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技术研究

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技术研究酸雨是一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它来源于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甲烷等排放物质在大气中的反应,形成酸性物质后沉降至地面,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并介绍目前的治理技术研究。

一、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土壤酸化土壤对酸性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长期受到酸性物质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分解减少,氮素、磷素、钙、镁等营养元素的缺乏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另外,土壤酸化还会破坏蚯蚓等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从而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2.土壤溶解性铝增加土壤中的铝矿物质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性铝,这些铝离子会阻止植物中钙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发育异常,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水质污染酸雨所造成的酸性物质沉降至土壤中,会渗透到地下水中,进而污染了水源。

大量的酸性流水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增加了水体的酸度,影响了水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治理技术研究1.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缓解酸雨影响最重要的手段。

采用清洁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气体脱硫、气体脱氮等技术来进行减排。

2.改良土壤对于因地质原因已经存在酸性土壤的情况,可以使用石灰、碳酸钙等碱性物质来中和土壤酸性。

此外,适量的添加有机肥和磷肥,增加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活性,对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3.植物种植一些对抗酸性物质作用较强的植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酸化,如苔藓、大豆和玉米等植物在耐受酸性环境方面表现得较为优秀,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改善雨水的渗透和减少水土流失。

总结: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力减少其原因果,缓解其影响。

因为治理酸雨问题不是一家之言,而是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

除了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企业实施减排、公众节约能源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外,科研人员还要不断推出更加先进的治理技术,以逐步降低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生态一个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酸雨是一种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对大气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土壤和植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酸雨对土壤酸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酸雨引发土壤酸化的机制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过多,与大气中的水分和氧反应而产生硫酸和硝酸,从而降到地面上。

一旦酸雨降落到土壤上,其中的硫酸和硝酸离子会与土壤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土壤的酸碱度发生改变。

长期以来,土壤酸化现象大大加剧,使得许多土壤中的重要养分逐渐流失,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酸雨对土壤的影响1. 养分流失:酸雨降落在土壤中,会溶解土壤中的有机酸、无机酸和其他物质,导致土壤酸化和营养元素的流失。

特别是镁、钙、钾等重要的营养元素被酸雨溶解后排走,土壤变得贫瘠,给植物生长带来了重大隐患。

2. 铝中毒: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铝离子得到释放。

铝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元素,它会和植物根系中的磷结合,形成难溶的沉淀物,阻止了磷的吸收。

这导致了植物生长发育的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3. 酸性土壤微生物的受损:酸雨对酸性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分解有机质、固氮和供应植物营养元素等。

酸雨对它们的抑制和破坏,不仅影响了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平衡,还进一步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三、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餐叶和叶片氧化: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导致植物叶面上的叶绿素分解,进而降低光合作用的能力,限制植物的蓄能能力、生长和发育。

2. 根系与水分吸收: 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严重破坏了植物的根系环境。

酸性土壤中的铝离子和其他元素的过量释放威胁到植物的根系健康,破坏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3. 增加病虫害发生: 酸雨会降低土壤中有益菌的活力和数量,降低了植物的抗病能力。

同时,酸性土壤还为一些寄生虫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循环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循环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循环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酸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酸雨是一种含有高浓度酸性物质的降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就酸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循环的影响展开论述。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作用不可忽视。

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在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后,会使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酸化。

酸性土壤具有较低的pH值,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降低土壤的肥力。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铝、锰等,释放到土壤中,进而对植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

另外,酸雨对土壤中有机质进行降解,减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保持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加速土壤的贫瘠化进程。

其次,酸雨对土壤养分循环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不仅会导致土壤酸性增加,也会对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产生溶解和淋失的影响。

例如,钙、镁等碱性元素容易溶解在酸性环境中而流失,导致土壤中的钙、镁含量降低。

而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则容易被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与之反应形成不溶性盐,从而减少了植物的有效养分的供应。

此外,酸雨还会改变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种群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养分的转化和循环过程。

然而,酸雨对土壤的影响受到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酸雨的浓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酸性抵抗能力,酸雨对酸性土壤的影响一般较大,而对碱性土壤的影响较小。

同时,地理位置也对土壤酸化的程度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山地和城市地区更容易受到酸雨的侵蚀。

此外,酸雨的浓度越高,对土壤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要减轻酸雨对土壤的负面影响,需要从根源上减少酸雨的排放量。

在应对酸雨问题时,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的排放量,降低酸雨的生成。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酸雨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对土壤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性强、持续时间长的酸雨不仅会使鲜花凋谢,树叶脱落,农作物枯萎,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到腐蚀,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湖泊逐渐酸化,浮游生物死亡。

