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改进及应用

合集下载

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优化及改造5页

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优化及改造5页

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优化及改造1.概述南阳天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制造的600MW超临界、单轴、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

高、中压缸采用合缸结构,低压缸为对称分流式,机组型号为N600—24.2/566/566。

机组热力系统采用单元制方式,共有八段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一台除氧器和四台低压加热器。

根据设备状态,计划2011年5月进行汽轮机大修工作。

2.存在问题2010年10月进行大修前热力试验,600MW工况试验修正后热耗率为7808.06kJ/kWh,比设计热耗率7512.00kJ/kWh高296.06kJ/kWh。

600MW 工况试验高压缸效率为81.90 %,比设计值86.20%低4.3个百分点。

高压缸效率偏低,降低了汽轮机本体的性能,对机组经济性也有较大的影响(经计算高压缸效率偏低导致热耗率升高约66.28kJ/kWh)。

中压缸效率为92.32%,比设计值92.52%低0.2个百分点。

3.原因分析结合本机组状态及同类型机组大修情况,高压缸效率低及热耗值高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3.1 汽轮机通流部分积盐结垢严重,局部垢层厚度1mm左右,造成通流效率低。

3.2查机组安装记录及修前通流间隙测量,轴封、隔板汽封、叶顶汽封间隙均在中上限标准,部分间隙超出上限;中压第4、5、6级叶顶汽封碰磨严重现象。

3.3 600MW时高压内缸内外壁温差105℃,大修解体检查,扣高压内缸、冷紧1/3螺栓,内张口最大处3.25mm,汽缸变形造成中分面漏汽严重。

4.措施及改造范围4.1更换DAS汽封4.1.1DAS汽封结构DAS 汽封结构中,DAS 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B比常规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A 小约0.1—0.13mm,DAS 齿采用宽齿结构。

DAS汽封通过在各汽封弧段中用两个磨损保护汽封齿(DAS齿)替代两个常规汽封齿来减少汽封磨损。

4.1.2DAS汽封工作原理DAS安装在机组的静止部分及隔板等上面,在汽轮机启、停的过程中,由于过临界转速的影响,汽封齿有与转子产生摩擦的可能,因间隙B比间隙A小,所以DAS齿最先与转子接触产生碰摩,然后压缩汽封圈背部的弹簧,产生退让,不仅减轻了DAS齿的磨损,也保护了常规齿不与转子产生摩擦。

SGT5-4000F型燃气轮机液压间隙优化系统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

SGT5-4000F型燃气轮机液压间隙优化系统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

SGT5-4000F型燃气轮机液压间隙优化系统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发电站工作效率,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针对燃气电站设备的优化工作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

SGT5-4000F型燃气轮作为影响发电厂生产效率的主要设备,做好其优化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研究发现,透平动叶与外缸受热膨胀速率不同,会出现碰撞和摩擦的情况,为此,就需要在二者之间预留间隙,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

但是,当受热完全后,过大的间隙又会影响其工作性能。

为此,本文针对SGT5-4000F型燃气轮机液压间隙优化系统进行研究,解决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控制逻辑和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改进,为发电厂燃气轮机的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SGT5-4000F型燃气轮机;液压间隙优化系统;应用;改进在SGT5-4000F型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透平动叶与外缸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膨胀。

由于二者材质不同,其受热膨胀的速率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此时就会导致透平动叶与外缸发生碰撞与摩擦,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燃气轮机的寿命,同时还会造成其工作故障。

而且当透平动叶与外缸完全受热后,预留的间隙会变大,导致燃气轮机出现能量损失,影响电能生产效率。

为此,需要保障透平动叶与外缸之间保持合适的间隙。

液压间隙优化系统存在的意义就是控制二者之间的间隙,通过主动间隙调节来保障燃气轮机工作的稳定性。

为了使液压间隙优化系统更好的使用SGT5-4000F型燃气轮机,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解决运行中存在的漏洞,提升器稳定性。

一、液压间隙优化系统概述液压间隙优化系统简称为HCO,该系统安装在压气机进气端的轴承上。

液压间隙优化系统由压气机助推力侧面的10个活塞、副推力侧面的14个活塞和独立液压系统组成。

在燃气轮机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通过活塞的调整,来实现对间隙的优化控制。

在机组停机和低负荷运转中,正推力的油缸泄油,活塞回缩,反推力的活塞进油,活塞伸出,将燃气轮机的转子推向透平动叶方向,从而提高透平动叶与外缸之间的间隙,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1]。

