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楠溪江流域生态旅游开发分析_裴雪姣

合集下载

福建农林大学2018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福建农林大学2018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杨本
李志国
25
蜂学学院
荧光衍生—HPLC法检测蜂蜜中3种a-二羰基化合物
汪万利
陈文彬
26
资源与环 境学院
微生物电子驱动的均相光催化产氢过程
刘鑫宇
陈曼
27
资源与环 境学院
Azospirillum humicireduce ns生物回收钯纳米棒的胞
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
李朝奔
游乐星
28
资源与环
境学院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研究一一以海南省为 例
唐静
宋羽
29
资源与环 境学院
20世纪40年代以来福建省大陆海岸带利用程度变化与 分析
林金城
毋亭
30
食品科学 学院
年产1000吨百香果保鲜冷库及配套生产线设计
王明钰
林艺芬
31
食品科学 学院
莲子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分子特性的研 究
康昱倢
郭泽镔
32
食品科学 学院
低PH和NaCI对金线鱼肌球蛋白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陈明清
何均琳
57
经济学院
河南省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
任琳
杨朝英
58
经济学院
贫困户主体视角下金融扶贫绩效分析与促进--以漳州 市云霄县为研究区域
张精
刘飞翔
59
管理学院 (旅游学 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孙于岚
戴永务
60
管理学院 (旅游学 院)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对目标企业盈利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EVA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办丁易购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陈鸿兰

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

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

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笔者直面永嘉楠溪江的生态环境日趋失衡,水质污染日渐严重的态势,深感忧虑。

为此,立题剖析现状与困局,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一江清水之浅见。

1.楠溪江区域特色和发展态势永嘉楠溪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瓯江下游左岸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主流长公里。

楠溪江水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水质显中性,ph值为7,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誉为“天下第一水”。

楠溪江是永嘉县人民最重要的饮用水资源,有近50万人饮用楠溪江之水。

随着省重点工程——楠溪江引水工程的建成引水,实现了跨区域向乐清市供水,有效解决了乐清人民饮水的困境。

目前,楠溪一江清水供饮人口将近150万。

楠溪江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林美”的独有特色和以田园山水见长而闻名遐迩。

改革开放以来:永嘉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楠溪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开发高度重视,在发展战略的定位上,从“沿江金色工业带、沿溪绿色旅游带、沿山特色农业带”的发展战略到“三带二级一目标”的战略深化,再到“楠溪江大生态旅游区”和“建设生态县”战略的深度实施,都紧紧围绕以保护楠溪江生态环境为主题;在制订规划和政策措施上,从九十年代初,县政府就出台文件严禁在沙头以上的楠溪江中上游区域创办污染性企业,同时整治并取缔了小楠溪流域上游的石染钼矿厂,并相继制订出台《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方案》,《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医疗废物污染处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加强楠溪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年又出台了《永嘉县楠溪江河道疏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的政策;在《十二五规划》上,突出楠溪江流域截流纳管工程与污水主干网及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垃圾转运站等投资建设项目;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乡镇的创建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任而开展创建和整治活动。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一条河流,被誉为闽东第一江。

以下是对楠溪江的研究报告:
一、地理特征:
1. 楠溪江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部,发源于玉屏山南麓,流经福鼎市、柘荣县和屏南县,最终注入东海。

2. 楠溪江全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24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8‰,水量丰富稳定。

3. 楠溪江上游为山谷河段,流域内河谷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瀑布和峡谷景观。

二、生态环境:
1. 楠溪江上游流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常见的鱼类有鳜鱼、苏眉和泥鳅等,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如斑节鲈和乌鳢。

2. 楠溪江中游流域属于平原区,河水清澈,水生植被丰富。

河岸两侧的湿地为许多候鸟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 楠溪江下游流域有较大的农田和城市开发,受到一定的污染影响。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以保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

三、经济利用:
1. 楠溪江流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和柑橘等农作物。

2. 楠溪江的水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电能源。

流域内修建了楠溪江水电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3. 楠溪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
光旅游。

