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
读红楼梦有感(15篇)

读红楼梦有感读红楼梦有感(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红楼梦有感1时过境迁,追忆过往。
千百滋味,皆涌心头。
红楼一梦,梦贾府兴衰过往。
凡事物必有枯荣之劫。
元妃之死,致使贾府失宠,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过程。
犹忆曾经的贾府璀璨夺目,众人皆以迈入贾府为幸。
殊不知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曾经烜赫一时的贾府早已步入垂暮之年,最终只落得人去楼空,一片凄凉之景。
红楼一梦,梦金陵十二钗。
世人皆知金陵十二钗倾国倾城,才华横溢,却很少有人提及十二钗的结局——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远嫁,湘云贫病,妙玉失踪,迎春虐死,惜春为尼,熙凤惨死,巧姐成婢,李纨守寡,可儿早夭,宝钗埋雪。
红楼女子们的悲惨又有谁知?红楼一梦,梦降姝神瑛凄美惨剧。
前世,你为绛珠仙草,他是神瑛侍者。
为报灌溉之恩,你立誓要将一生的眼泪还于他。
今生,你是林黛玉,他是贾宝玉,本是天人眷侣,却硬生生被封建官僚主义所谓的“金玉良缘”拆开,从此天人两隔。
红楼一梦,梦怡红公子——贾宝玉。
衔玉而生,故名宝玉。
在你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你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受压迫地位的弱质女流。
记得你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你排斥旧社会封建主义的黑暗,一心向往自由平等,可见你并不如那般书生样的软弱无能;然,却想问你一句:倘若你,不能保护群芳,当初为何要纠缠不清,任由她们风吹雨打?倘若你,不能保全她们,却为何要和她们失了礼数、尊卑,无辜遭难呢?红楼一梦,梦潇湘妃子——林黛玉。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你多愁善感,美人如泪。
虽然最后你还是凄惨死去,但在世人心中你永远都没有输!你没有像当时的社会而屈服,想起你《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你高洁的来,便是高洁的离去。
一首简简单单的《葬花吟》诉出多少情愫?忽记起,你曾坐在凉亭,望着远方。
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

红楼梦读后感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的一回讲了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
凡心大炽,想要享受荣华富贵,虽然会瞬间乐极生悲,物换人非,打扫偷来是一场梦,万竟成空,但也愿意前往。
他于是被带到了昌明隆盛之邦。
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磅有一株降珠草,因为每一天以甘露灌溉,降珠草得以久延光明。
之后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得以脱去草胎木质,换成女人形体。
在下凡前,对警幻仙子说,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由来,为之后的事情做铺垫,也描述了林黛玉爱哭的性格,贾宝玉颇为乖巧的性格。
用僧人的话说出了贾家一时的兴盛,繁荣的景象。
而之后物换人非,万镜成空,最终衰落,败亡的结局。
给人以暗喻,不禁让人伤感。
在一些大致相同的事件上,作为情节,也写得各有特色,别有一番滋味。
比如;贾家每人住的小院,每个人的穿着,外貌,行为举止,神态等。
让我眼前一亮。
红楼梦还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方法有两种;一是经过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笑,一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心里想法。
比如;黛玉去看宝钗,遇到宝玉却数落下人,心里却想说宝玉而不好明说出口,便用这种方式。
点出他娇惯,心重的心里特点。
二是把人物的内心独白与作者的叙述融合在一齐,来解剖人物的特点。
在宝玉遇到黛玉也来看宝钗,笑着让了座,并且听出黛玉再说自我时,笑了笑并没还嘴,指出宝玉心里有一丝不满,但也毫不介意。
这些心理描述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机,情绪,让人印象深刻。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本著名的作品里面主要描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读这本著作了,一直到前不久才将全本书给读完。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记述了贾府由盛而败的过程,还有贾宝玉和林黛玉深厚真挚的情谊,他们是一对知音,但他们彼此对于对方的情谊是不同的,林黛玉对贾宝玉是纯洁的爱,而宝玉对她是真爱,但他贪玩,不想结婚。
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柔中带刚的贾宝玉,举止娴雅的薛宝钗,大多描写的是女性,她们都是女中豪杰,连贾府那么大的家业都是女子在继承。
林黛玉总是多愁善感,她身在贾府,事事小心,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
贾母明知宝玉与黛玉心灵相通,可因为黛玉常年多病,所以贾母把宝钗许配给了宝玉。
怕宝玉生气,贾母便骗他把黛玉嫁给他。
可黛玉听了这件事,气的岔了气,死在了病床上。
连宝玉都没见到她最后一面。
红楼梦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家破人亡,宝玉做了和尚,一个名门望族最后落败成家破人亡,这真是悲哀。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到头来不过一场空,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虽然背景强大,到头来不过是一个空壳。
人生总会有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珍惜现在。
同时也反应出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强迫压力。
写出了她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明明相爱的一对人,却因为贾母的一句话就分离,对于他们来说又是何等的无奈。
《红楼梦》读后感2行到水穷处,坐看“文”起时,读书本是自在洒脱的事,闲来翻翻,感受书之情怀,也可使心中增添对人生的思考。
