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公开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3)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背景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3)培养学生珍惜当下,努力进取,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解读与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文学鉴赏;3.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句子及其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4. 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对《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解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5.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并背诵课文;(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其中的哲理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3)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陋室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解决生词和成语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
2. 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表达技巧,写一段关于自己房间的描述。
3. 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陋室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陋室铭》说课稿3(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

《陋室铭》说课稿3(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陋室铭》说课稿3(苏教版八年级下教案)《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
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篇一」《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
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课前演讲没把时间把握好,耽搁了一两分钟。
用《古文观止》导入,本可新颖,可惜不知是听课的紧张气氛是影响了学生还是我,讲的不传神,学生听得很麻木。
板书课题,让两个刘家女孩回答问题。
刘艳上黑板写了刘禹锡,而刘紫楚回答其人其事,实在没想到她没多预习,有点答非所问,顿时打乱我的布局,差点没hold住。
力挽狂澜之余竟忘记了有关“铭”的讲解。
接下来课文的多种朗读还算顺利。
课文字词翻译讲解匆忙了一点,只对“上”“入”“劳”“白丁”“何陋之有”稍作分析,可惜遗忘了“之”字在倒装句中的重要,本可水到渠成的事情疏忽了,实在可惜。
对课文讲解有点凌乱随意。
以刘禹锡三搬住宅终住陋室的故事引入,以刘禹锡想对欺压他的上级说什么引出主旨句,围绕主旨句如何成功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1、山水的比兴;2、陋室景友生活;3、古人类比,成功反击欺压他的人。
让对手无可奈何七窍生烟,让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刘禹锡你真是的人呀,由学生补充词语,概括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最后点到托物言志,这也是本课重点之一,小练笔以一位名人拿着某件能托物言志的事物来拜访刘禹锡为题,可惜难度偏大,不能覆盖全部。
但刘艳,贺孝江,覃梅,谭小强,回答还是很好。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心理素质不行,不光我,还有学生。
2、细节把握不到位,演讲耽搁教学时间等3、随意性太强,语言缺少严谨。
有利有弊,以后需注意。
4、学生积极,我代替太多,甚至提问题。
5、没有照顾后排境况较差的学生。
6、学生“出奇”,师生方能“制胜”。
课堂的出彩常常在学生的奇思妙想。
经过同事们热心地指导之后。
我决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口水话要少。
虽然其他老师赞美之词较多,这既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是鞭策。
在进步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潜藏的危机。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

《陋室铭》教案及课堂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陋室铭》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陋室铭》全文;(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2)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刘禹锡及《陋室铭》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深入剖析作者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2)挑选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检查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陋室铭》的读后感。
五、课堂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3)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氛围。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提高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下次课准备:(1)梳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2)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资料等;(3)备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陋室铭》的教学反思

《陋室铭》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陋室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诗,通过描述一个简陋的房间,表达了对于学习和修身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既是一首诗歌,也是一篇哲学散文,对于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陋室铭》进行教学反思,分别是: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教师的角色与责任、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教学环境的重要性:1.1 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室的布置应简洁、整洁,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愉悦。
1.2 优质的教学设备和资源是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
学校应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知识。
1.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学习态度的培养:2.1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充满热情。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的重要性。
2.2 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2.3 学生应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三、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1 学生应注重知识的积累,不仅要掌握表面知识,更要深入理解和应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3.2 学生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提供实际案例和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学生应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拓展,不断跟进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四、教师的角色与责任:4.1 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4.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3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五、学生的自主学习:5.1 学生应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陋室铭》说课稿(7篇)

《陋室铭》说课稿(7篇)《陋室铭》说课稿篇1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致,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育同学的文言阅读力量,而且有助于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学校阶段同学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依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尝,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的节操情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育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帮助法【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尝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同学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尝,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到达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同学采纳“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陋室铭教案 说课 反思

