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齿轮轴简图

合集下载

双联齿轮泵工作原理

双联齿轮泵工作原理

双联齿轮泵工作原理
双联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油泵,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结构:双联齿轮泵由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体组成,其中一个齿轮为驱动齿轮,另一个齿轮为从动齿轮,两个齿轮通过轴连接在一起。

2. 工作过程:当泵的输入轴被驱动时,驱动齿轮开始旋转,从动齿轮跟随驱动齿轮通过啮合互相转动。

在齿轮之间形成的密封腔中,随着齿轮的旋转,密封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吸入的液体被强制进入密封腔。

3. 吸入阶段:当从动齿轮转到驱动齿轮的吸入侧时,密封腔体积逐渐增大,导致压力降低,使得液体通过进油口进入泵腔。

4. 推出阶段:当从动齿轮转到驱动齿轮的推出侧时,密封腔体积逐渐减小,液体被强制排出泵腔通过出油口离开泵。

5. 泵压与输送量:双联齿轮泵的压力和输送量与齿轮的精度、齿轮啮合角、齿数和轴转速等因素有关,一般随着轴转速的增加,排量和压力也会增加。

总结起来,双联齿轮泵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的旋转来产生泵压,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这种泵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中。

BMW案例——双联齿轮说明解读

BMW案例——双联齿轮说明解读

机械工程系工艺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双联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置设计内容 1.双联齿轮零件图1张2双联齿轮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份4双联齿轮夹具图1份5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设计者: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序言: (2)第二章:零件的分析 (2)●零件的作用 (2)●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3)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基面的选择 (4)●制定工艺路线 (4)1.工艺路线方案一 (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7)1轴向长度方向加工余量及公差 (7)2内孔表面加工余量。

(8)3阶梯圆角根据经验为R25 (8)●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1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12)第四章:夹具设计 (15)第五章:心得 (16)参考文献: (17)一、序言: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毕业之前对所学的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复习,也是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也是在学校三年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对我个人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使用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能力有限,许多不足,恳求老师给予指教。

二、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车床变速的变速双联齿轮(见图1),它位于主轴箱。

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距,使机床获得回转的动力,二是调节车床输出的速度,变化传动比,适应加工的速度。

(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φ145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87、φ201、φ173的外圆表面及两个端面和沟槽φ195,φ160(1)两端面有圆跳动要求,以孔的表面为基准,跳动误差为0.02 (2)齿轮齿顶圆的径向圆跳动的误差为0.063(3)孔的均布φ280的圆上,孔为小孔φ15。

三、工艺规程设计(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45钢。

考虑到机床在运行中要经常变速,零件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性载荷,因此应该选用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齿轮泵零件示意图汇总(doc8页)

齿轮泵零件示意图汇总(doc8页)

齿轮泵零件示意图汇总(doc 8 页)K齿轮泵装配示意图和装配明细表。

16螺塞Q23515小垫片工业用纸11弹癸Li•钢珠定位圈1312钢珠4CCr1/2U1,螺栓M6X206Q235GB/1 ■-13垫溜6602'5 1 T -9泵> 員HT8侧柱销妃•CB/T ‘77垫片A工业用纸主动轴齿轮1m=3 z= d锁紧螺母0235彳填料压盖3填料石棉2从动轴齿轮45ri=3 -=' \泉体•HT2:序号寧件名称材料备注装配明细栏2、从动齿轮轴的零件图。

R0.5 T rT 其余 齿数 模数 齿形角 精度等级 图名从动齿轮轴比例 材料 数量 技术要求 1・未注倒角均为1X45° 2.调质处理HB 二220-2503、主动齿轮轴的零件图。

齿数 模数 齿形角 精度等级 II 3* i 1 ■ ■ r 1 ( _____ ) - r .! 1 i \ 戶 ■ ■ V _ 26 k 156 1-46 — ► 图名主动齿轮轴比例材料 数量技术要求 討1 •未注倒角均为1X45° V 2.调质处理 HB 二220-2504.锁紧螺母的零件图。

图名锁紧嫖母 比例 1:1 材料 Q235 数量图名 填料压比例 1:材料 数量X I 、 C M > 25 其余 32 5、填料压盖的零件图。

1014 图名 螺塞 比例 2.5:^ 材料 数量6、小垫片的零件图。

图名 小垫片比例 乙:1 材料工业用纸 数量7、螺塞的零件图。

全部技术要求:发蓝处理22.5C 3X0 VI6O 、17.5-O.1bOO1c\T --技术要求:1.未注倒角0.5X45° 2•表面发黑处理C5J/其余\^图名飆定位圈比例乙:1材料—数量〒9、弹簧的零件图。

