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与酒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现代诗歌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与传统诗歌相比,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在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介绍几个现代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一、象征主义流派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强调诗歌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追求诗歌的超验和灵魂的升华。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酒与血》以及《船上的人》等都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特点。

二、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构,追求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自由。

美国诗人艾略特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荒原》以及《空无一物》等都展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

三、意象派流派意象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注重诗歌形象的塑造和意象的表达,追求诗歌的直观和感性。

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红轮》以及《红色的轮子》等都体现了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四、现代派流派现代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强调诗歌的个人表达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追求诗歌的真实和直接。

英国诗人艾登是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未来的时刻》以及《战争的时刻》等都展现了现代派诗歌的独特风格。

五、后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超越,追求诗歌的多元和反传统。

美国诗人约翰·阿什贝利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燃烧的房子》以及《无题》等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以上是几个现代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发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众人皆醒我独醉——波德莱尔与酒

众人皆醒我独醉——波德莱尔与酒

众人皆醒我独醉——波德莱尔与酒“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

”诗人与酒总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纵观中外文学史,酒,或因帮助诗人获得创作灵感而受其推崇,或因助人达到心理高峰体验而受到利用,或成为人生在世的审美对象而受到赞颂。

魏晋名士大都嗜酒,《荷马史诗》中就有描写酒神,可见,酒常常和诗相提并论。

在以象征主义诗人闻名的波德莱尔那里,酒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审美对象。

其《恶之花》中专门有一章《酒》,描写底层的人与酒。

一、《酒》的描写对象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摒弃传统,大胆创新,选取城市的丑恶与人的阴暗面。

诗人拒绝把生活理想化,拒绝描写让人安逸委顿的花前月下的生活,第一次把丑引入了文学审美领域。

但这并非是诗人要歌颂丑,而是要通过写丑来反对丑,提起人们反抗生活中的丑的觉悟,因为,波德莱尔认为“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是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可见,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美转化,审丑最终是审美。

一般来讲,过度的嗜酒并不能视为美。

但是,描写酒鬼的状态可以使人有所教益。

《酒》这一章中,诗人写了各种人的酒,有凶手,有孤独者,有情侣……在《拾垃圾者的酒》中诗人写到:“常看到一个拾垃圾者,摇晃着脑袋,碰撞着墙壁,像诗人似的踉跄走来……厄于年龄的老大,困于工作的疲劳……他们回来了,发出一股酒桶的香气……无数旗帜,鲜花,凯旋门,在他们前头……他们给醉心于爱的人们带来光荣。

”似乎酒真的能治愈心灵的疲惫。

但,在《酒魂》中,作者以酒的口吻写道:“因为,流进劳累过度者的喉咙里,那时,我就感到一种无穷的欢快,他温暖的胸房是整个舒服的墓地,比阴冷的酒窖还要是我喜爱。

”在《孤独者的酒》中作者以上帝的视角写道:“你虔诚的诗人的焦渴的心,藏在你大腹中的强烈的香酒……”及《情侣的酒》中“驾着旋风灵活的翅膀,摇摇晃晃,轻轻地摆动,就在同样的谵妄之中。

”均描写嗜酒者醉酒的状态,对其生活状况较少或没有着墨。

可再看看波德莱尔关于酒的诗歌之名:《醉酒的拾破烂者》、《醉酒的凶手》、《醉酒的孤独者》、《醉酒的情侣》……主人公都是身处社会的最底层,酒能使处于痛苦中的他们真正得到解脱吗?没有。

波德莱尔的诗歌

波德莱尔的诗歌

波德莱尔的诗歌
波德莱尔是法国十九世纪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以下是他的部分诗歌:1.《黄昏的和谐》
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洒在静静的街道上,
我独自漫步,思绪万千。

万物在黄昏中沉醉,世界变得如此宁静,
我的心也随着这宁静的时刻而平静。

2. 《月亮的哀愁》
月亮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芒洒满大地,
我的心却充满了哀愁。

