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反应和反应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2 均相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和术语 若参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同一个相内进行化学反应则称为均相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 §2.1.1 化学计量方程 化学计量方程: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方程。 一个由S 个组分参予的反应体系,其计量方程可写成: ∑==S i i i A 1 0α 式中:Ai 表示i 组分,i α为i 组分的计量系数。通常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为负数,反应产物的计量系数为正值。 注意: 1.计量方程本身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仅表示由于反应引起的各个参予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变化关系。 2.规定在计量方程的计量系数之间不应含有除1以外的任何公因子。这是为了消除计量系数在数值上的不确定性。 单一反应:只用一个计量方程即可唯一给出各反应组分之间量的变化关系的反应体系。 复杂反应:必须用两个或多个计量方程方能确定各反应组分之间量的变化关系的反应体系 例如,合成氨反应的计量方程通常写成:32223NH H N ?+ 写成一般化的形式为:023322=+--NH H N 而错误的形式有:0462322=+--NH H N

§2.1.2 反应程度和转化率 反应程度是各组分在反应前后的摩尔数变化与其计量系数的比值,用符号ξ来表示,即: k k k i i i n n n n n n αααξ0 1 10 1-= -= =-= 或写成: i i i i n n ξα=-0 1.不论哪一个组分,其反应程度均是一致的,且恒为正值。 2.如果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数个反应,各个反应各自有自己的反应程度,则任一反应组分i 的反应量应等于各个反应所作贡献的代数和,即: ∑==-M j j ij i i n n 1 0ξα 其中:M 为化学反应数,ij α为第j 个反应中组分I 的化学计量系数。 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转化的百分率或分率,其定义为: 0k k k n n n x -= = 该反应物的起始量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 1.如果反应物不只一种,根据不同反应物计算所得的转化率数值可能 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反映的都是同一个客观事实。 关键组分:通常选择不过量的反应物(常常也是反应物中价值较高的组分)来计算转化率,这样的组分称为关键(着眼)给分。 2.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某些反应系统原料通过反应器膈的转化率很低(化学平衡的限制或其它的原因),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以降低产品成本,往往将反应器出口物料中的反应产物分离出来,余下的物料再送回反应器入口,与新鲜原料一起进入反应器再反应,然后再分离、再循环等等。有两种含义不同的转化率,新鲜原料通过反应器一次所达到的转化率,叫单程转化率,可以理解为以反应器进口物料为基准的转化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起到离开系统为止所达到的转化率,称为全程转化率,或者说是以新鲜原料为计算的转化率。

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试题(带答案)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 均相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 a A + b B p 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a p ) 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0 0K K K K n n n -= χ ) 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等 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 B A C A C C K r =-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 ) () (βα+RT )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C K =_______ f K 。(n RT )()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 数y K ,则C K =_______y K 。( n p RT ???? ??) 8.在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较之其他基元反应慢得 多,他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他基元反应可视为处于_______。(拟平衡常态) 9.当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的速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时,既不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时,可假定所有各步基元反应都处于_______。(拟定常态) 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 11. 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_____________法来求反应级数。(初始速率法) 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主反应、副反应) 13. 平行反应 A P (主) S (副)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 仅是_______的函数。 (浓度、温度) 14. 如果平行反应A P (主) S (副)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 _______。(提高温度) 15. 一级连串反应A S P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 度= max ,P C ______、 = opt τ ______。(2 2 /112 0] 1) /[(+K K C A 、 2 11 K K )

均相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二章 均相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均相反应:是指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因素与反应速率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 2.1-1 化学计量方程 它是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在反应过程的变化关系的方程。如 N 2+3H 2===2NH 3 一般形式为: 2NH 3- N 2-3H 2== 0 有S 个组分参与反应,计量方程: 02211=+++S S A A A ααα 或 ∑==S i i i A 1 α 式中: A i 表示i 组分 αi 为 i 组分的计量系数 反应物αi 为负数,产物为正值。 注意: 1. 化学计量方程仅是表示由于反应而引起的各个参与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变化关系,计量方程本身与反应的实际历程无关。 2. 乘以一非零的系数λ i 后,可得一个计量系数不同的新的计量方程: ∑==S i i i i A 1 αλ 3. 只用一个计量方程即可唯一的给出各反应组分之间的变化关系的 反应体系——单一反应;必须用两个(或多个)计量方程方能确定各反应组分在反应时量的变化关系的反应,成为复合反应。 CO+2H 2=CH 3OH CO+ 3H 2=CH 4+ H 2O 2.1-2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容积内着眼(或称关键)组分K 的物质量摩尔数变化来定义K 组分的反应速率。 R S B A R S B A αααα+=+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摩尔数) (由于反应而消耗的A Vdt dn r A A =- =- dt dn V r A A 1- =- dt dn V r B B 1-=- dt dn V r S S 1= dt dn V r R R 1=