汽轮机通流间隙精细化质量管理措施

汽轮机通流间隙精细化质量管理措施

汽机通流间隙精细化质量管理措施6安装人员及设备配置6.1安装人员配置派选技术高、有经验的班组长带领班组人员进行安装作业。

焊工、起重工、操作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资质经审查合格并经上岗考试合格具备上岗条件;所有施工人员施工前已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并且对交底内容和作业指导书内容了解掌握。

加强团队精神,树立集体荣誉感。

在施工过程中,开展互教、互学、互帮、互检活动,共同提高安装质量。

6.2安装设备配置所有施工量具作业前均由有资质的校验机构进行校验,并出具合格证书。

安装所需普通工具及专用工具应小心使用;一些量具例如内、外径千分尺和游标卡尺在使用完后要及时装入量具盒内,防止作业时不小心损坏。

一旦发现量器具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给班组长进行处理。

7通流间隙调整技术措施7.1低压缸通流间隙测量调整7.1.1低压转子由低压缸#3、#4外油挡洼窝为基准定位孔调整低压转子的同轴度,要求为左右(a-b):允差0.05mm;下部c-(a+b)/2:允差0.05mm。

将低压转子调节成水平状态(#3、#4轴颈扬度相等,方向相反),参照:汽轮机安装轴系找中图中设计的相关联轴器中心值,进行高低联轴器初找中心。

联轴器中心设计值:高低联轴器中心要求值:下张口0.152mm,高压转子中心比低压转子中心低0.076mm;7.1.2低压内缸与低压外缸水平中分面左、右高度应一致,允差为0.10mm。

通过低压内缸#6隔板出汽侧内圆处检查内缸与转子间径向间隙,要求为左右(a-b):允差0.05mm;下部c=(a+b)/2+0.13:允差0.05mm。

通过保证K值来进行低压内缸的轴向定位(K值设计值为30.11±0.13,位置为从转子调阀端向发电机端看,在右侧)。

7.1.3低转子对隔板套进行找中心工作:压隔板套水平中分面标高与低压内缸水平面左右标高一致,允差为0.10mm。

低压隔板套按转子找中,要求为左右(a-b): 允差0.05mm;下部c=(a+b)/2+0.13:允差0.05mm。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调整质量保证措施(惠电)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调整质量保证措施(惠电)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调整质量保证措施为了响应公司实现“发电煤耗同现场领先”的质量目标,通过安装过程中合理调整汽缸通流部分径向间隙提高汽机热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机组煤耗,与此同时防止因过分追求汽封径向间隙过小而造成事故的目的,惠州项目部根据330万机组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相关质量保证措施:一、对通流部分间隙测量和调整的措施1.惠州现场330万机组高、中、低压缸均为散件供货,通流间隙均需要现场调整,高、中、低压缸径向通流间隙如下:高压隔板径向汽封高压动叶径向汽封中压隔板汽封 中压动叶汽封低压动叶汽封低压隔板汽封2. 根据厂家的设计要求以及公司对汽缸部分通流间隙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保证动静之间不摩擦的前提下,首先测量动静之间的配合间隙,确定修刮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高温区的汽封间隙应取设计值的中下限,但不能低于下限;低温区的汽封间隙可适当减小一些,但不能低于设计值下限0.05mm的公司要求,暂定将高、中压动叶径向间隙调整范围定在1.15~1.2mm之间,高、中压隔板径向汽封间隙调整范围左右在0.55~0.6mm之间、上下在0.75~0.8mm之间;低压缸动叶径向间隙前三级调整范围上下定在1.95~2.0mm之间、左侧定在2.2~2.25mm,右侧定在1.8~1.85mm,第四级调整范围上下定在2.15~2.2mm之间、左侧定在2.4~2.45mm,右侧定在 2.0~2.15mm,第五级调整范围上下定在 2.25~2.3mm 之间、左侧定在2.5~2.55mm,右侧定在2.1~2.15mm,第六级调整范围上下定在5.55~5.6mm之间、左侧定在5.7~5.75mm,右侧定在5.3~5.35mm;低压隔板径向汽封间隙调整范围上下定在 1.15~1.2mm之间、左侧定在0.95~1.0mm 之间、右侧定在0.55~0.60mm之间。

