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专业术语
1. 测量:为确定量值进行的一组操作。 2. 测得值:从测量器具直接得出或经过必要计算得出的量 值。 3. 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4. 测量的重复性:在符合下列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 连续测量,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相同测量方法; 同一观测者;同一测量仪器;同一位臵;相同的使用条 件;在短时间间隔内重复。
⑤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在线测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测量,其测量结 果可用来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决定是否要继续加工 或调整机床,可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 离线测量:是指在加工后对工件进行的测量,主要用来 发现并剔除废品。 ⑥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 变的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 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如上 述的测量中,当改变其中之一或几个甚至全部条件或 因素的测量。
11.人员误差: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 12.环境误差:可随环境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13.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致误差。 14.调整误差:未能将测量器具或被测对象调整到正确位臵 或状态所致误差。 15.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测量器具不准确读数所致误差。 16.视差:观测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致 误差。 17.估读误差:在分度值范围内估读时所致误差。 18.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19.测量器具:是可单独地或与其他装臵一起,用以确定几 何量值的器具。
⑥测量基准与定位方式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量基准选择 用来测量已加工面尺寸及位臵的基准称测量基准。选择 测量基准应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即设计基准、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如不统一,应遵守下列原 则: (1)在工序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定位基准一致。 (2)在终结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装配基准一致。 定位方式选择 根据被测件的结构形式及几何形状选择定位方式,原则 如下: (1)对平面可用平面或三点支承定位。 (2)对球面可用平面或V形块定位。 (3)对外圆柱面可用V形块或顶尖、三爪定心卡盘定位 (4)对内圆柱面可用心轴或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定位。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专业术语
1. 测量:为确定量值进行的一组操作。 2. 测得值:从测量器具直接得出或经过必要计算得出的量 值。 3. 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4. 测量的重复性:在符合下列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 连续测量,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相同测量方法; 同一观测者;同一测量仪器;同一位臵;相同的使用条 件;在短时间间隔内重复。
⑤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在线测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测量,其测量结 果可用来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决定是否要继续加工 或调整机床,可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 离线测量:是指在加工后对工件进行的测量,主要用来 发现并剔除废品。 ⑥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 变的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 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如上 述的测量中,当改变其中之一或几个甚至全部条件或 因素的测量。
11.人员误差: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 12.环境误差:可随环境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13.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致误差。 14.调整误差:未能将测量器具或被测对象调整到正确位臵 或状态所致误差。 15.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测量器具不准确读数所致误差。 16.视差:观测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致 误差。 17.估读误差:在分度值范围内估读时所致误差。 18.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19.测量器具:是可单独地或与其他装臵一起,用以确定几 何量值的器具。
⑥测量基准与定位方式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量基准选择 用来测量已加工面尺寸及位臵的基准称测量基准。选择 测量基准应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即设计基准、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如不统一,应遵守下列原 则: (1)在工序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定位基准一致。 (2)在终结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装配基准一致。 定位方式选择 根据被测件的结构形式及几何形状选择定位方式,原则 如下: (1)对平面可用平面或三点支承定位。 (2)对球面可用平面或V形块定位。 (3)对外圆柱面可用V形块或顶尖、三爪定心卡盘定位 (4)对内圆柱面可用心轴或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定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学中常用的是长度、角度、面积等度量 单位。亦要用到重量、温度、气压、时间等度 量单位。下面分别介绍测量上常用的三种度量 单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一、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如下:基本单位为米( m) ,还有千米