主要景点有楠溪江瀑布群、九龙湖风景区和横濑村等。

总结:楠溪江作为宁德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旅游价值。

然而,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楠溪江面临着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确保楠溪江的可持续发展。

谈永嘉楠溪江旅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谈永嘉楠溪江旅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谈永嘉楠溪江旅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由于我县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国内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

本文从分析我县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县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一、我县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一)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由于我县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

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二)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尽管我县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诈购物、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现象,隐含着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如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不仅关乎整个旅游行业形象的改善,更关系到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关于旅游开发破坏环境的批评日渐增多,受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加上相关法律规章的欠缺和执法不严,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等都加重了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并行不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

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可编辑)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可编辑)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毕业论文(20_ _届)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摘要楠溪江的独有特色,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它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明,清,甚至是宋代的一些建筑。

楠溪江山水文化和古村落文化完美结合,这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乡村生活的最好体现而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近年来,楠溪江古村落旅游开发进程迅速,也正是在当前市场不断深化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楠溪江古村落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村内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遭到很大的冲击,旅游文化产品庸俗化,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本地居民保护意识缺乏等。

本文在对楠溪江进行实地深入调研和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共赢的视角,结合一些理论基础和资料数据,分析当前楠溪江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对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其对策建议,可为楠溪江地方政府和当地旅游局在做出的关于楠溪江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提供可操作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本文研究意义还在于吸引人们关注古村落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的更多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加强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开发;价值AbstractNanxi river is known as the cradl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its own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a long history, now has also retained the buildings which buil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even in Song Dynasty.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culture and ancientvillage culture in Nanxi river not only reflects the rural life but also a perfect tourist attraction。

自然景观资源游憩承载力评价技术指南

自然景观资源游憩承载力评价技术指南
4
设施与服务能力
4.1 交通设施
交通流量监测、道路状况评估
交通管理部门数据
交通顺畅、设施完善为良好,偶有拥堵为中等,经常拥堵为较差
4.2 接待设施
住宿、餐饮、购物等容量评估
景区管理部门数据
满足游客需求、服务质量高为良好,部分时段供不应求为中等,长期供不应求为较差5Fra bibliotek管理与规划能力
5.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文件、执行情况检查
自然景观资源游憩承载力评价技术指南
序号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估方法
数据来源
评价标准
1
自然环境容量
1.1 植被覆盖率
遥感监测、现场调查
卫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
≥XX%为良好,XX%-YY%为中等,<YY%为较差
1.2 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
达到国家XX类水质标准以上为良好,XX-YY类为中等,低于YY类为较差
景区管理部门自评、第三方评估
制度完善、执行到位为良好,有待完善为中等,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为较差
5.2 规划合理性
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审批文件、专家评审意见
规划科学、合理、前瞻性强为良好,基本合理为中等,存在明显缺陷为较差
1.3 空气质量
空气监测站数据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XX级以上为良好,XX-YY级为中等,低于YY级为较差
2
生态系统稳定性
2.1 物种多样性
物种调查
生态学专家调查数据
物种丰富度高、多样性指数为XX以上为良好,XX-YY为中等,低于YY为较差
2.2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
GIS分析、专家评估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裴海萌;管华;叶姣霓【摘要】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生态质量为生态质量较好级别,但面临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关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实现洪泽湖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The Hongze Lak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Jiangsu province.On-therspot investigation and the quality synthetic evaluation result indicated:its ecological quality is on better level,but it faces some issues,such as the wetland biodiversity to be threatened,the area to wither,the habitat worsening and the confusion of management.We should adopt the correlativ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positively to realiz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ngze Lake wetland.【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0)004【总页数】6页(P319-323,329)【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评价;可持续利用;洪泽湖【作者】裴海萌;管华;叶姣霓【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洪泽湖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介于N33°06′~33°40′,E118°10′~118°52′之间,分属洪泽、淮阴、盱眙、泗阳和泗洪5县,西纳淮河,南注长江,东贯黄海,北连沂沭水系,承接淮河上、中游15.8×104?km2流域面积的来水,是淮河中游、支流与下游河道的联结点,湿地水域面积1?597?km2,容积135×108?m3[1-3].洪泽湖湿地是鹤类、天鹅等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湿地植被群丛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方案列为优先保护地区,2001年11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境内,由杨毛嘴湿地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农场鸟类自然保护区、城头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陈圩林场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下海湾标准地层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组建而成,面积23?143?hm2,其中核心区2?205?hm2,缓冲区4?659?hm2,实验区16?589?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4%、19.9%和7.07%.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总体良好,但一些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第一,湿地丧失较为严重.围湖造田、围湖养殖,加上河流冲刷、泥沙淤积,造成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萎缩、破碎,这给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第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湿地污染、面积畏缩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4].我国4大湖泊生物多样性的排序为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洪泽湖位列倒数第二.第三,水产资源衰退现象突出.湖区过量捕捞鱼类、水草等原因导致水产资源衰退,特别是水草顶级群落的消失带来了次生性绝灭,江湖阻隔造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破坏以及鱼类种类减少和明显小型化.第四,水质污染依然存在.长期以来,该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质极不稳定,污染事故不断.1997年以来,淮河流域实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展开了全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水质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止,目前洪泽湖水质基本为III类,局部、短时段达到IV 类.近年来,洪泽湖面临着局部湖区发展与治淮整体利益矛盾,水利与水产矛盾,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洪泽湖地区水产资源和湿地保护要服从治淮和防洪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春季和初夏供水的需求,围区生产建设要考虑滞洪,水位调控要兼顾保护水产资源,水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又必须考虑水位的剧烈变化等等,各种矛盾较为突出,协调难度很大.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属于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的范畴.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参考同类研究的成果[5],选取我国目前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型、面积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干扰7个指标,作为研究的一级指标.为便于操作,每项每项Ⅰ级指标又划分为数个次级层次的亚指标,并结合我国湿地特征和资源现状,建立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学号:2012025233一、研究区概况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外形呈喇22叭状,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