酸雨还会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溶出,造成Al及其他金属对生物的危害。

在生产林区,酸雨降落,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养分下降,森林的生长缓慢,树木的树叶枯黄,甚至死亡。

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酸雨的最终接受处,因而酸雨对土壤影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

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早为人们所重视。

1978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首次召开的酸雨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的国际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输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1、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阳离子的淋洗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矿物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因其阳离子交换量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亦高,但是其淋洗的进程相对较缓慢。

而对于阳离子交换量低、缓冲能力弱的土壤,不仅其交换点低,交换点上的碱性阳离子也很容易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并被淋洗掉。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具有阶段性,土壤酸化的阶段性决定着元素迁移的阶段性。

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

尤其当PH≤3.5时,增加最明显。

在PH为3.0的酸雨淋溶下,红壤、赤砂土盐基淋出量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61.4%。

土壤交换性K+、Na+, Ca2+, Mg2+的总量有随PH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土壤阳离子的淋溶强度主要取决于与酸雨有关的阴离子迁移率,淋失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阴离子〔主要是SO42-)被土壤吸附强度的影响,而SO42-吸附量与土壤Fe、Al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

在增加阳离子活动性方面,硫酸盐的作用要比硝酸盐大得多。

酸雨对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对各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_凌大炯》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土壤结构、土壤矿物风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酸雨引起森林生态系统钙流失研究进展_吴飞华》诸多长期观测研究认为酸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营养流失, 特别是Ca的流失是酸雨导致森林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酸雨影响下, 土壤中的Ca大量流失, 在红壤等酸性土壤中表现得尤为严重;此外酸雨也会直接淋溶出植物叶片中的Ca, 造成林冠中Ca不同程度的淋溶流失, 并可能造成叶片Ca含量下降。

且酸雨会导致叶片细胞内Ca稳态的失衡,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响应。

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 酸雨改变了生态系统中Ca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征, 大量的Ca从森林生态系统中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出系统, 导致可利用Ca库的下降和周转速率的上升。

酸雨对森林土壤、植物及生态系统各层面中的Ca均造成了长期广泛的影响, 深入研究其影响程度与植物的应对机制, 对我国酸雨危害区的酸雨防治和森林保育具有重大意义。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_周青》酸雨伤害机理从学科内容、知识体系和认识论角度看, 生态学效应往往是生理学作用的结果, 生理学机制则是阐释生态学机制的基础.尽管人们对酸雨的生态作用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但因植物酸致损伤的生理、生化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对酸雨伤害生态学机制的深入探讨.如酸雨触发植物体内自由基伤害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酸雨诱发细胞产生活性氧的机制;酸雨(H+)酶学效应(如SOD、CA T 、POD、NR 等)的分子基础;酸雨同细胞能量代谢(如ATPcase 、NADPH 等)关系及分子机制;酸雨对光合作用光、暗反应伤害作用位点, 影响叶绿素合成或分解的具体生化过程;酸雨导致器官脱落的激素(脱落酸、伤害乙烯)效应……上述问题的澄清对揭示酸雨危害的生态学机制是致为重要的。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总结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总结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总结在现代社会,酸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活、生态系统以及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有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以及能源的使用等活动过程,当它们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与水蒸气、氧气等物质相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进而降落到地表形成酸雨。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水域、土壤、森林以及建筑物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首先,酸雨对水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酸度增加,破坏水中生物的酸碱平衡,影响水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等生物群落的生存状况。

酸雨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会进一步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酸雨还会加速水体中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溶解和释放,对水生生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其次,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酸雨会直接降落到地表,通过土壤渗透或者跑溢流入土壤中,使土壤酸度增加。

这种酸性环境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的肥力。

同时,酸雨还会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特别是在钙质含量较低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腐蚀作用更为明显,这将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酸雨对森林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森林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酸雨会对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种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酸雨造成的酸性降水浸入到土壤中后,会改变森林土壤的化学性质,使得某些有害溶解物质从土壤中溶解并被植物吸收,导致森林植物的生长受阻。

此外,酸雨还会破坏森林的光合作用过程,破坏植物叶片的表皮,影响光合作用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进而影响森林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最后,酸雨也会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酸雨中含有酸性物质,当酸雨降落在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表面时,会引发化学反应,导致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和破坏。

特别是在大城市或者酸雨污染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破坏更为严重。

酸雨对土壤与水体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与水体的影响

酸雨对土壤与水体的影响酸雨是一种环境问题,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过高而导致的。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然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失衡。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酸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酸雨的降落使得土壤的酸碱度下降,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