那美丽的月光,那无尽的夜晚,
都让我感到孤独和无助。

3. 《忧郁之一》
在无尽的忧郁中,我独自徘徊,
感受着世界的冷漠和无情。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陌生,
只有我的内心深处还保留着一份温情。

4. 《天鹅》
一群美丽的水鸟在空中飞翔,
它们的姿态优雅而自由。

我想起了那些美好的时光,
那时我也曾像它们一样自由自在。

5. 《酒神祭》
在酒神的狂欢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激情,
那无尽的欢愉让我忘却了世界的痛苦。

然而在清晨的阳光下,我恢复了清醒,
那些快乐变得遥远而不可及。

醉亦有风情——波德莱尔《Be Drunk》中体现的人生观解析

醉亦有风情——波德莱尔《Be Drunk》中体现的人生观解析
更深 的理 解 , 一 道 独 特 的风 景 , 如 启发 读 者 对 人 生 有 更 深 刻 的理 解 。
是啊 , 该醉 了, 于酒于诗于德 , 随心所欲 , 一个恣意畅快 的自由人 , 做 更 有 日月晨星 、 清风乌儿相伴领 路 , 不快 哉? 就这样 , 何 波德莱 尔强 烈的创新
在《 醉人生》 波德莱尔这样描述到 :oa o t e tehrbebr 欲望 , 中, S snt of lh or l u- e i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形象鲜 明地 呈现在 读者 面前 , 仿佛 他一开 始诗歌 dno meT abek or ak adb ns o eer . e fi / ht ra s u c/ n ed ut t at 时间是能压垮脊 创作 , t y b y oh h 就要从现实生活中抽取 出具 有历史 性的 内容 , 抽取 出反映现 代本质 梁, 迫你伏地的重担。的确, 儿时 , 时间拥着你 长大 , 它把长 大的责任 交给 的具有诗意的东西 , 就是从现 时事 物 中抽 取 出具 有永恒价 值 的东 西, 也 也 你, 扶着刚刚学会站起 的你踏 出人生 的第一 步, 为~担 ; 年时 , 此 少 时间牵 因此 , 波德莱尔的《 醉人生》, 纵使 你数次 地回顾 , 研读 , 然在心 中为那如 依 着你长 大 , 它把 希望和 梦想告诉 你 , 它要你追 着 自己的未来奔 跑 , 为二 李 白般风流恣意而熠熠生辉 的一词一句所体 现出的美妙人生 动容不已 , 此 恰 担; 成年时 , 时间催着你走 , 它把 现实和 人情摆在 你面前 , 无情地 鞭策 着你 如人生一道独特的风 景, 观之 , 由你不感叹 : 不 醉亦有风情。
着 诗 人 。 但 不 同于 其 他 作 家 。 的 作 品从 更 高 的 意 义 上 来 解 释 忧 郁 , 认 他 他

波德莱尔与酒的不解之缘

波德莱尔与酒的不解之缘

波德莱尔——酒的不解之缘11中本5 林阳子 2011014549 郭沫若说过“那是诗和酒的联合战线,打败了神仙丹液和富贵功名的凯歌”。

自古以来,酒与诗人以及其写的诗,这三者之间具有一种密切的关系,“李白斗酒诗百篇”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他的很多诗都与酒有关系,有时借着酒意,诗情大发,一不小心就出来一个千古名句,对他来说是很正常。

在中国,诗人写与酒有关的诗不计其数,无独有偶,在法国有一位作家波德莱尔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更是《恶之花》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意象。