受季风影响,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风速湾口大于湾顶。

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属亚热带地区。

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

研究区位于慈溪市,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

其具体范围为:东经120? 55? ~121? 30?,北纬30? 10? ~ 30? 42?,包括水域在内,面积约2500km2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研究区采用2000年6月、2002年11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

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

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

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8. 7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

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

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21-26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楠溪江流域生态旅游开发分析裴雪姣1,宋迎昌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北京1024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摘要:对开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科学测评是进行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楠溪江中上游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高于需求,总生态承载力供需比为1.3ʒ1,草地和水域用地生态承载力出现赤字,旅游人均生态足迹是本底人均生态足迹的1.22倍。

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可以支持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但在开发中既需要加大对生态资源的持续性保护和输入,又需要重视对流量式旅游的监管和限制。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盈余;楠溪江流域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831(2014)01-0021-06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Nanxi River Basin Based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PEI Xue-jiao 1,SONG Ying-chang 2(1.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rionmental Studies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China ; 2.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5,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 reg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therein.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Nanxi River Basin in 2010.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ly was higher than the de-mand ,being at a ratio of 1.3ʒ1;however ,deficits still appeared 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fractions of grasslands and water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raveler was 1.22times as high as the local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On the whol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is basin is enough to support benign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Nevertheless ,it is essential not only to strengthen continuous conservation and input of its ecological resources ,but also to pay high at-tention to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flow-based tourism.Key words :ecotourism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surplus ;Nanxi River Basin收稿日期:2013-05-2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10300)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资本,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否得到可持续的维系决定着其旅游业发展的持久性[1]。

任何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阈值,一旦其所承受的负荷超过该阈值,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该区域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世纪议程曾提出“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必须是准确评估地球负载能力和对人类活动的恢复能力”[2]。

生态承载力反映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生态承载能力的测评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已在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众多领域被广泛采用[3-4]。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最早由加拿大学者WACKERNAGEL 等[5-6]于1992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分析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主要方法之一。

