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与苍蝇大棚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蚯蚓大棚的养殖技术

蚯蚓大棚的养殖技术

蚯蚓大棚的养殖技术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养殖场建设•蚯蚓品种选择与特性•养殖技术与管理•疾病防治与用药•收获与加工•技术升级与改进建议目录01养殖场建设选择远离工农业污染的地点,确保养殖环境安全无污染。

远离污染排水方便交通便捷选择地势稍高、排水良好的地点,便于雨季排水,保持养殖场干燥。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运输饲料和蚯蚓出栏。

03场地选择0201建设规模与布局布局要合理,将饲料区、蚯蚓养殖区、粪便处理区等分开,保持卫生整洁。

考虑采光和通风,确保大棚内光照充足、空气流通。

根据养殖计划确定养殖规模,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避免浪费空间。

使用透气性好、保湿性好的基质作为养殖床,如蛭石、珍珠岩等。

养殖床安装饲料架,便于放置饲料,方便蚯蚓取食。

饲料架建设排水设施,确保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养殖场积水。

排水系统安装通风设备,如排气扇等,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

通风设备设施设备02蚯蚓品种选择与特性适应性强,生长快,容易饲养。

红蚯蚓富含蛋白质,适合作为高价值水产饲料。

黑蚯蚓喜欢腐殖质,对改善土壤有良好效果。

绿蚯蚓常见品种与特性蚯蚓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佳温度为20℃。

生长习性喜温蚯蚓需要湿润的环境,土壤湿度应保持在30-40%。

喜湿蚯蚓不喜欢强光,需要在阴暗处饲养。

喜暗主食蚯蚓以腐殖质为食,如树叶、果皮、畜禽粪便等。

辅食蚯蚓也喜欢吃甜食,如西瓜皮、糖水等。

食性03养殖技术与管理配比原则为保证蚯蚓的营养需求,需要将不同种类的饲料进行合理配比。

同时,根据季节和地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饲料种类蚯蚓的饲料来源广泛,包括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

根据蚯蚓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饲料处理为提高饲料效果,需对秸秆等硬质饲料进行粉碎、发酵等预处理。

发酵过程中可添加微生物菌剂,提高饲料降解率和营养价值。

饲料选择与配比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助于提高蚯蚓产量和质量。

根据蚯蚓种类、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养殖密度。

蝇蛆蚯蚓养殖技术

蝇蛆蚯蚓养殖技术

蝇蛆蚯蚓养殖技术
蝇蛆、蚯蚓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饲料,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如何科学合理地养殖蝇蛆、蚯蚓,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蝇蛆养殖技术
1. 环境要求:蝇蛆喜欢潮湿、不通风、暗涵的环境,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和食品加工场所。

2. 饲料和添加剂:以废弃的面包屑、水果腐烂物、鱼肉、肉骨粉等为主食,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提高蝇蛆的产量。

3. 养殖密度:根据养殖场的空间和设备条件,合理控制蝇蛆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4. 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蝇蛆粪便和死亡蝇蛆,防止细菌滋生。

二、蚯蚓养殖技术
1. 环境要求:蚯蚓喜欢质地疏松的土壤,养殖场要保持湿度和通风,避免阳光直射。

2. 饲料和添加剂:以餐厨垃圾、淤泥、草木灰等为主食,添加蚯蚓专用饲料和发酵剂可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品质。

3. 养殖密度:蚯蚓养殖密度一般为每亩5000-10000只,根据土壤质量和养殖场面积合理调整。

4. 清洁卫生:定时清理蚯蚓排泄物和死亡蚯蚓,保持养殖场卫生。

同时,定期更换土壤和消毒设备,预防疾病传播。

以上是蝇蛆、蚯蚓养殖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适合于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

下面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

1. 选址:选择一个适合养殖的地方,最好是避免太阳直射的地方,同时能保证通风良好。

可以选择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养殖。

2. 准备容器:可以使用塑料箱、木箱或者竹框等作为蚯蚓养殖的容器。

容器的底部需要有透水孔,以便水分的排出。

可以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或细石,利于水分的流通。

3. 准备培养基:蚯蚓的培养基主要以腐殖土、饲料渣滓、菜叶等有机物为主。

将这些有机物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厚度约为15-20厘米。

4. 放入蚯蚓:在培养基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蚯蚓,根据容器的大小和需求量来决定。

