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洪泽湖渔文化调研报告

浅谈洪泽湖渔文化调研报告
浅谈洪泽湖渔文化调研报告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苏北平原中部偏西,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称洪泽湖。1128年黄河侵泗在夺取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下游河道受黄河泥沙沉积淤高,宣泄不畅,逐渐失去了入海水道,中、上游来水就在盱眙以东的一些小型湖泊中潴水,使湖面相互连通,并逐渐扩大为洪泽湖。湖面呈不规则形态,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58千米,控制水位在12.5米时,湖溶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湖水全凭东岸洪泽湖大堤作屏障,湖底高程高出东侧平原4~8米,成为高出地面的悬湖。平均水深仅1.35米,最大水深4.75米,是一个典型的浅水型湖泊。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40',东经118°10'~118°52'之间。

一、洪泽湖生态资源情况与概述

由于洪泽湖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渔文化和生活习俗与中国其他淡水湖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一是这里是我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处,四季分明,年无霜期长。鱼类资源丰富,湖水通淮河、长江、黄海,有极为良好的鱼类天然回游通道和丰富的饵料,主要有鲤、鲫、鳊、鳜、鲌、草、青、鲢、银鱼、乌鳢、青虾和大闸蟹、小龙虾等多种水生产品,是我国主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二是这里的湖面开阔,湖底浅平,船都呈现方头,底部平宽,船头都是开花浪,这特征是五大淡水湖中唯一的。三是这里的渔民基本上是清代中期以后洪泽湖水面扩大,水位相对稳定,水浅滩多,以致引来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大批渔民涌入洪泽湖捕鱼为生。口音北方话的偏向“侉”音方言,服饰为上衣对襟下身免裆裤,颜色均为黑、蓝、白三色为主色调。四是由于洪泽湖的水灾频发,与水患抗争在很长的时期内是这里人民群众的主题,因此出现许多与水怪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且都是勇敢善良战胜水怪或邪恶,现实中得不到的结果在虚构中获得精神的满足。

1.渔民人口情况

洪泽县现有渔民 1.4万人,渔业劳动力0.95万人,主要分布于老子山、西顺河、岔河、仁和、高良涧、三河、蒋坝镇。目前,大部分渔民以养殖兼捕捞为生,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弱,生产水平低下,大多生活质量不高。以前大多以船为家,整天在湖区漂泊,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80年代中期,洪泽县先后对湖区渔民实施陆上安置,将大部分渔民转移至陆上定居,但由于渔民居住相对偏远,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实施不够完善,致使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由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收入水平不高,目前部分渔民主动放弃渔业生产转业水运,或靠外出打工为生。全县有近五分之一渔业劳动力转业。受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渔民仍然以渔业为生。

2. 洪泽县2005-2010年渔业生产情况表

单位:公顷、吨

3.洪泽湖水资源和水质情况

洪泽湖湖岸线达554.60公里,湖面最宽处达60公里,在蓄水位12.50米时,湖区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1.27亿立方米。湖水位13.50米时水

域面积为2231.90平方公里,库容52.95亿立方米,湖区水域面积3604.18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12.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量330.40亿立方米,出湖量342亿立方米,换水率高为正常库容的11倍。湖水矿化度较低平均208.40毫克/升,属偏富营养性湖泊,水质比较好。洪水时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大部分洪水由淮河入江水道排入长江下泄入海,另有部分洪水经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下泄入海;遇大洪水时,还可以通过二河经淮沭河分淮入沂,由新沂河下泄入海。目前,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已建成,设计流量2270m3/s,这样洪泽湖部分洪水可直接下泄入海。洪泽湖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灌溉水源,担负着下游近2000万亩耕地的灌溉,并通过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将洪泽湖水输送到淮北的每个角落。洪泽湖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线路上的巨型调蓄水库。

洪泽湖水质监测由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共设置九个监测点,分别为蒋坝镇、成河乡中、临淮乡、老山乡、高涧镇、龙集乡北、成河乡东、成河乡西和成河乡北,其中前六个测点为国控点位。从2008、2009、2010三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总体洪泽湖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总氮,其他监测项目能够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洪泽湖总体水质持平,变化不大。

4.洪泽湖水产资源情况

(1)洪泽湖鱼类种群

据光绪丙子《清河县志》记载,洪泽湖鱼类种类较多,其中以鲤鱼、鲂鱼、鳜鱼、黄瓜鱼、小白鱼等较为有名,尤以鲤鱼为多。新中国成立后,水产科研部门曾对洪泽湖鱼类资源作过四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洪泽湖鱼类种群呈明显下降趋势。1960年,水产部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调查,湖区鱼类有100种以上;1973年,中科院南京地理研究湖泊室调查,湖区鱼类为81种;1982年,洪泽县水产研究所调查,湖区鱼类为84种;1989年,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湖区鱼类仅有67种。

(2)洪泽湖主要经济鱼类

鲤鱼洪泽湖鲤鱼品种有湖鲤、黄河鲤等5种,以湖鲤为主要种群,都是捕捞和养殖主要品种。产卵场遍布全湖,鱼苗产量大,使鲤鱼产量较其它种类高。

鲫鱼洪泽湖鲫鱼年产量占湖区总产量15%左右,占湖区大型经济鱼类产量40%左右。具有适应性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鳜鱼俗称桂鱼、季花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具有外形美、肉质鲜嫩、无绒刺、经济价值高、生长快、个体大等特点。2006年我县开始规模化养殖,主要养殖模式为套养,目前,全县鳜鱼套养面积4000公顷以上。

在洪泽湖鱼类品种中红鳍鲌(白鱼)、长春鳊、团头鲂(武昌鱼)、鲚鱼(毛刀鱼)、银鱼、乌鳢(黑鱼)、黄颡鱼等之类,都是经济价值高,肉质鲜美的优质鱼类。

除了以上洪泽湖主要鱼类品种外,近年来引进或繁育了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养殖品种。如:罗非鱼、兴国红鲤、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斑点叉尾鮰、俄罗斯鲟等。

(3)洪泽湖虾、蟹资源

虾境内虾有5种,即秀丽长臂虾(白虾)、日本沼虾(青虾)、锯齿新米虾、中华小长臂虾(草虾)、蝲蛄(小龙虾)。洪泽湖优势虾种为白虾,其次为青虾和小龙虾,其它极少。白虾、青虾和小龙虾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白虾全湖均有分布,青虾以浅水湖滩的草地沼泽分布较多。80年代后,小龙虾产量有明显上趋势。2004年以后,我县积极开展小龙虾养殖探索工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000公顷,养殖产量为1149吨。

