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表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

冯洁 建水县第六中学
19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途径初探 20 “问题引入,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谈 21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探析音乐教育的心理塑造功能
杨绍翠 双江自治县中心幼儿园
贾富荣
曲靖市麒麟区建宁街道 中心学校
郎启训 红河学院
22 “引、动、展、评、考” 课堂教学中“展”的探究
丁章俊 寻甸一中
左红武 昆明理工大学
范永发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蒙自 中学
李丕军 双柏县教育局教研室
16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与乡野艺术教育
曾静 云南艺术学院
17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影响的实证研 究——基于云南大学“思政课”教改班的准实验分析
刘会柏
楚雄师范学院
18 简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双向评价功能
陈明珠 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建华
昆明医科大学
32 大学教学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及其治理途径
杨超 云南师范大学
33 “新型干法水泥设备巡检”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和春梅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34
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 效教学模式探讨
吴波
普洱学院
35 顺应改革潮流 构建小学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
宣广兴 弥勒市弥阳镇中心学校
23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混龄班级活动
孔维梅 双江自治县中心幼儿园
24 云南省高层次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杨青山 云南财经大学
25 浅谈迪庆州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春莲 迪庆州教科所
26 高考历史复习的创新设计
马红梅 建水县第六中学
27 基于HPM的教师教学需要的统计知识调查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教育及奖励学分实施细则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教育及奖励学分实施细则(试行)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学校决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奖励学分。
奖励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科研、创业或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经教务处组织评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
第一条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1、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以平等、民主、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获得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真正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学科课题论文、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自信,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采用新途径、新方法解决问题。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
6、教会学生创新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指导学生创新并有成果的教师要予以奖励。
第二条奖励学分的确定(一)学生取得奖励学分的具体途径包括以下方面:1、课题研究类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和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内容并通过结题:果获奖和科技成果转让:1)科技成果鉴定说明:通过教育或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成果鉴定并提交成果鉴定证书2)科技成果获奖奖、技术发明奖)。
3)成果转让3、学术论文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第一作者和云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报刊文章或者著作:4、知识、技能竞赛获奖类学生参加国际、国家、教育部、云南省以及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经过学校认定的正式竞赛获奖的: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35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党委宣传部纪委
计信学院史政学院
张玮李永明徐天伟李宏吴洋等
校级三等奖
36
美术学(师范)专业油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学院
马惠龙林自栋等
校级三等奖
37
以示范群体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创新实践
团委
张开文周本贞欧阳俊虎杨亚东杨映霞
校级三等奖
38
深化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生命科学学院
蔡金红汪旭李忠光龚明周滔等
校级三等奖
22
更新内容,强化实践,搞好《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李曼义杨卫平姜涛李梅张超等
校级三等奖
23
师范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教育及教法培训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骆华松陈亚颦李亚蔡金红师振黎等
校级三等奖
24
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校级二等奖
20
项目式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IT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
信息技术学院
徐天伟夏幼明甘健侯梁立等
校级二等奖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
奖次
21
