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一)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牛郎织女(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精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故事。
2. 了解牛郎织女这一古老听说的起源、进步和传承。
3. 培育同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热忱,激发同砚对中国文学经典的探究和沉思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牛郎织女故事的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
2. 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与传承。
3. 牛郎织女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并精通牛郎织女故事的基本内容。
2. 理解牛郎织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塞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讲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进步和传承。
2. 分组谈论:同砚分组谈论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情节和寓意。
3. 教室互动:同砚之间互相沟通牛郎织女故事的不同理解和解读。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音乐、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牛郎织女故事,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
2. 讲授:老师讲解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进步和传承,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故事情节。
3. 分组谈论:同砚分组谈论牛郎织女故事的主题、情节和寓意,展示各组的谈论效果。
4. 教室互动:同砚之间互相沟通牛郎织女故事的不同理解和解读,探讨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六、作业安置:1. 书面作业:要求同砚撰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读后感,包括故事主题、情节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口头作业:要求同砚选择一幅图片或一段音乐,通过表演或朗诵的方式呈现牛郎织女故事的部份内容。
七、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评分标准:内容完备丰富,观点明确深刻,思路明晰连贯,表达流畅准确。
2. 口头作业评分标准:表现自然生动,语言流畅准确,声音明晰有力,表达力强。
八、延伸阅读:1. 邀请同砚阅读《牛郎织女(二)》等相关文学作品,深度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不同版本和解读。
2. 鼓舞同砚自主探究和创作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作品,如绘画、书法、诗歌等。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同砚可以全面了解牛郎织女这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故事,培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热忱,激发同砚的文学探究和沉思能力,提高同砚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摘要:一、牛郎织女的起源传说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三、牛郎织女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四、现代视角下的牛郎织女故事解读五、牛郎织女传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正文:一、牛郎织女的起源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它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辰的崇拜,将天上的星辰与地面的人物相结合,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据古代文献记载,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是天上两颗耀眼的星辰,它们分别代表着牛郎和织女这两位神话人物。
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悲剧浪漫故事。
牛郎是一个贫苦的牧牛人,而织女则是天宫中的一位仙女。
一天,织女下凡来到人间,在湖边与牛郎相遇。
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倾诉衷情,最后决定携手共度余生。
然而,天庭中的王母娘娘得知这对神仙和凡人的恋情,心生愤怒,下令将两人拆散。
天兵天将来到人间,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
三、牛郎织女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民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牛郎织女代表了真挚的爱情。
尽管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定地追求爱情,不离不弃。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封建社会,人们渴望自由恋爱、幸福婚姻,牛郎织女的故事便成为这种渴望的象征。
最后,牛郎织女还寓意着勤劳和智慧。
牛郎是一位勤劳的牧牛人,而织女则是一位巧妙的织布仙女,他们的形象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品质。
四、现代视角下的牛郎织女故事解读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首先,我们可以将牛郎织女看作是一对勇敢追求爱情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其次,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在故事中,织女被迫回到天宫,牛郎则沦为奴隶,这揭示了封建社会对爱情的压迫和束缚。
最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牛郎织女传说实际上是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误解。
牛郎星和织女星实际上是一对遥远的恒星,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远超过了神话故事中的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我设计的这节五年级的语文课《牛郎织女(一)》,旨在通过对这个经典民间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欣赏故事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民间传说特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设定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以及对主人公情感的分析。
通过对故事细节的把握,让学生深入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受他们的忠诚和坚持,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故事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复述,通过复述,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爱情故事,通过讨论,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将其设定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以及对主人公情感的分析。
通过对故事细节的把握,让学生深入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受他们的忠诚和坚持,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分析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入,他们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他们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但我也认识到,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关于牛郎织女的其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二)》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后续,主要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后的生活。
本节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间故事的传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受角色情感、品味传统文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角色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传说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牛郎织女真挚的爱情,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后的生活。
2.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真挚的爱情,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角色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牛郎织女(一)》的故事,引出本节课文《牛郎织女(二)》。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角色形象。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理解牛郎织女的生活变化。
4.朗读感悟:分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角色的情感,体会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
5.品味文化:分析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鹊桥、银河等,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传说魅力。