数点梅花天地心,从书中所得的乐趣,难以用文字全部数出。
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如今才能细细阅读,实在惭愧。
之前只是听别人讲述《红楼梦》的故事,对它的感觉就只是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对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感到惋惜。
现仔细阅读后才明白这其中作者的深意,开始认识封建主义对人民的残害以及欠人民的血债,并且深恨着它。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精选9篇)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精选9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红楼梦读后感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篇1)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
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篇2)我读完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心里有无尽的伤感。
故事讲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
其中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府,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
就算贾母再怎么疼她,也无能为力。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会在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我很佩服她的才华,她也是相当有才智的。
她跟凤姐区别在于:凤姐无话不说,而且说话毫不忌讳。
《红楼梦》一书涉及了许多人物,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每个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这本书写得真是太好了,故事很令我感动。
因为是第一次读,我还有很多内容不是很明白,有时间我还要反复读,认真地去理解书中的含意。
所以很推荐大家去看哦!红楼梦读后感作文(篇3)说不尽红楼梦,道不尽红楼梦。
读完了红楼梦有无尽的回味,它是中国小说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
不仅仅因为它较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它的博大意蕴和深刻内含。
书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细致刻画的四百多个人物无一不吸引着我。
贾宝玉。
书中的核心人物,聪明伶俐,在众多子弟中出类拔萃。
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篇一:《红楼梦》读后感五篇《红楼梦》读后感1篇提起《红楼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它却是我童年时代最为厌恶的一本书。
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呢?这可要从头说起。
小时候望女成凤的妈妈为了丰富我的文学涵养,便给我买了这本书。
当时年幼的我沉浸在芭比娃娃和蜡笔小新的世界里,对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和整天以泪洗面的林黛玉嗤之以鼻:怎么他们那么无聊,整天无所事事呢?回想起我第二次读《红楼梦》,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记得那年夏天,可能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不免使我心中产生了浮躁。
无聊的我正想找一些事做时,突然发现了被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心想反正现在闲着也是无聊,不如再看看这本书。
这次看后,它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原本浮躁的心由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沉静下来了,不由自主的随着作者走进大观园的世界。
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书中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并不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
步入初中后,这一经典名著又被我重新品味了一次。
一个是良缘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书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描写得震撼人心。
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这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从这本书中我得知作者是用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来看这个世界的深处,作者批阅十载,经历了几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夹杂着童心未泯的痴和洞明世事的黠。
我补习的陈老师曾问过我,你知道曹雪芹是怎样死的吗?我摇摇头,满眼迷惑的望着老师,老师告诉我曹雪芹是生于名门,但由于后来家族落魄,他写完这本书就饿死了,他写《红楼梦》一书用了十年的时间。
听完后我对他的人生际遇十分同情,同时被他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他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对社会现象看得如此深刻。
此后,我便深深迷恋上这本书。
红学大师丁汝昌曾说过,《红楼梦》不读三次以上都没有发言权,它太深奥了。
【2018最新】红楼梦读后感5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红楼梦读后感5篇《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由胜而衰的过程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家族兴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查看。
