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详解(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合集下载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2,分数:64.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沙里亚】(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伊斯兰教教法。

原意为“道路”“通往水泉之路”。

伊斯兰教产生后,引申为“安拉指明之路”。

后专指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础、内容和形式上与伊斯兰教义、教规密切关联的宗教法,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社会、家庭、个人生活准则,以及民事和刑事等各个方面,是穆斯林必须遵行的法规。

与伊斯兰教同时产生,是阿拉伯帝国适用的基本法律制度。

)解析:3.【伊克塔制】(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阿拉伯帝国创立的封地制度。

主要内容:对现役军人授予伊克塔,作为其服役的俸禄。

伊克塔封建主一般只享有对该土地的征税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和行政支配权,并且不能世袭。

受领伊克塔的军人封建主,是从政府领受伊克塔,这是其特点。

伊克塔制奠定了军人统治体制的基础,改变了阿拉伯帝国官僚统治体制的传统。

)解析:4.【胡拉米教】(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8世纪在里海西南部下层人民群众中形成的教派。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论述题论述题1.试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学者的主要科学成就。

(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正确答案:(一)亚里斯托库斯(约公元前310一前230年)利用巴比伦几千年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二)希帕库斯(公元前190~前125年)错误地提出了“地球中心说”,他的学说谬传了十几个世纪。

他还制出了有850(另有1020、1080之说)个恒星的图表,发现了岁差,推算出的太阳年长度一年只误差6分14秒。

(三)地理学家厄拉托斯梯尼在埃及实测了子午线,计算出的地球周长与实际数值仅差300千米左右。

他主张“地圆说”,认为从西班牙沿同一纬度航行,最后可达印度。

(四)波赛东尼厄斯(公元前135一前51年),著有《论海洋》,提出五带的划分,把潮汐之因归于月之盈亏。

(五)数学家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10一前230年)著的《几何原本》,直到近代仍被作为教科书使用。

(六)物理学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一前212年)为代表。

他发现了杠杆原理、比重原理、斜面定律、浮力定律等,并将科学用于实践,发明创造了滑轮组、螺旋吸水器、军事防守器械。

(七)希罗菲洛斯是“古代最伟大的解剖家”,扩大了人们对大脑、眼睛、十二指肠、肝脏和再生器官的认识。

(八)厄拉西斯托拉图斯是“最伟大的生理学家”。

他主张用自然原因解释一切生理现象,通过合理的生活来预防疾病。

(九)提奥弗拉斯图斯是亚里士多德的养子,他利用亚历山大送回的资料,写出了巨著《植物史》和《植物的本原》。

涉及知识点:世界古代中世纪史2.试论述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浙江大学1999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正确答案:(一)早期希腊文化。

早期希腊文化(公元前8一前6世纪)主要是在哲学上取得了进展。

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主要有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 史前时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第1章 史前时

第1章史前时代1.1 考点归纳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一)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的时限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

2.旧石器时代的分期一般分为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左右至10余万年)、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万~5万年)、晚期(约距今4万~5万年至1万年)三个时期。

(二)直立人阶段直立人,或称猿人,其体质上仍保留了不少古猿的特征。

在中国已发现的直立人典型代表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

1.元谋人元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

在元谋人遗址发现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

2.蓝田人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县,距今约80万~60万年。

在蓝田人遗址也有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

3.北京人北京人,1920年代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

(三)早期智人阶段1.特征早期智人,又称古人,在体质上已脱离了猿人阶段,但与现代人仍有一定区别。

2.代表目前国内发现的早期智人遗存主要有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许家窑人等。

(四)晚期智人阶段1.特征晚期智人,又称新人,体质形态已与现代人大体相同,并且因所处地域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

2.代表国内已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峙峪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其中以山顶洞人最具代表性。

山顶洞人发现于1930年。

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主持发掘工程,发现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已明显地表现出黄种人的特征、掌握了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的方法、已经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