所有径向通流间隙的测量方法我们的选择为下半两侧用塞尺测量检查,下半底部用贴橡皮膏的方法测量;上半两侧和顶部也用贴胶布橡皮膏的方法测量。

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调整方案优化探析

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调整方案优化探析

科学技术创新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调整方案优化探析王益飞(河北涿州京源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保定072750)1汽轮机径向通流间隙一般调整方案汽轮机汽封径向间隙的测量调整是整个汽轮机检修过程的核心,现有技术下测量方法通常为贴胶布法、拉钢丝法和压铅丝法。

汽封间隙调整的常规工艺考虑了冷、热态动静部分的偏差,冷态调整时对汽轮机轴系各部位的汽封间隙标准作适当修正,以便热态时汽轮机转子处于隔板汽封的中心位置。

而实际运行中,汽轮机汽封间隙最终数值往往与预期不符。

为保证汽轮机效率,通常要通过3-5次全实缸的检验才能将汽封部分径向间隙调至期望值,每次全实缸检验耗时3-4天。

另外,整个轴系转子与隔板的径向配合点多达数千个,最小间隙需控制在0.25m m 左右。

每次测量和调整都是大量的数据测量与分析,费时又费力。

这种常规的通流间隙调整方法无疑大大的增加了检修工期。

2通流间隙调整方案优化2.1机组概况介绍国内某电厂1号机组汽轮机型号:CJ K 350/279-24.2/0.45/566/566,为350M W 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间接空冷、单轴、抽汽凝汽式供热汽轮机,采用高中压合缸、两缸两排汽结构,高压通流部分与中压通流部分背对背布置,高、中压进汽口布置在中部,高中压之间采用过桥汽封结构密封。

高中压转子由1#、2#支持轴承支撑,型式为六瓦块可倾轴承,高中压缸内部高压部分由调节级和高压第2-9级8个压力级组成,中压部分由8个压力级组成。

高中压隔板和围带汽封均为高低齿汽封圈结构。

隔板汽封整圈由6块汽封块组成;围带汽封整圈由12块汽封块组成,对应转子叶片围带为自带冠结构,有配合高低齿整圈加工的高低台,高中压缸为上猫爪支撑结构。

2.2径向通流间隙调整优化方案本电厂因为检修工期只有35天,时间紧、任务重,经过研讨分析,决定改进汽封径向通流间隙调整工艺方案。

采用半实缸结合模拟全实缸状态调整汽轮机汽封间隙,仅需两次全实缸检验即可达到预期调整效果。

14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调整工艺研究与应用

14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调整工艺研究与应用

14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调整工艺研究与应用摘要】:汽封调整的目的是通过对汽缸部套、汽封块的调整,在保证不发生动静摩擦前提下,使汽封间隙处于标准范围内并趋向最小值。

这样才能保证多级汽轮机各级间减少漏汽损失,提高机组热效率。

【关键词】: 汽轮机汽封;调整工艺;改进;1、汽封调整工艺及存在问题汽封调整工艺如下:先进行测量,根据应有间隙的数值,用医用白胶布层层贴起,贴到汽封齿上;整圈汽封都要贴,每块汽封块的两端各贴一缕胶布;贴胶布时用手轻轻顺着汽封齿贴匀贴牢,注意不要把胶布蹭脏。

在转子的每一级动叶围带上和转子的根部很薄且均匀地涂一层红丹粉。

在全部汽封按应有间隙或稍大一些贴好胶布后;将转子缓缓放入汽缸内,注意动静部分不要蹭到;然后,将上半汽缸部套装好,盘动转子。

拆开部套上半,吊出转子,观察汽封齿上的胶布与转子的红色蹭痕,根据痕迹判断间隙的数据。

两层胶布印痕淡淡,可判断间隙为0.50mm;三层胶布印痕淡淡,可判断间隙为0.75mm;第三层胶布有较深的红色,间隙为0.65~0.70mm;第三层胶布表面被压光,颜色黑紫,间隙为0.55~0.60mm。