技术要求:1.有效圈数n二74.旋向右2.总圈数nl二9. 5 5.弹簧两端磨平3.展开长度L二323. 6图名弹簧比例4/材料65lv n数量11.齿轮油泵泵体的零件图。

史上最全齿轮画法,学机械的收下吧

史上最全齿轮画法,学机械的收下吧

史上最全齿轮画法,学机械的收下吧齿轮,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直齿圆柱齿轮最基本的齿轮传动是圆柱齿轮传动。

常见的圆柱齿轮按其齿的方向分成直齿、斜齿和人字齿等。

直齿圆柱齿轮由轮齿、幅板(或幅条)、轮毂等组成。

现以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为例,说明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如图所示。

展开剩余86%1. 直齿圆柱齿轮轮齿的各部分名称及代号(1) 齿顶圆:通过轮齿顶部的圆,其直径用da表示。

(2) 齿根圆:通过轮齿根部的圆,其直径用df表示。

(3) 分度圆:设计、制造齿轮时计算轮齿各部分尺寸的基准圆,其直径用d表示。

(4) 齿距:在分度圆周上相邻两齿对应点之间的弧长,用p表示。

(5) 齿厚:一个轮齿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用s表示。

(6) 槽宽:一个齿槽在分度圆上的弧长,用e表示。

在标准齿轮中,齿厚与槽宽各为齿距的一半,即s=e=p/2,p=s+e。

(7) 齿顶高:分度圆到齿顶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用ha表示。

(8) 齿根高:分度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用hf表示。

(9) 齿高:齿顶圆到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用h表示。

(10)齿宽:沿齿轮轴线方向量得的轮齿宽度,用b表示。

2.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关系(1) 模数:如以z表示齿轮的齿数,齿轮上有多少齿,在分度圆周上就有多少齿距,因此,分度圆周长=齿距×齿数,即πd=pz 式中π是无理数,为了便于计算和测量,齿距p与π的比值称为模数(单位为mm),用符号m表示,即m=p/πd=mz由于模数是齿距p与π的比值,因此齿轮的模数m愈大,其齿距p也愈大,齿厚s也愈,因而齿轮承载能力也愈大。

模数是设计和制造齿轮的基本参数。

不同模数的齿轮,要用不同模数的刀具来制造。

齿轮联轴器种类及简图大全【图解】

齿轮联轴器种类及简图大全【图解】

以下为联轴器种类及简图,一起来看看吧。

刚性联轴器(无补偿能力)挠性联轴器(有补偿能力):o 无弹性元件o 有弹性元件1. 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这类联轴器因具有挠性,故可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

但因无弹性元件,故不能缓冲减振。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这是普通凸缘联轴器,采用铰制孔用螺拴联接,并靠铰制孔(对应铰制孔螺栓)螺拴来对中,依靠螺拴的抗剪切能力传递扭矩。

这是采用普通螺拴联接的凸缘联轴器,依靠两半联轴器结合面上摩擦力传递扭矩。

这也是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的凸缘联轴器,但半联轴器外缘有防护边, 这种结构主要保证联轴器运行时的安全性。

十字滑块联轴器属于挠性联轴器;由两个端面上开有凹型槽的半联轴器和两面带有凸牙的中间盘组成。

凸牙可在凹槽中滑动,可以补偿安装及运转时两轴间的相对位移。

一般运用于转速n 小于250r/min,轴的刚度较大,无剧烈冲击处。

滑块联轴器是由两个带凹槽的半联轴器和一个方形滑块组成,滑块材料通常为夹布铰木制成。

由于中间滑块的质量较小,具有弹性,可应用于较高的转速。

结构简单、紧凑、适用于小功率、高转速而无剧烈冲击处。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由两个叉形接头、一个中间联接件和轴组成。

属于一个可动的联接,且允许两轴间有较大的夹角(夹角α可达35°-45°)结构紧凑、维护方便,广泛应用于汽车、多头钻床等机器的传动系统。

齿形联轴器由两个带有内齿及凸缘的外套和两个带有外齿的内套筒组成。

依靠内外齿相啮合传递扭矩。

齿轮的齿廓曲线为渐开线,啮合角为20°。

这类联轴器能传递很大的转矩,并允许有较大的偏移量,安装精度要求不高,常用于重型机械中。

2. 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这类联轴器因装有弹性元件,不仅可以补偿两轴间的相对位移,而且具有缓冲减振的能力。