特别是对于酸性土壤而言,酸雨的降落使得土壤更加酸化,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土壤酸化会导致钙、镁等重要元素的流失,使土壤中的营养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其次,酸雨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土壤中的微生物扮演着分解有机物质、提供养分以及维持土壤健康的重要角色。

然而,酸雨的降落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微生物数量减少,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的减少不仅导致了土壤的富营养化,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也加剧了土壤的侵蚀和退化。

此外,酸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酸雨降落到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使得水体酸化。

酸性水体损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

水体酸化还改变了水中的溶解氧和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对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酸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和水体,还对建筑物、林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会加速建筑物的腐蚀和损坏。

同时,酸雨也对森林造成了林木的凋落和生长迟缓等问题。

另外,酸雨所释放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一定的损害。

为了降低酸雨对土壤与水体的影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减少工厂和发电厂的气体排放是关键。

通过提高燃煤工厂和发电厂的排放净化技术,限制硫酸和硝酸气体的释放量。

其次,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大众应该深入了解酸雨的危害,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酸雨作为一种环境问题,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它是指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自然降雨的情况,通常形成于大气污染物排放中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相遇生成硫酸和硝酸。

首先,酸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方面。

当酸雨降落到土壤表面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土壤酸化。

酸雨所带入的酸性物质可以溶解土壤中的钙、镁等养分元素,使得这些元素从土壤中流失,导致土壤贫瘠化。

此外,酸雨还会释放土壤中的铝离子,铝离子的释放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酸雨引起的土壤酸化不仅会降低土壤的肥力,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其次,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域生态系统方面。

酸雨通过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域,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酸雨使得水体中的pH值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物链的紊乱。

酸性物质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造成直接损害,使得它们无法正常呼吸。

在酸雨的侵蚀下,鱼类数量减少,部分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此外,酸雨还会影响水体中植物的生长,破坏水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方面。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溶解在树叶表面,使得树叶受到腐蚀,减少光合作用的效率。

树叶受损会影响到森林植被对太阳光的吸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减弱。

而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物资循环的重要过程,对森林的生态功能至关重要。

此外,酸雨还会对森林土壤的化学特性带来改变,导致有机质的丧失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受到抑制。