物理学五年制双学位教师教育专业改革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候德东杨卫平刘应开陈瑶解福瑶等
校级二等奖
22
开创艺术教育新专业,积极主动为云南基础教育服务
白凤翔罗滨朱云东王卫娜白海城等
校级三等奖
25
云南师范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杨九迎陈斌陈元丁李云湘张丽辉等
校级三等奖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

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作者:————————————————————————————————日期:22005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推荐国家级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成果完成单位获奖人(集体主要成员)1 新世纪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大学崔运武、高力、张健东、候江红、方盛举2 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史庆南、刘荣佩、周融、张代明推荐国家级二等奖3 “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陆生、吕士清、王何忠、杨丽周、杨光远4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建设与示范西南林大学胥辉、李根前、石卓功、周蛟、徐正会5 云南大学“数理基地”建设云南大学田兴时、徐贵桐、陈永康、杨富春、张力6 实践第一探索创新——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王若南、曹玉7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课程“层级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罗明东、崔梅、颜晓云、单春樱、李迈8 以“质量点”管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郭兆刚、贾勇、熊磊、杨健武9 “信号与系统”教学建设、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梁虹、陈跃斌、杨鉴、高飞、梁洁10 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材)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陈雯、魏永昶、马克毅、朱祖泽11 云南民族美术资源在教学、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武俊、陇艺梅、汤海涛、李靖寰12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洪树琼、徐昆龙、雷兴刚、郑永春13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董义琳、马煜、王涛、代龙14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刘鸿高15 云南大学函授、夜大学教学监控、评估的实践完善及规范云南大学李炎、王娅、刘俊玮、王敏、杜超16 《地理学基础》:地理科学类学术著作性教材(教材)云南师范大学潘玉君17 大基础平台下的柔性多模块教学改革昆明理工大学迟毅林、董为民、刘泓滨、廖丕博、罗德扬18 云南大学创办文科试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殷永林19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曾华、罗明东、郑勤红、邹敏、陈瑶20 市场营销学课程立体化教学包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王旭、朱立、聂元昆21 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教学内容优化及课程体系建设云南大学段昌群、江望高、常学秀、杨雪清、王焕校省级一等奖序号项目名称成果完成单位获奖人(集体主要成员)1 新世纪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大学崔运武、高力、张健东、候江红、方盛举2 材料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史庆南、刘荣佩、周融、张代明3 “3+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东南亚泰、缅、越、老语言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陆生、吕士清、王何忠、杨丽周、杨光远4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林学专业建设与示范西南林大学胥辉、李根前、石卓功、周蛟、徐正会5 云南大学“数理基地”建设云南大学田兴时、徐贵桐、陈永康、杨富春、张力6 实践第一探索创新——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王若南、曹玉47 边疆多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课程“层级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罗明东、崔梅、颜晓云、单春樱、李迈8 以“质量点”管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郭兆刚、贾勇、熊磊、杨健武9 “信号与系统”教学建设、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梁虹、陈跃斌、杨鉴、高飞、梁洁10 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材)昆明理工大学彭金辉、陈雯、魏永昶、马克毅、朱祖泽11 云南民族美术资源在教学、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武俊、陇艺梅、汤海涛、李靖寰12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吴伯志、洪树琼、徐昆龙、雷兴刚、郑永春13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郭震、董义琳、马煜、王涛、代龙14 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戴志明、郭华春、段纲、赵燕妮、刘鸿高15 云南大学函授、夜大学教学监控、评估的实践完善及规范云南大学李炎、王娅、刘俊玮、王敏、杜超16 《地理学基础》:地理科学类学术著作性教材(教材)云南师范大学潘玉君17 大基础平台下的柔性多模块教学改革昆明理工大学迟毅林、董为民、刘泓滨、廖丕博、罗德扬18 云南大学创办文科试验班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殷永林19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曾华、罗明东、郑勤红、邹敏、陈瑶20 市场营销学课程立体化教学包云南财贸学院吴健安、王旭、朱立、聂元昆21 生态学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21世纪大学生态教学内容优化及课程体系建设云南大学段昌群、江望高、常学秀、杨雪清、王焕校22 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工程的构建及实施玉溪师范学院任宏志、张苹、车柏青、周志远523 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教材)曲靖师范学院张永刚24 