蚯蚓可以在土壤中自由穿行,帮助分解有机废料。

5. 管理养殖环境:蚯蚓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保持环境湿润,但避免太过湿润以免蚯蚓滋生病菌。

温度方面,最适合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保持养殖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积水。

6. 饲养蚯蚓:定期给蚯蚓补充食物,如饲料渣滓、蔬菜碎末等有机废料,以保持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注意不要过量投喂食物,以免造成腐败和异味。

7. 收获:蚯蚓的生长周期为2-3个月,根据需求可以定期收获成体蚯蚓或蚯蚓粪便,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蚯蚓养殖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同时要注意对养殖环境的质量管理,以保持蚯蚓的生长和健康。

养殖的蚯蚓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也可以用于鱼类、鸟类等的饲料或钓鱼活饵。

蚯蚓的常见养殖方法有哪些

蚯蚓的常见养殖方法有哪些

蚯蚓的常见养殖方法有哪些蚯蚓养殖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及工厂化养殖。

蚯蚓的常见养殖方法:室内养殖蚯蚓室内养殖主要包括箱,筐养、坑养和棚养等。

坑养坑养蚯蚓一般选择在阴凉、有一定自然坡度的地势进行,坑池可以新建或利用与自然沟渠相通的水沟改建,修建面积按饲养规模而定,坑的面积一般在3-5m2为宜,坑深300-400cm,坑底和坑壁应夯实后用水泥浆封面,底部应留排水孔,以防坑内积水和达到流通空气的目的。

在坑池修建好,蚯蚓引种前,应做好池内消毒处理,同时还要按每平方米8-15kg的畜禽粪便铺垫在坑的底部,后加入发酵后的农作物废弃物,或是放入农作物秸秆、稻草等让其在坑内发酵,待有机质腐熟后,即可向抗内投入蚓种进行饲养。

箱、筐养法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也不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

箱、筐的大小和形状,以易于搬动和便于管理为宜,面积以不超过1m2为宜,为便于搬运,可在箱两侧安装拉手把柄,在箱底和侧面均应设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2cm为宜。

箱中小孔面积部分占箱底和侧面积的20-30%。

箱内料高16cm左右为宜,装料过多会导致箱内通气不良,装料过少容易干燥。

每箱蚯蚓的投放量约5000-10000条。

如果饲养规模较大,可进行立体箱式饲养,即将箱叠起,一般4-5层为宜。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节约饲养面积和减少人力,同时也方便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避免木制箱筐腐烂,可用塑料来制作箱框。

棚养养殖棚的规格大小、养殖床宽、床面高因蚯蚓养殖数量多少而设计,棚中应留1-1.5m 的作业通道,通道两侧为养殖床,养?a href='//' target='_blank'>炒菜闹苡玫プ┢龀晌?剑?裁媪讲嗌枧潘?担?锪讲嘤米┢龌蚰嗤梁皇底雠锉冢?锉诹讲嗌柚猛ㄆ?住?/p>棚养蚯蚓易受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主要是在夏冬季节,蚯蚓的适宜温度为17-28℃,当夏季气候炎热时,尤其在盛夏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可将透明白色塑料薄膜改用成蓝色塑料薄膜、棚顶加隔热层、放风降温、喷洒冷水等方法,一般棚温不超过35℃,而床温又低于棚温,床温不高不能超过30℃,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持在17-28℃范围内。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中被广泛使用。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确保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如何养殖蚯蚓。

材料准备- 蚯蚓:选择健康、活跃、体型较大的成年蚯蚓。

- 基质:通常使用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木屑等有机物作为基质。

- 容器:可以使用塑料桶、木箱等容器。

容器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来选择。

- 水源:需要保证水源清洁卫生,不含有害物质。

步骤1. 准备基质将基质放入容器中,压实并平整表面。

基质的深度应为15~20cm左右。

2. 添加水分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基质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3. 放置蚯蚓将选好的成年蚯蚓放入基质中,每平方米放置200~300只左右。

注意要均匀分布。

4. 给予食物蚯蚓需要有足够的食物才能生长和繁殖。

可以添加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木屑等有机物作为食物。

每天给予一次食物,量不宜过多。

5. 控制温度蚯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可以通过通风、遮阳等方式调节温度。

6. 维护湿度保持基质湿润是蚯蚓养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维护湿度。

7. 定期换基质基质中的有机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分解,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基质。