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一)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4000年,以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为开端标志。

(二)新石器时代早期1.时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年代距今约10000年~7000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详解(古代埃及文明)【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详解(古代埃及文明)【圣才出品】

第3章古代埃及文明3.1 考点归纳一、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一)前王朝时期1.巴达里文化(约公元前4500~前4000年)发现于上埃及的巴达里村;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使用石器、木器、骨器和铜器作为生产工具;这一时期还处在母系社会阶段。

2.涅伽达文化Ⅰ(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又称阿姆拉特时期,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

各个墓中都有自己的符号,可能是私有权的标记;并发现了王衔和红冠的形象,这是埃及王权的反映,表明埃及已处于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夕。

3.涅伽达文化Ⅱ(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又称格尔塞文化,这一时期一些小国寡民的国家出现了。

出土的陶器、石器上出现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图画文字,是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二)早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是埃及逐渐形成一个统一国家的时期,包括第1~2王朝。

埃及有不少王为实现上下埃及统一而进行残酷的战争,到第2王朝最后一个王哈谢海姆威时,埃及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三)古王国时期与第一中间期1.古王国的建立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包括第3~6王朝,建都孟斐斯。

因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此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古埃及君主专制开始确立。

2.古王国时期王权加强的表现从第3王朝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已经出现。

国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掌管全国的行政、司法、经济、军事和宗教大权。

国王大肆宣扬王权神授思想,宣称自己充当神与人之间的代理者。

3.古王国的衰落古王国末期,地方贵族和神庙势力膨胀,阶级矛盾的激化,王权更加依赖神权势力和地方贵族。

第6王朝末期的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最终历时五百年之久的古王国君主专制统治崩溃。

4.第一中间期第7王朝至第10王朝(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是“第一中间期”,是古埃及史上的第一个动乱时期,中央王权控制的统一局面已不复存在。

经过第7、8王朝,逐渐形成两个中心: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南方的底比斯。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doc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doc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谈谈你对西欧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述中世纪基督教发展及与王权的关系。

(南开大学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中世纪欧洲王权的特征?(南京大学2016年世界史基础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西欧封建时期的等级制和庄园制。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例分析从5世纪到15世纪期间城市在宗教历史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2013年历史学基础A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析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浙江大学1999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浙江大学2002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述中古欧洲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表现与影响。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2,分数:64.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伯罗奔尼撒同盟】(Peloponnesian League)2015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参加城邦为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大部分城邦而得名。

该同盟是由斯巴达分别与盟邦签订的双边盟约组成,斯巴达是同盟的核心与领袖,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

斯巴达利用伯罗奔尼撒同盟作为控制入盟各邦的工具。

该同盟曾与提洛同盟联合与波斯作战,后两同盟争霸。

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

)解析:3.【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通史真题;2010年历史学铳考真题;南开大学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希波战争期间希腊城邦组织的抗击波斯的军事同盟。

公元前478年,希腊城邦代表会聚提洛岛,正式结盟。

人盟各邦原则上一律平等,在盟会上各有一票表决权。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2,分数:64.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安敦尼王朝】(Nerva-Antonine Dynasty)(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马帝国王朝之一。

公元96年,图密善在政变中被杀,元老院推举涅尔瓦为帝,开始了安敦尼王朝的统治(公元96—192年)。

安敦尼王朝历经六帝。

192年,以近卫军长官列图斯为首的一些宫廷官吏发动政变,将皇帝康茂德杀死在角斗士的营房里,安敦尼王朝至此结束。

安敦尼王朝是罗马帝国皇权最稳固的时期,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代”。

)解析:3.【隶农制】。

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土地剥削和人身依附关系。

隶农初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农,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1至2世纪,由于意大利土地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出现危机,隶农制在意大利逐渐盛行,并扩展到其他行省。