《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打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也影响过千千万万的人。
〈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地道的名著。
它以凄婉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兴亡史。
其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实也是他们(她们)的性格悲剧,当然也更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林黛玉,一个正日哭哭啼啼的,不怎么健康的女人。
贾宝玉是怎么搞的,放着那么多的红润佳丽不要,怎么会偏看上一个终日病病歪歪的老病号呢?在重看〈红楼梦〉的时候,发现一个个佳丽都有些俗气,在对贾宝玉的爱上,无人可比林黛玉的独特和刻骨铭心。
林在临死前曾说过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
”,说的一点都不错,在咽气前她也只是喊着“宝玉你好”——这种对爱情的专注精神是每一个男人都不愿舍弃的,更不要说生来就是情种的贾宝玉了。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
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
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红楼梦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楼梦读后感1轻轻翻阅《红楼梦》,那是一本带着忧伤的书,散发着忧伤的气氛,让人常常落泪,里面有那么多的诗词,让人不得不敬佩。
《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长辈在晚辈婚姻中所犯的错误,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那种不能自己做主的生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不喜欢她多疑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呢?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母去世了,她要依靠别人,她感到她的世界是多么寂寞。
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来对待别人。
当时,贾母是她唯一的亲人,贾宝玉和她的爱情是林黛玉唯一的依靠,她非常害怕失去,她只能用这种方法来保护自己。
林黛玉在悲凉中死去,身边只有一个侍女在默默地为她哭泣,然后我想到了她那悲惨的生活。
我曾想,如果林黛玉出了家,她会有怎样的人生呢?她可能过着平淡的生活,不会经历那么么多的酸、甜、苦、辣,但结果却是苦涩的。
纵使这样,她可能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再来一次选择,她依然会选择我给她假设的人生。
而如今的她,已经解脱了,不是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辛苦和悲伤,也表达了找到知己的艰辛和无奈。
《红楼梦》中的悲伤,让我想了很多,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完美,如我们所愿,人也是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也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三钗》。
是中国的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同时又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者之一——曹雪芹,他出身高贵,晚年的生活却穷困潦倒。
我想正是这样,才得以写出这不朽的巨作吧。
读完整本书时,你便会知道这里各种各样的人物,作品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在同一空间和时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特而又鲜明的人物特性。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8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8篇)《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满纸荒唐言,一把幸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梦断红楼。
那个留在古典的梦中,是多少香魂终逝,家亡人散。
红楼梦,一个梦,一个谜,又有谁能将它解开?泪是黛玉诠释心情的唯一方式,伤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气了哭,高兴了也哭,感动了还是哭。
说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丧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贾家。
纵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爱,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篱下。
那个时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却更受束缚。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
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
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
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
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
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曾经在看到红楼梦的时候都会觉得作者怎么会这样呢?好感伤的结局,但当我们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背景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再也不会那么说了。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