一、酒是诗人创作灵感的来源诗人波德莱尔认为,酒和印度大麻有共通之处,即“人的非常的诗意的发展。

”诗人可借酒的力量来进入非理性的迷魂状态,而这种迷魂状态与诗人所相求的灵感状态具有相通之处。

因此诗人波德莱尔对酒情有独钟,对喝酒与做诗有着深切的体验,甚至靠饮酒吸毒来获得写诗的灵感,激起心中内心澎湃的激情,他写出了《酒魂》、《拾荒者的酒》、《凶手的酒》、《孤独者的酒》、《情侣的酒》等以酒为吟诵对象的作品。

在《酒魂》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酒的喜爱程度之深,看到酒酿造的过程就是诗创造的过程,更看出诗人对诗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

二、酒是诗人的写照1、酒是诗人生活的写照《拾荒者的酒》申诉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的人的意愿,拾荒者在醉意中忘却生活的煎熬,忘却地位的微贱,在酒醉中他们获得了尊严——军人的荣耀、功勋、鲜花、崇敬与欢乐,生活中充满阳光,他们找到了慰藉,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也正是诗人贫困的写照。

诗人早年丧父,母亲改嫁,与继父矛盾不断等,这一切导致诗人离开家里,独自生活,这样一来,他更加玩世不恭,挥土如金,频频出入酒吧,把父亲留给他的遗产慢慢地挥霍完。

《孤独者的酒》描写一个赌徒经不起妓女的引诱,花完自己最后一袋钱币,还不如一个人饮酒独处,不过荒淫的社会生活,反而会健康些。

这也是诗人生活的写照。

诗人经常出入酒吧并和一位颇有姿色的妓女莎拉来往,最后诗人患上了淋病。

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是法国的诗人。

波德莱尔在法国诗人中的地位可谓是非常高的,那么,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是什么首先,波德莱尔的风格与他的从小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他从小父亲就去世,母亲改嫁,他的继父非常讨厌他,因而可以说他的童年时期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爱。

因而,波德莱尔作品的风格大多都表现出了人性的阴暗面,他通过描写城市中的生活来处处体现和透露出人性的贪婪以及自私自利。

还有就是波德莱尔作品的风格可谓是在当时的法国来说是非常特别的,因为波德莱尔的作品大多都是抛弃旧思想,旧思路,从而开辟出诗的新类型。

因而,很多人都评价他说:波德莱尔是法国现代主义文化的领导者。

波德莱尔的作品风格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他的第一部作品《恶之花》,主要收集了一些城市中的年轻男女生活的小故事,从而体现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他的作品刚一发表就被政府暂停,而且他本人还被法院判刑了,原因是说他的作品不健康,不积极向上。

故而,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波德莱尔的作品风格可谓是多元化的,但是主要还是表现出了人性的阴暗面。

但不管怎么说,波德莱尔对法国当时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波德莱尔的是诗歌作品波德莱尔作为法国一位很出名的诗人,在他的一生创作了多部诗歌作品。

波德莱尔的著作的总基调就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对自己的创作有着深刻的间接,他拒绝采用那种传统的创作风格,着手进行诗歌的创新。

他的一生有多部著作,其中《恶之花》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波德莱尔的著作《恶之花》。

波德莱尔的著作《恶之花》,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波德莱尔创作风格的一个过渡代表作品,因为在这部作品中,他已经摒弃掉了传统的创作风格,但自己所追求的创新风格还没有完全形成。

这部作品是一篇诗集,一共有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的展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第一部分中他先是表达忧郁与理想的关系。

波德莱尔诗歌名句精选

波德莱尔诗歌名句精选

波德莱尔诗歌名句精选1、"别人看我喝着最低劣的烧酒,我却在风中行走。

——波特莱尔"2、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因你动情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我的心思不为谁而停留而心总要为谁而跳动。

——波德莱尔《恶之花》3、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德莱尔《麦田里的乌鸦》4、我了解你完美面具下隐藏的一切/是什么让你成为你——波德莱尔5、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是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波德莱尔6、通过粉饰,我会掘出一个地狱。