陋室铭教案说课反思
《陋室铭》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说课、教案、反思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册文言文采用分散编排方式分布在各单元中。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精神境界以及议论文的论述方法和结构。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
……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恰当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能疏通文章句意,在此基础上,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3通过采访形式,设计问题,借此正确分析与
……
《陋室铭》公开课反思
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
从设计开始至最后教案成形,大约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数易其稿,不可谓不用心。
但从最后教学效果看,还是有很多提高余地的。
这是为什幺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公开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一册文言文采用分散编排方式分布在各单元中。
b5E2RGbCAP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良好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精神境界以及议论文的论述方法和结构。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p1EanqFDPw1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恰当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 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能理解并概括课文内容。
3 通过采访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寓意,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作者作品。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此外,诵读和理解并不人为割裂,而是要同步进行。
DXDiTa9E3d二、说学生这次参加评优课,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属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太了解,所以根据学生情况,准备两套方案。
特别是在诵读环节,通过诵读进一步了解赏析文句这一块可以适当降低难度,甚至可以取消,直接诵读。
RTCrpUDGiT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
5PCzVD7HxA三、说教法和学法1、多形式朗读课文通过停顿初步把握句意理解;要求学生用词句来归纳本文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听读诵读,体味并能读出情感;试背课文,找到诀窍,也就是对文章结构韵律等方面又做了一次分析。
jLBHrnAILg2、一对一互相交流质疑,疏通文意。
3、小组四人讨论交流,通过自设问题探究文章的深意。
4、设计板书概括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四、说媒体教学本文,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制作幻灯片。
特别是开始播放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韵味;又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对古文语感有切身体验。
xHAQX74J0X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美文1(出示)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把握节奏个别全文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朗读要求准备评价。
同学互评,纠正疏漏2 (出示)重点语句学生齐读老师具体就例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选择例子)3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走近陋室1同学就预习中出现的文意理解上的困难同桌小议,提问质疑2 出示要求:再读课文,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这句话补充完整这间“陋室” ,从“ ”可以看出。
L DAYtRyKfE全班交流,老师摘要板书(板书)陋室清幽的环境博学的友人高雅的生活不陋(何陋之有)3 即使居住简陋的屋子,只要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就能超越自己、受人敬仰,精神世界就是充实丰富的,也就不觉得陋了。
Zzz6ZB2Ltk所以当我们读这篇名为《陋室铭》却字字透着不陋的文章时,应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来?个别回答(读出作者赞美陋室、喜爱陋室、引以为豪的感情。
)4 以声表情听读录音,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要注意哪些地方。
齐读要求由学生归纳四走近刘禹锡最近常州教育电视台想做一期“走近刘禹锡”的节目,想去采访一下某中学刚学完的初二学生,了解学生对刘禹锡及《陋室铭》的看法。
现在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征集有价值的问题。
dvzfvkwMI11 访谈对象:某中学刚学完《陋室铭》的八年级学生访谈目的:了解同学们对《陋室铭》和作者刘禹锡的评价看法,引导同学们对作者作品正确理解与分析。
提问设计要求:可以参考附录的作者资料和新闻链接。
要围绕《陋室铭》来设计。
提问要有思维含量,避免识记性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由左边第一位同学执笔,写在纸上。
假如被抽中参加访谈的是我们呢,你能回答吗?每小组选择1至两个问题五熟读成诵试背课文,找出诀窍,攻克难点六布置作业要求1自选标题,如“交友铭”,“校园铭”,“班级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1、主题要明确,情调要积极健康。
《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恰当把握节奏、重音等,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 能疏通文章句意,在此基础上,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3 通过采访形式,设计问题,借此正确分析与评价作者作品。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中间可能有些人不太喜欢古文。
其实优美的古文是内涵丰富的知识宝库,每当我们认真阅读和赏析古文,就会有很多体会和感受,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古文《陋室铭》。