蟹境内蟹类有中华绒螯蟹和锯齿溪蟹(数量极少)两种。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为洄游性动物,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1953年,三河闸建成后,阻断

河蟹湖海洄游通道,湖区蟹产量逐年下降,上世纪60年代初几达绝迹。1969年,洪泽湖开始试放蟹苗,都取得较好效益,此后逐年增加放流量。1981年,洪泽湖最高放流蟹苗5.4225吨。1985年后,因沿海蟹苗资源匮乏,捕捞量及放流量锐减,湖区蟹产量亦大幅度下降。1988后,沿洪泽湖农渔民陆续开展中华绒螯蟹内塘养殖工作。到2008年,我县河蟹养殖面积为5666.67公顷,其中优质大蟹面积3400公顷。河蟹养殖总产量3195吨,产值3.5亿元。

(4)洪泽湖底栖动物资源

据1982年洪泽县水产研究所调查,洪泽湖有底栖动物39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6种,环节动物门3种、节肢动物门10种(见洪泽湖底栖动物名录)。洪泽湖底栖动物总量(不包括虾、蟹类)为33.79万吨,平均1.72吨/公顷,其中软体动物33.71万吨,占99.76%。湖心区、东南湖湾和淮河入湖段分布较多。密度93.88个/平方米。1990年冬至1991年秋,洪泽县水产研究所对洪泽湖的螺蚬资源作专题调查,确定螺蚬总存量为24.3万吨。其中螺3.01万吨,占12.4%;蚬21.29万吨,占87.6%。螺蚬资源分布以东部湖区、东南湖区、淮河入湖口数量较多。洪泽湖黄蚬品质优良,近年来,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十分受欢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5)洪泽湖水生植物资源

洪泽湖水生植物品种较多,面积较大。20世纪50年代以前,漫滩遍湖都是芦苇、蒿苗、芡实、菱、藕,水生植物总面积约占湖面90%。50年代以后,由于三河闸、二河闸等大型水利设施的修建,湖区的水位被抬高,除滩地和浅滩以外,大部分草地被淹没,加之80年代大量围湖造田,使的湖区水生植物面积锐减。1982年,全湖水生植物覆盖面约占湖面的45%左右,水草总生物量1519500吨,芦苇生物量145000吨,全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鲜重)1664500吨。1989年,全湖区水生植物面积约55000公顷,2008年,全湖区水生植物面积不足40000公顷。

在洪泽湖81种水生植物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马来眼子菜、聚草和金鱼藻,植被区的大部分水域都有分布,以溧河清、扬老洼、成子湖沿岸等地较多。芦苇属多年生的挺水植物,芦苇是湖区的宝贵资源,素有第二森林之美称,多用于建筑、编织、制作纤维和造纸。具有防风固堤作用。菹草、苦草和黑藻属沉水植物,主要分布于溧河洼口、候咀洼及各航道中。全湖年产量可达10万吨(鲜重,下同),是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优良食料。

菱和荇菜属浮叶植物,成片分布于穆墩的猪圈滩、临淮头的放猪滩及尧兴滩等处,菱秧和荇菜大多被当地群众用作家禽饲料,少量被人们作美肴食用,近年来在绿色生态和乡土菜、农家菜的推动下,在饮食方面需求逐步增大。

莲属于多年生的挺水植物,呈条片状分布于临淮头的放猪滩及淮河口的顺河滩、淮仁滩等滩心。该植物除可年产荷叶及荷梗17.5万吨以外,还可年产藕205万吨,莲子100吨,但目前仅利用其中很少一部分。莲的药用价值很高,几乎全株可入药。莲子还是一种高级营养品,有滋补强身之功效。

5.洪泽湖渔业生产方式现状

水产养殖起步于1977~1982年,国家在洪泽兴建商品渔业基地,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商品渔业基地668公顷。1988年初步形成了以养为主,捕捞为辅的渔业生产新格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水产养殖业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1993年,开始发展河蟹养殖,并带动特种水产品养殖发展。1996年全县河蟹池塘养殖面积达1820公顷。1996年以后开始发展湖区围网养蟹和网箱养殖,全县养殖面积达9346.66公顷。2002年开始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2003年洪泽县被省海洋与渔业局列为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整体认定试点县,全县共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21个,基地面积5267公顷,认定无公害水产品37个,实现了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的过度。2005年,洪泽县举办首届洪泽湖优质大闸蟹展示暨蟹王、蟹后评比活动,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当年11月洪泽湖大闸蟹在吴中河蟹文化艺术节揭开了洪泽湖大闸蟹品牌宣传和实施品牌战略的序幕。2006年再次举办第二届洪泽湖优质大闸蟹展示暨蟹王、蟹后评比活动。2009

年洪泽县举办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进行了洪泽湖大闸蟹宣传推介活动,使洪泽湖大闸蟹名扬海内外。2005年开始实施高效渔业规模化,加快引进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建立了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和省级特种水产良繁场,推动了我县高效渔业的发展,2011年全县高效渔业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2010年我县实施退围还湖生态渔业工程,拆除湖区养殖实施6.5万亩,重新规划安置渔民养殖面积1.5万亩。加快了我县实施生态渔业的步伐。我县渔业主要经济形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2008年我县相继成立了各种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渔业的组织化经营。2009年渔业总产值达 8.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养殖产量达5.4万吨,产值7.2亿元。2010渔业产值达8.52亿元,其中养殖产量3.96万吨,产值6.9亿元。

6.洪泽有关渔文化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

(1)洪泽湖渔人码头风景区

洪泽湖古堰(又称洪泽湖大堤)从建坝至今,它的防洪功能尤为突出,是四大江河防御重点之一,大堤是淮河中下游地区10多座城市防洪安全屏障;是里下河地区的安全保障;是中国水利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被誉为“水上长城”。为保护、挖掘、弘扬“渔、古、水”元素,县政府去年提出了打造成最具特色、最有影响、最先开放的洪泽湖渔人码头风景区。正在建设中的风景区主要由“古八景”构成,即古堰首、古水街、古帆船、古楼阁、古寺庙、古船坞、古渔市、古船闸项目总占地300亩,总投资约4.5亿元。该项目主推渔文化生态保护项目,主打渔业休闲、水乡旅游、湖鲜美食、非遗互动、旅农结合的鱼米之乡景观。项目建成后将是苏北地区的湖滨观光、生态休闲场所;中国渔文化之旅的重要目的地,华东地区知名的度假和会议基地,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休闲渔业旅游区。

(2)砚临河风光带

砚临河风光带位于城区砚临河两岸,总面积18.5公顷,总投资5819万元。风光带分6个功能区,即文化活动区、文化体验区、亲水休闲区、娱乐休闲区、老

年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主要景观有曲桥、方亭、花架、观景平台、栈道、溪石驳坎、卵石滩、喷泉、雕塑、文化景墙及休闲健身广场等。