一般每3~6个月更换一次。

8. 增加光照适当增加光照可以促进蚯蚓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中可使用人工光源增加光照时间。

9. 防止害虫蚯蚓养殖中常见的害虫有蚂蚁、蛇、老鼠等。

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化学灭杀等方式防止害虫。

10. 收获和利用当基质中的蚯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进行收获。

将基质倒出并筛选出蚯蚓,然后将基质用于制作有机肥料。

注意事项- 饲料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基质发酵产生异味。

- 基质湿度过高会导致缺氧和发霉等问题。

- 基质中不宜添加含有毒性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

- 容器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残留物和排泄物。

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

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

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蚯蚓的十种养殖方法与设备来源:2010-08-30 作者: | 大中小在掌握了各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之后便可以人工养殖了。

具体的养殖方法和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规模大小而定。

其养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

室内养殖,按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法、人防工事养殖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

虽养殖容器和场地各异,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就是要科学的养殖。

盆养法也仅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

但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管、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养殖的科学和实验。

1. 盆养法可利用花盆、盆缸、废弃不用的陶器等容器饲养。

由于盆缸等容器体积较小,容积有限,一般适于养殖一些体形较小,不易逃逸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等。

而体形较大的、易逃逸的环毛蚓属的蚯蚓往往不适宜用这种方法养殖。

盆养法也只限于小规模的养殖。

但是有其优点,即养殖简便、易照看、搬动方便,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便于观察和统计,很适宜于养殖的科学实验。

盆内所装材料的多少取决于盆容积的大小和所养蚯蚓的数量。

一般常用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爱胜蚓10-70条,但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

由于花盆体积较小,盆内温度和湿度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化。

盆内的表面土壤或饲料容易干燥,温度也易于变化。

所以在用花盆养殖是要主要,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要尽量保持盆内土壤或饲料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如可加盖苇帘、稻草、塑料薄膜等,经常喷水,以保持其足够的湿度。

还应注意的是在选择盆、缸、罐等容器时,一定不要用已盛过农药、化肥或其他化学物品的容器。

以免引起蚯蚓死亡。

2.箱、筐养殖法: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因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也不稀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

蚯蚓大棚养殖技术

蚯蚓大棚养殖技术

蚯蚓大棚养殖技术作者:徐丽娜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4年第02期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奶牛、肉牛养殖数量不断增长,一些养殖者开始用牛粪饲养蚯蚓,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益,刺激了蚯蚓的养殖发展。

南方地区,随着黄鳝、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特产养殖场对诱饵及鲜活饵料的需求扩大,带动了蚯蚓市场的活跃。

在众多的养殖模式中,大棚养殖模式是比较普遍的。

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一谈蚯蚓大棚养殖技术,仅供参考。

一、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蚯蚓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因生活环境不同,分陆栖蚯蚓和水栖蚯蚓(水蚯蚓)两大类。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蚯蚓有2700多种,我国蚯蚓品种有160多种,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直径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作水产饵料的品种有湖北环毛蚓,该品种长70~220毫米,直径3~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

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以生产蚯蚓肉、蚯蚓粪为主的品种主要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33节。

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生活习性蚯蚓属腐食性动物,怕光、怕震动、怕高温严寒,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通气、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

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50%~70%,适宜的pH值为6~8。

二、蚯蚓的繁殖蚯蚓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

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

蝇蛆的养殖设施及建造技巧介绍

蝇蛆的养殖设施及建造技巧介绍

蝇蛆的养殖设施及建造技巧介绍1、种蝇房与育蛆室种蝇房是专门用于养殖种蝇的房子,可用旧房改建。

如是新建的种蝇房,要远离村庄。

种蝇房的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每间为20~40平方米,要求光照条件好,通风;种蝇房设两道门,安装玻璃门窗,还要装上钢丝纱门、纱窗防止种蝇飞出房外和老鼠进入室内;室内安装风扇、紫外线灯、加温设备。