——波德莱尔7、就把这一滴像猫眼石碎片一样/闪着红光的苍白眼泪收进手掌/放进远离太阳眼睛的他的心里——波德莱尔《月亮的哀愁》8、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特莱尔9、"又苦又甜的是在冬天的夜里,对着闪烁又冒烟的炉火融融,听那遥远的回忆慢慢地升起,映着茫茫雾气中歌唱的排钟。

——波德莱尔《裂钟》"10、我们的罪顽固,我们的悔怯懦;我们为坦白要求巨大的酬劳,我们高兴地走上泥泞的大道,以为不值钱的泪能洗掉污浊。

——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11、我是一片连月亮也厌恶的墓地。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恶之花》12、欲望的大树呀,你以快乐作为肥料,随着你树皮的增厚加硬,你的树梢希望与太阳接近。

——波德莱尔《恶之花》13、而终将归于黑暗的眼睛,无论曾多么光彩照人,也只不过是一面充满哀怨的镜子。

——波德莱尔《恶之花》14、”难道我们曾有过什么异样的行动?你能够,就请解释我为何胆战心惊:听到你唤我‘天使!‘我就害怕的发抖,却又觉得我嘴唇贴近了你的嘴唇。

——波德莱尔《恶之花》15、老生常谈中蕴含的无限的深刻的思想,是由蚂蚁世世代代掘成的洞穴——波德莱尔16、英俊的红桃侍卫和黑桃皇后,正在忧郁的诉说着逝去的爱情——波德莱尔《恶之花》17、魔鬼不停地在我的身旁蠢动,像摸不着的空气在周围荡漾;我把它吞下,胸膛里阵阵灼痛,还充满了永恒的、罪恶的欲望。

干了这杯毒酒——波德莱尔:《恶之花》

干了这杯毒酒——波德莱尔:《恶之花》

干了这杯毒酒——波德莱尔:《恶之花》展开全文马奈的《杜伊勒思花园音乐会》,其中有波德莱尔为奇迹和表演培育毒蛇的人研磨毒药的人阴森可怕的光线干了这杯毒酒——波德莱尔:《恶之花》有一位诗人,曾经对着一位肤浅的评论家发问:为什么诗人一定要带给人们甜美的感受?诗人难道不能是一个“研磨毒药的人”,“为奇迹和表演培育毒蛇的人,深爱那些爬虫、享受着它们冰冷的爱抚和人群之恐惧的舞蛇者”吗?大作家雨果曾经在信中对这位诗人如此评论,“你给艺术的天空带来说不出的阴森可怕的光线,你创造出新的战栗。

”这位诗人就是夏尔·波德莱尔,我一直怀疑《黑执事》里夏尔的名儿就是跟着他起的,他们连气质都是如此相似,哪怕在蛆虫堆里腐烂,也要嘲笑这个世界。

波德莱尔1821年出生于巴黎,那个时期,法国大革命的余热尚在。

对法国大革命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它对法国乃至全欧洲社会各界的影响有多大。

拿破仑开启的共和国时代虽然在雅各宾政府的血腥统治下覆灭了,但自由的精神之门已经打开,并且以排山倒海之势将自由之魂散布大地。

没有一个人否认过法国大革命的这一精神,就连康德也是那个时期的小粉丝,司汤达尔在《红与黑》中更是借于连之口表达了对那一时期的向往。

这短短几十年出现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比中世纪一千多年出的都多。

在法国文学这块,就有雨果、大仲马、司汤达尔、巴尔扎克、乔治桑等响亮亮的名字出现,波德莱尔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成长就来的。