国外汉语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云南师范大学骆小所、吴应辉、于燕京、袁焱、魏红25 《污染生态学》教材云南大学王焕校、常学秀、段昌群26 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制度和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实践昆明理工大学高绿绮、王华、林峰27 云南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教育厅张洪明、张国华、叶绿、杨毅、楼静28 金工实习课程建设及改革(教材等)昆明理工大学陈君若、魏镜弢、葛夏文、马俊武、向启宾29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张英杰、徐天茂、刘荣佩、黄前光、周梅村30 本科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昆明理工大学楼静、王建华、张启富、张明坤、秦卫平省级二等奖31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云南大学和家胜、杨中碧、郑滋、农伟、杨晓翔32 “叙述学”研究生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谭君强33 推行学分制绩点,关注学生学习质量——云南大学资环学院学分制绩点试点改革云南大学郭陵之、谢应齐、卜玉康、刘英34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胡光华、赵晓华、谭建国、陆正福、杨富春35 有时代特色的“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云南大学赵逸云、方瑞斌、邓世昆、古昆、邹永明36 “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云南大学杨兆荣37 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段竹英38 校企合作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水电十四局、束洪春、王海军、李琴书、李跃平、王建春6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39 使用英文物理教材进行双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改革试点昆明理工大学王安安、伏云昌、陈劲波、吴光敏、樊则宾40 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孙俊、程赫明、黄跃波、陈庆华、刘铮41 工程力学中电测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昆明理工大学罗成玲、王时越、文宏光、迟珊、潘琪42 创新素质教育与创造实践昆明理工大学官德娟、朱昆莉、吴海涛、那裕康、段正华43 “向知识要金牌”:走学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之路云南师范大学赵玲玲、熊小铭、刘坚、金黄斌、杨秀芝44 教育学重点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傅淳、罗黎辉、李天凤、张锋、罗明东45 云南师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周本贞、欧阳俊虎、杨映霞、姜扬、熊永翔46 物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云南师范大学张雄、马力、侯德东、解福瑶、刘艳春47 英语专业选修课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刘守兰、张克勤、杨端和、谢明、刘汉玉48 云南农业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云南农业大学陈海如、洪树琼、张世光、杨裕后、李晓英49 精心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云南农业大学刘光维、王飞、李树坚、杨云、杨玲50 厅校合作构建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文俊、杨荣新、龚爱民、李靖、王春彦51 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云南农业大学雷兴刚、吕才有、洪树琼、陆自强、代卫东52 基于数据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及应用云南农业大学杨林楠、鲁绍坤、吴文斗、张超、张丽莲53 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实施研究西南林学院韦群杰、索建强、李任波、郭银华、李光莲54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西南林学院张玉光、周远、赵丽芳、邓成琼、张武仙55 树木学教育教学建设与研究西南林学院邓莉兰、樊国盛、徐声远、区智、孙永科56 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西南林学院陈玉惠、付惠、刘祥义、王文久、刘建祥、7任梅蓉5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成果西南林学院徐声远、罗大叶、赵同林、孙永科、鲁宁58 医科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昆明医学院王灿平、张瑞宏、熊万兴、张毅萍、陈桂勤59 病理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及其应用昆明医学院章宗籍、阮永华、郭萍、华海容、邹英鹰60 加强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强化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昆明医学院杨凌、崔进、陈有华、李保刚、周萍61 积累和创新,突破教学难点——“牙体比较解剖法”在牙体解剖生理教学中的运用昆明医学院杨春、沈丽宁、李松、罗应伟、解危62 强化素质教育,创建“以问题为中心,教与学互动”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新模式昆明医学院孙俊、王金德、陈绍春、邹智荣、李兴国63 外科总论及手术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昆明医学院陈有华、李保刚、尹继波、张家骅、李俊64 《正常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云南中医学院杨恩彬、和凤军、宋波、武煜明、唐柱生65 中医方剂学教学参考书《中医方剂精要及趣味记忆》云南中医学院秦竹、胥筱云、李铭6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论纲》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云南民族大学赵静冬、李波、赖云华67 《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预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吴云虹、李春波68 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王红斌、杨敏、戴云、董学畅、陈琳69 《天然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云南民族大学戴云、陈海云、杨海英、任红雷、曾茗70 中小学艺术教育与音乐舞蹈复合型艺术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云南艺术学院朱红、于景春、徐梅、李伟平、农布七林71 