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
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
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
在这里我们知道了薛宝钗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王熙凤的奸诈;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人物丰富,感人泪下的家族史。
让思绪走出红楼,回归现实,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世界,没有过多的束缚,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努力学习,回报让我们拥有现在的社会!看红楼,看世间兴衰荣辱;读红楼,读人间欢乐悲伤;品红楼,品人生酸甜苦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读后感6000字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
读名著,发感想。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
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红楼梦是一部中外闻名的宝典,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代表。
王夫人在《红楼梦》中是个极不讨人喜欢的人物,虽然曹雪芹在书中总替她说好话,说她是个厚道人,不过这恐怕都是欲盖弥彰。
其实全书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两赋的特点,比如贾琏对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 薛蟠虽不肖,对母亲和妹妹还算不错; 连贾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对秦可卿也是刻骨铭心不过这位王夫人,贾宝玉的亲妈,虽然在宝玉心中排名与黛玉重要性并列(原话大意如此),倒真没做过什么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可能黛玉之死与她也难脱干系。
本人在此大胆推测一下她的心理历程。
王夫人出生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应该是个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
从书中看,应该是王家的长女。
封建时代的长女在家族里是大姐,受到最严格的教育和约束,要成为妹妹们的榜样,典型如李纨,元春,宝钗等。
王夫人小时候肯定也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她没读什么书,心中郁闷和压抑无处派遣,也就不具备李纨,元春,宝钗那样的开阔心胸和浪漫气质,所以长大了就成了个没什么情趣的人(看她给丫环起的那些名字就知道了)。
人们有时会好奇,王夫人年轻时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凤姐和探春身上应有她的影子。
先说凤儿,常言说得好:“养女随姑”。
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想来王夫人年轻时八成也是个柳眉凤眼的绝色佳人,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凤姐不但继承了她的美貌俗气,也继承了她的野心偏执和狠毒。
曹公全书只写凤姐狠辣,没有对王夫人有明显的贬义形容,只有暗示。
我认为最明显的一处就是林黛玉进贾府时对王夫人住处的描写,其中包括金钱蟒*背,金钱蟒引枕,金钱蟒褥子(原文描写更加详细,包括颜色做工什么的,在此难述,各位可参见原书),连用了三个金钱蟒,曹公写
人物住处多有对人物本身性格命运的暗示。
我五年级时读到这里,心中一凛,当时还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蝎”这两个词。
长大后以此对照王夫人一生行为,信然!
探春是个好姑娘,将她与王夫人相提并论必然引起很多读者不满,可是探春毕竟是王夫人抚养长大的,她的高贵气质和管家才干或多或少是跟王夫人学来的,加上她更有文化,因此更把这些优点发扬光大了。
《红楼梦》全书中关于打人耳光的描写有两处最引人注目:一次是王夫人打金钏,另一次是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两次性质不同,在读者心中反映也不同,但同样的迅雷不及掩耳。
两个打人者打的都是“平生最恨者”。
王夫人平生最恨会勾引男人的女孩,探春平生最恨不尊重她的人。
探春得了曹公一个“敏”字,敏锐又敏感。
王夫人又何尝不是呢?
说完了王夫人的个性,再推测她与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关系。
先说夫妻关系。
很多人觉得她与贾政真是天作之合,一对死封建。
其实现实生活中美满夫妻往往是个性互补的。
书呆子爱上交际花,女夫子迷上浪荡子的事情屡见不鲜。
贾王二人性格如此相近,日子必然是刻板无味,日久生厌。
如同贾琏与凤姐在过了头几年的甜蜜后,二人的倔强个性凸显出来,发生情变。
不过王夫人应该还是比较得贾政宠的,贾政共与她生育了三个孩子(不包括流产和死婴的情况),到近40岁时还能生出贾宝玉(书中再未见类似案例),一方面说明她身强体壮,另一方面说明夫妻感情还不错,要知道贾政可不是一夫一妻,夜生活乏味的下等贫民。
以王夫人之刻板个性,能把老公迷成这样,一方面是娘家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当年的确容貌出众。
贾政能和她生出三个孩子,和赵姨娘生了两个,明显生育能力强于贾赦,但为什么没有和其他妻妾生出孩子来呢?书中有记录的贾政的妾只有周,赵二人。
但按照贾府规矩“爷们娶亲之先都要先放两个人在屋里伺候”,这种妾应比王夫人老些,周,赵二人应该不是。
可等林黛玉进贾府后并无相关描写,难道她们都死了吗?曹公没有写,但参照兴儿介绍凤姐时说,贾琏原先“屋里何尝没有几个人,她来了不到半年,都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了。
” 王夫人当年可能也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烈,而且肯定是在生了贾珠,有了本钱之后恃宠而娇做下的,所以也没什么人怪她。
贾母给凤姐贾琏劝架,说小孩子们,“馋嘴猫似的”,“都打那时候过来”,想来古板如政老爷,当年也难免俗,只怕也有“削肩膀,水蛇腰”的美人勾引过,王夫人打金钏,逐晴雯时都说“我一生最恨这样人”,又写“此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