波德莱尔幼年丧父,后母亲再嫁,继父是个脾气固执的军人,他总是不理解波德莱尔忧郁而敏感的诗人气质,又十分强制,使得波德莱尔从小就很叛逆。

波德莱尔成年后继承了亲父的一笔遗产,但他仍然将生活过的一团糟,跟巴尔扎克一样花钱没个度,总是在重复欠钱——逃债的恶性循环中。

他在《忧郁》(之二)中,提到了那金字塔般的债务:1《忧郁之二》(节选)“我若千年也没有这么多回忆一件大家具,负债表塞满抽屉,还有诗篇、情书、诉状、浪漫歌曲,粗长的鬈发缠绕着各种收据,可秘密没我愁苦的头脑里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德莱尔与酒
11中本5班彭梅江2011014554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以酒为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

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酒与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作为二者的结合的“酒诗”不仅具备诗歌的特点,同时也蕴含着独特的意蕴。

波德莱尔在他的成名作《恶之花》“酒”这一章中,诗人写了各种人的酒,有凶手,有孤独者,有情侣……他通过一种自虐式的冲力达到一种拥抱苦难的极乐状态的。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一种死本能冲动。

《恶之花》是一个孤独、优郁、贫困、颓废、病态的诗人追求光明幸福和理想失败的记录。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本残酷的书中”放进了他“全部的心、全部的温情、全部的信仰、全部的仇恨”。

诗人的一切感情都在一种现实与理想、堕落与上升、地狱与天堂的尖锐对立中展现出来。

波德莱尔说:“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刻都存在着两种要求,一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撤旦,祈求上帝或精神是一种上升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一种堕落的快乐。

”上升的意愿和堕落的快乐“选择了人心作为主要的战场。

”这种斗争是贯穿《恶之花》的一条主线。

《恶之花》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酒”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思想。

比如“酒” 酒魂在一天晚上,酒魂在酒瓶里唱道: “人啊,不幸的亲人,我为你歌唱,我要冲破红腊封严的玻璃牢,让充满光明
和友情之歌激荡!”
艾略特在论述《波德莱尔》一文中所说的话:“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之一,他们有伟大的力量,但那仅仅是受苦的力量。

他不能逃脱苦难,也不能超越它,因此他就把痛苦吸引到自己身上。

他所能做的,就是运用痛苦所无法削弱的那种巨大、被动的力量和感受性,来研习他的苦难。

在这一局限内,他根本不像但丁,甚至也不像但丁地狱中的任何人物。

但另一方面,波德莱尔所受的这种苦暗示了一种积极的极乐状态的可能性。

”波德莱尔用如此巨大的力量及感受性来拥抱苦难并以此达到一种积极的极乐状态,这是对波德莱尔其人其诗最精准的阐释。

有关这种自虐式的极乐状态,这种因苦难而勃发的一种极乐状态,在波德莱尔的诗歌中可谓随手拈来:
是魔鬼牵着使我们活动的线!
腐败恶臭,我们觉得魅力十足;
每天我们都向地狱迈进一步,
穿过恶浊的黑夜却并无反感。

——《告读者》
感谢你,上帝,是你把痛苦
当作了圣药治疗我们的罪污,
当作了最精美最纯粹的甘露,
让修炼者去享受那神圣的极乐!
——《祝福》
从以上所引波德莱尔两首诗歌的片断可见,他是怎样沉醉于这种至苦的极乐状态的,并赋予这种极乐状态以积极性,那正是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极乐。

在此,我们感到的是一种灿烂亡命的颓废激情,一种冒着烈火出入地狱的英勇决心,一种弗洛伊德所说的死本能冲动,一种争分夺秒的残酷燃烧,但那正是对苦难的极乐燃烧。

为此,他的诗歌才得以如此白得炫目、令人震惊,犹如雨果所说,“波德莱尔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颤栗!”为此,他诗歌中的陌生化、张力、爆发力以及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才由此而生。

波德莱尔代表了某一类诗人的精神病症候:即对于苦难的偏执和陶醉以及死本能冲动。

如疯狂的炼金术士兰波,如“我享受这残忍的伤害”的曼德尔施塔姆,如“我将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的狄兰·托马斯,如“我吃男人如吃空气”的西尔维亚·普拉斯,如“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的海子……我们诗人中这些可泣的极乐亡魂的名单,我已不忍继续开列了。

