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合集下载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范文大全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范文大全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范文大全stron范文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

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

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

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

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

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

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

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

我的想法太极端了。

你死了,我去做和尚。

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

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

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

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

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

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

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

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

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通用3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篇1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有着深厚的社会内容。

《红楼梦》不是孤立地描写爱情婚姻事件,而是在这中心事件的周围配置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

作者是从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矛盾斗争里,从无比地错综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充分地描写这个中心事件的。

小说第58回以后,就较少描写爱情了,转而大量地描写环境。

着重表现了四个问题:①奴隶与主子的对抗性矛盾;②家族的内部矛盾;③家族后继无人的危机;④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危机。

经济危机是前三个矛盾的重要背景。

在中国小说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对一个贵族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了如此全面、精细而真实的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构成情节的重要背景,而且深深楔入作品人物的意识,影响和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贾家经济来源主要是地租,官俸和爵禄的数额很小,元春的赏赐也有限,贾家主要指望黑山村这样的庄园的地租。

但贾家的超经济的榨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产力,这些贵族庄园本已凋敝,又加旱涝灾害侵袭,宁国府八九个庄子,一年中便旱涝了两处,黑山村收成较好,但也只有预计的一半。

收入日渐枯竭,可是贾家却不能将就省俭,他们不能不维持贵族应有的体面。

王熙凤主张裁减侍候小姐的丫鬟,王夫人认为如今小姐已没有了往日的排场,再要裁减就太不像样了。

探春模仿赖大家的花园的经营方式,想在大观园的花花草草上挣点银子,薛宝钗便立即提醒她不可见利忘义,失了贵族体统。

这是一幅典型的封建末世贵族地主经济的图景:贵族榨干庄户农民的血汗,还是满足不了自己的挥霍浪费。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3篇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3篇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3篇或许在美轮美奂的大观园中,也曾遗留下你的一份感动在其中。

细数光阴,用心去品读,那些花儿中的悲欢离合吧。

下面是由XX为大伙整理的关于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

四大名著想必是孺妇皆知,四部佳作各有千秋,而我却认为,《红楼梦》最为引人注目。

她不似《水浒》,写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行侠仗义、报仇雪恨之心;也不似《三国》,写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更不似《西游记》那样,写求取佛经、历尽磨难之事,斩妖除魔、伸张正义之心。

她犹如一个“新新人类”,竟是描述了一群少男少女,特别是以妙龄少女为核心所展开的故事画卷,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封建社会是没有人权的,特别是在末期,更是不把人当人看,而女性的地位,根本就不存在。

历史上,在战况危急之时,围城之中,没有粮食,便将城中的女人全捉来吃,这样的事情多次出现在史书上,还不是野史,而是辉煌的正史!而就在这样的社会,就出现了这样一本书,书中的女性,个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想法主见,有自己特殊的行止见识,好像现今“女强人”的先祖,并且,还有一个七尺男儿说出了“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怎能不谓之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再来看看写出这本看似“叛逆”的书的作者,他就是“曹雪芹”。

书中的取材,大多都是来源于他年少时的笑声与泪水。

我曾经看过一段文字,曹雪芹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让天下后世人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泯灭其也”。

他也曾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我实愧则有,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听,这不正是当初宝玉在那些女子前,自惭形秽,以“浊玉”自称的原型么?不难看出,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兼“进化级”了。

宝玉,如同是封建社会孕育出的“新人”胚胎,显然与那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开始时,这个问题就显露出来,在他年幼抓周时,一把就抓个脂粉钗环,让贾政当机立断,他将来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从此对宝玉只有蔑视与不屑。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精选24篇)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精选24篇)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精选24篇)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精选24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精选2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篇1千古红楼,梦一回。

前生,是那颗世外仙珠;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做黛玉的女子。

她那纤细曼妙、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含着超越脂粉的不凡脱俗。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合谐。

她是大观园里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也是年幼痛失双亲的林姑娘。

黛玉初入贾府,贾母一句“心肝肉儿”就表现出对这个娇弱多病的外孙女的疼爱。

她起初也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地寄人篱下,也怕一个不小心说错做错了什么而丢了脸面。

但在贾母和贾宝玉的疼爱下,她卸下戒备,俨然成为了待遇甚至高于贾府三春的林妹妹。

她会因为王夫人家的周瑞给她送了最后一朵宫花冷嘲热讽地说“原来是挑剩了给我”,哪怕贾府上下都尊称她一声“周姐姐”,她会因为宝玉和史湘云有说有笑亲亲热热就当众拂了宝玉的面子。

