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范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优秀3篇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范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优秀3篇2023年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作为一名机关食堂的管理者,非常注重食品安全、营养卫生和健康饮食。
通过在工作的闲暇时间阅读《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和《饮食营养与健康》两本书,受益匪浅。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我演讲的题目是《注重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从饮食安全、饮食营养及健康生活三个方面浅谈。
去年,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很多观众沉醉于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甚至直呼“口水止不住”。
然而面对生活中舌尖上的安全问题,人们又不禁感叹:荧屏上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现实中问题食品却让人心惊肉跳。
近几年来,毒奶粉、毒生姜、毒血旺、问题酸奶、瘦肉精、染色馒头、速生鸡、假羊肉一波又一波轮番上演。
一句顺口溜这样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
”我们一天也离不开食物,难道就这样怀着对食品的诚惶诚恐而终老一生吗?总结国内外经验,保障食品安全,应保持严打的“高压线”,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1、专项整治常规化。
对“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等问题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排查和治理,切实消除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隐患。
2、重典严打犯罪。
出台相关法律,为重处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加大惩治力度,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3、严格追究监管责任。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厉问责。
4、同时也要提醒在座的每一位,要远离路摊上的“三无”食品,更不能轻信食品广告,并积极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只有真正实现社会共治,才能彻底打赢食品安全“保胃战”。
营养是人体生理发育、新陈代谢、日常行为不可或缺的能量,只有摄取吸收了适量的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人才能工作。
营养的核心是合理配膳,平衡膳食,不能偏食,也不能厌食,要注重食品原料的多样化,促进营养综合吸收。
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3000字食品安全论文篇一: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
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21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21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21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21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21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21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
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最新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篇

食品安全影响与保障措施分析摘要: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虽然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已在政府的领导下针对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提升。
但由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到管理、生产工艺等诸多方面,因此,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注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生产与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因素;污染因素;工艺因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饮食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落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迫在眉睫。
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饮食安全保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就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食品安全概述所谓食品安全,主要是指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2]。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食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基本属性: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其次,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再次,符合人类长期形成的食品概念,即具有良好的感官属性。
2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2.1管理因素2.1.1法制体系综合实际来看,我国政府能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15年10月1日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了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然而,在微观监管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在网购食品的监督管理方面,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制体系,存在较大明显的弊端与滞后性,往往都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后才会采取补救措施[3],并未提前做到防范于未然,既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同时亦在无形中对我国的食品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浅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浅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监管[论文摘要]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健康安全食品的生产和认证作为质量认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
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
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食品安全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
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应当把在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食品安全包括食物量的安全和食物质的安全两个方面,现在后一个含义的突出和前一个含义的弱化,反映了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搞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搞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搞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有助于入世后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十多年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的跨越。
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论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引言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食品质量问题包括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所有环节,如食品中毒事件和食品伪劣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因素:1. 生产环节食品生产环节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中,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风险。
2. 加工环节食品加工环节也是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此外,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能够有效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
3. 储存和运输环节储存和运输环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敏感环节。
不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会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甚至产生细菌污染。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减少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风险。