艾略特在谈论波德莱尔时使用了一个词“极乐”,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虐式死本能冲动,自然也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时的极乐状态。

这种对于痛苦的极乐状态并非波德莱尔独有,前面已说过,一切有死本能冲动的诗人都有。

我们感受到的不正是波德莱尔“那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吗?那是一种苦难的放歌,苦难的欢乐。

像中国杜甫的《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纵便一家人快要饿死了,诗人还只是享受“疏放”,享受“老更狂”。

这又使人想到庄子,太太死了,他要鼓盆而歌;想到阮籍,他背着酒壶和铁铲四处狂奔,随意醉死并随意埋葬。

这里的杜甫、庄子或阮籍,他们都证明了艾略特在论述波德莱尔时所说的那句话:“波德莱尔所受的这种苦暗示了一种积极的极乐状态的可能性。

”又犹如罗伯特·佩恩所说:像波德莱尔一样杜甫也拥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特别是对苦难的敏感性。

这种对于痛苦的极乐状态并非波德莱尔独有,前面已说过,一切有死本能冲动的诗人都有。

杜甫40岁时决定烂醉度一生,从此不拘束,同样是对“极乐”一词最好的中国注释。

正因为是中国注释,我们从杜甫这首诗中看到的是一种从慢到快的极乐,一种汉人的极乐,而不像波德莱尔等西方诗人一上来就是狂飙突进,义无反顾。

为了获得极乐状态,众所周知,波德莱尔用酒精和大麻杀伤自己。

这里要区分的是李白,李白的诗也几乎是篇篇沾酒,但李白是欢乐英雄并不以酒来拥抱苦难,因此不像波德莱尔对酒达到了登峰造极,只能以酒进入极乐的自我虐待状态。

“酒”拯救不了波德莱尔,他还有一剂“药”,用来追寻善和美的“药”,他要对这丑恶不堪的现实进行反叛。

诗人在《圣彼得的否认》中明确写到:“——确实,就我而言,我将会甘心离开//一个行动与梦想不一致的人世;//我只望能仗剑而生或被剑刺死//圣彼得不承认耶稣……他做得很对!”圣彼得是耶稣的门徒,耶稣被捕后,彼得三次不承认认识耶稣。

圣彼得持剑伤了大祭司的仆人,而耶稣要他收回
剑,因为耶稣认为凡持剑者必死于剑下,而彼得敢于反抗,不同于耶稣束手就擒,其象征性便不言而喻了,这正是诗人反叛性的体现。

在《先给撒旦的连祷》中,诗人把撒旦当作一个叛逆者进行祷告与赞美,他不断重复着“啊,撒旦,请可怜我长期的不幸!”但所有的祷告与呼喊都是徒劳,无济于事,诗人陷入死亡的绝望。

在多数时候,生本能会迫使死本能以各种形式伪装起来。

除非真以肉躯赴死(如卧轨自杀的海子及上吊自杀的顾城),一个诗人或艺术家往往会将死本能冲动移置到另一种形式中,如自我虐待,如成为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苦的人等。

,波德莱尔就是这样,他通过自我虐待抵达了一种极乐状态。

他在极乐中并非当场而是日益紧迫地“杀死”了自己,而不像一般的具有死本能的人那样,把“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成为侵略性的人、虐待狂的人,甚至成为谋杀者。

诗人波德莱尔仅仅是把死亡之刀对准了自己。

他那悲惨的一生应验了荣格的一句话:“一个艺术家为自己创作力的神圣火焰将付出惨重代价,这似乎是一条牢不可破的规律。

波德莱尔在“烂醉是生涯”中,享受着他的自虐,享受着他的苦难。

终于,波德莱尔为我们完成了一个崭新的形象:他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他在自虐式的极乐中获得了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