她偶尔说话也尖酸刻薄,偶尔处事为人撒娇使小性子,但这正是她不同于宝钗的珍贵之处。

我喜欢曹公笔下每一位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女孩子,但深爱于黛玉。

初识黛玉,也觉得怎会有这样哭哭啼啼伤春悲秋的女子。

再遇黛玉时,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

情深不寿,爱而不得,慧极必伤。

能写出“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般绝句的女孩,一定是满腹诗书,通透到可以看清世间丑恶的吧!女孩子不就应该如黛玉般干净,敢爱敢恨吗?在贾母说出那句“咱们只管玩咱们的去”,当宝玉嬉嬉笑笑道“短了谁也不会短了咱的”时,黛玉却清醒地知道贾府早已入不敷出。

谁能想到平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林妹妹会有“如今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的远见呢?她清清醒醒地活在大观园里,却始终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年幼丧母年少丧父,造就黛玉的敏感多疑、伤春悲秋。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1200字(精选14篇)

读《红楼梦》有感范文1200字(精选14篇)

读《红楼梦》有感读《红楼梦》有感范文1200字(精选14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范文1200字(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红楼梦》有感1是夜,雨下得很大,密密的雨帘打下了一地落花。

折翼的蝴蝶从空中坠落,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

放眼望去,只见一栋红楼立在雨中,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十分古朴,十分典雅,人人不觉想要靠近。

走近红楼,我想这也许就是曹雪芹休息过,且写出《红楼梦》的悼红轩吧!在推开那扇古朴大门的一瞬间,我听见有一个低沉而温和的声音:“欢迎进入悼红轩,我将带你走进她和他的一生。

”一道银光闪过,我随之不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渐渐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从中还夹杂着少女的哭声。

倒底是谁在唱歌呢?我站在山坡上向四周望去,却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人,我似乎是这儿唯一一个人。

当我正在疑惑时,却又听她唱道:“尔今丧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时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声音越发的悲凉凄惨了,我暗想这莫不是哪个女孩儿受了什么委屈而跑到这里来哭的吧!我正在想着,却又听到山坡下又有哭声传来,不禁暗叹有人太过痴情了。

忽然,山坡上闪出一个人来。

只见她一袭淡青色长裙,弱不禁风,三千青丝松松的在脑后挽了个发饰,两弯柳眉下是一双泪光点点的水眸。

她手倚花锄,生得倾国倾城。

我由此猜得她便是林黛玉,那么下面那个便是贾宝玉了吧!见她走来,我唯恐打搅了他们,想走却又舍不得。

正在我犹豫中,她已从我身旁走过。

我才发现她是看不到我的,正想走过去看看。

突然眼前一黑,再次跌入了漩涡中。

我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旋涡中看尽了贾府的盛衰过程,看到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分分合合、哭笑打闹……这是最后一次了吧!我想。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曾一直错误的以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只不过是用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为我们描绘了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三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悲剧。

殊不知,细读后,才发现最让人佩服的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悲伤的爱情故事,而是作者为我们刻画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欢迎阅读。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一)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

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

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

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红楼梦》读后感(20篇)

《红楼梦》读后感(20篇)

《红楼梦》读后感(20篇)《红楼梦》读后感篇1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所以,每当读完一遍《红楼梦》,那在读之前的紧急,压抑,好像都烟消云散了,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幻想的追赶也更加执着。

我们也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在生活中,有艰苦,有困难,但那是人生历程中不行避开的,和环境,观念无关,但是,比起封建社会的人,我们至少有权利去战胜他,我们有力量起战胜他,我们有资格去战胜他,这,莫非不值得庆幸吗?《红楼梦》读后感篇2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伴侣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讨论,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最终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宏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红楼梦》内容丰富、轻则曲折、思想熟悉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宏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楼梦》读后感篇3暑假里,我读了《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是一本悲剧,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王熙凤善弄权术,最终不免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慧,反误了卿卿性命”,文中不止一次地消失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平凡辛苦的农家老妇是刘姥姥。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200字(通用14篇)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200字(通用14篇)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200字(通用14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2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篇1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张恨水的《金粉世家》是我百看不厌的书籍,而且,《金粉世家》被誉为民国版的《红楼梦》,这说明二者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学意义。

