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3
实验3 声光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3 声光效应实验数据处理2.声光偏转①测量衍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偏转角φ与超声波频率f s的关系,即声光偏转关系频率sf(MHz)两波峰在示波器的距离l对应的偏转角φ(rad)75.52 2.00 0.0131383.09 2.20 0.0144490.82 2.30 0.0151095.32 2.50 0.01641102.28 2.70 0.01772109.02 2.80 0.01838118.14 3.20 0.02100根据公式CCDarctanCCD CCDφ⨯=⨯波峰在示波器的距离实际宽度在示波器上的距离介质与的距离可以算出偏转角φ角的大小sf——φ曲线如下:曲线拟合得:5482 5.332s f ϕ=+ 根据原理可得31.4910m/s s v =⨯②在实验中我们固定功率为1W ,测量出的中心频率约为87.169MHz ,表中的强度用示波器中Y 值的大小表示的s f /MHz 1±级强度0级强度 10±级强度级强度76.597 10.84 9.94 1.0905 84.234 10.14 7.52 1.3484 92.316 10.84 7.6 1.4263 100.23 9.28 9.74 0.9528 108.68 4.16 11.04 0.3768 116.1331.0411.040.0942由1级与0级衍射光的相对强度与超声波频率的关系曲线可确定中心频率为089.75f MHz =,带宽为2(99.2389.75)18.96s f MHz ∇=-=3.声光调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的中心频率为87.169MHz ,因此在实验中将超声波频率调至87.169MHz ,测量的1级衍射光的强度与超声波的功率的数据实用文档超声波的功率 1级衍射光的强度 0.2 0.12 0.4 1.24 0.6 3.04 0.8 5.8 18.24描点画图由曲线可知,1级衍射光的强度与超声波的功率也大致成线性关系关系曲线为10.4 2.5S d P I =-。
标本制作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会使用植物标本制作工具。
3. 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植物标本制作是将植物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压制、干燥、固定和保存,使其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和颜色,以便于研究和教学使用。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可以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特征,便于植物分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花朵、枝条等。
2. 实验工具:植物标本夹、镊子、剪刀、解剖刀、酒精、标签纸、铅笔、吸水纸、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本采集:在植物生长季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部位进行采集,采集时注意不要损伤植物。
2.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植物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保留有代表性的部位。
3. 标本压制:将处理好的植物材料夹在植物标本夹中,用吸水纸填充,确保植物材料平整、干燥。
4. 标本固定:在植物标本夹中放入干燥剂,以防止标本受潮发霉。
同时,用标签纸贴上植物名称、采集时间、地点等信息。
5. 标本保存:将压制好的植物标本放入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保存,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6. 标本整理:将保存好的植物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植物标本,并掌握了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 实验分析:在植物标本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到的植物材料要新鲜、完整,以便于观察和鉴定;(2)标本压制时要确保植物材料平整、干燥,避免出现皱褶、霉变等问题;(3)标本保存时要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定期检查,确保标本的质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学会了使用植物标本制作工具,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为植物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3篇)

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3篇)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精选3篇)实验室安全实验报告篇1关于20__年10月18日实验室发生试剂瓶爆炸这一安全事故,回想依旧心有余悸。
实验室安全工作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安全及整个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应受到格外的重视。
现简要做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及预防的报告如下:一、实验室用水、用电、用火的控制用水:1、节约用水,用完后及时关掉2、用器皿盛水,不得将水洒在化学试剂上3、相关人员要经常检查上下水是否完好用电:1、实验室用电管理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大功率仪器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灯公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2、实验室内各种电路设备开关、插座、插头等要保持完好可用状态3、实验室高压高频设备定期检修,要有可靠防护措施4、实验室内不得用明火取暖,严禁抽烟;有机溶剂与明火要隔开5、手上有水或潮湿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用电设备,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防漏电)6、实验室专业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规范操作7、电器插座勿接太多插头,避免超负荷引起火灾防火:1、电炉等加热设备谁用用及时关闭开关2、乙醚、酒精、丙酮等易燃有机溶剂,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不