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管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监管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质量符合标准。
此外,建立起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知晓度。
2. 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食品企业应加强自我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原料的把控,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
3. 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是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管理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管理的挑战以及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食品安全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至关重要。
食品污染、添加剂滥用以及不合理加工等问题可能导致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例如,曾发生过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一种被禁止使用的颜料,但却在食品中被检测出来。
这种违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
因此,确保食品安全不仅是个人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和政府责任的体现。
然而,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困难。
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食品安全的隐患,监管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检测和监督。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法规不一致,这给跨国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另外,源自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有效提高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和法规的制定。
政府部门应将食品安全管理放在优先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严格执行,并建立违规行为的惩罚机制。
同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统一标准和法规的建立。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加强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流通环节的监测和检验。
此外,发展新技术手段,如基因检测技术等,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企业也应承担起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
企业应从源头抓起,严控原材料的质量,并建立规范的生产流程。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食品质量管理是指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和合格的一种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目标、要素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首先表现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合格的食品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过敏等不良后果。
而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降低这些风险并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给消费者提供安心食品的保障。
其次,食品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食品产业的竞争力。
食品质量是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优质的食品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信任。
通过建立健全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好的发展机遇。
食品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确保食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这是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都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保证食品的合法合规。
其次是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确保食品中不含有有害物质、添加剂以及微生物等不良物质。
此外,食品质量管理还包括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口感等方面,使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好的食用体验。
实施食品质量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包括确定食品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和流程等。
其次是食品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通过对食品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此外,食品质量管理还需要加强对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确保食品在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最后是食品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提升食品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实施食品质量管理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加强政府监管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关于食品安全的议论文(600字)4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议论文(600字)4篇按理说,食品安全是理所当然的。
但现在谁能保证什么食品是安全的呢?食品安全不该是重印保质期就能蒙混过关,昧着良心赚黑钱,拿人民的健康当赌注!关于食品安全的议论文600字1今天中午,我看了家里的《健康时报》,大为震惊:现在人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呀!几乎没有让人们放心的食品了。
自从三鹿奶粉—中国免检产品中检测出了超标的三聚氰胺,每买回一种食品,我们全家都要议论一番:这种食品是否可以吃,安全不安全。
一天,妈妈买回一瓶“蒙牛大果粒酸奶”,我们就开始看这里面是否有很多添加剂。
奶奶拿起放大镜,一字一顿地念道“柠檬黄、日落黄、卡拉胶、稳定剂、安赛蜜……”她摇了摇头,皱起眉头:“以后要少喝加果粒的酸奶,最好喝原味的。
”哇,蒙牛的酸奶里也加这加那,太不可思议了吧!到了中午,我们每人吃了一根大油条。
大家议论纷纷。
爸爸边吃边看着油条说:“这油条真香!”妈妈则不以为然地说:“不知道卫生不卫生。
”爷爷担心地说:“这油条炸得这样直挺,有可能是加洗衣裳粉的油条。
”……姨奶一拍桌子:“对!现在街上到处卖洗衣粉油条。
可是……”“这油条味道不错,不一定加了洗衣粉。
”爸爸再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也加入了讨论的队伍:“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
油条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也不好。
油条还是少吃吧!”下午,我和堂妹、表妹在一起吃水果。
堂妹咧着嘴说:“我这个苹果太难吃了,一股怪味。
可能是没洗干净吧!”她洗完回来接着说:“或者是农药还残留在上面。
”我也有些担心:“会不会为了让苹果保鲜,特地加了延长苹果保质期的药了呢?一定对人体有伤害!”一天早上,爷爷吃了一盘豆芽菜。
这豆芽也太特别了吧:生出的芽又粗又长,活像一群巨型蝌蚪。
奶奶十分惊讶:“这豆芽如此之长,会不会加化学药水了呢?”爷爷肯定地说:“不会,不会!虽然不是自家生的豆芽,但是我跟卖菜的老板是熟人,他怎么会卖给我劣质豆芽?”“报纸上都登了,有的无良商家想多赚钱,把小豆芽都放进药水里泡,小豆芽才变成这个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摘要食品安全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交谈话题,我们必须承认食品安全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繁荣,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事件却层出不穷。
总体来说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重工业及农副业因素、微生物因素、食品添加剂因素、转基因因素、食品检验程序因素、文化教育和道德因素等六大因素。
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和经营中掺杂使假,制造劣质食品,给食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在六大影响因素中,本文主要论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控制措施。
关键字: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因素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1.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其中保证食品卫生是首要问题,并不是单纯解决吃得吃不好,精细与粗鄙的问题,而是解决吃得干净不干净,有害与无害,有毒与无毒的问题[1]。
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2.1重工业及农副业因素重工业的大力发展,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重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的污染和排放的不合乎标准的废水、污水,使农作物吸收,使生产加工的产品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
