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最新精选】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

试析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根源摘要: 美国是一个自我标榜的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但是这种民主和自由是充满了悖论的。
美国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现象。
美国的白人观、黑奴制、黑人意识等三个因素互相影响, 使美国的种族矛盾丛生。
作者简介: 张晓云(1978- ) , 女, 安徽淮北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美国史。
长期以来,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最民主、最自由、最理想的社会, 殊不知其本身也是社会问题丛生。
种族歧视便是其根深蒂固的社会痼疾之一。
2000年9 月21 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报告承认, 尽管消除种族歧视的法律已经颁布了几十年, 但是种族歧视依然困扰着美国社会。
报告声称:“虽然大多数白人不认为今天的美国有太多的种族歧视问题, 但大多数少数民族在现实生活中的感觉却正好相反。
”[1 ]90年代美国依然出现了一系列的种族歧视的事件, 诸如1991 年洛杉矶警察殴打黑人罗尼·金, 1999 年黑人移民迪亚洛在纽约被4 名白人警察连击几十枪而当场毙命, 得克萨斯州一位名叫詹姆斯·伯德的黑人被绑在汽车上活活拖死, 以及许多犹太人、穆斯林和黑人宗教场所被烧毁等, 充分显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报告还注意到, 在美国被关押在监狱里的黑人和被判死刑的黑人比例明显高于白人。
在各州的监狱中, 大约47% 的囚犯为黑人, 16% 的囚犯为拉美裔美国人。
在1977 年至1998 年期间, 黑人仅占美国全国人口的10% 至12% , 但在5709 名被判死刑的人当中, 有41% 是黑人。
为什么种族歧视在美国依然存在。
本文试图做简单的分析。
1美国的白人观美国的白人意识由来已久, 它并不是在接触黑人后才产生的, 而是英国文化中早已沉淀下来的自我认同心理。
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英格兰人来说, 白色具有一种特殊的文化上的含义, 它成为人们特别是女性美丽的代表物。
有诗这样赞美女王:“她的脸颊, 她的下颚, 她的勃颈, 她的鼻子, 这就是百合, 这就是玫瑰; 她的双手之白, 洁如鲸骨, 她的指尖, 闪烁着淡紫; 她的胸脯, 光滑如巴黎凝脂, 托起两峰雪花石膏。
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引发争议

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引发争议最近,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的争议越来越引人注目。
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很多人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了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美国国内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以及这种现象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的影响。
一、美国国内种族歧视的根源美国拥有悠久的种族隔离历史,几百年来,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一直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也会随之产生影响。
一些行为和态度深植于社会中,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政治、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制度结构无法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比如社会不平等、种族隔离等。
最近,美国国内爆发了一连串的种族冲突事件,包括但不限于Floyd之死、Georgia州侮辱亚裔妇女事件、亚太裔随机袭击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争议。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因为种族歧视而导致的暴力冲突和犯罪事件。
例如,在明尼阿波利斯的Floyd之死事件中,警察将关押的男子压在地上,致其窒息而亡。
这个事件立刻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
在亚太裔随机攻击事件中,数百名亚裔美国人在亚洲城市和美国其他地方被袭击。
这些问题表明,种族歧视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性的问题。
二、种族歧视对社会的影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不仅会对受到歧视的个人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发展。
过去时间里,种族冲突在美国多次爆发,如1965年的骚乱、1992年的洛杉矶暴乱、2014年的佛罗伦萨冲突等等。
这些事件给社区、城市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下降的心理压力。
种族歧视还会伤害一个国家的形象,使外人对其制度和价值观失去信任。
在美国,种族隔离和歧视问题引起了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也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了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三、种族歧视对家庭的影响种族歧视问题不只是社会和个人的问题,它也会影响到家庭。
在美国,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拉丁美洲裔美国人等少数族裔往往会感到被歧视和孤立。
美国黑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种族歧视

美国黑人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种族歧视1.黑人居住方面的种族隔离居住上的种族隔离对黑人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在美国,居补充:住环境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教育、就业、服务设施、邻里、投资等各个方面。