这些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止酸雨产生的关键。

可以通过推行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措施等方式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建立酸雨监测体系,及时了解酸雨的分布和时空变化,为科学评估和预测酸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酸雨与土壤磷营养
P是土壤和环境中重要的营养元素。P在土壤中有效性的衰减(被土壤固定)被认为是土壤养分退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被土壤团粒和胶粒吸附的P与土壤溶液中的P处于吸附平衡状态,并制约着土壤溶液P的浓度,从而决定着土壤P的可给度。由于酸雨改变土壤PH值,而土壤中P的有效性与PH值关系密切,因此,酸雨会对土壤中P的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1、酸雨对土壤盐基离子的淋洗
阳离子的淋洗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矿物和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因其阳离子交换量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亦高,但是其淋洗的进程相对较缓慢。而对于阳离子交换量低、缓冲能力弱的土壤,不仅其交换点低,交换点上的碱性阳离子也很容易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并被淋洗掉。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元素的迁移具有阶段性,土壤酸化的阶段性决定着元素迁移的阶段性。盐基离子的淋失量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加。尤其当PH≤3.5时,增加最明显。在PH为3.0的酸雨淋溶下,红壤、赤砂土盐基淋出量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61.4%。土壤交换性K+、Na+, Ca2+, Mg2+的总量有随PH降低而降低的趋势。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酸雨的最终接受处,因而酸雨对土壤影响的大小直接 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早为人们所重视。1978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首次召开的酸雨对农作物和土壤影响的国际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酸性物质的输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从而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酸性强、持续时间长的酸雨不仅会使鲜花凋谢,树叶脱落,农作物枯萎,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到腐蚀,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且还会导致江、河、湖泊逐渐酸化,浮游生物死亡。酸雨还会 导致土壤中营养物质不断溶出,造成Al及其他金属对生物的危害。在生产林区,酸雨降落,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养分下降,森林的生长缓慢,树木的树叶枯黄,甚至死亡。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土壤溶液中的Al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固相Al的活化,土壤中固相Al(有机结合态Al以及铝硅酸盐等)在强酸性酸雨活化过程中,不同结合形态的固相Al的活化机制影响着土壤对酸的缓冲效率及土壤溶液的Al浓度。酸雨PH值越低,则土壤Al离子释放量越大、土壤中羟基态Al和腐殖质Al含量越低、 交换态Al含量越高,从而导致土壤中的A1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土壤活性Al的溶出与土壤酸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土壤PH越低,淋出液中Al的浓度越高。当土壤PH为3.4-4.7时,A1的溶出量约是土壤PH为 6.1-6.4时溶出量的10倍以上。这是因为土壤中固相的铝盐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生成的可溶性铝络合物也较多的缘故。
3、酸雨对土壤氮、硫营养的影响
在农业土壤中,PH 4.0的酸雨对土壤PH值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土壤中N、S的转化则会使土壤H+量大大增加。有人认为以铵盐形式每年每公顷施100 kg N肥,其酸化效果可能远大于酸雨。
土壤对SO42-的吸附与酸沉降中SO42-浓度及土壤水溶性SO42-含量有关,但高浓 度的盐基离子输入会降低SO42-的吸附量。土壤对N03-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表土中,且比SO42-的吸附量低。酸性淋溶土〔红壤、黄红壤)的SO42-吸附量均显著高于中性水成土(水稻土、潮土)。而且SO42-主要被土壤吸附于带正电荷的氧化物胶体表面,其吸附量与土壤游离Fe, 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大气中S的沉降,绝大多数为干沉降,对那些缺S的农业土壤来说是有益而无害的,因为大气沉降带给土壤的S能满足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就N来说,短期内N03-的沉降也不会在土壤酸化方面带来实质的影响。相反,对大多数土壤类型来说是有益的。如对大多数森林来说,它有助于森林的生长。但长期的S沉降和N03-沉降则会使其积累超过植物之需,并引起酸化。模拟酸雨淋溶既可使土壤中N的矿化受到激活作用,也可使土壤中N的矿化受到抑制作用,对矿化作用的影响与土壤特性有关。
土壤阳离子的淋溶强度主要取决于与酸雨有关的阴离子迁移率,淋失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阴离子〔主要是SO42-)被土壤吸附强度的影响,而SO42-吸附量与土壤Fe、Al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在增加阳离子活动性方面,硫酸盐的作用要比硝酸盐大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土壤都N素含量不足,所以硝酸盐能很快被植物吸收。仅在降雨量很大的情况下,N03-来不及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时才对阳离子的活动性有明显的作用。而土壤中的SO42-则极易随酸雨所增加,因而其对阳离子的淋洗作用就很大。如在灰化土上,酸雨输入的硫酸可使土壤阳离子淋洗速率达到自然淋洗速率的3倍。