化学反应动力学考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第一部分 1.简答题 (1)简述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的关系。 答: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反应热力学是综合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各自的研究任务不同,研究的侧重而不同,因而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反应热力学既有显著的区别又互有联系。 化学反应热力学特别是平衡态热力学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研究过程的始态和终态,利用状态函数探讨化学反应从始态到终态的可能性,即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而不涉及变化过程所经历的途径和中间步骤。所以,化学反应热力学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能回答反应的速率历程。因此,即使一个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但如果在动力学上是不利的,则此反应事实上是不能实现的。因此,要开发一个新的化学过程,不仅要从热力学确认它的可能性,还要从动力学方面研究其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二者缺一不可。从研究程序来说,化学反应热力学研究是第一位的,热力学确认是不可能的反应,也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动力学的研究。显然只有对热力学判定是可能的过程,才有进行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2)简述速控步、似稳态浓度法、似平衡浓度法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答:速控步:连续反应的总反应的速率决定于反应速率常数最小的反应步骤——最难进行的反应,称此为决定速率的步骤。此结论也适应于一系列连续进行的反应;而且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反应必须进行了足够长的时间之后。 似稳态浓度法:是对于不稳定中间产物的浓度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视之近似看作不随时间变化,不仅常用于连续反应,对于其他类似的反应只要中间物不稳定,也可适用。 似平衡浓度法:在一个包括有可逆反应的连续反应中,如果存在速控步,则可以认为其他各反应步骤的正向、逆向间的平衡关系可以继续保持而不受速控步影响,且总反应速率及表观速率常数仅取决于速控步及它以前的反应步骤,与速控步以后的各步反应无关。 对于综合反应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有:①对于平行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快步反应确定;②对于连续反应,总反应速率由慢步反应确定,一般把中间物质视为不稳定化合物,采用似稳态浓度法处理;③对于可

气液相反应器基本类型与结构

6.1.2 气液相反应器基本类型与结构 1.气液相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气液相反应器按气液相接触形态可分为: (1)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塔反应器、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 (2)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射和文氏反应器等; (3)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塔反应器和降膜反应器等。 (a) (b) (c) (d) (e) (f) (g) 气液相反应器的主要类型示意图 (a)填料塔反应器;(b)板式塔反应器;(c)降膜反应器;(d)喷雾塔反应器;(e)鼓泡塔反应器;(f)搅拌鼓泡釜式反应器;(g)喷射或文氏反应器 2.气液相反应器的特点 (1)鼓泡塔反应器(图片) 特点:a.气相既与液相接触进行反应同时搅动液体以增加传质速率; b.鼓泡塔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控制、易维修、防腐问题易解决,用于高压时也无困难。 c.鼓泡塔内液体返混严重,气泡易产生聚并,故效率较低。 应用:这类反应器适用于液体相也参与反应的中速、慢速反应和放热量大的反应。

(2)填料塔反应器(图片) 特点:a.液体沿填料表面下流,在填料表面形成液膜而与气相接触进行反应,故液相主体量较少。 b.填料塔反应器气体压降很小,液体返混极小,是一种比较好的气液相反应器。 应用:适用于瞬间、界面和快速反应。 (3)板式塔反应器(图片) 特点:a.板式塔反应器中的液体是连续相而气体是分散相,借助于气相通过塔板分散成小气泡而与板上液体相接触进行化学反应; b.能在单塔中直接获得极高的液相转化率; c.板式塔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系数较大,可以在板上安置冷却或加热元件,以适应维持所需温度的要求; d.但是板式塔反应器具有气相流动压降较大和传质表面较小等缺点。 应用:板式塔反应器适用于快速及中速反应。 (4)膜反应器(图片) 特点:a.通常借助管内的流动液膜进行气液反应,管外使用载热流体导入或导出反应热。 b.降膜反应器还具有压降小和无轴向返混的优点。 c.由于降膜反应器中液体停留时间很短, d.降膜管的安装垂直度要求较高,液体成膜和均匀分布是降膜反应器的关键,工程使用时必须注意。 应用:降膜反应器可用于瞬间、界面和快速反应,它特别适用于较大热效应的气液反应过程;不适用于慢反应;也不适用于处理含固体物质或能析出固体物质及粘性很大的液体。 (5)喷雾塔反应器(图片) 特点:a.液体以细小液滴的方式分散于气体中,气体为连续相,液体为分散相, b.具有相接触面积大和气相压降小等优点。

第五章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第五章 非均相反应动力学 1.工业催化剂所必备的三个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好、选择性高、寿命长) 2.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靠_______结合的,而化学吸附是靠_______结合的。(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3.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_______分子层的,而化学吸附是_______分子层的。(多、单) 4.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时,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式称为_______。(吸附等温方程) 5. _______吸附等温方程式是假定吸附热是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而随幂数关系减少的。(Freundlich) 6._______吸附等温方程式是按吸附及脱附速率与覆盖率成指数函数的关系导出的。(Temkin) 7.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基于_______方程。(BET) 8.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一般是以单位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的,如反应A→B,A 的反应速率的定义为_______。( dt dn W r A A ??=?1) 9.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要测定真实的反应速率,必须首先排除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内扩散、外扩散) 10.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外扩散影响时,可以同时改变催化剂装量和进料流量,但保持_______不变。(0A F W ) 11.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外扩散影响时,可以同时改变_______和_______,但保持0A F W 不变。(催化剂装量、进料流量) 12.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内扩散影响时,可改变催化剂的_______,在恒定的0A F W 下测_______,看二者的变化关系。[粒度(直径)、转化率] p d 13.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内扩散影响时,可改变催化剂的粒度(直径 p d ),在恒定的 _______下测转化率,看二者的变化关系。(0A F W ) 14.催化剂回转式反应器是把催化剂夹在框架中快速回转,从而排除_______影响和达到气相_______及反应器_______的目的。(外扩散、完全混合、等温) 15.流动循环(无梯度)式反应器是指消除__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实验的准确性提高。(温度梯度、浓度梯度) 16.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由_______所致。(分子间碰撞) 17.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由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称为_______。[分子扩散(容积扩散)] 18.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_______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0.1um) 19.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 时,_______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20.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 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称为_______。(努森扩散) 21.等温催化剂的有效系数η为催化剂粒子的______________与催化剂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实际反应速率、浓度和温度与其外表面上的相等时的反应速率) 22.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S φ_______,它是表征内扩散影响的重要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