楠溪江是浙江省的重要水系之一,贯穿于温州市永嘉县整个县域,是永嘉县及邻近县的重要水源,楠溪江中上游流域包含了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当地历届政府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并未对楠溪江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开发,使其至今仍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状态,被众多文人雅士喻为钟灵毓秀的“桃花源”。

而随着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以及沿江一带工业经济的发展,楠溪江已逐渐成为休闲度假、游览观光以及解读历史、体味先民生活的胜地[7]。

楠溪江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突显,当地政府对此相当重视。

但目前关于该区域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的报道[8-9]尚鲜见。

该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法,对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供给进行分·2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30卷析,以期为该区域生态旅游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1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楠溪江位于瓯江下游,是瓯江流域第2大支流,纵横浙江省永嘉县。

楠溪江干流发源于括苍山脉北支大青岗南坡,罗岭西侧,源头海拔1192m,流经永嘉县37个乡镇706个行政村,在瓯北镇清水埠注入瓯江。

楠溪江流域主体在永嘉县境內,流域面积2436km2,流域基本地貌类型以剥蚀中低山为主,属浙南中山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楠溪江水环境被划分为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和多功能区3大类功能区①。

截至2011年,楠溪江中上游(沙头镇以上)全部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特别是源头至上游区可达Ⅰ类水质标准②。

楠溪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5.35%,高于永嘉县及浙江省平均水平③。

通过2012年8至9月的调研,选取楠溪江中上游(沙头镇以上)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

该区域包括永嘉县31个乡镇和2个林场,其不但是永嘉县绝大部分乡镇和邻境乐清市部分乡镇的主要民用水源地,而且拥有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楠溪江开发与保护的重点区域④。

1.2计算方法1.2.1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指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需的能够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在生态足迹的计算中一般将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6种类型[1,6-7]。

本底生态足迹计算公式为Ftot =NˑFav=Nˑrjˑ∑a i=Nˑrjˑ∑(c i/p i)。

(1)式(1)中,F tot为总生态足迹,hm2;N为人口数;F av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1;r j为均衡因子;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a i为第i种商品折算的人均生物生产面积,hm2·人-1;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c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人均消费量,t·人-1或hm2·人-1;p 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kg·hm-2或GJ·hm-2。

得益于优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楠溪江已吸引了一定规模的游客量。

故该研究除进行本底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外,还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计算。

旅游生态足迹指旅游者生存与活动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其通过与区域本底生态足迹的“叠加”效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受统计数据的限制,该研究仅对楠溪江景区内的旅游交通、住宿和餐饮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汇总为旅游综合生态足迹。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计算公式[1,10]为Ftransport=∑(S iˑRi)+∑Q jˑD jˑC j/W()。

(2)式(2)中,F transport为旅游交通生态足迹,hm2;S 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面积,hm2;R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游客使用率,%;Q 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数;D 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平均旅行距离,km;Cj为第j种交通工具的人均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t;W为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109J·hm-2。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计算公式[11-12]为Faccommo=∑(Q i'ˑS i')+∑365ˑQ i'ˑK iˑC i'/W()。

(3)式(3)中,F accommo为旅游住宿生态足迹,hm2;Q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拥有的床位数;S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建成地面积,hm2;K i为选择第i种住宿设施的年平均客房出租率,%;C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能源消耗量,t;W为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109J·hm-2。

①永嘉县人民政府.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008—2010年),2009.②永嘉县环境监测站.永嘉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年),2011.③浙江省建设厅.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50年),2009.④永嘉县林业局.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规划(2009—2020年),2010.⑤浙江省建设厅.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50年),2009.由于缺乏客源和宾馆的详细数据,在具体计算时,交通生态足迹的计算忽略了游客常驻地到目的地的能源消耗,并假设所有游客皆乘坐汽车往返于景区内的3条主要公路(比实际值偏低)⑤;餐饮生态足迹的计算以本地人均生物能源消费为标准[6],通过将旅客人次折算成本地居民人数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