酸雨能否引起土壤酸化还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或土壤缓冲容量有关。而土壤黏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腐殖质的组成及含量又决定着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当土壤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时,酸雨的输入对其影响则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红壤含有大量的氧化铁、铝,并且带有大量的正电荷,对SO42-和N03-有相当强的吸附能力,特别是可以通过配位交换的方式强烈吸附SO42-,使之难于从土壤中淋失。氧化铁、铝通过配位交换吸附SO42-后,可以释放出一些经基离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中和酸雨中的H+,从而减缓酸化作用。
7、酸雨与土壤缓冲性能
廖柏寒等认为,土壤中存在着两个缓冲体系,即初级缓冲体系和次级缓冲体系。在PH≥4.0的酸沉降作用下或PH ≤4.0的酸沉降作用开始时,土壤的初级缓冲体系(可交换性阳离子,羟基铝等)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当PH ≤4.0的酸沉降进一步作用时,土壤的初级缓冲体系很快被消耗掉,次级缓冲体系(铝硅酸盐等土壤矿物)开始起主要作用,通过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消耗H+释放出阳离子,实现对酸沉降的缓冲。在酸沉降作用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缓冲能力,这种缓冲能力的差异可以通过土壤淋出液的PH值来比较和讨论。
关于酸雨的影响,欧洲与北美的研究重点集中在N和S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上,有机物中N和S的积累是土壤酸化的潜在来源。N的转化过程对控制H+循环极其重要,通常认为土壤酸化主要是由C、N循环不平衡引起的。N的转化与N03-的淋失是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在N转化过程中产生的H+加速土壤酸化和阳离子的淋失。
酸雨的淋洗对土壤酸化的影响与原土壤的PH密切相关:土壤PH愈高,土壤酸化受酸雨的影响愈小;酸雨的PH愈低,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愈大。有机酸在土壤酸化中起重要作用。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有机酸与Fe、Al氧化物形成的Fe、Al有机络合物在土体内发生迁移,Al迁移的另一种机制是以离子的形态或无机态Al-硅酸盐络合物迁移。Fe、Al的淋出导致淋溶层的酸化和淀积层的碱化作用。从整个土壤剖面来看,只有当金属-有机络合物进入地下水后才可能引起土壤的净酸化作用。
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机制是通过释放出等当量的阳离子消耗外来H+来完成的。缓冲能力强的土壤在酸性水作用下阳离子释放总量较大,缓冲能力弱的土壤阳离子释放总量则较小。缓冲能力较强的土壤以阳离子交换缓冲作用占主导地位,缓冲能力较弱的土壤虽然阳离子交换缓冲作用占有主要地位,但A13十在土壤缓冲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在某些土壤中,A13十是缓冲作用中最重要、贡献最大的离子。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由阳离子交换、氢氧化铝水解以及原生矿物 风化缓冲作用3部分组成,三者的相对重要性不仅决定于土壤酸度、盐基饱和度和矿物组成,而且与酸雨的PH值密切相关。
2、酸雨对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上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o、Mn。而另一些则可能是环境毒害元素,如Cd、 A1等。正常情况下这些元素仅有极少部分进入生物循环,而在酸雨的影响下,特别是有硫酸雨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金属元素包括有毒元素被淋溶出土壤。
6、酸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受酸雨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将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一些室内模拟和野外调查资料均表明,土壤酸化将造成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而一些真菌则会增加。只有当酸雨PH值下降到2.0时才能抑制呼吸作用和酶活性,PH 3.0和PH 4.0的酸雨对微生物具有激活作用,但各种酶的变化不同。例如PH 3.0的酸雨处理后,脲酶活性不受影响,磷酸酯酶活性降低。PH 3.0和PH 4.0 的酸雨对微生物的激活作用是由于N素的增加引起的,而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则受到可利用性N和可利用性 C的限制。
微量元素的淋出率大小除了和土壤母质有关外,还与土壤的PH值以及土壤中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关,特别是Fe、Al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常制约着土壤中其他重金属的迁移。而水溶性有机质-重金属络合体则会促进重金属的溶解迁移行为。PH 4.0以上的酸雨对土壤中Cd、Zn、Cu、Pb的淋出不明显,而当酸雨PH为2.0时,则Cd、Zn、Cu、Pb的淋出量显著增加。且Cd,、Zn的相对淋出率比Cu,、Pb大得多。稀土元素的淋出量随着酸雨PH (2.0-5.6)的降低而增加,而且稀土元素形态也有所变化。当PH为4.0时,松结有机态含量最高,而紧结有机态稀土含量最低。酸雨中的SO42-、N03-或Ca2+,、NH4+浓度增加,则重金属活性会被明显激活,从而加速交换态Cd、Zn的溶出,促进土壤中交换态Cr百分率的增加,但对交换态Cu和Pb影响不明显。Cu的解吸主要受酸雨PH值的影响[36]。红壤中Cr、Co、 Ni、Cu、Cd、Pb的累积释放量随淋溶量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释放量大小依次是:Pb>Co>Ni>Cu>Cr>Cd。
Al是地壳中除Si和O以外最丰富的元素。在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溶液中,Al几乎是不溶解的,Al也极易与腐殖质物质作用而沉淀。土壤中的腐殖质往往不可能使所有溶解的A1完全沉淀,这些过剩的Al会渗入湖泊和下水道,如果此时它流过的土壤、水道或湖泊的PH值≥5, Al就会在那里水解,并引起更强的酸化,其结果使更多的Al和其他重金属迁移。
大量的研究表明,土壤中Al的淋出和土壤中的SO42-含量密切相关。因为在土壤溶液中,Al3+和SO42-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Al-SO4化合物,它们可作为缓冲 作用范围内Al迁移的中间产物;在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土壤B层上部的土柱(35 cm)存在羟铝矾(Al(OH) SO4)。土壤溶液中Al的浓度在弱酸情况下受明矾石〔KA13(SO4) 2(OH) 6)、羟铝矾的影响。而在强酸度条件下,则受斜铝矾(Al(SO4)(OH) .5H 20)的影响。模拟酸雨对土壤中的Fe2+的淋出影响很小,即使PH 3.0的模拟酸雨对土壤中Fe2+的淋出也无影响。Fe2+的淋出与否似乎与土壤本身的含Fe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含量关系不密切,而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经模拟酸雨处理后的土壤,Mn、 Cu、 Zn等重金属微量元素的离子浓度则大幅度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