隶农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者手中租用土地,地租一般为支付货币,租约为5年。

3世纪危机全面加剧了隶农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倾向日渐增强这一过程,使隶农在实际上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的经济地位,导致隶农转变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依附农民。

考研历史学统考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

考研历史学统考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

考研历史学统考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点归纳第1章史前人类1.1考点归纳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一)关于人类起源的主要理论1.神创论神创论认为人是神创造出来的,世界各民族也广泛流传着关于神创造人的传说。

2.进化论(1)1809年,拉马克(法国)的《动物哲学》,论述了动物界的进化,并指出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动物,特别指出人类起源于猿。

(2)1859年,达尔文(英国)的《物种起源》,提出动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学说。

(3)1863年,赫胥黎(英国)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方面的成果,找出从猿到人的过渡类型,明确提出人猿同祖论。

(4)1868年,海克尔(德国)的《自然创造史》,进一步论证了人猿同祖论,并把人类出现以前的动物划分为若干“祖先级”,从而建立了人类起源的谱系树。

3.劳动创造论1876年,恩格斯发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二)人类的进化1.从猿到人的过渡工具的制造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飞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

从此,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1911年发现于埃及法雍的原上猿。

2.人属的出现(1)最早的人属成员,一般指直立人之前的人类,首先是“能人”。

(2)能人之后是“直立人”阶段,直立人的化石最早于1890年由荷兰人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发现。

(3)“早期智人”过去曾称为古人,一般认为早期智人是由直立人演化来的。

(4)“晚期智人”亦称现代智人,过去曾叫新人,已相当接近现代人。

最早被确认为晚期智人的化石是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3.旧石器时代的人群旧石器时代在地质上属更新世,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同时也使用木器、骨器和角器,分为早、中、晚三期。

二、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1.中石器时代这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距今1.5万年至1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10.1 考点归纳
一、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一)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1)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加强,以血缘氏族为主的部民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2)亚洲政治形势的变化给日本带来巨大压力。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4)圣德太子改革为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5)日本留学生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并成为改革的中间力量。

2.大化改新的内容
(1)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对农民班给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

(2)废除王室和贵族一切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天皇。

(3)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

(4)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

3.《飞鸟净御原令》
天武天皇继续实行全面改革,确立了天皇专制的集权统治。

681年(天武九年),天皇制定《飞鸟净御原令》,以立法形式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

后修成《大宝律令》,标志着大化改新的完成。

4.大化改新的意义
(1)改革有积极的意义:
①改革确立了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法,将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变成了封建生产关系。

③广大部民得到解放,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2)改革也有一定的局限:
①农民负担过重,不堪忍受。

②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

(二)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
710~794年是日本史上著名的奈良时代,794~1192年是平安时代。

这两个时代在一般(或名义上)由天皇掌权,所以又称王朝时代。

1.律令制
律令制是以律令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制体系。

《大宝律令》是第一部律令法典,718年修订成为《养老律令》。

通过律令制,日本建立了天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官僚政治体制。

2.摄关政治与院厅政治
(1)摄关政治
858年,9岁的清和天皇即位,藤原良房出任摄政。

877年,藤原良房之子藤原基经摄政,后改任“关白”。

摄政和关白便形成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史称“摄关政治”。

(2)院厅政治
1086年,白河天皇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皇,在居处建立院厅,国政大权悉归院厅。

自1086年院厅建立至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的百余年,史称“院政时代”。

(三)镰仓幕府与室町幕府
1.镰仓幕府
(1)建立
关东的源氏和关西的平氏是11世纪两个最大的武士集团。

1185年,关东源氏击败关西平氏,控制中央政权。

1192年,源赖朝当上了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镰仓幕府(1192~1333年)的统治由此开始。