弹性元件所能储蓄的能量越多,则联轴器的缓冲能力愈强;弹性元件的弹性滞后性能与弹性变形时零件间的摩擦功愈大、则联轴器的减振能力愈好。

这类联轴器目前应用很广,品种亦愈来愈多。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1. 引言1.1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概述双联齿轮轴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具有承载转矩、传递动力的功能。

其加工工艺流程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双联齿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等多个环节。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来保障产品的质量。

双联齿轮轴的设计要求包括对齿轮轴的尺寸、材料、精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磨削等工艺,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双联齿轮轴的检测与调试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在装配与包装环节,需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中常见问题包括工艺选择不当、设备故障、操作不规范等,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加工工艺流程,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双联齿轮轴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将会不断向更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双联齿轮轴的设计要求1. 双联齿轮轴的功能需求:双联齿轮轴通常用于传动机械设备中,因此在设计之前需要明确定义其功能需求,包括传递扭矩、转速、传动比等参数。

2. 双联齿轮轴的结构设计:在设计双联齿轮轴时,需要考虑其结构形式,包括轴的长度、直径、螺纹部分、轴承座、键槽等设计要素,确保其在工作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 双联齿轮轴的材料选择:根据双联齿轮轴的工作环境和要求,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造,通常选用优质的合金钢或不锈钢材料。

4. 双联齿轮轴的表面处理:为了提高双联齿轮轴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表面镀铬、氮化处理等。

齿轮传动原理-双联机械

齿轮传动原理-双联机械

◆齿轮传动原理浙江双联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它的适用场合,了解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意义,如基圆、分度圆、齿根圆、齿厚、齿槽宽、周节等。

基本参数如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及顶隙系数等。

齿轮常用什么材料制造,失效形式有哪些,怎样延长齿轮寿命。

第一节概述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传动机构之一。

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点是: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效率较高,一般=0.94~0.99;传动比准确;寿命较长;工作可靠性较高;可实现平行轴、任意角相交轴和任意角交错轴之间的传动。

齿轮转动的主要缺点是:要求较高的制造和安装精度,成本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两轴之间的传动。

齿轮传动的类型最常见的是:圆柱齿轮传动:两轴线相互平行,圆锥齿轮传动:两轴线相交,螺旋齿轮传动:两轴线交错在空间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图3-27 a.b.c)。

圆柱齿轮传动又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圆柱齿传动第四节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部分名称和基本尺寸(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符号齿槽宽:在任意圆周上相邻两齿空间部分的弧长,用e r 表示。

齿顶圆:过齿轮各轮齿顶端的圆,其直径用d a 表示。

齿根圆:过齿轮各齿槽底部的圆,其直径用d f 表示。

齿宽:沿齿轮轴线量得齿轮的宽度用b 表示。

齿厚:在任意圆周上轮齿两侧间的弧长,用s r 表示。

分度圆:对标准齿轮来说,齿厚与齿槽宽相等的那个圆称为分度圆,直径用d表示。

分度圆上的齿厚和齿槽宽分别用s 和e 表示,即s=e。

周节或齿距:相邻两齿在分度圆上对应点间的弧长,用p表示,p=s+e。

(二)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决定齿轮尺寸和齿形的基本参数有5个: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a 、齿数z、齿顶高系数ha*顶隙系数c*。

以上5个参数,除齿数z 外均已标准化了。

1.模数m分度圆上的周节p 对p的比值称为模数,用m(mm)表示,即:m= p/p(3-37)模数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的基础。