依次类推,如果有胶布被划破,则减掉一层(0.25mm)。

测量完毕,对照质量标准进行调整。

间隙偏大时,按相应的尺寸车汽封块的背弧;间隙偏小时,按相应的尺寸撵汽封块的背弧。

对影响汽封调整的全部因素进行分析后,找出了现行汽封调整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a.未考虑热膨胀对汽封间隙的影响;安装时调整汽封是在冷态、静态下,而实际运行时是在热态、高速运转状态。

b.未考虑整圈汽封膨胀间隙的影响。

c.未考虑运行中顶轴油膜对转子中心位置的影响。

2、问题分析2.1汽缸猫爪热膨胀的影响中电建甘肃能源华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汽轮机采用的是东方汽轮机厂设计制造的NZK145-13.2/535/535型汽轮机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冲动式、双缸双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为145MW。

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及解决方法

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及解决方法

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及解决方法在进行汽轮机本体安装和检修工作中,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汽轮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我们参加的10多台大型国产汽轮机组安装、检修过程中发现很多由于施工人员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正确而导致的机组运行的不稳定,现将易出现的问题整理如下,跟大家共勉。

汽封调整的目的是通过对汽缸部套、汽封块的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汽封间隙处于标准范围内并趋向最小值。

这样才能保证多级汽轮机各级间减少漏汽损失,提高机组热效率。

汽封间隙的测量调整工作在轴系中心及隔板和轴端汽封套洼窝中心调整好之后进行。

测量汽封径向间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贴胶布法:二是压铅丝法。

两种测量方法中,第二种要比第一种测量准确,而且比较真实。

对于汽封间隙调整出现偏差,找出了现行调整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未考虑猫爪热膨胀对汽封间隙的影响;(2)加工、测量偏差对调整的影响(3)施工人员工艺水平对调整造成的影响;(4)转子垂弧对汽封间隙的影响(5)未考虑转子垂弧对汽封间隙的影响:2 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2.1 猫爪热膨胀对汽封间隙的影响高压汽轮机的汽缸尽管在汽缸结构上各不相同,但其支承分为下汽缸猫爪支承和上汽缸猫爪支承二种。

下汽缸猫爪支承方式,汽缸猫爪的支持平面低于机组的中心线,则运行时猫爪温度将高于轴承座的温度,使缸内汽封洼窝中心抬高,造成汽封下部间隙减小,甚至产生碰磨。

猫爪支承处轴封洼窝中心抬高的数值大小跟猫爪的尺寸、猫爪的温度和支持形式有关。

假如猫爪高度H为t50m/m,猫爪平均温度为250℃ ,相应这部分轴承座的温度为80℃ ,线膨胀系数取Q=L2×lo-5/℃ 。

则轴封洼窝中心的抬高值为:△H=Q HA t=1.2×10-5×150× (250—80)=0.3[m/m,即轴封洼窝下部间隙将减少0.3lm/m,而上部间隙将增大0.3tm/m。

汽机通流间隙精细化措施

汽机通流间隙精细化措施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精细化质量控制措施1.目的汽轮机热耗值是衡量机组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是控制汽轮机热耗值达到设计值的主要手段。

因此,火电机组施工中,严格控制汽轮机通流间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目标,汽轮机通流间隙的影响因素较多,几乎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我方现针对现场可能影响汽机通流间隙质量的若干因素特制定本质量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本措施适用于国电霍州发电厂2×600MW机组“上大压小”工程。

3.编制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438-2000《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DL5009.1-2002《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 DL/T85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 DL5011-9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汽机篇《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管道篇《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焊接篇《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869-200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电集生[2003]260号《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 DL/T889-200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电集工[2006]41号《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电集工[2006]41号4.精细化质量控制措施4.1设备、材料接收和存放4.1.1 汽机房设备存放场地的要求:汽机设备进入厂房前厂房应具备的条件:汽机房已封闭,屋顶防水已做完,各运转层平台已经施工完毕,地面平整干净。

主机基础具有清晰明确的中心线,厂房13.7m平台的标高基准点已确定。

13.7m运转层平台孔洞、沟道盖板已盖好,临时栏杆已安装完毕。

厂房内应具备足够的水、电、照明等,消防器材齐全。

汽机房内的行车已安装完毕,负荷试验工作已完成,能正常使用。

基础已交付安装,沉降记录齐全,验收检查合格,具备施工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卷第7期2013年7月热力发电T H E R M A LP O W ER G E N E R A T I O NV01.42N o.7J ul.2013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改进及应用[摘李华能南通电厂,江苏南通226003要]以南通电厂4台350M w机组汽轮机为例,在保证机组检修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全实缸结合模拟实缸调整汽轮机汽封间隙,对称调整汽封径向间隙,组装阶段整体微调高、中压缸,将原检修质量标准中缸与转子对中偏差小于0.15m m,修改为机侧缸上抬0.20m m,电侧缸上抬0.40m m。