《1964年民权法》宣告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是违法的,《1968年民权法》又从法律上给予了黑人自由挑选住宅的机会。
1958年时,55%的白人不会因为邻居是黑人而搬走,到1978年这数字上升到85%。
[4]住宅上的种族隔离似乎应该消失或减弱,但事实上70年代以后,美国城市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种族隔离的程度并没得到改善。
在亚特兰大的一次调查中,119套城市公寓只有27%是平等对待黑人和白人租住的,45%声称给白人以优先权。
[5]事实上,居住方面形成了种族隔离制。
由于交通工具及居住条件的限制,多数黑人集中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带,成为黑人区,这样使美国社会人为地分割成两个不同的社会。
2.黑人在教育方面存在种族差异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接受良好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中心城市学校主要以低收入的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学生为主,郊区学校以中产阶级的白人学生为主。
现在,城市和郊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学校经费的差异,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设备、师资和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的差异,从70年代起,亚特兰大地区按考试成绩分,前十名学校均为清一色的白人学校,而倒数前十名为清一色的黑人学校,这种格局沿袭至今。
3.黑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生活状况与白人相差悬殊。
《2005年美国非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非裔家庭收入只有白人家庭收入的1/10;黑人享受的福利只占白人的(下转第496页)补充:科●(上接第472页)3/4。
2004年,美国黑人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24.7%,而白人的比例为8.6%。
在新奥尔良市,50万居民中约有1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大多数是非洲裔。
拥有自己住房的黑人比例只有48.1%,而白人的比例是75.4%。
当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探析

当前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种族歧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至今仍在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种族歧视在美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接着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多种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经济结构、法律制度以及教育等。
本文还将探讨种族歧视对美国社会各个方面,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际形象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理解,为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国种族歧视的现状尽管美国在法律上明确反对种族歧视,并设立了各种机构和法律来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但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依然普遍存在。
这种歧视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态度和行为上,还深深地烙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教育、就业、司法、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种族歧视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学生往往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就业市场,种族歧视也表现得十分明显。
少数族裔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面临更大的困难,他们的工资水平往往也低于白人同事。
在司法系统中,少数族裔也更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包括过度执法和司法不公等。
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等。
美国在奴隶制度、殖民扩张等历史时期对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压迫和剥削,为种族歧视问题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美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种族歧视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族裔往往面临更高的贫困率和更低的社会地位,这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
近年来,美国社会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并反思种族歧视问题,一些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在积极推动反歧视运动。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美国要解决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国外关于民族偏见的例子

国外关于民族偏见的例子
1. 在美国,曾经对黑人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就像给他们身上套了一个无形的枷锁。
想想看,他们在很多地方被歧视,找工作难,这难道不是不公平吗?比如在一些场所,黑人会被无端怀疑和审视。
2. 在印度,种姓制度下对低种姓的偏见简直难以想象。
这就好比把人硬生生划分成三六九等,低种姓的人被限制发展,连基本的尊严都难以保障。
像他们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会遭遇不公对待。
3. 欧洲一些国家对吉普赛人的偏见也是根深蒂固。
