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石壕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对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的是()A.第一句写捉人的差役趁着天亮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二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着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二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三句反映了“安史之乱”时人民深受被征兵之苦的情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人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已经足够悲惨,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出征,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

3、关于《石壕吏》一诗中作者的感情,理解最恰当的是()A.流露了对老妇人一家的同情。

B.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关注。

C.对老妇人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表达了横蛮官吏的强烈愤慨。

4、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情节紧紧围绕“暮投石壕村”一句展开。

B.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C.表明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D.表明老妇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石壕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抓人打仗的不满和对广大百姓的同情,是首优秀的抒情诗。

B.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可以看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最终被官吏捉走了。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可见老妇人非常值得哀怜,三个男孩,有两个刚刚牺牲在战场上。

D.“泣幽咽”中“泣”指有泪无声,“咽”指哭声梗塞低沉。

二、文学常识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

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按课文原句填空⑴----?齐鲁青未了。

⑵烽火连三月,----。

⑶夜久语声绝,------。

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⑴三男邺城戍生活贫困⑵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⑶出入无完裙兵役苛酷课文精段赏读(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八年级语文(上)同步练习-25 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语文(上)同步练习-25 杜甫诗三首

25 杜甫诗三首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决眦..入归鸟()(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6)死者长已.矣()3.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春望》一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的看法呢?5.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望岳》一诗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表现长安城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8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7.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______________的形象。

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1题。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1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2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1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不胜簪()决眦()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新战死(最近)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望岳_春望_石壕吏练习题

_望岳_春望_石壕吏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1.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答: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3.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4.《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B)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5.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C)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6.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C)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三首》(石壕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三首》(石壕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三首》(石壕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荡胸生/层云,决此进/叫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D.二男/新战/死2.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号(háo)挂罥(juàn)塘坳(ào)俄顷(qǐng)B.布衾(qīn)丧(sàng)乱见此屋(xiàn)大庇(bì)C.突兀(wù)广厦(shà)辗冰辙(niǎn)两鬓(bīn)D.口称敕(chì)两骑(jì)红绡(xiāo)系牛头(xì)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不久,一会儿)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贫寒的穷苦人)C.心忧炭贱愿天寒。

(希望) D.翩翩两骑来是谁?(这里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的样子。

)4.文学常识填空。

(1)《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三吏”除《石壕吏》外,还包括、;“三别”包括、、。

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零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备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自,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卖炭翁》是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作者,字,号,唐代诗人。

与元稹共同倡导运动,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5.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对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杜甫诗三首》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35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杜甫诗三首》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35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杜甫诗三首》习题-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杜甫诗三首》习题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句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钟”字好在何处,而“割”字又好在何处?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你怎样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人认为花不会流泪,鸟也不会惊心,你怎么认为?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______ 古诗,他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_______、_____。

2、“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解释加点词。

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③荡胸生曾.云:④老翁逾.墙走.:⑤死者长已.矣:⑥泣幽咽..:⑦老妪..出门看:⑧犹得.备晨炊:⑨听妇前致词..:..:⑩天明登前途3.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

4.默写填写:(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7)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8)《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9)《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10)《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5. 赏析:”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一句好在哪里?(5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志向?(6分)7.《春望》一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8.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分)二、默写诗句:(42分)1.百川东到海,?,。

《长歌行》选自《》2. ,山山唯落晖。

,猎马带禽归。

3. ,。

,。

《秋词》作者。

4、山下兰芽短浸溪,,。

?门前流水尚能西!。

选自《浣溪沙》作者代。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 .选自崔颢的《》6、,。

霜落熊升树,。

选自北宋梅尧臣写的《》7、,尚思为国戌轮台。

出自爱国诗人写的《》8、,白水绕东城。

9、挥手自兹去,。

选自代李白的《》10、气蒸云梦泽,。

,端居耻圣明。

11、东皋薄暮望,。

出自代王绩的《》12、乡泪客中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烽火
..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2)搔:
(3)浑:(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18.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20.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韵脚是。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⑴接天无穷碧⑵映日别样红
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⑷驿路处处开
⑸几处争暖树⑹谁家啄春泥
⑺西塞山前飞⑻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李贺王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