得倒入下水道,避免积聚引起火灾3、万一着火,冷静判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氺、沙、泡沫、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二、易爆品的控制1、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需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2、防止支链爆炸,防止可燃气体或蒸气散失在空气中,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大量使用可燃气体或有机溶剂时,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三、化学试剂和毒品及腐蚀品的控制四、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五、各部门应指定自己的安全值班员或监督员,负责日常活动时的安全监督六、意外事故的一般处理程序1、当员工在作业时发生意外人身伤亡事故时,实验室的任何人员应根据伤亡程度立即实施救助措施。
当施救无效时可呼救附近任何人员帮助拨打“120”紧急救助电话求助。
采取救助的同时,应设法通知实验室的领导做善后处理。
制作口红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口红的基本制作原理和流程。
2. 掌握制作口红的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口红是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化妆品,主要成分包括油脂、蜡、颜料、香料等。
通过加热、搅拌等操作,使这些原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膏体,即可制成口红。
三、实验材料1. 原料:口红基质(如橄榄油、蜂蜡、乳木果油等)、口红颜料、口红香精、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
2. 工具:电子秤、搅拌棒、量杯、烧杯、酒精灯、模具、剪刀、橡皮筋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口红基质、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原料称量好,备用。
(2)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预热。
2. 混合原料(1)将口红基质放入烧杯中,加热至熔化。
(2)将颜料、香精、甘油、维生素C粉末、透明质酸钠等原料依次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加热搅拌(1)继续加热,使原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膏体。
(2)用搅拌棒不断搅拌,防止原料沉淀。
4. 填充模具(1)将搅拌好的膏体倒入模具中。
(2)用橡皮筋密封模具,防止膏体干燥。
5. 冷却固化(1)将模具放置在室温下,等待膏体冷却固化。
(2)固化时间约为1-2小时。
6. 取出口红(1)将固化后的口红从模具中取出。
(2)用剪刀修剪口红两端,使其形状整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颜色鲜艳、质地柔软的口红。
2. 结果分析(1)在混合原料时,应注意先后顺序,以免影响口红的颜色和质感。
(2)加热搅拌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搅拌,防止原料沉淀。
(3)固化时间根据室温而定,室温较低时,固化时间会相应延长。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口红的基本制作原理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原料比例、加热搅拌等技巧。
4. 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口红,为今后的化妆品制作积累了经验。
5.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植物保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2. 熟悉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识别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病虫害的形态、症状和病原体,学习识别病虫害的方法,并掌握防治技术。
实验材料:1. 病虫害样本:菜粉蝶、蝗虫、直翅目、鞘翅目等。
2. 植物叶片:小麦、玉米、水稻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镊子、剪刀等。
实验步骤:一、病虫害识别1. 观察菜粉蝶、蝗虫等昆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形态特征。
2. 观察植物叶片的病斑、虫害症状,记录症状特征。
3.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等。
二、病虫害防治1. 根据病虫害的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3. 观察防治效果,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病虫害识别结果1. 菜粉蝶:体长15-20毫米,翅面有白色斑纹,幼虫为绿色,以叶肉为食。
2. 蝗虫:体长20-30毫米,体色为绿色或黄褐色,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
3. 直翅目:体长10-20毫米,体色为黄褐色或绿色,以农作物根部为食。
4. 鞘翅目:体长5-10毫米,体色为黑色或棕色,以农作物叶片为食。
5. 植物叶片病虫害:小麦白粉病、玉米矮花叶病、水稻纹枯病等。
二、病虫害防治结果1. 菜粉蝶:采用生物防治,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捕食。
2. 蝗虫: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3. 直翅目:采用物理防治,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
4. 鞘翅目:采用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5. 植物叶片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熟悉了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实验报告(3)

3、完成要求BIOS设置:
4、安装EVEREST软件,启动EVEREST软件,查看本机的CPU、内存、BIOS、硬盘、主板芯片组等性能指标。以及BIOS的升级地址;
结果综述:
本机的CPU、内存、BIOS、硬盘、主板芯片组等性能指标。以及BIOS的升级地址。完成下表内容。
3、练习用DEBIUG程序去除口令。
4、操作BIOS的升级过程。
5、完成以下BIOS设置:
在模拟软件上完成以下BIOS设置:
1)开机自检时,如果键盘出错时计算机挂起,其他情况计算机都可以正常启动;