双联齿轮

双联齿轮

The end,thank you!
双联齿轮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双联齿轮应用前景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双联齿轮的功能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双联齿轮的结构图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双联齿轮的功能
• 双联齿轮就是两个齿轮连成一体.这种双联齿轮在 轮系中(变速器)被称为滑移齿轮,它的作用就是改 变输出轴的转速或速度.齿轮箱里,有滑移齿轮就可 以有多种转速或速度,没有滑移齿轮就只有一种转 速或速度.
双联齿轮的结构图
双联齿轮们采用FMS生产理念 • (1)柔性高,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 (2)系统内的机床工艺能力上是相互补充和相互 替代的; • (3)可混流加工不同的零件; • (4)系统局部调整或维修不中断整个系统的运作; (5)多层计算机控制,可以和上层计算机联网; (6)可进行三班无人干预生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双联齿轮生产加工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双联齿轮优势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内容
双联齿轮应用前景
• 齿轮传动装置是由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机构,利 用齿轮的啮合原理,将原动机的转速转换到所需 要的转速,并得到相应扭矩。齿轮传动装置是机 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因此决定了它在通用机械 装备领域中的不可替代性。其中双联齿轮主要应 用于机床减速器主轴箱,汽车变速箱中以及其他 机械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轴数控机床的发 展以及汽车行业的昌盛,双联齿轮会有很大的发 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对齿轮
图号 齿数
第1档齿轮(1)
0.8
第2档齿轮(1)
te re
h
1×45° Ø25k6( +0.002 )
+0.015
0.02 A
0.025 A
0.004 0.01 A
h
g h
0.004 0.01 A
h
d
有效长度≥37
0.8 3.2
0.8
2-R0.5max Ø54.941h7( -0.03 ) Ø25k6( +0.002 ) Ø50.526 Ø45.941
MKC-2-29
其余
6.3
渐开线外花键参数表 1 m Z 18 αD 30° GB3478.1-83 公差等级和配合类别 6f 模数 齿数 压力角 变位系数 大径 分度圆直径 小径 作用齿厚最大值 实际齿厚最小值 量棒直径 跨棒距 节圆跳动
技术要求
1. 锐角倒钝,未注倒角均为0.5×45°。 2. 齿坯锻造成型,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3. 齿轮端面倒棱,齿顶倒角0.2mm。 4. 齿轮表面渗碳淬火, 渗碳层深度0.5-0.8,表面硬度HRC58-63,心部硬度HRC33-48。 5. 花键表面渗碳淬火, 渗碳层深度0.15-0.3,表面硬度HRC58-63,心部硬度HRC33-48。 6. 未注尺寸公差采用GB/T 1804-m。 7. 未注形位公差采用GB/T 1184-k。
2-B2/6.3
0.8
A
h
0.015 A
h
0.01 A
17 -0.07
0
22
+0.2 17 0
86±0.11
114.2 -0.054 210
0
h
0.01 A
齿轮轴(1)
标记 处数 设 计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期
MKC-2-29
图 样 标 记单 套 件 数 重 量源自比 例1共 张 第
1:1

圆钢20CrMnTi GB/T 3077
is
Ø40.920h7( -0.025 )
Ø35.789 Ø31.920
nR eg
+0.015
Ø17.8 -0.25
0.8 0.8
+0.2 17 0
0.8 0.8
1×45° 52.3
Ø20.3 -0.02
0
Ø31.6
Ø31.6
0
Ø31.6
0
Ø18
0
U
借 (通) 用 件 登 记 旧底图总号 底 图 总 号 签 日 档案员 字 期 日 期
日 期
第2档齿轮(1)参数表 第1档齿轮(1)参数表 m m 法向模数 法向模数 2 2 齿数 齿数 Z Z 24 17 齿形角 齿形角 α α 20° 20° 1 1 h*a h *a 齿顶高系数 齿顶高系数 β β X 螺旋角 螺旋角 0.65 18.1949° 18.1949° 螺旋线方向 右旋 螺旋线方向 右旋 Dee Ø20.30-0.02 Xn Xn Ø18 0.1036 0.2826 法向变位系数 法向变位系数 D 精度等级 精度等级 Ø17.80-0.25 Die 5级 GB/T10095 5级 GB/T10095 Svmax 2.305 中心距及极限偏差 a±f a 60±0.015 中心距及极限偏差 a±fa 60±0.015 图号 图号 2.216 S min MKC-2-33 MKC-2-46 配对齿轮 配对齿轮 齿数 齿数 Ø1.732 dp Z 33 Z 40 21.48 0-0.084 ±0.005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 ±f pt ±0.005 M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 ±fpt Fr 0.04 0.014 0.014 齿距累积总公差 F p 齿距累积总公差 Fp 与电机输出轴参数相同 Fα 0.005 Fα 0.005 齿廓总公差 齿廓总公差 Z 18 Fβ 0.007 Fβ 0.007 齿向公差 齿向公差 Fr Fr 0.011 0.011 径向跳动公差 径向跳动公差 Wkn W kn 21.585 -0.026 15.698-0.026 -0.052 -0.051 公法线及其偏差 公法线及其偏差 4 3 k k dp dp Ø3.5 Ø3.75 跨棒距 跨棒距 M值 55.842-0.059 M值 42.214-0.050 -0.119 -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