《音乐美学》课程建设云南艺术学院申波872 以学生为本的学分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云南财贸学院姚大金、王力宾、王荣党、杜涛73 健康教育整合于体育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云南财贸学院张河川、郭思智、张凯、和平英、董一凡74 《会计报表审计案例》(辅助教材)云南财贸学院朱锦余、杨静、曾纯、古淑萍、陈红75 云南地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玉溪师范学院王声跃、张文、高昆谊、陈红、陈黎阳76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探究楚雄师范学院姜子华、李全华、周林宗、李克英、庄兆盛77 《数学建模》教学建设与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楚雄师范学院山玉林、梁林、刘鹏、胡钊、何建锋78 大学英语水平测试研究与实践楚雄师范学院顾菊华、李桃梅、唐春华、袁秀萍、李绍芳79 四年制护理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钱金栿、汤珺、廖剑英、李合、栾玉泉80 问题定向教学法在内科实践课的应用研究大理学院尹雪艳、郭艳、李凤贤、何敏华、李永萍81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大理学院罗志勇、尹雪艳、李梅、李海燕、周玲82 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研究(教材)红河学院白云83 “毕业设计(论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红河学院张培、晏青青、李俊生、丁颢、肖天庆84 工科类高职高专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夏昌祥、杨卫华、代祖良、杨丽敏、陈鑫85 测量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赵文亮、叶加冕、徐宇飞、王育军、张东明8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佟云峰、杨卫华、龙志文、李志平、张帆87 师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强化教师专业化教育的探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封海清、潘京京、吴跃辉、包兴88 工厂电器与供电(教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胡光甲89 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现场模拟导游”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丽江教育学院何守伦、王荣红、朱桂香、和克纯、段平华90 高新技术解读(教材)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李昭明、罗骥、周晓俊9。
《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

附件6:《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个人成果只填写完成人情况。
集体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
5.推荐时间:指推荐学校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
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涉及研究生、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果,参照此代码填写。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序号: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abc为学校代码(详见下表);def为学校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云南师范大学科研管理相关文件

引文索引》(A&HCI)检索的论文。
表 1 人文社会科学 B 类论文发表刊物
学科门类
综合类 哲学 马克思主义 语言学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艺术学 历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法学 社会学 民族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科学 统计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宗教学 考古学
3.C 类发表刊物Fra bibliotek被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采纳,并有省级主要 领导批示的研究咨询报告;被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 编的《成果要报》或同等级别要报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
4.D 类: 获得地、市、州、厅、局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盖有党委或政府徽章并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咨询报 告;被学校《云南研究》所采用的研究咨询报告。
一、著作认定 著作依据出版社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级别进行认定,划分 为 A、B、C 三类: (一)A类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 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B类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社、语文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 金融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作家出版 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
二、论文认定 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际,学校论文的级别根 据所载刊物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予以认定,分为 A、B、C、D、 E 五类。 (一)人文社会科学 刊物级别的划分与认定主要依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 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 期刊要目总览》和国内其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及报 刊的影响力。 1.A 类 A 类论文主要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被《新 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 2.B 类 B 类论文主要指发表于表 1 所列刊物的论文;被《中国 社会科学文摘》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的论 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或《艺术与人文科学