(3)洪泽湖文化广场

以凸显洪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为特色,总体布局做到了动静分明、开放自如。一是通过反映洪泽湖“渔”地理特质的九牛二虎一只鸡广场、浮雕墙、浮雕地坪、龙腾柱及大型的演舞台,建立一条直通河岸的观景轴线,突出观景与地理文化的统一;二是通过提取洪泽“渔”历史文化的几个节点,大禹治水、楚汉相争、三国争霸串联起来,与休闲广场的水边露台、水岸亭廊、儿童活动及老年健身场所结合并穿插桥、廊、座椅等一系列景观元素,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三是通过改变原有堤岸的坡度,并在两岸种植大量的植被来改善生态环境,沿河布置木平台、花坛、木桥、临河大看台等小品使河岸变成连贯的靓丽悠闲舒适的林荫休闲带,为市民观赏亲近砚临河提供条件。该项目已建成,目前已形成彰显洪泽城市魅力的市民休闲场所和重要的旅游景点。

(4)岔河镇白马湖村渔文化建设

为打造以洪泽湖渔文化为特色、高标准生态观光旅游及高标准生态养殖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我县于2007年8月委托南京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洪泽县岔河镇白马湖村完成了建设整治规划设计。美丽富饶的白马湖村位于洪泽县岔河镇东部,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资源丰富,风景怡人,宛如一颗璀璨的湖畔明珠,水域面积约为3万亩,其中养殖水域面积1.8万亩,总人口565人,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特色村庄整治范围为骆家店,规划户为54户,总用用地面积为4.8公顷,全部为水域中独立分散的岛屿,同外部的交通仅有水路进行联系,用地由南北两个岛屿围合中部的鱼塘而成,白马湖骆家店四周芦围荡天然水乡村庄特色。

(5)“水乡泽国”老子山

老子山镇辖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8万,占地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90%以上是水面,素有“水乡泽国”、“温泉之乡”之美誉。近几年来,我镇依托“名湖、名泉、名人”等独特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投入4亿元,建成了艳阳温泉山庄、淮上明珠温泉度假村、江苏省运动康复基地、钟山温泉度假酒店等一批旗舰型旅游项目。

二、洪泽湖渔文化生态情况与分析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的存在是一个系统自我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是纵向的历史发展与延续,另一方面是横向的流传与交融。在漫长的历史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湖、与水、与渔、与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语言并成为这里的人们共同的生活和生存方式。我们经过三年多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基本上摸清了底数。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完成建立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的既定目标。

以下为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主要内容的特征和分析:

1.民间文学凸显出洪泽湖渔文化特质。这和洪泽湖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系。唐代以前,洪泽湖尚未形成,这里只有一些小的湖泊。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龙舟航行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称“洪泽湖”。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于河南阳武决口,黄河水倒灌洪泽湖,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泥墩湖、万家湖等小湖泊和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大湖。由于洪泽湖的形成年代跨度较长,在民间演绎出许多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又因人们经历了与洪魔斗争的艰辛与水患带来的痛苦,期盼有一种神圣的力量使他们摆脱洪涝灾害,当这种愿望不能实现时,便在思想上寄托于神灵,于是《九牛二虎一只鸡传说》在洪泽湖地区出现并广为流传,这一传说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题,充分反映了洪泽湖地区百姓千百年来的愿望。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弘扬那些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与洪泽湖有关的神话传说还有许多,如《九龙湾传说》、《白马湖

来历传说》、《龟山传说》、《巫支祁传说》、《水漫泗州城传说》、《白马湖来历传说》、《天鹅湖传说》等等就是众多神话传说中的代表。在现实的生活中,洪泽湖地区的历史,就是一部与洪涝灾害作斗争的历史,这里的人民历经了千辛万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过程中。在洪泽民间文学中都有涉猎。如歌谣、谚语、谜语等,基本上来自湖区渔民、农民的生产实践和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这对于研究湖区渔民、农民文化渊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2.传统技艺以洪泽湖渔具制作、湖鲜烹饪为主。洪泽地区自古以来宜农宜渔,人们为获得渔业和农业的丰收,不断改进渔具渔法和农耕器具,由此也提高了传统的手工技艺,这是洪泽地区渔具和农业器具发达的原因所在。至今,许多传统的手工制作渔具、农具、生活用品的技艺还在民间传承发展着,如木工造船、捕鱼工具、柳编、竹编、芦编、蒲草编织等。洪泽湖是“鱼米之乡”,饮食文化十分丰富,这里的人们不仅能烹饪出各种湖鲜菜肴,而且能做出精致美味的鱼宴席。蒋坝镇的先民们还研究出将鱼剔去骨刺,取其鱼肉做糊,然后配以佐料制成鱼圆,烹饪出酸汤鱼圆。朱坝镇的农民还将鱼的食法和五谷杂粮的食用结合起来,烹饪出“活鱼锅贴”这款闻名大江南北的著名湖鲜菜。洪泽湖地区滩头、沟渠、河道、湖堤处处绿草丰盛,宜发展养殖业,养羊、鹅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正因人们有了这些资源,在羊、鹅的烹饪方面有独特的技艺,“黄集羊肉”,“东双沟老鹅”都是享誉大江南北的名吃。这些丰富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推动了洪泽餐饮消费、美食技艺的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洪泽湖地区生产发展的宝贵资料。

3.传统音乐以淮河和里下河地区民歌小调为基础形成了洪泽湖区域特色的各种文艺形式。洪泽湖地区汇集了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湖北五省的渔民,他们将当地的具有淮河流域特征的文艺形式带到洪泽湖地区,并形成别具特色的洪泽湖地区文艺形式,尤其是民歌格外丰富,这些民歌大多是在以上五省的民间小调和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有南腔北调,又有正宗的黄梅戏、河南梆子、山东吕剧、江苏淮剧、杨柳青等传统的民间传统戏剧唱法,这对研究和开发洪泽湖民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洪泽的传统舞蹈亦与洪泽湖的传说、渔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岔河高跷》是木匠修理渔船时,因船架高后修理困难,于是将高跷绑在腿

上,修船工跟随修船敲打的节奏行走,久而久之发展成独特的《岔河高跷》。《洪泽湖渔鼓舞》是洪泽湖渔民将驱邪、祈求平安的“跳神”,加上渔民欢乐吉祥、庆祝渔业生产丰收的动作演变而来;《洪泽湖舞龙》则是渔民将陆上的舞龙,浓缩、借鉴到船上舞龙。目前,洪泽湖民歌在洪泽县农村50岁以上的人群中,传唱者较多,舞蹈和舞龙在传统的节庆活动时成为重点表演项目。