(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图 3 参考椭球体的定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我国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 1975年国 际椭球,该椭球的基本元素是: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第三节 测量上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一、基准线 任何地面点都受着地球上各种力的作用,其中
主要的有地球质心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如图 (4)所示。如果在地面点上悬一个垂球,其 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重力方向,这时的垂球 线,称为铅垂线,如图 (4)所示。
(2)高斯投影3度带:它的中央子午线一部分同6 度带中央子午线重合,一部分同6度带的分界子午 线重合,如用 n表示3度带的带号, 表示L带中央 子午线经度,它们的关系L=3n。我国3度带共计22 带(24~45带)。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上以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直角坐 标系的纵轴x ,向上(北)为正、向下(南) 为负;以赤道的投影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 y, 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两轴的交点o为坐标原 点。由于我国领土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因此, x值均为正值,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使计算 中避免y值出现负值,故规定每带的中央子午 线各自西移500km ,同时为了指示投影是哪 一带,还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要加上带号。
水准面: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在测量工作中,把一个假想的、与静止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一、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如下:基本单位为米( m) ,还有千米
(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图 3 参考椭球体的定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我国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 1975年国 际椭球,该椭球的基本元素是: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第三节 测量上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一、基准线 任何地面点都受着地球上各种力的作用,其中
主要的有地球质心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如图 (4)所示。如果在地面点上悬一个垂球,其 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重力方向,这时的垂球 线,称为铅垂线,如图 (4)所示。
(2)高斯投影3度带:它的中央子午线一部分同6 度带中央子午线重合,一部分同6度带的分界子午 线重合,如用 n表示3度带的带号, 表示L带中央 子午线经度,它们的关系L=3n。我国3度带共计22 带(24~45带)。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上以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直角坐 标系的纵轴x ,向上(北)为正、向下(南) 为负;以赤道的投影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 y, 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两轴的交点o为坐标原 点。由于我国领土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因此, x值均为正值,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使计算 中避免y值出现负值,故规定每带的中央子午 线各自西移500km ,同时为了指示投影是哪 一带,还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要加上带号。
水准面: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在测量工作中,把一个假想的、与静止
测量培训ppt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1. 室内地图制作
2. 室内导航服务
3. 室内物流配送
室内定位技术是近年来 发展迅速的一种技术, 可应用于商场导购、工 厂物流等领域。
室内定位技术的测量应 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通过室内地图的制作, 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室内 位置信息,包括商场的 店铺位置、公共设施位 置等。室内地图制作需 要采用定位技术、三维 建模等技术手段。
案例二:地质勘测中的测量应用
2. 矿产勘查
通过矿产勘查,对矿床的位置、大小、形状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为后续开采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矿 产勘查中需要使用探矿仪器、GPS定位等技术和设备。
3. 水文地质
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水质状况,为水资源利用和水质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中需要使用水位计、电导率计等设备,采用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精度和效 率。
测量仪器的选用与维护
根据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仪器。 注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保证仪器的长期使用效果。
03
测量技术及应用
距离测量
总结词
距离测量是测量培训的基础内容,涵盖了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技术。
详细描述
距离测量是测量培训的基础内容之一,涵盖了多种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技术。传统测量方法包括钢尺测量、视距 测量和三角测量等,而现代技术则包括GPS测量、激光雷达测量和三维扫描等。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要求 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THANKS
测量培训ppt课件
目录
• 测量基本知识 • 测量仪器概述 • 测量技术及应用 •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 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64张)PPT

地貌:地面高低 起伏的形态
在地形图上通常 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貌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由三维 坐标确定,包括
球面坐标(L,B,H)或(X, Y,Z)
平面坐标 (x, y)和高程H,可 写为(x, y,H)