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奖名单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建设特色体育文化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复旦大学
十年坚持口述历史教育 充分发掘大学育人功能
南开大学
用心筑就“人文雅舍”——南开大学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打造良好育人软环境
西南民族大学
各美其美 和合偕习——西南民族大学“三舞四节五风情”系列活动
1
郑州大学 东南大学
扬州大学
拓宽网络传播新平台 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
伊犁师范学院
国旗下的青春——伊犁师范学院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建设
浙江传媒学院
大影育人 大视弘道——浙江传媒学院三十年“影视文化”彰显育人特色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微博纺服——校园微博文化育人平台建设
8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四川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二等奖(共 61 项)
“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 成就青年创业梦——浙江大学创新模式打造兴业强国高端文化育人平台 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 激情融入 精彩起航——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融入”教育 打造“四坛一会”新载体 实现文化融入新突破
4
大连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重庆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
5
东北石油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南大学 湖南工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以铁人精神为载体的石油院校“IOA-艺术校园”发展模式研究 文化的使者 友谊的桥梁——福建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志愿者精神育人机制 弘扬创意文化 服务社群民众——广州美术学院“八杂街”创意市集文化公益活动 文化大展台引领校园文化 春风化雨护净土——云南师范大学立足边疆开展禁毒防艾主题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学榜样 见行动 文明之花绽放校园——河北农业大学开展“接力果树 9301 班”主题教育活动 “寸草报春晖”主题感恩教育活动 以“圆融”文化引领学生“梦”之道 苕霅“联”韵——楹联文化进校园 十载和谐春运梦 情暖风雨归家路——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责任教育载体,十年组织万名志愿者支援铁路春运 实施舞动汉风工程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弘扬“红柳精神” 建设品牌文化——兰州理工大学着力打造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品牌文化 深化“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打造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施荣华杨晓戴杰邹敏李玲等
校级二等奖
23
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杨卫平吴惠王静王艳芳周绍红等
校级二等奖
24
“三位一体”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模式构建与探索
学生处
杨顺清沈毅吴平杨亚东杨春华等
校级二等奖
25
从研究性教学到研究性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研究
哲学与政法学院
钱明辉刘丽琼秦侠周丽张丽华等
国家级一等奖
2
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东南亚国际学院
伊继东,武友德,吴雁江,魏红,明庆忠,加木林(泰国)
国家级二等奖
3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张雄,侯德东,杨卫平,刘应开,杨卫国,尚鹤岭
国家级二等奖
云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云南师范大学获奖情况一览表
校级三等奖
35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党委宣传部纪委
计信学院史政学院
张玮李永明徐天伟李宏吴洋等
校级三等奖
36
美术学(师范)专业油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学院
马惠龙林自栋等
校级三等奖
37
以示范群体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创新实践
团委
张开文周本贞欧阳俊虎杨亚东杨映霞
校级三等奖
38
深化信息检索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团委
尚云周本贞杨亚东沈毅蔡金红等
校级二等奖
08
边疆民族地区“综合型”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
艺术学院
历史与行政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罗明东施荣华陈瑶吴惠敏李正宇傅淳牛亚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位一体”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创新项目
校团委
何伟全,杨亚东、马纳、陈玉林,郑伟俊,和吴云
王珊珊
14
化学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化学化工学院
杨智,陈业高,傅文甫,杨云慧,王彤文,毕韵梅
陈继平,王世波,李琮
15
构建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杨志明,杨洁,陈广云,铁发宪,富楠
毛慰明,陈忠勇
03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材管理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刘超群,毕先钧,范永建,罗燕,王伟锋,陈樱
04
“数学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人才培养
数学学院
朱维宗,黄永明,陈静安,张洪巍,李玉华
05
地方高师院校理工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的构建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许林,王静,段剑金,李琳,温元斌,王莉,刘微
李亚,王平,李伟,史正涛,陈华,李玉辉,吴映梅,王维艳,吴宁,肖本秀
19
《高等几何》精品课程和几何类课程的综合建设
数学学院
郭震,朱维宗,李占现,陈丽萍,李凤江