rqyn14ZNXI这是一篇铭文,虽然短小,全文仅81个字,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二初读美文1(出示)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把握节奏个别全文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朗读要求准备评价。
同学互评,纠正疏漏在《陋室铭》中,有几组句子的朗读停顿是要注意的。
2 (出示)重点语句学生齐读古文朗读判断句子的停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句式、语意和语气,灵活处理。
老师具体就例子进行分析(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选择例子)EmxvxOtOco3 自由朗读课文(与刚才朗读要求一致)三、再读课文,走近陋室学习古文会读只是第一步,还要能理解文意,首先是要了解句子大致意思。
理解句子大意我们可以根据文下注释联系上下语境去揣摩,有些也可以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来判断。
昨天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还有不明白的,我们可以同桌讨论交流,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等会儿大家一起解决。
SixE2yXPq51同桌就预习中不理解的字词句互相交流,共同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号。
2全班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2 出示要求: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这句话补充完整从“ ”可以看出,这间“陋室” 。
6ewMyirQFL提示:学生依据文句分析皆可。
全班交流,老师摘要板书(板书)陋室清幽的环境博学的友人高雅的生活不陋(何陋之有)四读出感情在学习课文之前,也许还有同学有疑惑:这陋室有何可写呢?现在看来,刘禹锡确实与众不同,在他笔下,这屋子虽然简陋,但环境清幽,主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交往友人也是如此,哪里还觉得陋呢?kavU42VRUs1 所以当我们读这篇名为《陋室铭》却字字透着不陋的文章时,应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来?个别回答(读出作者赞美陋室、喜爱陋室、引以为豪的感情。
)2、朗读感悟。
提出要求,读出感情学生自由读组织学生按要求评价3、听读录音,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学生对照与录音的差距,再次自由读要求由学生归纳朗读要点,如语速、语调、重音、语气等。
教师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加以归纳: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五走近刘禹锡最近常州教育电视台想做一期“走近刘禹锡”的节目,想去采访一下某中学初二学生,了解学生对刘禹锡及《陋室铭》的看法。
现在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征集有价值的问题。
y6v3ALoS891 访谈对象:某中学刚学完《陋室铭》的八年级学生访谈目的:了解同学们对《陋室铭》和作者刘禹锡的评价看法,引导同学们对作者作品正确理解与分析。
提问设计要求:可以参考附录资料。
要围绕《陋室铭》来设计。
提问要有思维含量,避免识记性问题。
提问要多角度教师举例说明:如你读了课文,喜欢作者吗?为什么?你怎么评价作者?小组合作推荐1~2个问题,由左边第一位同学执笔,写在纸上。
假如被抽中参加访谈的是我们呢,你能回答吗?每小组选择1至两个问题五熟读成诵1 试背课文,找出诀窍,攻克难点如对偶、类比如室外写到室内如论点、论证到结论等六布置作业小试身手《奥运铭》国不在大,艺高扬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
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
可以破记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
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
国人云:看我奥运。
M2ub6vSTnP要求1自选标题,如“交友铭”,“校园铭”,“班级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主题要明确,情调要积极健康。
公开课反思在上这堂课之前,我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
从设计开始至最后教案成形,大约花了半个多月时间,数易其稿,不可谓不用心。
但从最后教学效果看,还是有很多提高余地的。
这是为什么呢?0YujCfmUCw回想备课过程,我在刚开始时并没有很好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完全是靠着教参及其他参考资料混沌一片的在进行设计,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重点也没有。
以致于每次有老师提出建议我都照单全收,数易其稿,改动次数很多,改动幅度也很大,最后成形的教案已与初始稿大不一样。
我居然还引以为豪,认为是自己功夫下得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实是自己没有方向所至。
在备课方面我有教训要记取。
此外,在反复修改之中,突然有豁然开朗之感。
回首审视这一段,应该是把文章吃透,思路清晰到位的成果,之前的混沌摇摆归根结底是因为想得太肤浅。
eUts8ZQVRd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初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音乐美、再读(疏通文意、归纳中心内容)内容美、三读(读出感情)情感美、四读(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意蕴美,以读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四个环节的设计还是面面俱到了些,时间来不及。
所以只能平均分配时间,但每一个环节就无法深入,尤其是三读、四读。
第一环节读课文,因为学生预习充分,点评到位,时间花的并不多。
第二环节疏通文意花了10分钟,虽然较多,但比较实在,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
归纳内容上花了将近9分钟,学生回答不到位,教师点拨比较迟疑,不够透彻,教师板书也花了一点时间。
第三个环节读出感情,除了听读,学生平时对朗读要求归纳较少,耗费了时间,但归纳的还很不充分,更要紧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得到的朗读要点没有得到应用的机会。
可以重新设计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听读,再让学生在座位上自由朗读,然后让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在点评中归纳朗读要点。
第四环节通过活动理解课文深层思想内容的环节还可以多给予更多的时间。
比如可以利用学生设计的问题搞一次辩论,在辩论中对文章进行深层的探讨。
sQsAEJkW5T这节课在上课前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充分,拉近了因借班上课而产生的距离。
在上课时,比较注意学生的生成问题,比如说学生在朗读时的读音处理、理解错误等。
但对学生的点拨和评价还流于平庸,还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