把他们视为流浪、不安定的群体,可谁又给他们机会稳定呢?那种排斥就如同将他们推向边缘,例如在一些地方不许他们停留。
4. 在澳大利亚,对原住民的偏见曾经长期存在。
这不就是把他们的历史和贡献都给抹去了吗?甚至在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对他们不公,在一些政策上就能看出来呀。
5. 在南非,过去对白人与黑人的区别对待,那真的是太明显了!不就是因为肤色吗?黑人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就像被隔离在一个黑暗的角落,比如在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异。
6. 法国对一些穆斯林群体的偏见也是让人咋舌。
好像就因为信仰不同,就要被异样看待。
在一些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无端遭受质疑和疏远。
7. 意大利对来自东欧国家移民的偏见有时也很突出。
觉得他们是来争抢资源的,可人家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呀!这就像给他们贴上不好的标签,比如在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对待。
8. 英国曾经对爱尔兰人的偏见也是存在过。
仅仅因为地域的不同,就要被区别对待吗?这种偏见就像一堵墙,把他们隔开,像在一些社交场合会被排斥。
9. 日本对一些外国劳工的偏见也是有的。
觉得他们不如本国。
美国民权运动与种族融合的挑战

美国民权运动与种族融合的挑战在20世纪的美国历史上,民权运动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为美国的种族关系和社会平等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尽管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实现种族融合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美国民权运动如何推动了种族融合,并分析目前仍存在的障碍和挑战。
一. 民权运动对种族融合的推动1. 美国民权运动的起源和背景美国民权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南方,针对的是美国种族隔离政策,致力于废除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制度。
该运动由一系列抗议行动、游行、抵制和法律诉讼组成,旨在争取非裔美国人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2. 托马斯·杰斐逊和《独立宣言》的影响美国创始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理念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基石。
运动领袖们借助该理念,声称非裔美国人应享有与白人相等的权利,并通过抗议运动和法律手段来争取平等。
3. 波士顿示威和蒙哥马利公共汽车抵制运动波士顿示威和蒙哥马利公共汽车抵制运动是美国民权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事件。
波士顿示威发生在1964年,黑人学生在波士顿公立学校的学位分配问题上进行示威,最终推翻了种族歧视制度。
蒙哥马利公共汽车抵制运动发生在1955年,蒙哥马利市的非裔美国人拒绝乘坐公共汽车,抗议种族隔离政策,最终导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在公共交通中违宪。
4. 《1964年民权法案》和《1965年选举权法案》的颁布1964年和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和《1965年选举权法案》,这两个法案为非裔美国人争取到了平等权利,包括废除种族歧视制度、保障选民权利等。
这两个法案的颁布被视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二. 种族融合的挑战1. 种族偏见和歧视的根深蒂固尽管美国民权运动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但种族偏见和歧视在社会中仍然存在。
一些白人社群对于种族融合持怀疑态度,并存在着对非裔美国人的偏见。
这种偏见在日常生活中和特定领域如就业和住房方面仍然存在,阻碍了真正的种族融合。
《银行家》影评

《银行家》影评1939 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在这个白人至上的社会,黑人被剥夺了许多权利,包括从事某些行业的权力,比如房地产交易和开银行。
然而,有两个人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他们是伯纳德和马特。
伯纳德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房地产经纪人,他渴望在房地产领域取得成功。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并未放弃。
马特是一位富有且有影响力的黑人企业家,他决心挑战种族歧视,为黑人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伯纳德和马特开始了他们的冒险之旅。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障碍是获得资金。
由于种族歧视,黑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使得他们的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但伯纳德并没有被吓倒,他决定采用一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伯纳德巧妙地利用了他与银行高管巴克的关系。
他以巴克的名义向银行借款,然后将这笔钱投资到房地产项目中。
通过这种方式,他成功地获得了所需的资金,并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事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伯纳德的事业蒸蒸日上。
他和巴克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人共同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交易。
然而,好景不长,巴克突然离世,他的妻子不认账,试图剥夺伯纳德应得的财产。
这使得伯纳德不得不面对一场艰难的法律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伯纳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需要找到证人来证明那些房产是他和巴克共同持有的,否则他将失去一切。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位愿意帮助他的人——同为黑人且有钱的朋友。
他们决定一起合作,共同应对这场挑战。
在白人占领区买楼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伯纳德和他的朋友并没有被恐惧所打败。