20
边疆地区信息技术类“多维立体网络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德宏州人民政府、陇川县人民政府、昆明市教育局、云师大附属小学等
06
《沼气技术理论与工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建昌,张无敌,尹芳,李琼,刘士清,徐锐
陈玉保
07
省级精品课程《美学原理》建设
文学院
李健夫,骆锦芳,樊华
08
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教务处
毕先钧,金朝光,李琳,自冬美,刘国
09
“三位一体”的社会学教师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第七届云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表
一等奖15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01
综合集成发展——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办学特色创新与实践
校长办公室
杨林,武友德,郑勤红,侯德东,李伟,陈广云
02
以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依托,推进物理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沈旸,苏文虹,果红,狄丹,卢朝佑,申丽辉,杨莹刘应兰,陈静
23
高职本科试点院校“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谢笑天,杨林,李松林,原一川,庞玉周,侯昌东
杨吉华,李红响
24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建设的探索实践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傅淳,孙亚玲,张向众,李天凤,李劲松,周宁
王凌,李春茂,史晓宇
招生就业中心就业处
伊继东,刘宗立,章秉纯,唐瑛,张绍宗
杨顺清,吴平,钟汝能
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社会发展学院
陈路、罗文、杨胜荣、邱强、潘兴强、高永祥
09
本科数学师范专业高效教学技能训练、实习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数学学院
黄永明,王涛,陈静安,李锋
10
面向西南周边国家培养汉语师资的实践创新
华文学院
魏红,雷向阳,常数,沈毅,郭中丽,李进,陈锦辉
11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教育学院
李松林,李天凤,李红,钱桂蓉,李玲,朱嘉慧
12
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创新“禁毒防艾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云南师范大学艾滋病研究与教学中心
刘宗立,蔡金红,朱黎,李树琼,莫关耀,马纳
张雄,侯德东,刘应开,杨卫平,石俊生,刘刚
杜雷鸣,吕宪魁,张皓晶
03
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特色的专业体系构建与实践
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李明,浦绍选,谢建,张无敌,冷天玖,马煜,林卫东,廖华,陈玉保,唐润生,高旭红,涂洁磊,赵兴玲
04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体育学院
饶远,刘坚,陈敏,金黄斌,左力,熊亚斌
杜敏菊,郑伟俊,向斯楠,陈林,师振黎
13
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东南亚南亚地缘政治课程的创建与实践
历史与行政学院
何跃,李有江,周倩,张永帅
14
延伸自主学习模式,创新动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
生命科学学院
范丽仙,严胜柒,敬凯,徐伟江,刘春燕
杨士剑,王政昆
15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建设
外国语学院
段洁云,原一川,杨燕,钟维,李少伶,覃辉
25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经济与管理学院
樊冀,者贵昌,陈新,赵敏敏,杨晶
三等奖35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01
云南师范大学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教务处
武友德,浦丽娟,刘江涛,侯阿冰,陈元丁,张丽辉
房爱华,和梅喜
02
建设云南特色野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地理科学专业类人才培养质量
05
学习者中心、实践取向、终身学习: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教材建设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孙亚玲,傅淳,张向众,李天凤,李红,李辉
闵卫国,阳谦,邓芸菁
06
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部
郑勤红,何斌,陈勇,向泰,朱欢勋,石亚楠
卢石英,谭志刚,李金绪,谢雪冰,罗利佳
07
省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定向就业免费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哲政学院
毕天云,莫关耀,曲凯音,张丽华,朱海平,曹丽
张曙晖,杨树美,王茂美,李涛
10
《传播与文化概论》(教材)
传媒学院
庄晓东,郝朴宁,陆双梅,肖青
11
“三位一体”推进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实践
华文学院
沈毅,梅潇尹,李进,魏红,常数
12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新,游溯涛,聂彩仁,李洋,李雪梅,韩赟
16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实验
哲政学院
周梁云,姜黎皓,林宵红,穆美琼,王秋俊,严励
杨星,张琳,牛瑞琴
17
依托中外交流平台提高日语人才培养质量
外国语学院
范广融,张推进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骆华松,明庆忠,王金亮,杨昆,潘玉君,陈亚颦
夏幼明,甘健侯,徐天伟,李朝有,陈玉华、孔勒干,梁立,李瑞林,李兴庄,李志平,高丽金,朱云东,张杰,杨宇
21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招生就业中心就业处
唐瑛,钟汝能,刘文,任旭庆,雷坚
22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转型期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李辉,原一川,李兴仁,曾煜,赵枝琳,李朝有
侯云洁
二等奖25项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01
地方高师院校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石俊生,郑永刚,张雄,吕宪魁,罗永道,彭桦
徐云冰,郝建明,冯小波,周甫方
02
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刘应开,郑永刚,刘刚,何文学,和伟,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