认为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命层。

环境科学家认为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是环境污染物的缓冲带和过滤器。

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农民认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更关心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供给、培肥及持续性。

土壤学家和农学家则更多地关注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综合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层面,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土壤是地球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作为最活跃的生命层,事实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①保持生物多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②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③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④具有储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的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组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3)土壤是人类农业的生产基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繁育必须以土壤为基础,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下列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①营养库的作用;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③雨水涵养作用;④生物的支撑作用;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课件——02-3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思政点:生态理念)

《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课件——02-3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思政点:生态理念)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团粒结构体
团粒结构俗称“蚂蚁蛋”、“米糁子”, 是有机质丰富的自然表层土壤与根层土壤中常 见的结构体类型,呈近视球形,疏松多孔的 0.25-10毫米的小土团,其中小于0.25毫米的 小土团称为微团粒,是形成团粒的基础。团粒 结构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和机械稳定性,属于良 好的结构体,其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 志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
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任务2.2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土壤质地两个相关概念
土壤机械组成 即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土壤质地 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 合,主要包括沙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通透性强;保蓄性弱;养分含量低;气多水
沙 土
少;温度高,土温变化快;沙土耕பைடு நூலகம்时,要注意 灌水技术; 少量多次的及时施肥,注意基肥与追 肥并重,防止发生苗木早衰现象。晚秋时节,苗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土壤退化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人类不适当的开垦、
乱伐,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灌溉,农药、化肥使用不当等,
土 造成了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其
壤 核心都是土壤结构体被破坏了。
退

土地退化的结果,不仅使土地质量下降,甚至有使其
丧失使用价值的可能。因此为了维持人类的生存空间,必
木容易遭受冻害,对林木注意加强防寒措施。
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气透水性
壤 好;养分丰富;耕性表现良好。壤质土壤中水、
土 肥、气、热以及植物扎根条件协调,适种范围较
广,是农林业生产较为理想的质地类型。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性
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

第七章土壤生态系统

第七章土壤生态系统
返回
返回
海拔(m)
返回
北坡 同南坡
南坡 高山冰雪带
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山 地棕壤带
1000
南迦巴瓦峰土壤垂直带谱(彭补拙)
高山寒冻风化壳状地衣高山寒漠土带
高山寒带草甸高山草甸土带
亚高山寒带灌丛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带
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漂灰土带 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山地暗棕壤带 山地准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山地黄棕壤带 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黄壤带
第6章 土壤 生态系统
第一节 土壤 第二节 生态系统
第一节 土壤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 (二)土壤的组成、结构 (三)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
•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 表层
• 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 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土壤的组成、结构
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相当繁茂。 前苏联采用的是8级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
❖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养育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尤 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
它们不能利用太阳能制造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植物为食物资源获取所需要的能量,维持其生存。
亚(高一山 )其寒生带态爬灌系丛统行亚的高概类山念灌、丛草两甸土栖带 类和昆虫的数量和种类最多。此外营树栖 在生态生系统活的食的物网灵中,长凡是目以相动同的物方式也获取比相同较性质多食物,的植而物类大群和型动物食类群草可分动别称物作为比一个较营养贫级。乏。
的降解过程中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2、生态系统的结构
• (1)食物链
-------图
• (2)食在物生态网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
有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