冬天温度能保持在20℃以上,房内相对湿度保持60%~70%。

如果进行笼养,还要在室内搭好立体养殖架。

育蛆室是用于培育蝇蛆的房子或塑料棚,通风要良好,但不需要光照。

南北两面分别开门和窗,门窗上悬挂黑色遮光门帘、窗帘。

室内养殖设施根据采用的养殖方法建造。

室内温度要求保持在25~35℃,湿度65%~70%。

2、蝇笼专门用于养殖种蝇的笼子。

用蝇笼养殖种蝇,除了能比较有效地防止种蝇飞出外,养殖管理也十分方便,养殖规模可随意调节。

蝇笼的规格―般为长100厘米、宽100厘米、高60厘米,平均每个种蝇要占有20立方厘米的空间,一只这种规格的笼子可养殖种蝇3万只。

制作时先用粗铁丝或竹木条制成框架,然后用2毫米网眼固定的窗纱缝制在框架的六面上。

在蝇笼一面靠近笼底处剪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孔以便喂食、喂水和采卵。

为防止在操作时种蝇逃走,孔口缝接长30厘米的布袖。

在蝇笼上方的四个角分别绑上绳子作为悬挂蝇笼用。

每个蝇笼要配备3个盘子:液体饲料盘、饮水盘和产卵饲料盘。

3、养殖架用于悬挂蝇笼用。

可用钢筋或竹木制成,分2~3层,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要比蝇笼高出20厘米左右。

4、蝇蛆分离箱用于固体饲料养殖时分离蝇蛆。

分离箱是根据幼虫的避光性而设计的,长、宽、高各50厘米,用筛网把箱分隔成2部分,底层为暗室,上层为照明部分,筛网上设强光灯。

分离蝇蛆时把混有大量幼虫的培养基质放在筛网上,开灯并搅动培养基质,幼虫见光即钻入暗室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大棚养殖技术
蚯蚓正常活动的温度为5~35℃,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蚓床基料适宜含水量为30~50%,适宜的pH值为6~8。

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一般体长50~90毫米,体宽3~5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色紫红,但也随饲料、水分、光照的不同体色有深浅变化。

此类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饲养,单位面积产量高,是人工养殖首选品种。

蚯蚓属雌雄同体,但须异体交配才能繁殖,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一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湿度、温度等有很大关系。

当温度18~25℃,湿度30~50%,通风条件好时,一般3~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13℃时,产卵数量明显减少。

卵茧孵化适宜温度为18~25℃,此时孵化时间短,约20天左右,孵化率高。

每个卵茧内一般含幼蚓2~4条,少的1条,多的5~6条,刚孵出的幼蚓细白如线,经40~50天的饲养生长达到性成熟。

蚯蚓繁殖的高峰期8个月左右,1~1.5年后开始衰老死亡。

(一)蚯蚓场建造
蚯蚓养殖场址宜选择在畜禽粪便丰富、排水方便、有水源的地方,小规模饲养可充分利用一些空闲的场地。

养殖面积大时要安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另外需建造1~2只贮粪池、蓄水池(或深井)以及堆粪场地。

养殖蚯蚓的大棚类似于蔬菜大棚,棚宽一般为5米,棚长30~60米,中间走道0.7米左右,如用翻斗车送料,则宽度为1米。

走道填高0.3米左右,两边两条蚓床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二)粪料发酵
牛粪经5~10天堆放发酵,其间进行1~2次的翻堆混匀就可使用,含水量要求30~40%。

猪粪需用5~10%(湿重)碎稻草(或其它草料)均匀混合后堆高1米左右的料堆进行发酵(含水量同牛粪),注意防止堆料太实,7~10天后进行翻堆,继续发酵,一般进行2~3天翻堆后,可使猪粪发酵腐熟,呈松软状,此时就可用作饲养蚯蚓的粪料。

粪料的发酵好坏,直接关系到饲养蚯蚓产量的高低,不可轻视。

(三)蚯蚓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猪牛粪放入蚓床内,料堆放高度20厘米左右,靠中间走道一侧留出20厘米空间留作放养蚓种。

放养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带有粪料的蚓种侧放在蚓床内的猪牛粪边,至于蚓种放养没有一定的要求。

但忌在蚓床上堆满猪牛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四)饲养管理
1.适时添料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

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

夏季高温季节,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

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2.保湿通风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

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

另外,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通风换气和降温。

3.粪料疏松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依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

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4.夏季降温每年7~8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季用蓝色
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

5.冬季保温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四)敌害防除
经过这几年蚯蚓的饲养,发现蚯蚓的病害较少,主要是一些敌害要防除,如蝼蛄对蚯蚓的危害较大,它先吃卵茧,后吃小蚯蚓,在松土及采收蚯蚓时,一旦发现要及时将它处死。