他们雇佣了一位白人 CEO,帮助他们学习金融知识和商业技巧。
在这位 CEO 的指导下,伯纳德和他的朋友逐渐掌握了成功的秘诀,并在房地产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3 年,伯纳德已经成为了一位非常富有的人。
然而,他回到德克萨斯州时,发现歧视黑人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黑人很难从银行贷款,这使得他们很难发展自己的事业。
伯纳德意识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的揭示与反思

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的揭示与反思1. 引言《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作家哈珀·李的经典之作,通过一个小女孩改变的成长故事,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地区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中所呈现的南方社会环境背景、人物角色以及主题,并对其中所透露出的种族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
2. 南方社会环境背景2.1 南方地区历史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制度。
非洲裔美国人被剥夺了平等权利,面临着种种不公和压迫。
2.2 小镇梅科姆(Maycomb)的描绘梅科姆是小说中设定的一个虚构小镇,它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这个小镇是一个封闭保守、保持传统观念和种族隔离的社会群体。
3. 人物角色与主题3.1 主人公斯库特(Scout)的成长之路斯库特是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她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南方社会中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实。
她在父亲、邻居们以及黑人家庭的影响下慢慢觉醒,并开始对种族歧视进行质疑和反思。
3.2 反派角色鲍勃·尤厄尔(Bob Ewell)的描写尤厄尔代表着深陷于种族歧视思想的白人势力,他是黑人汤姆被错误指控性侵案件中的关键角色。
通过他的形象,小说呈现了当时南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仇恨、偏见和输送。
3.3 种族歧视与父母教育之间的关系小说中,斯库特的父亲阿提卡斯先生是一个聪明善良且克制自己偏见观念的父亲形象。
他用自己行动来教育孩子如何审视社会现象并坚持正义和平等。
4. 种族歧视问题的深入分析与反思4.1 小说对种族歧视的揭示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种族歧视在社会中造成了不平等、不公正以及人际关系的破裂。
小说直面这一问题并引发了读者对于不平等和偏见的思考。
4.2 反思与启示《杀死一只知更鸟》让我们反思过去的种族隔离事件,并意识到种族歧视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它教育读者要抵制偏见、倡导平等,并为公正和团结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发表的《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指出,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份人权纪录说,美国有色人种普遍贫困,生存状况远不如白人。
据英国《卫报》2004年10月9日报道,2002年,白人家庭净资产是8.8万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
据统计,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黑人人数是白人的3倍。
黑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白人少6岁。
纪录指出,美国的少数民族受到就业和职业歧视。
据《今日美国报》2004年5月5日报道,2003年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收到有关工作场所种族偏见方面的指控29000件。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004年11月,黑人的失业率为10.8%,白人是4.7%,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
来自于至少38个国家的未成年人从事着奴隶性劳动。
在美国无力负担医疗保险的4500万人中,700万是非洲裔美国人,占美国非洲裔人口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这个比例比白人高77%。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2004年3月2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独立宣言》称人类生而平等,而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差距简直是对这一“立国之本”的侮辱。
纪录说,美国学校普遍盛行种族隔离式教育。
美国南方有八分之一的黑人学生上的是黑人学生占99%的学校,约有三分之一的黑人学生上的是少数民族占90%以上的学校;在北方,超过一半以上的黑人学生上这种黑人和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大多数的学校。
纪录说,美国大学校园种族主义抬头。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迪亚波罗河谷社区学院接连发现法西斯标语口号及白人至上主义标语口号,还包括使用武器和语言进行威胁。
在加州小圣罗斯学院,校报刊载专栏文章攻击犹太人,引发抗议风潮;网站聊天室被白人至上主义分子占领。
在达特茅斯学院,白人女生在筹款活动中拍卖“黑奴”。
在南密西西比大学,一批白人在美式足球比赛结束后高喊种族主义口号,攻击4名黑人学生。
在只有55名黑人学生的密歇根州奥利维特大学,有51名黑人学生在发生种族暴力事件及骚扰事件后退学。
纪录显示,美国种族偏见和偏执造成社会矛盾激化,仇恨犯罪增加。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对16%的执法单位有关报告的统计,2003年美国发生的总共7489件仇恨犯罪案中,有3844宗与族裔仇恨有关。
其中,针对黑人的族裔仇恨犯罪案达2548宗,占51.4%,是针对其他所有种族的此类犯罪总数的两倍多,有3150名黑人成为受害者。
而犯罪人当中62.3%是白人。
《洛杉矶时报》2004年5月3日报道,受“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影响,2003年,全美共发生针对穆斯林的仇恨事件1019起,同比增长69%。
加州针对穆斯林的仇恨事件共221起,同比增长近3倍。