4.人生礼俗浸透着淮楚齐鲁文化的元素形成洪泽湖地区特有的礼仪风俗。洪泽人民生活淳朴,礼仪周到,从生到死都有一套礼俗。新生儿有满月礼、满周岁有抓周礼、男孩留小辫子的满10-12周岁做成人礼(俗称剃小辫子)、成年后要举办婚礼、年过50要做寿礼、辞世后要举行葬礼等。虽然这些人生礼俗在全国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但洪泽湖地区人们的人生礼俗别具特色。这里渔民结婚过去一直沿袭着“部落式”内部通婚的习俗,举行婚礼的当天从早晨卯时接新娘至下午,要完成新婚礼仪中的“出门”、“回门”、“会亲”等,渔民形象地称之为“三场芝麻一场打。”随着时代的发展,渔民已经打破了水陆不通婚的封建习俗,但因渔家传统婚嫁礼仪简朴节俭,且充满着喜庆的气氛,所以一直为渔民所接受,得以延续至今。洪泽湖地区民间丧葬礼仪,除与全国各地一样有戴孝、哭丧、摆祭礼等礼仪外,还有家人捧着死者画像抬着随葬品巡游,每当经过近邻、亲友家门前时,人们都要为其摆路祭,以此表示亲朋友邻们对死者的怀念。洪泽湖地区一整套的人生礼俗,充分体现着洪泽人民自古重视对人生的教育、激励和安慰,尽管如今人们已经随着现代化的生活节奏,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但这一整套古老的人生礼俗却没有大的改变,这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洪泽湖风土人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岁时节令继承传统并彰显洪泽湖区域特色。虽然都是汉族节日,但其具体内容都有洪泽湖区域特色,如过端午节全国各地较相同之处是吃粽子、八宝粥、挂艾草等。而洪泽湖地区人民除了和全国有共同之处外,还有自己的特色,端午节这天要吃用洪泽湖特产烹饪的八鲜粥、还要挂艾、戴蒲,渔民还要在幼童身上系两根红带,一根串粽子、菱角等,放水里让鱼食,以除灾祛难,另一根系一个亚腰葫芦保平安。每逢重阳节,洪泽地区的晚辈要给长辈送礼物,其中必备蒋坝镇制作的重阳糕。蒋坝重阳糕做得很讲究,寓意健康长寿,福源绵长,老人以儿女送蒋坝镇重

阳糕为福气。洪泽湖渔民过年,从年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至今,这些富有区域特色的岁时节令的传统仍在洪泽传承着。

6.民间信仰反映湖区人们敬水畏水的心态,祈求洪水安澜的愿望。洪泽的民间信仰集中表现在庙会上,前来庙会上香的称为香客,而香客大多拜河神,意在祈求河神安澜洪水,这和历史上洪泽湖地区频繁遭受洪涝灾害有关。如今有了大型水利枢纽和现代化配套设施,老百姓不再受洪涝侵害之苦,但人们的信仰习俗却仍在传承。湖区渔民的禁忌,是他们寄托的美好愿望之所在。

7.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并没有改变渔文化本质。由于洪泽湖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洪泽湖的渔民也有着非常大的改变。一是上岸定居的渔民虽脱离了打渔为生的生活,但他们生活在洪泽湖边,他们从祖辈传下来的礼俗、习惯,甚至方言都与渔文化有关。在洪泽湖周边方圆百里的流域辐射区都存在着;二是先进和高效的渔业技术替代了原有的旧的捕捞方式,但依水择居的心理和靠湖耕种需求无法改变,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能流露出,这是自然的也是很真实地。三是政府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和利用。如共和国建立初期组织的民间民舞调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间“三集成”的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工作;新世纪以来的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等。因此,渔文化的本质并没改变,仍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存在着。

三、推进现代渔业生产措施与未来变化预测

渔民是渔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在洪泽湖地区祖辈都是渔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礼仪风俗都带有明显的渔文化元素。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尤其高度重视渔业工作,渔业已成为洪泽特色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24个、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2个,获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7个、有机水产品7个,已建成一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二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一个省级水产良繁场、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水产)、一个省级现代渔业科技园(省科技厅批准)、县内有二个洪泽湖特色餐饮美食城、一个苏北地区最大的洪泽湖水产批发大市场和

一个知名度越来越高的洪泽湖大闸蟹品牌。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3.5万亩,其中高效渔业面积8.2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4万吨,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3.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8亿元,其中渔业产值8.4亿元。

1.以节庆活动为平台推动渔文化理念的普及。2004年起,洪泽县每年一届,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洪泽湖水文化节·水上运动会”在水上运动会活动中,聚集了五大淡水湖的运动健儿,特色彰显,场面壮观。在文化节期间还穿插两届“大湖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演讲,弘扬了洪泽湖渔文化理念。至2009年起有将节庆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举办首届“中华水典·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将“中华水典”的立意与洪泽湖渔文化相融合,将文化生态纳入保护和传承的视野,结合洪泽湖大闸蟹品位和商业价值进行推广宣传。整个典庆历时两个月,首创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源水汇聚洪泽湖;中国首个水典仪式和水典盛演在洪泽诞生;中国最具影响的渔民水上运动会扬帆洪泽湖湾;洪泽湖大闸蟹首跃大洋访问联合国总部;洪泽湖蟹王蟹后慰问共和国三军仪仗队;共和国十大老将军蟹趣书画专场创作;洪泽湖大闸蟹走进上海十大商会;千年古堰演绎洪泽湖百里蟹宴等。将洪泽湖渔文化的文章做足做好。

2.推进洪泽湖大闸蟹品牌建设。大闸蟹是洪泽湖特产,洪泽湖大闸蟹是洪泽县特产。近几年洪泽十分重视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建设工作。一是“说”蟹提升洪泽湖大闸蟹的知名度。从2009年始,洪泽每年举办一次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开展了洪泽湖大闸蟹“护卫”国旗、“访问”白宫、“慰问”共和国老将军、“慰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学家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二是“认”蟹提升洪泽湖大闸蟹的美誉度。从2003年起,组织洪泽湖大闸蟹参加各类有关蟹的评比活动。2003年,参加江苏河蟹上海推介会,获评金奖和品质最佳奖;2004年参与中国渔协举办的全国河蟹大赛,获评“中国十大名蟹”;2006年,开展有机蟹认证工作,洪泽湖区1.8万亩网围养殖基地出产的洪泽湖大闸蟹被认证为有机蟹;2009年洪泽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洪泽湖大闸蟹之都”称号,被亚太旅游协会授予“中国蟹都”称号;2009年县洪泽湖大闸蟹协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已被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注册。三是“养”蟹提升洪泽湖大闸蟹的市场竞争力。优