2)如果设置bios,使得系统不稳定时需要加载什么bios的默认值;
3)安装操作系统,所以需要对病毒保护进行何种设置;
6、将虚拟机设置从硬盘启动。用EVEREST软件,查看本机的CPU、内存、BIOS、硬盘、主板芯片组等性能指标。以及BIOS的升级地址;
实验步骤:
1.基本CMOS设置
(1)进入BIOS设置。
在系统启动时敲DEL键(或启动时第一屏上提示的键,通常的提示是:Press Delete to setup,或其他类似的句子)。
4)将电源设置为最小省电模式;
5)若要使用非板载声卡,如何设置;
6)对CPU进行超频设置,外频为133MHZ,倍频系数为3.5;
在虚拟机上完成以下BIOS设置:
1)启动后,小数字键盘灯是亮的;
2)开机时要求输入密码后才开始自检,如何设置;
3)将系统的BIOS的内容映射到主内存中,以加快系统读取BIOS的速度;
1、了解BIOS作用和功能;
2、掌握BIOS和CMOS的关系和区别;
3、掌握BIOS自检报警判别;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3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3篇)一、试验目的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抽滤操作方法;二、试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别;一般过程:1、选择相宜的溶剂: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响;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当特别大或特别小;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别;④价格廉价,毒性小,回收简单,操作安全;2、将粗产品溶于相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消失;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局部溶剂;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展过滤;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渐渐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5、过滤:分别出结晶和杂质;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外表的母液;7、枯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简单挥发的溶剂,可依据产品的性质采纳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枯燥器枯燥,特殊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枯燥器中枯燥;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四、试剂用量规格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水:不定量;活性炭:0.05g;六、试验步骤及现象七、试验结果m乙酰苯胺=2.01gm外表皿=33.30gm外表皿+晶体=34.35g△m=34.35-33.30g=1.05gW%=1.05/2.01*100≈52.24%八、试验争论1、水不行太多,否则得率偏低;2、吸滤瓶要洗洁净;3、活性炭吸附力量很强,不用加许多;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7、当采纳有机物来作为溶剂时,不能用烧杯,而要采纳锥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风橱中进展试验;有机化学试验报告2一、试验目的1.了解熔点的意义,把握测定熔点的操作2.了解沸点的测定,把握沸点测定的操作二、试验原理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肯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量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T 2(Vbi − VR – q )
其中 A——二极管的结面积,VR ——外加反偏压,Vbi ——结的内建电势,以伏特为单 位。上式假设了二极管界面不存在氧化层,n 型半导体的施主浓度是均匀的。上公式可 以重写为 1 CT 以
1 CT
2Leabharlann 2=2(Vbi − VR –
KT ) q
ε s qNd A 2
—VR 作图,得出一条直线,Nd 可以由斜率求出,势垒高度为
Φ bn = V0 + Vn + KT/q 其中V0 为直线在电压轴上的截距, Vn = ln
q KT Nc Nd
Nc 为导带有效态密度。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测试频率 1MHz,致使可以忽视引线电感的效应。 加到被测二极管上的交流电压的幅度一 定要小,一般小于 50mV。测试后按照实验原理中的公式求出势垒高度。 四、实验数据处理 金属钨:
A=50um*100um,利用拟合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其中 Nc=2.8*10^19cm^-3 Nd=3.908*10^16cm^-3, V0=1.107V, Vn=0.17V, Φ bn =1.30V 金属铂:
A=50um*100um,利用拟合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其中 Nc=2.8*10^19cm^-3 Nd=3.97*10^16cm^-3, V0=1.379V, Vn=0.17V, Φ bn =1.58V 五、思考题: 2、材料的晶向对肖特基势垒是否产生影响? 答:材料的晶向会对肖特基势垒产生影响。材料的晶向不同,电子在输运过程中所形成 的平衡态会有差别,而且晶向不同,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界面态密度也不同,都会对肖 特基势垒产生影响。 3、有哪些因素影响电容-电压法测量肖特基势垒高度的准确性? 答:影响因素有如下几条: (1)扫描电压的频率和步幅,影响载流子的输运特性和反应 时间,从而影响准确性。 (2)外界环境的干扰。 (3)界面态电荷会改变势垒的高度,从 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晶片的晶向也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5)分布参数的影响。 六、参考文献: 1、 刘晓彦、韩德栋, 《微电子器件测试实验讲义》 2、 施敏,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器件物理》
实验三 金属—半导体接触势垒高度的测量
00848067 微电子系 曹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电容—电压法测试肖特基势垒高度的方法; 2. 利用以上方法测量两种金属在 n 型硅上的肖特基势垒高度。 二、实验原理 当一个几毫伏的小的交流电压加到直流反偏压的二极管上时, 耗尽层的电容由下式给出: CT = A εs q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