起始大 地子午 面
E
N
• P(L B H)
H
•P
O
B
K
L
赤道
面
1、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 S 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
Z Y
扁率 a b
a
数学模型
x2 y2 z2 1 a2 a2 b2
X
地球平均半径 R=6371km
R1(aab) 3
§ 1.2 地球椭球——参考椭球体
• 旋转椭球理论上是唯一 的数学球体
• 旋转椭球参数,难以全 球统一确定;各国自己 测定并采用的旋转椭球 称为参考椭球
• 同时顾及地球几何参数 和物理参数的旋转椭球 称为地球椭球体,又称 为参考椭球体
•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 和制图的基准面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球表面所有地 理空间信息总称 为地形。
地形包括 地物和地貌两大部 分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物:地面上人造和天然 的固定物体
将地物特征点按比例缩小 在图纸上,并用一定的地 物符号绘制在地形图上。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2、椭球的定位和定向 大地高H
§ 1.4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地面点位的坐标与选用的地球椭球和坐标系 统有关,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
一、天文坐标系
球面坐标,称为地理坐标
在地形图上通常 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貌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由三维 坐标确定,包括
球面坐标(L,B,H)或(X, Y,Z)
平面坐标 (x, y)和高程H,可 写为(x, y,H)
起始大 地子午 面
E
N
• P(L B H)
H
•P
O
B
K
L
赤道
面
1、确定椭球的形状和大小 S 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B
Z Y
扁率 a b
a
数学模型
x2 y2 z2 1 a2 a2 b2
X
地球平均半径 R=6371km
R1(aab) 3
§ 1.2 地球椭球——参考椭球体
• 旋转椭球理论上是唯一 的数学球体
• 旋转椭球参数,难以全 球统一确定;各国自己 测定并采用的旋转椭球 称为参考椭球
• 同时顾及地球几何参数 和物理参数的旋转椭球 称为地球椭球体,又称 为参考椭球体
•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 和制图的基准面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球表面所有地 理空间信息总称 为地形。
地形包括 地物和地貌两大部 分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物:地面上人造和天然 的固定物体
将地物特征点按比例缩小 在图纸上,并用一定的地 物符号绘制在地形图上。
§ 1.3 地面点位的确定
2、椭球的定位和定向 大地高H
§ 1.4 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
地面点位的坐标与选用的地球椭球和坐标系 统有关,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天文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
一、天文坐标系
球面坐标,称为地理坐标
常用测量工具培训 PPT课件

长宽错误操作方法
内径错误操作方法
数显卡尺使用方法
高度、深度正确操作方法
高度、深度错误操作方法
数显高度尺构造
数显高度尺使用前点检校正
先把测量爪在干净的 水平台上归零
然后用标准块进行校正,如测量 值与标准值有偏差,测量时,则
对高度尺进行相对应的加减
数显高度尺使用方法
先把测量爪在要测量的零件尺 寸一端归零
数显卡尺使用前点检
• 测量前
• 1,拉开卡尺,用干净的白纸或布条清洁外径量爪 • 2,推紧卡尺,确认显示屏显示为零。 • 3,如不为零,则按下“origin”(归零键),使卡尺归零。 • 4,反复推拉3-5次,每次推紧量爪显示屏均显示“0”,则可以开始测量
数显卡尺使用方法
长宽正确操作方法
内径正确操作方法
正确操作方法
再把测量爪移至要测量的零件尺寸的 另一端,显示屏上所显示的数值即为
零件的高度
错误操作方法
数显千分尺构造
数显千分尺使用前点检校正
先将纸夹紧 然后将纸抽出
• 检查两测量面及被测工 件表面是否洁净,被测 工件表面是否有毛刺, 如有,应先消除;
• 检查各部件的相互作用:
①松开锁紧装置,向右或向 左旋转测力装置,能顺利 转动。
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资料目录
• 1.常用寸法定义说明 • 2.部品寸法测量工具选择 • 3.常用测量方法讲解
常用寸法定义说明
• 长.两端的距离:~度 • 宽.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 • 高.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 • 内径.通过空心圆柱体或球体中心的直线,直线的两端点
在物体的内表面上(五金件又称孔径)
②拧紧锁紧装置,向右旋 转测力装置,旋转到棘轮 发出“得得……”响声为止
测量基础知识和操作_培训_

偏位法: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来表示
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 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 测量准确度。如小样品的质量。
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
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
1、测量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法。 2、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取决于测量方法的准确度系数K,K值一般取 1/3~1/10。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小,K值可等于或 接近1/3;测量准确度较低、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大,K值可以小一些, 最小为1/10;一般情况下取1/5。 K=Δ /T Δ =K·T 式中:Δ ——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 T——被测对象的公差值。 按照国家标准 GB/T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 尺寸的检验中规定选择计量器具。所选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小 于或等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
最小形变原则
自重变形:大小与零件的支承方式和支承点位置有关。如一长形工件,若支承点为:
l=0.2203L ,白塞尔点----杆的长度变化最小;一般线纹尺测量时采用. l=0.2113L ,艾利点----杆的两端面平行度变化最小。
测大尺寸量块量时采用。
l= 0.2232L ----杆的中间和两端变形(下降)量相等,杆的全长弯曲变形最小。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加工基准、装配基准与测量基
准相一致,称为五基准统一原则。
在工艺设计和加工中力求达到与设计、装配基准相统
一,测量时也是如此。在设计基准难以与工艺、加工基 准相统一的条件下,测量基准首选与设计基准相统一。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
基准统一原则