记得看到《金粉世家》结局时,清秋带着孩子离开了燕西,他们仅仅维持一年的婚姻就此崩塌。

燕西面对妹妹梅丽的惋惜,他怅然若失:花不是开过吗?是啊,花曾开过,多么无助的慰藉。

《红楼梦》里林黛玉最让我惋惜,也最让我佩服。

书里林黛玉和《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形象相似,她们都是高洁的女子,同时又不太通人情事故,从一出场防佛就带着悲剧的宿命。

她们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最后,她们都没有挣脱世俗的桎梏。

一个抑郁而终,一个失望而去。

这么一来,还是黛玉的命运更加悲情,她没有退路,因为她一直是孤军奋战,她的背后没有后援,只有无尽的黑暗。

林黛玉。

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

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

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

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

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

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

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百科大全书。

小说以讲评领导社会形态中的四大亲族为核心图画,真实、具有活力地描画了十八百年上半叶中国末年封建社会形态的所有生存,是这段历史生存的一面镜子和缩略影像,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形态已经无可重新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

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龙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氏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块
记。

有以甄居士为线索着手即终了了整个儿的故事。

在很远的大洋对岸又一个国家——英国。

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出色的、有天授的,剧作家他就是莎士比亚。

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发扬了本国的独有的一种艺术方式——诗剧。

那时一私人的共同体,他那时期不灭的魂灵,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个儿、充实着自个儿。

正如莎士比亚与诗剧的微妙关系同样,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人的共同体永不磨灭魂灵的一小批。

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著作,还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

与其说那是写权贵的生存,还不如说是当初当前局势的真实写照。

从一点儿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语言的吸引力表现出来出来,用形象具有活力的语言刻画了千千万万的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一举措不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

一丝一一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独特的地方,可谓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漏洞。

而从其中又可以看出一私人的共同体进
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人民的生计国计,无不与此有关联。

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面前说都都是前八十回,然后四十回我觉得正好相反。

从其中有很多的漏洞,例如贾稀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经暗中示意到其是一悲剧人物,而到高鄂的笔下它又成了一个乐于学习又加入考试而考取举人,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好学之人,这半中腰几乎没有啥子相连,是很令人不可思议的。

并且在最终又丢下已经怀胎的宝钗出家为僧。

并且据闻高鄂是由于一个前一任官吏的赞助,取续写红楼的,我觉得一个最初的心愿就不那末纯洁的人,况且也没有道理解到曹雪芹的写的《红楼梦》。

是没有办法写好的。

再说假想曹雪芹同样的来塑造人物是十分难的,不是容易达到的。

我看见还不如留下这四十回不写,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仍然听美妙的。

读罢红楼,心中酸酸的。

不知是为了啥子。

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
粉美女的女人的香消玉殒?仍然入垄分子的欺世盗名?好似每种都有一点儿。

但老是感到那不是所有。

从一个男子的角度剖析,我豁然豁朗,这是忌妒。

我在隐约当中对稀玉萌生了醋劲。

说来也真是羞愧,不过有几个男的看见一个纨绔子弟的四周围没来由的搅扰招数承担不了数的美貌女子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承担不了数。

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狂。

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私人的爱情最纯洁了。

从两小无猜,青色的梅子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情的河流。

曹公简直就是向水流方向推舟,让读者觉得,世界上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

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的天然,几乎没有人置疑过,它的显露出来是那末纯洁,一点灰尘不染.不过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苦痛的代表名称的词。

黛玉性情里独有的叛逆和怪癖,以及对世俗的掉以轻心,令她各个地方显得特立孤行,卓尔不群。

花前痴读西厢,一
无避忌;不喜巧言令色,言随意至;推崇真情真意,淡泊名位利益……种种这般,都要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芙蕖,始末执著着自个儿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用一个平常的人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仍然黛玉的诗情画意,灵巧秀丽聪明而狡猾。

黛玉每次与姐儿们饮酒赏花吟诗做对头,老是才气逼人,艺压各种美丽芳草。

不管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达到极点我欲仙的画意;仍然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寂寞冷落,花空气温度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表现出来出她娟雅脱俗的写诗作家气质。

最长叹的是黛玉的多愁多病,红颜命苦。

黛玉的长期的境遇,注定了她的伶俜无依,而她的性情,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戚。

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闹热,可是这处没有她可以有赖的亲人,没有她可以诉说的密友,只有风流多情的稀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老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怎奈着“天止境,何处有香丘”,伤心着“3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