在秋、冬季一些鸟类,野外没东西吃,常来吃卵茧,另外还有老鼠、蛇、蚂蚁等也是蚯蚓的敌害。

(五)蚯蚓采收
依据蚯蚓饲养密度大小和生产需要合理安排采收蚯蚓,原则上抓大留小。

采收方法主要是用特制铁质扁刺小钉耙,把蚓床粪料铲出疏松,再用手拣出含蚯蚓较多的粪料堆放在塑料膜上,因蚯蚓怕光过15~20分钟后蚯蚓逐渐向下移动直到塑料薄膜,然后将表层粪料逐渐括掉放回蚓床,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蚯蚓,此法比较简单实用。

塑料大棚养殖苍蝇新技术
在普通民房中采用笼网养殖苍蝇是近几年来国内兴起的苍蝇农场中普遍采用的技术。

这种技术要求在房间中设置采暖设施,否则,当秋、冬、春室内温度达不到27℃时,苍蝇的繁殖力严重下降。

当房间采暖温度偏低时,尤其是北方,在冬季不得不采用使苍蝇化蛹保虫的办法过冬,致使苍蝇养殖不得不中断,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在塑料大棚中养殖苍蝇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使苍蝇一年四季连续生产,使养殖效益成数倍提高,成为一种极有前景的技术。

(一)苍蝇在温度、湿度、光照方面有以下要求
苍蝇最适宜的温度是27℃~30℃。

8~12℃时苍蝇可以活动,但不能交配,也不能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墙上,不爱动,在零下5℃时,3~5天死亡。

蝇幼虫要求温度比成虫高,其发育最快的最适宜温度为35℃,零下1~2℃停止活动,零下5~6℃死亡,当温度过高45~55℃时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温度时减少一半。

苍蝇幼虫要求食料温度30~35℃为宜。

湿度方面,成虫要求室内湿度55%~60%,湿度过大时,蝇腿及身体易湿而妨碍活动。

幼虫生长期需要的湿度65%~70%。

苍蝇喜欢在亮的地方活动,亮度越大其活动
量越大。

人工养殖苍蝇在房间中要有灯光装置,每天光照10小时以上。

采用塑料大棚养苍蝇很容易满足苍蝇在繁殖过程中的这些特征要求,其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1.饲养温度显著提高
不用专设采暖设施,在春、夏、秋棚内温度很容易保持在27~30℃,用棚顶的草帘的卷起和遮盖,增温降温措施简便易行,几乎不增加饲养成本。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左右。

2.湿度稳定易保持
在普通民房中养苍蝇,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需不断向地面洒水,而在塑料大棚中,因密闭性好,在没用水泥硬化的地面上,不需洒水,不用专门调节湿度。

3.光照充足
在塑料大棚中,掀开棚顶草帘,经塑料薄膜过滤的阳光映亮在整个大棚中,光照保持简便易行。

大棚面积可根据饲养大小决定。

用塑料大棚养苍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大棚中设置立体纱网,在网中养苍蝇;另一种是在大棚中散养,在大棚中堆放一定量的草秸、草绳,视每架大棚为一笼,这种办法较前面的那种方法投资大,占地面积大,饲养密度小。

在大棚里设纱网的养殖方法,一般搭建长20米,宽4米,低墙高2米,高墙高3米的塑料大棚,纱网设3层。

(二)成蝇的饲养方法
饲养笼:笼架大小为50×50×50厘米,其上系有同样大小的纱网,纱网一侧的一端之中央为直径20厘米左右、长33厘米的布袖,以便取放苍蝇和更换食料。

饲养皿(直径7~9厘米),盛放砂糖供成蝇取食,或其内放一块吸饱水的泡沫塑料,为成蝇提供水源,也可以用以诱卵。

成蝇每笼养殖8000~10000只。

无论是刚刚采集到的成蝇种或羽化后的成蝇,都要及时供给砂糖和水,以防饥饿死亡。

成蝇一生产卵3~5次,最多达10次,每次产卵100~300个不等。

(三)幼虫的饲养方法
先将饲料置于饲养盒中,厚度以不超过4厘米为好,后将诱集到的蝇卵(一日龄幼虫)用接虫铲慢慢放入饲养盒中的饲料上,幼蛆即可慢慢分散开并钻入饲料,幼虫吃饲料时,一般自上而下,如盒中湿度、温度大或饲料不足、虫口密度过大等,致使幼蛆向外爬,饲养人员要随时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如:添料或降温、降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