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 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 测量准确度。如小样品的质量。
第四章 测量方法的选择
测量方法的正确选择
1、测量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方法。 2、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计量器具准确度取决于测量方法的准确度系数K,K值一般取 1/3~1/10。测量准确度较高、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小,K值可等于或 接近1/3;测量准确度较低、测量对象的公差值大,K值可以小一些, 最小为1/10;一般情况下取1/5。 K=Δ /T Δ =K·T 式中:Δ ——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 T——被测对象的公差值。 按照国家标准 GB/T3177—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光滑工件 尺寸的检验中规定选择计量器具。所选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u小 于或等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允许值u1。
最小形变原则
自重变形:大小与零件的支承方式和支承点位置有关。如一长形工件,若支承点为:
l=0.2203L ,白塞尔点----杆的长度变化最小;一般线纹尺测量时采用. l=0.2113L ,艾利点----杆的两端面平行度变化最小。
测大尺寸量块量时采用。
l= 0.2232L ----杆的中间和两端变形(下降)量相等,杆的全长弯曲变形最小。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加工基准、装配基准与测量基
准相一致,称为五基准统一原则。
在工艺设计和加工中力求达到与设计、装配基准相统
一,测量时也是如此。在设计基准难以与工艺、加工基 准相统一的条件下,测量基准首选与设计基准相统一。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特性
基准统一原则
测量培训课件ppt课件

计算距离。
机械测距
利用机械结构,如弹簧或齿轮 等,测量目标距离。
角度测量
光学测角
利用光学原理,如望远 镜或显微镜等,测量角
度。
电子测角
利用电子传感器,如电 子罗盘或陀螺仪等,测
量角度。
机械测角
利用机械结构,如量角 器或转盘等,测量角度
。
水准仪测角
利用水准仪的原理,通 过测量两点间的高差来
计算角度。
利用直角坐标系,通过测量点的坐标值来确 定目标位置。
三维坐标测量
利用三维坐标系,通过同时测量三个坐标轴 上的值来确定目标位置。
极坐标测量
利用极坐标系,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 目标位置。
摄影测量
利用摄影技术,通过拍摄照片并分析照片中 的几何特征来确定目标位置和姿态。
04 工程测量实践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主要涉及施工前后的测量工 作,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 的定位和变形观测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包括全站仪 、GPS、水准仪等,这些技术方法能 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测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测量,可以控制施 工误差,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风 险。
使用合格设备
使用经过认证合格的测量设备,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意外事 故。
设备存放与运输安全
在存放和运输测量设备时,应遵循安全规范,防止设备损坏或人 身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利工程测量
机械测距
利用机械结构,如弹簧或齿轮 等,测量目标距离。
角度测量
光学测角
利用光学原理,如望远 镜或显微镜等,测量角
度。
电子测角
利用电子传感器,如电 子罗盘或陀螺仪等,测
量角度。
机械测角
利用机械结构,如量角 器或转盘等,测量角度
。
水准仪测角
利用水准仪的原理,通 过测量两点间的高差来
计算角度。
利用直角坐标系,通过测量点的坐标值来确 定目标位置。
三维坐标测量
利用三维坐标系,通过同时测量三个坐标轴 上的值来确定目标位置。
极坐标测量
利用极坐标系,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 目标位置。
摄影测量
利用摄影技术,通过拍摄照片并分析照片中 的几何特征来确定目标位置和姿态。
04 工程测量实践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主要涉及施工前后的测量工 作,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 的定位和变形观测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包括全站仪 、GPS、水准仪等,这些技术方法能 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测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测量,可以控制施 工误差,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风 险。
使用合格设备
使用经过认证合格的测量设备,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意外事 故。
设备存放与运输安全
在存放和运输测量设备时,应遵循安全规范,防止设备损坏或人 身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利工程测量
《测绘基础知识》PPT课件

2、测绘专业名词解释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等角投影就是正形投影。所谓,
正形投影,就是在极小的区域内椭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后保持形状相似。 即投影后角度不变形。 高斯投影的规律是:(1)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条直线,且投影之后的 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 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2) 赤道的投 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4) 中 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5) 按投影带不同通常分为6和3度带。 6°带:自中央子午面起,自西向东每6°为一带,全球共分60带。带号 N与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有下列关系:L0= N×6°-3 °。常用坐 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
3、测设
测设的概念是将规划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 物、构造物的位置(平面位置和高程)用测 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做为施 工的依据。即俗称:放样、放线或开线。
测绘学基本简介
4、研究领域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
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
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
面向测绘业务员
测绘基础知识培训
2011年7月25日