质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和大闸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使洪泽湖大闸蟹规格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优,市场竞争力越来越高,蟹农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3.推进水产良种生产培育基地建设。县水产良种场2006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今年5月又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复查验收;县白马湖特种水产良种场于2009年被省局评定为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发挥“两场”优势,积极开展水产良种繁育工作。一是组织县水产良种场,在完成省局下达的水产原良种保种任务的同时,与中科院水生所合作,引进繁育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品种,2009年繁殖6000万尾,2010年繁殖1亿尾,今年繁殖量已突破了3亿尾。县水产良种场已成为国家大宗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异育银鲫中科3号良种繁育中心。二是组织县白马湖特种水产良繁场与省淡水所合作,开展黄颡鱼鱼苗繁殖、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去年繁殖黄颡鱼苗800万尾,培育大规格鱼种10多万公斤,填补了淮安地区不能生产黄颡鱼大规格鱼种的空白。今年白马湖场已繁殖黄颡鱼鱼苗1000多万尾,同时利用时间差培育了3000多万尾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利用与中科院水工所的合作关系引进了100万尾全雄黄颡全夏花鱼种。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洪泽建成全省著名的水产良种生产基地县,苏北地区最大的水产良种集散地。

4.推进洪泽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洪泽湖现代渔业产业园位于洪泽湖东北岸,原有水产养殖总面积20000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6000亩,网围养殖面积14000亩。园区分属高良涧镇、西顺河镇和县水产良种场。园区有规划、有管委会、有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园区建设有限公司。园区规划由拥有农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北京大洋碧海渔业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建设15000亩高效渔业基地,主要规划内容为建设5个池塘特种水产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6个湖泊网围有机蟹养殖小区、1个优质有机蟹种培育区、1个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区、1个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展示区、1个渔事体验休闲渔业区、1个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区、1个洪泽湖大闸蟹特色美食步行街区。洪泽湖现代渔业产业园2006年就开始筹建,2008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园。今年县政府将省水产局和省财政厅下达给洪泽的3个中央财政支持现

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全部整合到洪泽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的洪泽湖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

5.推进洪泽湖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洪泽县政府十分重视高效渔业工作,始终把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作为发展现代高效渔业的一项重要抓手,多举措、多途径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一是优惠政策拉动。从2008年始,县政府每年出台政策文件,对发展高效渔业项目的养殖大户、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资金补助,补贴资金规模一般100万元以上。二是改造鱼池推动。一方面我们在省局支持下,通过争取省高效设施渔业项目,对水产养殖基地的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延长养殖户承包期等办法,调动渔户投资投劳改造鱼池的积极性。近年来,对全县40多个规模养殖基地的2万余亩塘口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塘口的养殖生产条件,推动了全县高效渔业的规模化进程。三是科技示范带动。近年来,结合实施渔业科技入户项目,组织示范户到金坛、湖州、高淳等渔业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让示范户做发展高效渔业项目的引路人。今年以来,在岔河、仁和、三河、西顺河布设了黄颡鱼高效养殖示范点,扩大黄颡鱼高效养殖的覆盖面,为推进黄颡鱼高效养殖规模化打基铺路。

6.加强财政对渔业生产的支持。洪泽县政府财政2005年至2010年对渔业生产的专项经费投入依次为131.7万元、92.6万元、209.5万元、600万元、576万元、615万元。以上投入中,包含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水产科技成果知识的普及到户、高效设施渔业养殖基地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水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水产救灾等。以上专项经费主要为省级财政资金,县级着重于队伍建设。我县目前正在进行新型水产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把高效特种养殖和休闲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以水产良种场为中心的产业园区在高效特种养殖方面已初具规模,并已基本具备了休闲观光旅游的条件,但在具体运作上还很不理想;老子山镇的旅游业在我县是领先的,它的发展和水上观光及地方特色水产品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白马湖环湖大道的建设为我县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渔业生产和生态观光旅游的规划上进行了统筹安排。

随着近几年来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并举,洪泽湖的渔业生产围绕发展高效渔业、生态渔业、质量渔业、特色渔业,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使未来的洪泽湖渔业在传承优秀渔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生态水质,改良滞后的工具和设备,发展为渔业技术先进、生态环境优良、渔民生活富裕、渔区繁荣和谐的现代渔业示范县。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活动目的:了解深圳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活动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活动地点:深圳市文华社区,西坑社区,文锦海渡关,北斗片区,锦联片区 活动时间:2012年7月14日到7月22日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协助楼长选举来调查社区文化生活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仅仅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社区协助社区社工出海报、资料宣传、访谈、服务孤老等等,同时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如下:本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有效35份。 调查年龄在10-20中有11人,20-30中有8人,30-40中有11人,40-50中有4人,50以上有1人。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是社会组成的细胞, 是社会稳定的根基。社区文化是指以小区或街道为单位的有组织的区域性、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网络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深圳属于一个移民城市,外国人口、港澳台及其他城市的外来人口较多,文明程度和素质高低各不相同,所以在各个方面比较复杂。调查显示: 1)社区普遍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存在,并且达 到一定程度的满意。 2)社区居民普遍在意社区所举行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旦有空或者符合兴趣 便会参与。 3)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关注社区文化活动,只是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时间上,50 岁以上的人群占有优势,而50岁以下的人群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普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和添新,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由多种文化共同构建,如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娱乐文化、 校园文化等。在文化建设方面,40%的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娱乐文化建设工作,23%的 居民觉得应该加强家庭文化或广场文化建设工作。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居民生活节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社区文化)(精)

高等职业教育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 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 建设项目组 二〇一四年一月

《社区文化》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1、《社区文化》课程现行教学过程及课程专门技能训练情况及效果 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旨在面向市、区(县)、街(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必备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社会工作理论及方法、社区工作事务及程序等理论专门知识,初步具备社区事务受理、社区人群服务和社区物业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并熟练掌握社区活动和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的相关技能,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高等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门人才。 目前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成长小组》、《社会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专业基础社会实践》等,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区建设与管理》、《社区公文写作》、《社会工作理论》、《农村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策划》、《实习工作坊》等,这些课程当中并没有《社区文化》。而《社区文化》课程旨在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综合工作素养,构建先进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观和健康的职业操守,应该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文化》课程亟待解决零的突破问题。 2、《社区工作》课程标准调研的目的意义 课程的开设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需求和 职业标准为依据,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为使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为了找准《社区文化》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的目标,了解该课程的工作任务,为课程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并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也是论证该课程如何去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设置符合实际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一个城市的希望与生机所在,文化是其灵魂与内涵,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塑造人、改造人、教育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xx街道各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油地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近期,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XX街道位于XX。辖区内有21个油田家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常住居民万余人,流动人口6879人。辖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等特点。 一、 xx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xx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以社区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xx街道自建制以来,群