该调整工艺实施后,机组1次冲转成功,大幅缩短了检修工期。

[关键词]350M w机组;汽轮机;通流;汽封间隙;调整工艺[中图分类号]T K2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364(2013)07—0152—02[D O I编号]10.3969/j.i ss n.1002—3364.2013.07.152C l ear ance adj us t m ent pr oces s f or st ea m t ur bi nes:i m pr ovem ent and appl i cat i onL I FeiN ant o ng P ow e r Pl a nt,H uane n g P ow e r I nt er nat i onal I n c.,N a nt on g226003,Ji a ngsu P r ov i nc e,C h i naA bs t r ac t:S t ea m s eal gap adj us t m e nt of t ur bi ne i s on e of t he key pr ocedur es f or t ur bi ne m ai nt e—nance.The gap r e gul at i on s peed di r ect l y af f ect s t he uni t m ai nt enance dur a t i on,a nd t he adj us t m e nt r es ul t s have an i m m edi at e i nf l uence on t he uni t econom y.Four s t eam t ur bi ne s f or350M W uni t si n N a nt ong Pow er Pl a nt w er e t aken as t he exam p l e t o conduct t he i m pr ovem ent of s t ea ms eal gapadj us t m ent,on t he pr em i s e of e ns ur i ng t he uni t m ai nt enance qua l i t y.The concr e t e upgr aded pr oce ss i s:r eg ul at i ng t he s t ea m s eal gap by f ul l y—i ns t al l ed cyl i nde r t es t s com bi ned w i t h s i m u l a—t i on;adj us t i ng t he s t eam s eal r adi al cl ea r ance sym m et r i ca l l y;sl i ght l y r e gul at i ng t he hi gh/m edi um pr e ssur e cyl i nder dur i ng as s em bl e s t a ge,changi ng t he or i gi nal m ai nt enance r es ul t t ha t t he a l i gn—m ent de vi at i on bet w e en cyl i nde r and r o t or w a s l ess t ha n0.15m m f or t ha t l i ft i ng t he cyl i nder ats t ea m t ur bi ne s i de f or0.20m mand t hat a t t hegener at or f or0.40m m.A f t er adj ust m e nt,t he uni t r ushed succe ssf ul l y f or j us t on e t i m e,a nd t he m ai nt enance dur a t i on w a s dr am at i ca l l y shor t ened.K e y w or ds:350M W uni t;st eam t ur bi ne;st ea m s eal gap;adj us t m e nt t ech nol ogy;i m pr ov em ent1汽轮机汽封调整常规工艺及其存在问题汽轮机汽封间隙的测量调整通常在轴系中心及隔板与轴端汽封套洼窝中心调整好之后进行,测量通常采用贴胶布法和压铅丝法。

国内汽轮机汽封间隙调整的常规工艺综合考虑了冷、热态动静部分的偏差,冷态调整时对汽轮机轴系各部位的汽封间隙标准作适当修正,以便热态时汽轮机转子处于隔板汽封的中心位置。

而实际运行中,汽轮机汽封间隙最终数值往往与预期不符。

因此,为保证目标热耗率,至少要通过5次全实缸的检验才能将汽封部分问隙调至期望值,每次实缸检验耗时3~4天。

另外,整个轴系近140t的转子与隔板的径向配合点达1000多个,最小间隙需控制在0.25m m左右。

在检修工期不变的情况下无疑增加了检修难度。

其原因主要是未考虑以下因素:(1)运行中油膜对转子中心位置造成的影响;(2)机组起动过程中汽轮机转收稿日期:2012—07—26作者简介:李飞(1972一),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汽轮机本体设备的检修及管理。

E-m ai l:l i fei—hnnt@126.cor nkU第7期李飞汽轮机通流间隙调整工艺改进及应用子、汽缸加热不同步及轴承座、猫爪热膨胀对汽封间隙的影响;(3)质量标准中汽轮机高、中压和低压转子对轮中心偏差在起动过程中对动、静部分间隙的影响;(4)整圈汽封膨胀间隙的漏汽损失;(5)测量方式及测量误差对调整的影响;(6)汽轮机汽缸、隔板等自身变形的影响;(7)汽轮机转子垂弧及测量手段对汽封间隙的影响;(8)汽轮机汽缸、隔板等部套的自重对汽封间隙的影响。