(2)统治措施
①设专门管理武士的机关——侍所。

②设立处理政务的公文所(后改称政所)和审理诉讼案件的问注所。

③各国设守护,负责军政。

④庄园设地头,负责治安和征收租赋。

(3)“御家人制”
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尊称为“御家人”。

御家人对将军要忠,无条件服从领导,为其负担军役和公役,包括守卫镰仓。

将军对御家人要信,负责保护其领地和财产不受侵犯,并按功行赏。

将军和武士建立的这种密切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

(4)《贞永式目》
为巩固幕府统治,北条氏于1332年制定《贞永式目》。

其内容涉及行政、民事、刑事、诉讼等,是幕府的施政政策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

2.室町幕府
(1)室町幕府建立
1333年,乘幕府势衰,后醍醐天皇推翻了镰仓幕府,恢复了天皇权力,史称“建武中
兴”。

不久建武政权被足利尊氏推翻。

1336年,足利尊氏攻入京都,在京都设将军幕府,室町幕府(1336~1573年)统治时代由此开始。

(2)“应仁之乱”
1467年(应仁元年),幕府内部因将军的继承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双方混战达十年之久,京都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建筑化为灰烬,史称“应仁之乱”。

日本开始进入“战国时代”(1467~1573年),直到室町幕府灭亡。

3.日本重新统一
(1)重新统一
在兼并战争中,织田信长(1534~1582年)以名古屋为根据地,逐渐压倒其他战国大名。

1582年,织田信长遭叛变,自杀身亡,部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讨平叛将,平定四国、九州,基本实现日本统一。

(2)丰臣秀吉统治措施
①“太阁检地”。

下令在全国丈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分为三等,核定年贡,登录在册。

②奖励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强迫游手好闲者去务农。

③鼓励发展工商业,统一度量衡,并修建大阪城,迁来其他地方的商人。

④颁布《刀狩令》,收缴百姓手里的刀、矛、武器,从此佩带武器成了武士的特权。

⑤颁布《身份统制令》,不许农民任意迁徙,更不许弃农从商。

(3)意义
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分裂的历史局面,为日本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德川幕府与幕藩体制
1.德川幕府
丰臣秀吉死后,部将德川家康(1542~1616年)掌握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的长期统治(1603~1867年)由此开始。

2.幕藩体制
(1)统治机构方面,将军是全国人民和土地的最高支配者,将军以下,幕府设“大老”(一人)、“老中”和“若年寄”(各四人)“三役”,辅佐将军管理幕府。

三役以下设寺社、勘定、江户三奉行。

(2)地方政权是大名的藩国,藩主享有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的全权,但要受幕府的严格监督。

(3)实行严格的身份制度,把居民划分为武士、百姓、町人三等。

(4)对外关系方面,实行锁国政策,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

(五)中世纪的日本文化
1.文字
吉备真备在唐留学17年,并用汉字偏旁创造日本民族文字——片假名。

空海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2.史传
712年,太安麻吕奉敕编成《古事记》三卷,是日本第一部古代史著作。

平安时代,编成《续日本书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和《三代实录》,连同《日本书纪》合称“六国史”。

3.汉诗与和歌
8世纪中叶,汉诗集《怀风藻》编成。

约8世纪中叶,诗歌集《万叶集》编成。

平安时
代,唐风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所谓国风文化。

4.小说
平安时代著名的小说有《竹取物语》《伊氏物语》《源氏物语》等。

镰仓以后,反映武家兴亡和战争情况的战记小说繁荣起来,如《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等。

德川幕府时期涌现一批反映市民利益的作品,称“假名草子”和“浮世草子”。

二、中日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日本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遣唐使,其中,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是最杰出的留学生代表,全面摄取中国文明制度。

同时,中国学者、高僧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中国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育与宗教的输入
日本仿照唐朝教育体制创立一套教育制度,教授中国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和算术等科目。

中国的佛教传入日本,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扶持,成为日本人精神生活的基调。

三、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一)笈多王朝
1.概况
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320~540年)。

超日王时期,笈多王朝实力达到鼎盛阶段。

528年,笈多王朝解体,北印度重新陷于分裂混战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