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已形成,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针对辖区地域广大、人口密集、油田单位多、居民层次多样等特点,把社区文化工作列入到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将社区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服务宗旨等内容融为一体,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振奋了群众精神,凝聚了社区居民的人心,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全省先进体育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星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的获得,足以证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思想,创出了街道的名气;二是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街道的人气;三是宣传社区群众的典型,树立了街道的正气;四是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街道的好风气。 以社区优势造就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必须要有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优势也就为这批骨干造就了施展才能的舞台。xx街道文化站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大舞台的龙头,在社区率先成立了三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京剧爱好者协会、书画联谊会、中老年健身舞协会,这些协会成为带动和深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支

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万盛社区与玉屏街道西大社区之对比 摘要:通过对成都温江区万盛社区以及福清西大社区的调查,针对社区文化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大的认点是,社区文化组建暗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日益寡淡,社区应积极承担起联系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社区文化凝聚力认同感 在这个寒假,就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我进行了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工作。在上个学期社会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对学校周边的社区——万盛社区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对社区文化这一模块专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于是,在寒假期间我也萌生起这么一个念头,对自己所属的社区——西大社区,更具体的说——社区文化进行调查,在系列的了解之后,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更为宏观的说,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社区文化差异,亦是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更希望自己能够在表面的比较之下能够体会更多文化内涵深处的不同。 在调查过程中,我运用了在社会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主要采取了访谈法与观察法。并在—这一段期间在西大社区范围内,对社区内的文化范畴以及对社区居民进行询问,展开了自己的调查工作。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我了解到万盛社区与西大社区的官方资料。 万盛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个村改社区,原属于柳林乡政府,后划归柳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有11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常住人口680户,居民1767人,共产党员48名。 万盛社区内设有办公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站、信访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警务站等。社区工作人员7人,居民小组长11名。 西大社区办公地址:上巷11号。总面积方千米;总人口3451人。辖区东至河头巷;西至凤凰路;南至龙江;北至西大路。 (此资源来源于:不过现在的人口恐怕是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增加蛮多了)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学知: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的内核。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增进交往、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我们小组成员围绕社区文化这一主题,对万盛社区,进行了相关考察,就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的具体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培养与宣传”。于是当下,我也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咨询与调查。 调查内容分析: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社区管理中的重要机构,应当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文化设施,同时做好

社区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活动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社区文化活动的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XX余支各类文艺骨干XXX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XX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XXXX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XXXX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

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参加者:*** 主题: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寒假期间 地点:县城小区 转眼间大学生涯的第二个寒假又匆匆度过了,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管理的现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与专业发展相融,我利用寒假期间在本市居民小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这就是大概的建设社区文化的意义,建设社区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可以概括为1.老少相结合2.大小相结合3.雅俗相结合4.远近相结合。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老人都怀念以前的社区文化,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都市化。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

社区调查报告(精)

社区调查报告 近年来,东站社区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社区党建有特色;尽力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社区服务有亮点;丰富活动载体,社区文化有活力;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文明上台阶。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居民的认同感极大增强。同时,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经济发展“短腿”,二是“同驻共建”氛围不浓,三是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四是社区服务亟需“上档升级”,五是社区干部普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够”。“窥一斑知全豹”。东站社区的个性问题折射出当前城市社区的共性差距,反映出建设和谐社区仍然任重道远。尤其要围绕构筑和谐社区,突出抓好五点。 立足建设实力型社区,大力实施“强居工程” 在发展社区经济上,社区居委会要跳出自办经济的小圈子,确立税源经济的发展方向,致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作为政府来讲,当前要加快探索建立一种既有利于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财力来源的新机制。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

源,把来自社区的财政收入“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同时,引导街居组织搞好自办企业改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各类社区经济,不断夯实社区的财力基础。 立足建设自治型社区,大力实施“共建工程” 积极适应社会转型、管理体制变更的新形势,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新模式。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和改进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用民主、法治、引导的方式方法取代过去简单的行政命令。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同时,不断培育壮大各类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承接起大量与居民相关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和公益事业。要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完善居务公开的各项制度,畅通居民参与管理的渠道。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观察,发现近几年来,社区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广州黄埔区庙头社区的调查发现与收获。 来到这个社区后,发现这个社区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社区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各个街道上几乎都有中小型诊所,健身设施,文化室,小吃店等。街道托老中心和建设区级福利院集中在主街道。据调查,全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2个社区服务中心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覆盖率为100%,每间社区服务中心均在3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340000多平方米。所设的文化室,建成社区体育设施,场所114处,占地面积11700多平方米。 社区的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义制度,形成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议事和协调新机制。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建立了社区党支部或党总支党委,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覆盖面。全社区基本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的社区党建新格局,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有时,社区也开展了社区教育,就业指导,养老托老等10个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 社区的自治能力明显增强。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 社区环境经一步好转。社区深入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切实加强了噪声,油烟等污染源的整治。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区内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地点区放置垃圾等污染物,统一处置,每个街道都有固定人员去打扫街道,监督人群。对于在街道上乱摆乱放的买卖摊子,都有城管人员去管理。对于垃圾乱放者进行惩罚和教育。 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业扎实推进。如这个庙头社区内有规定的人员进行治安巡逻,有专业的治安亭等为人民服务。这个社区内近几年来的发案率特别是入屋盗窃案大幅度下降,社区居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群防群治式的社区物业管理成了社区管理的主流。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虽然有了以上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有必要写出来。 由于城区社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等特点。社区居民不够重视文化建设的工作,如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数量少,层次较低,特别是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缺乏整体建设规划。全市城区没有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和详细规划;社区文化设施从项目,功能,数量上没有制定出台非常具体的标准,建设缺乏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没形成,缺乏经费保障。一是缺少文化建设和活动经费。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缺,社区文化成了无米之炊,搞建设和组织活动都要拉赞助、靠结对单位支持;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和保障,人才培训难、活动开展难,影响了社区干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二是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少。由于各级财政几乎没有社区文化工作的专项经费,形成相当数量社区的文化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善或缺项。有些社区即便市、镇区、街道无偿提供了一些文体器材、图书、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因缺少正常运作的经费保障,造成无法正常开放和维护。三是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于政策上原因,社会资金对社区公益文化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社会文化团体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另外社区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居民参与度还不够高。由于人员流动性

