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16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1)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公开课教案《陋室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是刘禹锡。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熟读成诵。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
一、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
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板书题目、作者) 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二、朗读感知,初识陋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1)、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播放视频)(屏显:听读课文的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2)检查听读效果:明确字音出示朗读节奏(3)、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大家在读之前,请注意老师给大家的朗读提示。
(课件展示朗读提示)(指名读字音后,自由放声读后,自我展示)(4)配乐个别读: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大家评价一下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等;(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陋室铭》;(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和翻译;2.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陋室铭》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如词语解释、句式分析等。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陋室铭》;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搜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典型的课文句子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通用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规范翻译。
2、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3、学习类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类比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的誓词:“学习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引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
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即兴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
刘禹锡又提笔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铭”的文体特点: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是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铭文。
语言的特色: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三、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学生自读后屏幕出示朗读节奏,齐读。
四、课文字词: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在于。
名:著名、出名。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陋室铭校内公开课教案

第一单元共课时
课题
25陋室铭
课型
讲读课
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认知能力
培养目标
铭,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文体;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劳:使···劳累,乱:使···扰乱。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目标
安平乐道,逆境中放平心态
重
点
教学内容(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疏通文意15
4.主旨探究
5、背景介绍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外拓展
重点字词:
无案牍之劳形,之,主谓之间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板书何陋之有)
劳:使···劳累,乱:使···扰乱。
陋室到底陋不陋?
刘禹锡写作的原因,迁居三次的故事。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练习注释8分钟
逐句翻译,教师讲解
讨论:不陋
环境优美
往来宾客
高雅活动
有高尚德行的人居住在这里,所以不简陋。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网络“铭”
网速不在快,能上就行。游戏不在多,好玩则灵。斯是网络,唯吾尽情。网站进的多,游戏打的勤。琢磨发信息,寻思看视频。可以发图片,看电影。无唠叨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虽非天堂,堪比学堂。网
字词,翻译
授课日期
班级节次
难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陋室铭教案一等奖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陋室铭》刘禹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②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上一学期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与成就。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为避免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成为必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陋室铭》观看视频使学生感悟古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重点句的翻译。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齐声朗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性预习检测:1、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简介“铭”。
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四、自主学习,知晓文意: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1、兴趣导入法2、诵读法3、合作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请一位学生用滑稽的语调读一读这篇《考试铭》。
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后,提问:大家知不知道它是根据哪一篇文章改写的吗? (《陋室铭》 ) 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如《座右铭》,《墓志铭》。
二、一读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关注用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掌握下列词的用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2)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长上,爬上
(3)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4)孔子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加强反问语气
三、小知识对偶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对或相近,这样的句子叫骈句,也就是修辞中的对偶。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
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四、二读:背诵这首《陋室铭》,回味它的隽永意境与深长韵味吧!
理解课文,用文中原句填空: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主旨句:惟吾德馨统领全文的词语:德馨。
3、画龙点睛的句子:何陋之有?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归纳中心和写法
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六、三读:品味语言,体悟意蕴
哪些字眼的表达突显功力,哪些句子的节奏韵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读完后说说你的体会。
改一改,读一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室不在华,有德则馨。
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
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
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读来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
教师赠言: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给自己在心底留一块净土。
“惟吾德馨”
七、拓展延伸
1.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如: 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2.仿写课文,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托物言志”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则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
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
一心破记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土雄狮吼,
西方苍鹰鸣。
国人云:“看我北京!”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
斯是公仆,服务于民。
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
可以明实况,查真情。
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
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
众人曰:“公仆精神!”
八、布置作业
你能仿写吗
看了刚才这些“铭”,你能否借鉴他们的写法写一篇仿作。
1、为自己要仿写的内容选定标题,如“电脑铭”,“考试铭”,“交友铭”“旅游铭”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讨论:此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什么问题来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仿写作品之一: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
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仿写作品之二:
检查铭(讽刺某些学生)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有玩就行。
背手扬脸,架子哄哄。
走路腆小肚,袋装一本子。
遇人斜眼看,逢问鼻子哼。
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
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
汇报皆未入耳,看啥全没记清。
拎足土特产,摆手就回城。
众人云:“官僚典型”。
结束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唐)
板书设计
陋室铭
托物言志
物-------志
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立规矩、上期期末试卷评讲
第二周:孙权劝学、邓稼先
第三周:说和做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
第四周:木兰诗、黄河颂
第五周: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
第六周:写作训练学习抒情、卖油翁
第七周:阿长与《山海经》、《老王》
第八周:台阶、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第九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试卷评讲、短文两篇
第十二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
第十三周:最苦与最乐、写作训练怎么选材
第十四周:古代诗歌五首、紫藤萝瀑布
第十五周:一棵小树、外国诗二首、写作训练文从字顺
第十六周:河中石兽、伟大的悲剧
第十七周: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
第十八周:写作训练语言简明、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及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