1. 测绘学基本简介
1、测量学的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 置和高程,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它信息测 绘成图(含地图和地形图),以及研究地球 的形状和大小等的一门科学。
测绘学基本简介
2、测定
测定的概念是指运用测量仪器和方法,通 过测量和计算,获得地面点的测量数据,或 者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一定比例缩绘成地形 图,供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规划设计 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我国常用的坐标系统
(1)WGS84坐标系 WGS84椭球参数,用国际大地测量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7届大会 所给出的推荐值,其中:a=6378137,f=1/298.257223563,坐标原 点是地球的质心。 (2)BJ54坐标系
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坐标系 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 f=1/298.3。 缺点:
二、测量学发展概况
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 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测 量工作开始得很早,在测量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 举出以下几例。 (1)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长沙国地图— — 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军用地图。
(2)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发 现。 (3)清朝康熙年间, 1718 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 地形图之一《皇与全图》。 在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先后主持下,自康熙十 七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即 1708 年至 1760 年的五十余 年间,是中国大地测量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绘制全国地图、 省区地图和各项专门地图最多的兴盛时期,亦是世界测绘 史上首创中外人士合作先例,在一千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 大陆上完成了大规模三角测量的宏伟业绩。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高斯投影方法建立,高斯投影由 德国测量学家高斯1825—1830年提出,1912年德国测量学家克吕格 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所以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2)高斯投影中,除中央子午线外,各处均存在长度变形,且 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为控制长度变形,将地球椭 球面按一定的精度差, 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 带,称投影带。带宽
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
以法线为基准线,以起始子午面和 赤道面在椭球上确定某一点投影位 置的两个参考面。
2、空间直角坐标系 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 Z轴。这种坐标系常用于卫星定位、空间测量等。
3、平面直角坐标——用坐标( x , y )来表示。
2、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1) 全站仪的测量 室内外一体化。
(2) 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发展。
(3)遥感 RS的发展。
(4)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发展。
(5) 3S 技术的结合 , 和数字地球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面点位的确定,一般需要三个量。在测量工作中, 我们一般用某点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位置( x,y )和该点 离基准面的高度( H )来确定。 一、测量基准面 1、测量工作基准面——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测量基础知识
目
录
第一部分、概述 一、测绘学的分支 二、测量学发展概况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二部分、高程、平面测量
一、水准测量
二、角度测量 三、直线定向与方位角测量 四、测量误差 五、导线测量
六、施工放样
第一部分、概述
一、测绘学的分支
测绘学按研究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六大类 1、大地测量学:研究和确定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 整体和局部运动与地表面点的几何位置,以及它们变化理 论和技术。分为卫星大地测量、空间大地测量、几何大地 测量、重力大地测量、海洋大地测量等。 2、普通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小范围测绘的基本理论、 技术和方法,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将地球局部表面作平 面看待。包括图根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图测绘、一般工程 测量等。 3、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利用对研究对象进行摄影或者 辐射感应所得到的像片进行测量工作的学科。分为航天、 航空摄影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量、遥感测量等。
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
高程系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高程、平面测量
一、水准测量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 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大地水准面 ——
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 并向大陆延伸形成的
闭合曲面。
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图
2、测量计算基准面——旋转椭球
由于地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匀,引起铅垂线的方 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致使大地水准面成为一个复杂的曲 面。为了计算方便,通常用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水准面, 并可用数学式来表示的几何体来代替地球的形状,这就是 旋转椭球。
