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阐述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阐述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巩 固旧知,自然地进入到本诗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有感 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体会诗歌蕴含 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课重难点。)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古诗鉴赏 的方法。
《逢入京使》教学阐述
教学阐述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学目标
重难点
4 说资源与工具 5 说教学过程 6 说方法与策略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逢入京使》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课外诗词诵读部分的内容。 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 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 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 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设计意图】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真 正的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设计意图】 掌握诗歌赏析的几种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文教学应进行群 文阅读。同时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拓展的延续,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 增加学生阅读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PPT 2.投影仪
【设计意图】课堂应激发其兴趣。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解诗题,知背景 (三)读诗歌,明节奏 (四)解内容,悟诗情 (五)赏妙处,学方法 (六)拓视野,增积累 (七)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唐诗,名叫《行军九日思 长安故园》,大家还会背吗?学生齐背。对作者岑 参你有那些了解?指名简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共19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逢入京使(共19张PPT)

积累思乡诗,边塞诗。
思乡诗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边塞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妙处,学写法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读这句诗, 你想起了哪句类似的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学法小结
诗歌鉴赏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抓关键词 3、抓具体意象 4、情景重现 5、抓修辞方法与写作手法
悟诗情
请你揣摩这首诗的内容,为作者 写下一段内心独白,再现诗人的情感 世界。
今天,我……
内容小结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 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 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用 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资料助读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 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 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 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 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 ,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 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 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 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 声威。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岑参的从军思想有两根精神支柱。一根支柱是 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 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 西官军》)。另一根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 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 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逢入京使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 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 石乱走。”
岑参一生两次出塞,他所写的边塞诗给我们展现了 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 联翩,诗中之奇丽真实,让人心生向往。
可是即使满腔热血,每晚望着天边的月亮,想起远 方的亲人,也会愁肠百结,潸然泪下。
“逢”字点出了题目,诗人在赶赴安西的途 中遇到故人。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 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这两句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让其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
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完全是 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一方面有对帝京、故 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 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 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3.诗歌前两句中“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后两句 中“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 没有纸笔而只能托返京使者捎回报平安的口信, 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家深情。“传语”二字, 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 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朴实的语言流露出诗人 远赴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当他望着边塞的春光,不由泪流满面,更不要说碰 见返回长安的人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岑参的《逢入京 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 语文 课外古诗 《逢入京使》(共1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 语文 课外古诗  《逢入京使》(共13张PPT)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 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四、分析古诗:
1、一、二句写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答:通过描写看到塞外漫天的黄沙,自己又远离 故乡时苦闷、难过的心理。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同时还担心亲人挂念 自己的复杂心理!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形 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 意思。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 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 当然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 ,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 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 “ 逢 ” 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 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 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 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 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 口信 。
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作者介绍:
岑参: ♦♦唐代著名的边塞派诗人。
二、边塞派
边塞派是唐朝时期诗歌的一个派别。 这类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及风土 人情为主要体裁的诗歌。”
三、翻译:
故园东望路漫漫,
回头向东看故乡,已经走了几千里,路途遥 远迷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眼泪沾湿了两袖途中遇到了一个友人,想写一 封家书,可是没有纸和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只有托友人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 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 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 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 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 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 感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

初读诗歌
读懂诗歌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初读诗歌
读懂诗歌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 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 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 个平安。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1.如何理解诗歌的标题“逢入京使”?
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
2.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 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诗歌小结
《逢入京使》
边塞诗歌
✓ 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 安的东行使者
✓ 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怀亲情绪 ✓ 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
武判官归京》 ✓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 公元749年诗人第一次远赴西域。 ✓ 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
一个老相识。 ✓ 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
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 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
新课导入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勇于进取、 热爱祖国的思想是始终贯穿的。在 诗歌艺术上,笔姿挺秀,想象丰富, 立意新颖,造语奇特,富于浪漫主 义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文学常识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PPT1[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PPT1[1]

这首诗叙事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的一个 生活场景:旅途劳顿,边地荒远,正 好碰到一个返回京都的使者,立马而 谈,互叙寒暖,诗人于是请他捎个平 安的口信回长安。全诗抒发了诗人远
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
注释与译文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逢入京使①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③泪未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④君传语⑤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 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④凭:托。 ⑤传语:捎口信
译文: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 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 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封平安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有
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 。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
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 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 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 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 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 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 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 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 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24张PPT)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以情感人。 如此浓墨重彩的铺陈思念家乡和亲人的难过之情,那么为何只报“平安”而不多说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诗人身处何处,心想何事,由诗人的外在表现感受诗人内心世界的柔情与豪
气语,文达 学到科阅与的诗特读人殊心性灵在教对于话以的情学深感度人实。。 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新课改中,语文学习形成民主活跃的氛围尤为重要。
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歌意思,根据想象联想加深理解。
第 二 (二)朗读课文,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设计意图】主要想分层次进行古诗朗读能力的训练。


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歌意思,根据想象联想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情景教学法:通过联想与想象是学生进入某一种情境。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以情感人。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以情感人。 如此浓墨重彩的铺陈思念家乡和亲人的难过之情,那么为何只报“平安”而不多说点? 但现在的他们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他们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学生感受诗人身处何处,心想何事,由诗人的外在表现感受诗人内心世界的柔情与豪 气,达到与诗人心灵对话的深度。
(一)以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学生比较改诗和原诗哪个好,先自我思考,再小组论说。
在新课改中,语文学习形成民主活跃的氛围尤为重要。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PPT1[1]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PPT1[1]

咬文嚼 字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 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 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
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 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 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 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形容 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 思。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 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 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 ,甚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 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 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 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 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 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 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 的铺垫。
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 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 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 情节,很能表现军旅生活的特色, 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 无纸笔而用口传家书,既合情合 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行业PPT模板:/hangy e/ P P T素材下载:www.1ppt.c om /suc a i/ P P T图表下载:www.1ppt.c om /tubia 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 e l教程:www.1ppt.c om /e xc e l/ P P T课件下载:www.1ppt.c om /ke j ia 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 /shit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诗歌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 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 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亲人也正在 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 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赏析诗歌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道,这两 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 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 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 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 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
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后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罢
官后,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 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
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
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资料助读
2.关于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 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
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 愁难收。“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
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讨论主题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
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布置作业
逢入京使
岑参
激趣导入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
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 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 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 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
诗歌《逢入京使》。
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
但父亲早逝,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 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
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
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 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朗读诗歌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 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
赏析诗歌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 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点明家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 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 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 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 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 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搜集相关边塞 诗,摘抄并背诵。
板书设计
逢入京使
岑 参
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讨论主题
1.诗中表现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诗中表现诗人强烈感情的句子是什么?试着分析该诗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
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