空气的污染使农作物有不能够正常的生长,畸形变质的隐患。
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
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
另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农作物自身的农药残留也是致命的污染源。
清理的不彻底,长期的食用,使有害的物质长期在人体内残留积蓄,成为了多种疾病引发的重要因素。
社会上新生儿出现畸形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和怀孕妈妈所食用的食品有关系,这就是污染的食品产生的恶性连锁反应,危害了我们的下一代。
还有肉类食品安全问题。
影响肉类食品的安全因素很多,主要来自生物性和化学性的污染,其中以生物性污染最为严重。
我国畜牧业疾病较多,防疫和检疫都还相当薄弱。
厂商为了快速的牟利,很多动物的饲料都存在问题,长期食用问题饲料,导致市场上的肉制品存在很大的问题。
市民对肉类的质量不得不产生了一定的怀疑[2]。
2.2微生物因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是相当强大的。
微生物的种类之多,存在范围之广,不是用数字能够计算的。
事实上,很多产品的加工生产就是利用细菌来制作的。
例如食醋、味精、酸奶等。
但是要有严格的控制,否则这种细菌所带来的疾病是致病的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由细菌引发并产生的疾病是最多的。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了许多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如1991年中国上海发生的毛蚶甲肝病毒导致30万人中毒,1994年美国发生的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冰淇凌导致22万人中毒,1996年日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导致9450人中毒等。
据2012年2月2日,我国卫生部通报,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共报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中毒3224人,其中死亡61人;按中毒原因分类,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的47.9%和70.7%。
所以微生物是食品安全中一个重大影响因素[3]。
2.3食品添加剂因素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
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
例如: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
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
所以要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厉打击违反规定的厂商。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检验要严格审批流程,按相关规定实施[4]。
2.4转基因因素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外源基因的食品。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从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恩教授开发成功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被逐渐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但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目前却没有一个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
1999年3月,《自然》杂志发表了康乃尔大学Losey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有毒性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其报道的转基因Bt玉米毒死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可谓转基因作物短期不良反应的一个实例。
据推测,长期不良效应的发现正如六六六、DDT、PPA 等药物的不良效应一样需要一定时间。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就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 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2.5食品检验程序因素食品检验的过程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往往由于某些原因,存在偏差。
例如样品的抽取、环境的影响、检测人员的人为偏差、检测仪器的疏漏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食品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不完善,虽然现在存在《食品卫生法》《质量安全法》等法规,但这些法规实施还存在诸多不适,监管力度分散、整体力度小、职能交叉、资源浪费大,这些是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完善的重要问题[5]。
2.6文化、教育和道德因素首先,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过于松散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力度难免出现不正当竞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负面现象,社会转型期的机制漏洞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完善。
其次,市场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文化道德。
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的冲击下,部分市场经营者的经营理念逐渐发生异化,从商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也置之脑后,一切都向经济利益看齐,社会效益和公众观念弃之不理。
对于教育方面,中国的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或街头宣传等方式进行的全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宣传的内容主要是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以及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等,由此可以将食品安全教育的主体理解成狭义的消费者教育。
实际上,食品安全教育对象还包括政府决策者和食品产业链从业人员,针对不同的对象,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有差异。
由于多年来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一方面导致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导致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这无疑影响了食品安全的进展[6]。
3.转基因食品安全控制措施3.1转基因食品定义所谓的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3.2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控制3.2.1严格控制境外转基因食品进入对国外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限制,这方面检验检疫系统应有较大作为空间。
3.2.2加强国内市场控制虽然我国农业部已发布一系列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国国内市场的管理是较为混乱,如转基因水稻还未批准上市,但已有众多报道称转基因水稻已流入市场。
因此,必须完善这方面的法规,严格执法,重罚甚至采用刑法严惩不法商人,当然这也依赖于整体执法环境的改善。
3.2.3加强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研究目前国内有众多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但食物加工从原料到成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要严格区分转基因成分存在较大困难,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①检测转基因成分所独有的DNA序列。
采用人工检测或仪器检测对碱基对进行测定,可精确确定转基因成分。
②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
《国门时报》曾报道,检验检疫科学院采用“亲合吸附PCEHYB-ELISA”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两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
③基因ID法进行检测。
由John B.Fugan于2000年提出的新方法,或采用异酸胍盐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
④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
美国ADM公司称他们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转基因作物[7]。
3.2.4加强对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
加强审批程序,要求特定品种转基因作物上市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
3.2.5转基因生物安全国际立法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是指要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8]。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从一开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992年,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颁布政策,规定生物技术食品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则不准上市出售。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
其中《生物多样性公约》对有关术语,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遗传资源的取得,生物技术的取得和转让,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收益的分配等作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