纪录指出,美国司法领域种族歧视司空见惯。
有色人种被判刑和在监狱中被关押的比例明显高于白人。
根据美国司法部2004年11月公布的报告,有色人种占美国在押囚犯人数的70%以上。
到2003年底,美国联邦和州监狱关押的被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40万名犯人中,44%是黑人。
犯同样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期比白人长6个月,黑人被逮捕后被关进监狱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而且黑人犯罪比白人更难得到缓刑。
纪录说,“9·11”事件后,美国借国土安全的名义公开限制公民权利,通过监听电话、追查访问过的网站、监控金融资金转移等多种手段,监视公民的一举一动,而少数民族、外国人、移民成为主要受害者。
据统计,“9·11”事件以后,全美共3200万人曾面对种族歧视性调查问题。
受到歧视性调查的人中,非洲裔最多,占47%,其次为拉丁裔、亚裔,白人仅为3%。
2004年11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一年来,已有157281名移民被遣返,比去年增加了8%,创下了新的纪录。
逮捕的无证件外国人也增加了112%。
另据报道,去年开始,在旧金山、巴尔的摩、费城、迈阿密、圣保罗、丹佛、堪萨斯和波特兰等许多州的城市,每天有几十名来自墨西哥或其他国家的移民被逮捕,并像嫌犯一样被强行带上沉重的电子脚镣。
这种对待非法移民如同对待刑事罪犯的做法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趋势。
恐怖分子和非法移民的定义界限已经变得非常模糊。
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现状种族主义的隐居
国际先驱导报波士顿特约记者杨一帆报道全球种族主义仍未消亡,即使在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200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的儿子马丁·路德·金三世在林肯纪念堂、也就是他父亲当年发表演讲的台阶上,对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说:“我知道我父亲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个梦想。
”他说,40年过去了,他父亲的梦仍然没有实现,美国仍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并要求美国政府改善社会福利制度。
这可能也是最新的一次反种族歧视呐喊。
美国的种族歧视缩影
今天的美国,在种族歧视方面可以说是新旧并存。
一方面,旧有的种族主义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尽管人数不多,但是在美国社会中总是可以掀起大浪。
波士顿大学的一位黑人研究生约翰·史利文森对记者说,即使在他就读的中学、大学里,都有许多种族歧视的影子存在。
他回忆说,2年前,一次自己和同伴到大学的一个俱乐部里玩,刚进门,就感觉到许多白人投来鄙视的目光。
俱乐部的服务生上来很不客气的说,“这里是私人场所,请你们这些黑鬼离开”。
同伴告诉他,这里是一个只允许白人进入的俱乐部,老板有很强的3K党背景。
记者自己在美国也遭遇到类似的经历,在波士顿的街头中,记者曾经遭遇到同样的异样眼光和拒绝,尽管彬彬有礼但是冷漠至极,甚至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也能感受到。
波士顿大学研究美国历史的学者彼得·罗格告诉记者,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并没有形成种族歧视的先天因素。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多数美国人的祖先来自世界各地,其中爱尔兰裔、德裔、意大利裔和西班牙裔的白人比较多,而黑人的比例已经达到13%,近年来亚裔移民数量也有所增加。
但是美国依然存在着比较强大的种族歧视力量。
对此原因,彼得·罗格认为,这要从全球种族歧视的背景中间寻找原因。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白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对有色人种族裔的歧视本质上主要是对落后社会和不同文化的排斥。
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多种族社会中,就成为了全球种族歧视的一个缩影。
美国:黑白分治的社会
另一方面,美国的种族歧视从目前来看,开始在新的领域呈现出新的现象,传统的政治保守势力也开始介入到其中,简单的单一种族歧视被文化上的隐性歧视所代替。
1968年2月,美国国会曾公布过一份题为《民间动乱问题全国咨询委员会的报告》,较为详细地披露了美国社会流行的种族歧视现实,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在分裂为两个社会,一个黑人社会,一个白人社会——分开的、不平等的两社会。
”
1993年2月,为纪念上述报告发表25周年,设在华盛顿的一个基金会又发表了一份长达350页的报告,报告列举了90年代初期盛行于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其结论是,25年以来,美国各种族之间的不平等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是“进一步加剧了”。
美国学者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存在的较强烈种族歧视,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担心会被带上种族歧视的印记,一位研究人员就告诉记者,简单说,就是大家都知道种族歧视不好,但是大家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犯种族歧视的毛病。
就在这样的怪圈中间,美国的种族歧视仍然继续。
彼得·罗格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说,1994年10月,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全国中小学历史教学中心(NCHS)向外界公布了一套全国中小学历史课教学标准。
这个标准第一单元记叙美国的起源,它一反过去那种欧洲文明中心论的作法,将欧洲文明、非洲文明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放在同等位置来处理,把三者在殖民地的相遇称为“会合”(convergence),强调欧洲移民是美洲大陆的“后来者”。
这个标准公布之后,在美国保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弹。
而其中坚持鼓吹欧洲文明中心论的,恰恰是以当今美国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政治和文化工作者。
他们对其他种族的歧视,并不简单体现在3K党的大白帽子上,而是体现在美国的文化生存领域,更体现在今天布什对外政策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