“村转居”社区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4298289.html, “村转居”社区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桑新月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为了更好消除城乡二元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机制,“村转居”社区应运而生。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风貌的体现,“村转居”社区作为一种过渡性社区,其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走访了苏州莲花新村社区、宿迁幸福小区、幸福康城、阅湖花园以及隆城丹郡社区,以这些社区为例,了解到当下“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供给与利用情况、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讨论“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中文化设施供给不足以及利用率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社区活动居民参与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对策,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建设社区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入手,加强“村转居”社区的文化建设,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284-03 一、问题的提出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主张将文化立国作为治国方略。文化建设在当代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快速推进。为了更好地消除城乡二元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机制,政府对农民土地进行征用、拆迁,使农村村民流向城市社区,形成新型的过渡性社区——“村转居”社区。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村村民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村转居”社区建设也面临更大的阻力,比如居民观念转变困难、缺乏社区认同、难以适应新环境、就业形势严峻、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与周边社区融入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社区整体发展,对城市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巨大的隐患,必须得到有效解决。[1] “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是“村转居”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重要途径,能够有 效帮助新型居民融入城市生活,对维护城市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作用。加强“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是顺利完成“村转居”全方位转型、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学界对“村转居”社区的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探索。本研究打破了常规的单一研究角度,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以及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进行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全新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村转居”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对策,对当下“村转居”社区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做出深入研究,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本文在参考和

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姓名:刘晴 学号:200900052031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专业:新闻2班

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滨海新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广大农村地区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往往是放在首位的,但却不能忽略文化的建设,这一点,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有了印证。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滨海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深入研究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明悉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与实际文化生活状况,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口,进行一次民意调查,以达到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调查方式 以问卷填写形式进行,印发150份问卷,在滨海新区农村地区进行发放填写,并全部回收。以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比对与分析,进而得出调查结论。 三、问卷内容 1、您在您的居住地居住多久? A. 半年以下 B.半年到一年 C.一年到三年 D.三年以上 2、您所在的的小区有无社区文化活动? A. 有,类型多样 B.有,形式单一 C.没有 D.不知道有没有 3、您所在的小区是否有社区文化站? A. 有 B.没有 C.不清楚 4、您的居住地有哪些文化基础设施? A.大型图书馆及阅览室 B.小型报刊亭 C. 文艺俱乐部 D.少年宫 E.艺术馆或博物馆 F.音像店 G.电影院或话剧院 H.没有 I.不清楚有没有 5、您在节假日闲暇时间是以哪些方式娱乐的? A.看电视 B.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C.旅游 D.在公园广场散步 E.听广播 F. 打麻将或纸牌 6、您通常经由哪种渠道获取文化信息?(可多选) A.书籍 B.网络或电视 C.社区文化活动 D.社区公益演讲 E.其它 7、您对社区文化活动持怎样的态度?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城区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摘要: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攀上新高度、寻找新方向、达到新高度、产生新思路,实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目标。 关键词: 社区文化、精神需求、十八大、目标、文化建设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区域内人们的各种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其重要内涵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 满足其精神需求, 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同时, 社区文化对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及增强社区竞争力等方面,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可见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挑战。据调查:全国6524个街道,共有文化占4545个,建有文化展仅占69.67%,在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建有文化展的仅为45.26%,文化设施的缺口还很大。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或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元,按城镇人口5.77亿算,人均仅0.7元,可见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此外,还存在社区文化设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基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有所发展但仍面临挑战,为了解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我们毛概调研小组在10月到11月一个月时间内,通过调查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对雨城区城市的社区建设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在调查数据及查阅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雨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概况做了简单总结,对社区文化与人类生活做了探讨,并针对雅安市雨城区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查分析

社区社会调查报告范文(20篇)

社区调查报告第1篇: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梅陇文化馆资源共享)作为社区精神礼貌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和带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之一,在建立和谐文化、共建社区文化、构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将调查状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与梅陇文化馆资源共享的社区公共文化馆。该馆系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下属(原市委宣传部下属)的公共文化馆,与街道于年初几乎同步成立后,一向与社区持续着紧密型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良好关系。年被列入市府实事项目首批2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扩建工程并首批透过达标;当年12月28日社区与梅陇文化馆双方正式签约,挂牌社区文化中心。双方合作紧密,配合默契,在日常运行管理、开展群文、建立活动和机制创新架构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设施建设 年改扩建后的社区文化中心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其中用于文化活动的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设有图书馆、影剧院、评弹书场、排练厅、教室、老年茶室、乒乓房等20多种功能的活动设施和项目;有面积各为近8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和2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前者可让居民透过数字图书馆、视频点播等享受科技和文化盛宴,具有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也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带给绿色通道;后者则配有标准音响灯光电脑和投影仪,适合举办各类文化、科普等社教类讲座和报告会,也可透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阅览及教学。而两个楼面计400余平方米的展示大厅,是展示各类社区文化艺术作品和成果的平台;另外,年下半年街道又在位于梅陇三村内的街道社区学校内设分中心,建造成使用面积达200平方米的社区信息苑,内设有多功能演播厅、培训室、电子政务区、游戏区四大功能区域。 2、经费投入 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投资近450万元(其中街道斥资95万元);社区信息苑建设又斥资90万元(其中市、区、街道各投入30万元),建设经费投入近550万元;每年用于社区公益文化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经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近200万元,其中以梅陇文化馆以房养文的经费开支为主,社区精神礼貌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包括图书馆购书款等)的开支10余万费用由街道支付。 3、人员配置 街道配置了专兼职人员从事社区文化中心工作,由梅陇文化馆馆长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名誉主任,由街道社会发展科科长兼任社区文化中心主任,由梅陇文化馆群文部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梅陇文化馆群文部和图书馆的全体管理人员任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后还将成立文化活动中心指导和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开放人员构成,强化人员配备,优化人员配置,吸纳社会文化指导员、地区单位、居民区、两新组织和文体团队代表等人员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社区文化的分类