6.拓展延伸:讲述其他民间故事,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牛郎织女》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课。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背景介绍及延伸阅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感受中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句子解析。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民间传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讲解词语用法。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进行解题。
6.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2. 重点词语:天仙配、牵牛星、织女星、鹊桥相会3. 故事脉络:牛郎织女相识、相爱、分离、重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 答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传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感受中国民间传说的魅力”。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句子解析”。
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解析”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用自己的话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一、感受中国民间传说的魅力《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课文《牛郎织女》教案通用

课文《牛郎织女》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牛郎织女传说的来龙去脉,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2. 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善美情感,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古汉语表达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题,理解牛郎织女传说的寓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牛郎织女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古汉语表达,梳理人物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想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牛郎织女传说相识相爱分离重逢2. 课文主题:真爱无价,亲情至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自己的话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分析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寓意,谈谈你对真善美的理解。
2. 答案:(2)示例: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真爱无价,亲情至上的主题。
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同时,我们应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民间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进行比较分析。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个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短篇故事,分享给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古汉语表达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选读九牛郎织女一

选读九牛郎织女(一)选读九牛郎织女(一)[课文说明]美丽善良的仙女和勤劳忠厚的小伙,历经苦难,终于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多么令人神往!这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
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
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他细心照料老牛,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
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
最后,讲他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宫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成夫妻。
在牛郎与织女互相倾诉时,插叙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过,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通过这篇故事,学生可以对善良、纯朴的人们所受的压迫,以及对自由、安乐、幸福的渴望有所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说的兴趣;同时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教学建议]1.导入。
课一开始就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美好神奇的气氛。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空中有“牛郎星织女星”,由这些传说导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课文的兴趣。
2.课文虽然较长,但线索清楚,文字通俗,应以学生自主疏通为主。
不宜在故事情节上反复提问。
①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牛郎”为线索,理清故事结构。
②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可迅速进入“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这样的环节,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
但事先要明确读后的汇报内容和形式,以促使学生读有收获。
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中重点部分的感悟。
这一环节要搞得灵活、扎实、充分。
③神话故事不过是人间世象的曲折反映。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羡慕神往牛郎的奇遇中,去发现牛郎偶然的奇遇背后的良好品质——那就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忠厚、豁达……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哪怕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来诠释。
3-11《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11.《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备课素材】·文章相关资料王母: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害的长生女神。
七夕: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在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它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课后作业一、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wēi)衰(suāi)弱 B泰(dài)国珊(sān)瑚C竹筐(kuāng)拗(niù)不过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2.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到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幸福生活,体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传说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
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学解释
牛郎星同织女星真的每年“七夕”相会吗?
夏夜在室外乘凉的时候,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人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
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千米(每小时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人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亮,而且又远,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科学家已经证明日光和星光都是从原子能来的.因此,牛郎和织女这两个星也可以说是两个非常大的原子弹.它们把肚子里的原子能变成光线发射出来.人类在欣赏它们的灿烂的光辉的时候,竟幻想出
一个哀艳动人的故事来.
相关民俗
乞巧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之夜,妇女们还要向织女乞求智巧.如《荆楚岁时记》所载,南北朝时的乞巧方法是“结彩缕穿七孔针”,妇女们来回用丝线穿针,穿得快的自然就巧了.明清以后,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其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的上午,取一碗水在日光下曝晒,顷刻之后,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此时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碗中,若针浮在水面上,便是得巧了.
七月七日
传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常常都会下雨,而且这些雨水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牛郎织女相会时所流下的眼泪,在民间人们就会在这一天,把家里的能盛雨水的坛子放在院子里,或者放在露天的阳台外接这些雨水,因为传说这些雨水能做药引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用一个深一点的瓦或者瓷坛子盛接雨水,然后买一个和这个坛子大小相宜的冬瓜塞到坛子里面去,然后把坛子口密封起来,然后把坛子存放在屋里阴凉的地方,等些日子后打开,里面就成了一坛子七月七冬瓜汁了,相传这样的七月七水喝了能去火;夏天小孩身上长痱子,也可以用这些冬瓜水粘上珍珠末涂抹痱子,疗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