2汽封间隙调整改进工艺以华能南通电厂350M W机组汽轮机为例,采用改进工艺对其汽封间隙进行调整。

(1)采用全实缸结合模拟实缸调整汽轮机汽封间隙,仅需2次全实缸检验即可达到预期调整效果。

具体的步骤为:1)调整中心,转子定位;2)将下隔板及下轴封套安装就位,拉钢丝测量半缸状态下的隔板、轴封套洼窝中心值;3)安装上隔板、上轴封套、上汽缸,内、外缸均用螺栓紧至汽缸中分面无间隙,测量全缸状态下的隔板、轴封套洼窝中心值;4)拆除上汽缸、上隔板、上轴封套;5)根据全缸状态下测得的洼窝中心值对下隔板、下轴封套进行调整;6)根据之前测得的半缸状态与全缸状态的差值加垫片将半缸状态下的隔板、轴封套模拟成全缸状态下的位置;7)测量模拟成全缸状态下的隔板、轴封套的洼窝中心值,如有误差进一步调整至洼窝中心值全部合格;8)装入汽封块贴胶布,放人转子滚间隙;9)对间隙大的汽封块进行车背弧,对间隙小的汽封块背弧进行捻铆直至间隙符合标准;10)模拟全缸状态下间隙符合标准后抽去模拟垫片,装入全部汽封块贴上胶布,合全缸滚间隙。

根据压出的汽封间隙进行微调,如果时间允许,可做1次合全缸验证汽封间隙。

(2)调整汽封间隙时仅需修正转子与隔板洼窝测量设备垂弧的偏差,汽封径向间隙按标准调至左右、上下对等,在切换汽缸检修垫片时再综合考虑其它热态因素,并加以修正。

(3)从机组结构来看,该汽轮机高、中压缸为上汽缸支承结构,正常运行时,支承面是法兰中分面,与汽缸中心线一致,在运行中不会发生因猫爪温度升高,使汽缸中心线抬高从而改变轴封洼窝中心的现象。

另外,由于高、中压转子与低压转子校中心时有偏差,实际校中心时考虑轴瓦负荷分配,偏差值仍需加大。

因此,将轴封间隙均调至标准的下限0.25~0.35m m,对轮连接后冷态盘车时中压轴封处顶部基本无间隙。

综上分析,根据汽轮机汽缸冷、热态的变化量及转子中心数值的预留偏差,在组装阶段整体微调高、中压缸,将原检修质量标准中缸与转子对中偏差小于0.15m i i l,修改为机侧缸上抬0.20m m,电侧缸上抬0.40m r l l,微调后机组1次冲转成功。

3汽封间隙调整改进工艺效果调整工艺实施前后该厂4台350M W机组汽轮机各热力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

表1检修前、后各机组热力性能指标对比T abl e1C om par i s on of t herm al per f or m ance i n di ces be f or e and a f t er t he uni t m ai nt e nance项目检修前检修后l号2号3号4号1号2号3号4号79.7282.7581.4280.8583.0083.7685.2084.23 90.1390.4292.7289.7791.4692.2494.5690.55 6.1939.0794.7059.6643.6407.4153.8704.630 8241.78244.48121.98020.08064.38089.17886.87875.9177.4155.3235.08144.1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中轴封漏汽率/%热耗率/kJ(kW h)…热耗率降低/kJ(kW h)由表1可见,采用汽封间隙调整改进工艺检修后,各汽轮机缸效率均有提高,中轴封漏汽率均有所减小,各汽轮机热耗率均显著降低。

4结论汽封间隙调整是汽轮机检修中的关键工序之一,采用改进的汽封间隙调整工艺可缩短检修工期,提高检修精度。

采用汽封间隙调整改进工艺检修后机组一次冲转成功,证明了该汽封调整工艺是合理、有效的。

ht t p://W W W.r l fd.com.cn ht t p://rl fd.peri odi cal s.net.cn(下转第156页)156热力发电2013年表3550M w负荷时机组振动参数T abl e3V i brat i on par am et er s of t he uni t w i t h[1]l oa d of550M W3结论(1)该机组在运行中发电机轴承振动出现快速增大现象,具有“突发性”特征,而相邻轴承振动基本无变化,结合间隙电压值,排除了轴承振动信号失真和干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