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历史知识结构图(1)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脑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脑图

8A历史一、二单元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I 作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II 赔2100万银元III 协商关税IV 影响中国不再拥有完整独立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让约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I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II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III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I 赔军费白银2亿两II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III 作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IV 影响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内容经济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担保海关税、盐税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军事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参与国家主凶英国、法国罪行1860年火烧圆明园帮凶俄国、美国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敌舰,壮烈殉国其他主要人物左宝贵、丁汝昌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由美国提出要求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廊坊阻击战、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广州虎门,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太平天国运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全盛时期1853年北伐、西征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地位与意义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口号、性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近代化早期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掀起“师夷长技”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口号前期——自强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I 江南制造总局II 福州船政局III 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后期——求富19世纪70年代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I 开平煤矿II 汉阳铁厂III 湖北织布局IV 筹建新式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失败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评价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严复(译《天演论》)等在天津主持《国闻报》百日维新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目的变法图存主要内容政治方面1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民主化);经济方面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教方面3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方面4裁剪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套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套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背景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知识网络根本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原因约》《黄埔条约》约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考点归纳争事件考点1鸦片战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影响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考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部分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51年太平天背景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单元总结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原因知识网络变法图强,走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内主张学习西方主张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容的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没有使中国走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果上富强的道路路地开启了中国经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位济的近代化考点归纳考点1近代化的初期探索洋务运动都是近代化探索的一个历程位戊戌变法结都失败都推动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果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我们可以看到列强侵略势力由我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考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辛丑条约》虽无割地、开埠通商等条款,却提出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等,使帝国主义全面侵略的本质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单元总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内割地、开放通商口割地、开放通商严禁反帝、拆炮台同容岸、协定关税口岸、投资设厂驻兵、设使馆区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大大加深了半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容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 年推翻清政府, 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体制 ;辛亥革命后 ,又领导二次革命和护国运 动。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

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树杨清河太原十二中一、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网络结构: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在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也就是追寻民族独立的过程。

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线,即: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也就是追求民族富强的过程。

在这里,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把中国人民的反抗当作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中国人民反抗的必然结果。

然而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变化,历史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七个学习主题)。

因此,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方法可归纳为: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其次,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迁移。

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知识网络结构: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同时面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中国人民在顽强抗争。

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单元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

学生通过学习,在能力方面应该能够有明显的历史线索感,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要使学生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着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得出结论。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得出结论。
2、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3、通过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
4、通过四次侵华战争,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专题划分
专题一:侵华史(4课时)
专题二:抗争史(2课时)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侵华史
所需课时
每周2课时,课内共用4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单元学习掌握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过程、签订条约、影响;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堂收复新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知识网络考点归纳考点1鸦片战争背景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落后;英国国力的强大,经济军事的先进等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影响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出现的抗争事件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考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相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主要暴行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部分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单元总结知识网络考点归纳考点1近代化的初期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不同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变法图强,走资本主义道路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没有使中国走上富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果强的道路地位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相同特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地位都是近代化探索的一个历程结果都失败考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不同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地、开放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严禁反帝、拆炮台驻兵、设使馆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同性质都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都有赔款影响都推动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说明问题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我们可以看到列强侵略势力由我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历史单元知识梳理】大单元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年级上册)

【历史单元知识梳理】大单元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3—26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烟。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鸦片战争(1)起因: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

(2)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1842年8月直逼南京城下。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4)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内容:A. 割地:割让香港岛(不是香港,今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给英国;B. 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C. 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D.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与《海国图志》(1)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起因:英不满足获得的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3)过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占北京)(4)结果:火烧圆园明。

2、沙俄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西北、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