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小,半径不大于10Km范围内,可将测区曲面 当作平面看待。 其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相比,不同点: (1)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 X 轴),东西方向为横轴( Y 轴) (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相同点: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测量计算中可直接应用。
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2) 1956 黄海高程系统 (3)地方高程系统。如:日照港港口高程系统。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 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 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 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 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 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 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带展开在高 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图形拼接起来就得到
右侧图形。
(3)6°带:从0°子午线开始,每隔经差6°自西向东分带,依 次编号1-60,带号N与相应中央子午线精度L的关系 L=6N-3
我国领土跨11个6°带,即13—23带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 都是直线。以二者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 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北方向为正方向; 以赤道投影为横坐标Y轴,向东为正方向, 这样形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5)国家统一坐标 我国位于北半球,X坐标都是正的,Y坐标有正有负。为避免Y出 现负值,规定将X坐标轴向西移500Km,即Y坐标值都加500Km,为区 别某点位于哪个投影带上,还在横坐标前冠以投影带号,这种坐标 称为国家统一坐标。如高斯平面坐标x=3275611.188m,y=-376543.211m ,该点在19带内的国家统一坐标为x=3275611.188m,y=19123456.789m。
3、观测要求
(1)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2)为及时发现观测中的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 高法”或 “双面尺法”。
4、水准测量记录表
六、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
1、计算闭合差:
(1)闭合水准路线:fh=∑h测-∑h理 (2)附合水准路线:fh=∑h测-∑h理=∑h测-(∑h终-∑h始) 2、分配高差闭合差 (1)限差:对于普通水准测量,有:fh容=30±√L
设转点进行连续测量,
有:
hAB = h1 + h2 +…… + hn = Σh = Σa - Σb A 、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三、水准仪和水准尺 1、水准仪 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2、水准尺 水准尺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四、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依据工程的性质和测区情况,可布设成以下 几种形式:
1、A 、 B 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 后,若已知 A 点高程 得B点的高程: 。 ,则可
3、视线高程: 4、转点: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 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 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在实际水准测量中,
A 、 B 两点间高差较 大或相距较远,需要增
第一步计算高差闭合差: fh=∑h测-(∑h终-∑h始)=4.330-4.293=37mm 第二步计算限差:fh容=±30√L = =±30√7.4 =±81.6mm 第三步计算每 km 改正数:V0=-fh/L=-5mm/Km 第四步计算各段高差改正数:Vi=V0×ni,四舍五入后,使∑Vi=-fh。 故有:V1=-8mm ,V2=-11mm ,V3=-8mm ,V4=-10mm。 第五步计算各段改正后高差后,计算1 、2 、3各点的高程。
a、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同现代精确的椭球参数的差异较大。 b、该坐标系统的大地点坐标是经过局部分区平差得到的,因此, 全国的天文大地控制点实际上不能形成一个整体。
(3)XIAN80坐标系 7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大地测量工作者终于完成了 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布测,经整体平差,建立了1980西安坐 标系。所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采用了IAG 1975年的推荐值,它们是: a=6378140 f =1/298.257 大地原点:我国中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
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而海洋占整个地球表 面的 71% ,故最能代表地球表面的是海水面,人们将海 水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看作地球的形状。测量工作基准面 自然选择海水面。
重力——万有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 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水准面 —— 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的曲面,受地球重力影响 而形成,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 水准面的特性——处处与铅垂线正交、封闭的重力等位曲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 相切的平面 。
旋转椭球:由一椭圆(长半轴 a ,短半轴 b )绕其 短半轴 b 旋转而成的椭球体。
我国1980年大地坐标系采用1975年国际椭球,参考椭 球基本元素是:a=6378140m,b=6356755.3m。
二、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般需要三个量。在测量工作中,我们一般用某点在基准面上的 投影位置( x,y )和该点离基准面的高度( H )来确定,即这个 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常用地理坐标系和指定高程系统来表示, 也可采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 1、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 ——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大地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