2、社区文化建设的分类 2.1道德教育 社区文化的建设体现在社区的道德教育,社区的作用不仅仅是人们工作之余的居住生活场所,也是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社区的文化代表的一个社区的精神面貌,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道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对社区人员有目的的施以道德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练道德意志,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方面,从基层开展。社区可以以相互关爱、助人为乐为宗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展讲座、展览,和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促进社区人员的道德感的提升,从而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 2.2法制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与居民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开展居民的法律教育是提高我国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还价。通过社区对公民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进而促使公民守法护法,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同事也保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犯。在社区的法制教育中可以通过社区的宣传栏、印发法制学习材料以及对一些常见案例的分析,使居民全面了解婚姻、计生、合同、协议等法律法规,熟悉治安、交通、消防、市容环境卫生等有关条例。增强居民的守法意识,使社区环境更加安定和谐,进而让广大居民实现安居乐业,营造一个良好社区文化氛围。 2.3未成年教育 未成年时祖国的未来,在我国,对未成年的教育尤为重视,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还去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海承担。青少年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对很多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在这一方面,社区的教育也显得特别关键,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作为青少年活动的载体,社区应该协助学校、家庭积极开展未成年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未成年活动中心,开展未成年文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用先进的社区文化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建立和谐社区文化氛围,让社区未成年人更好的成长。 2.4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居民在满足现有的物质需求以外,对精神需求不断加强,群众性的文体娱乐活动日趋活跃繁荣,广大居民对社区文化需求和参与度也日益加强。社区可以从居民中发掘文体活动的爱好者和组织者,培养一支代表社区文化的文体队伍,建设好社区街道的活动站,和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创造专门的活动中心,如图书馆、羽毛球馆、合唱室、舞厅等公共设施,在社区范围内创造文化生活环境,陶冶广大居民的生活情操。除此之外,社区可以定期开展歌舞比赛、体育竞赛、合唱比赛、书画比赛等各种活动形式,也可以在社区与社区之间互相开展文体交流活动,从而更好的丰富社区人员的日常生活,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文体活动氛围。 3.如何有效的开展社区文化建设 3.1坚持以群众为中心 社区是社会中较为基层的组织,良好的社区文化需要广大居民共同的努力,开展社区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例如在举办文体活动的时候可以在活动开展前对广大社区群众做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事先了解他们热衷的体育娱乐项目以及活动形式,从而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氛围,加强社区人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教育活动中也有针对性的考虑到社区人员的需求,通过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社区文化调查问卷

社区文化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居民朋友:您好,我是来自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为了解民众文化生活现状,进一步认识和探讨谐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和现实基础。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农村、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6岁以下 B、17-30岁 C、31-50岁 D、50岁以上 3、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A、学生 B、党政机关 C、退休人员 D、个体经营 4·您平时每天花在文化娱乐上的时间?() A、1小时 B、2-4小时 C、5-6小时 D、6小时以上 5、一般情况下,您的月平均收入中,用来进行文化产品消费的份额占多少?() A、5%以下 B、6%-15% C、15%-30% E、31%以上 6、您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是? A、体育活动 B、出外旅游 C、K歌,演唱会 D、艺术修养 E、教育 7、您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 A、唱歌跳舞 B、上网 C、看电视或电影 D、参加社区活动 8、您比较喜欢哪类文化活动?

A、节庆活动 B、民俗活动 C、文艺演出 D、文体竞赛 9、您认为哪些文化消费场所是您所在社区或村镇应当加强建设的?() A、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所 B、剧院、音乐厅、演艺场所 C、博物馆、文化公园、艺术园区 D、网吧、电子娱乐场所 E、其它 10、您所在的社区是否进行一些社区文化活动?() A、偶尔会有 B、从来没有 C、较多 11、您每次大约活动多长时间? A. 1小时以内 B. 2小时 C. 3小时 D.4小时 12、您经常在什么时段参加活动? A, 06:00—09:00 B.09:00—11:00 C.11:00—15:00 D.15:00—18:00 13、您希望采取什么措施吸引公众参加? A. 多加宣传,增强知名度 B. 活动全免费 14、您参加活动的目的:(可多选) A. 强身健体 B. 学习技能 C.交友聊天 C.娱乐休闲 15、您不参加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A.不知道有活动 B.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 C.距离太远不方便 16、您所参加的活动项目收费吗? A. 完全免费 B. 收费

XX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XX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我社区全年文化的建设成果,我们需要一些实际的研究数据。小黄庄社区进行调研,此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请放心作答。万分感谢您的配合!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35岁 C、36—50岁 D、51—65岁 E、6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或专科 C、大学本科 D、硕士研究生 E 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二、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 1、您最喜欢参加的社区文化活动类型是: A、文体竞赛 B、群众文艺表演 C、科普宣传 D、技能培训 三、居民对社区的文化服务满意度 1、您对您所在社区的文化设施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D、一般 D、不太满意 E、

不满意 2、您对您所在社区的文化配套设施(如阅览室、活动室等)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D、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3、您对社区针对以下人群开展的文化活动满意吗? 老年人群文化活动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D、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中青年人群文化活动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D、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儿童人群文化活动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D、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4、在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时,您在其中的感觉是 A、接受感 B、参与感 C、娱乐感 D、茫然感 5、您认为所在地的文体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文体基础设施落后 B、文体娱乐、竞赛等活动举办少 C、文艺创作水平不高 D、文体队伍、协会等团体较少 E、新闻报道力度不够 F、盗版现象严重

关于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实践报告

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报告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社会经生济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们物质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居民的喜爱。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是反映社精神文明发展的镜子.也是观察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现状的窗口。本实践项目是一项以了解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方式为主要任务的社会调查活动。希望可以从了解当代人的爱好倾向当中, 收集人们对文话生活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二、社会调查结果分析 (一)**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困惑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当前社区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更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需要文化,同时,社区本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所谓社区的文化功能,反映的是社区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培育公民意识、发展新型人际关系、凝聚社区个体、实践社区自治等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作用力,对社区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抽样的宁江社区住户2200多户,人口7400多人,居民中90%是国有中型企业员工及家属,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型社区。 据调查显示,有72%的居民认为上级领导和社区领导重视业余文化活动,业余文化活动有政策保障。如下拨经费加强社区业余文化设施建设,现在已经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社区健身场地等。63%的居民认为社区业余文化活动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社区组织开展为辅。经常举行秧歌,健身舞等活动。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温州,创出特色,大力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七大报告中所要求的。 特此建议: 一、领导重视,部署规划。总结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宣传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完善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只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全国人民团结进步才有重要精神支撑,才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会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上来,引导到追求共同理想、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二、树立典型,推动建设。如鹿城区五马街道乘凉社区五马花园内“统战之家”,这个“家”的百多户成员相亲相爱,其乐融融。鹿城区环城东路的安澜大厦的“和谐楼层”,每层住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布置出“家”、“亲情”、“山水名胜”、“保健咨询”、“法律咨询”等,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和谐气息。还有其他一些小区命名的“科技楼层”,都是紧扣时代脉搏,值得宣传和推广的。居住在这

些楼层里面的人无不感到称心、舒心、开心。房子价值也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本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沉闷气氛也没有了,连小偷也不敢轻易光顾了。 三、以点带面,推而广之。特别是发动大家根据自己小区现有的人文资源,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温州本来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些古迹文物星罗棋布,但有些规模较小。这些小规模的风景点搞个大型的博物馆游览区也不现实,如果在小区里面加以利用,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