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室性心动过速护理查房PPT

并发症处理流程及效果评估
室性心动过速护理 查房中并发症处理 流程
并发症预防措施及 实施效果评估
针对不同并发症的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 项
并发症处理后的效 果评估和反馈机制
护理质量提升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护理人员不足:合 理配置护理人员,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技能不足: 加强培训,提高 护理技能水平
药物治疗情况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种类: 包括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等
药物治疗效果评 估:根据患者症 状缓解情况、心 电图变化等指标 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注意事 项:注意观察不 良反应,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
药物治疗效果不 佳时的处理措施: 如电复律、植入 型心律转复除颤 器等
药物副作用观察与处理措施
观察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
活动与休息安排建议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活动量
心理干预与支持措施
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 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睡眠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汇报人:
目录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病史及用药情况 家族史、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及治疗过程
病史:患者症状、体征、检查结果 及诊断过程
护理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 理、饮食指导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治疗过程: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及效果评估
室上性心动过速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点
心电图特点:
1)心电图上有房室结双径路的表现,窦性 心律时,当频率有改变或无频率改变时, 出现长、短变化的两种PR间期,PR间期 相差》60ms。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临床表现
症 状主要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率快 慢,持续时间等。
无休止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可引起心动过 速性心肌病。体征主要是心率快,160次/分 ~250次/分,整齐或不整齐。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依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及突发性分类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快,突发突止。主要是折 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频率不快,无突发突止特 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室上性心动过束的分类
常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部位、发生机制和心动过速频率三种分 类方法。 (一)按发生部位分类
依室上性心动过速时P波的形态,方向与QRS波的关系,来 确定发生部位,此类分法不能表时发生机制。
1.窦性心动过速:不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房折返性心动过 速。
2.房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增高房性心动 过速、非阵发性房速和多源性房速。
室性心动过速

发作方式
机制
左室特发性VT
心电图特点
发作时为RBBB形+电轴左偏,胸导S波逐渐加深,R/SV6<1。 QRS波群时限0.12-0.14秒。 频率150-180BPM。 复律后有电张调整T波,同形室早。 可能为折返激动
机制
能被早搏诱发,有缓传导区 拖带现象 在间隔部可记录到P电位
或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
并行心律性VT
机制
室内异位激动点自律性增高,有传入阻滞。
心电图特点
异位激动成组发生,间断出现,频率70-
130BPM。 每组异位激动第一个联律间期不等。 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恰等于心动周期的倍数。 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
间期280-320ms 频率极快200-300bpm→VF 异搏定注射可能有效 ICD
双向性VT
病因 特点
洋地黄中毒,冠心病、中药中毒。
发作时,QRS波群主波方向上下交替或某些 导联出现电压交替。 额面电轴有左偏、右偏交替。 心率140-180BPM。
室速或是室上速。 洋地黄中毒为延迟后除极。
机制
特发性VT
右室特发性VT
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左室特发性VT 多起源于左室间隔
右室特发性VT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时正常,可有同形室早 发作时为LBBB形+电轴右偏或极度右偏(Ⅰ微小综合波, aVL向下,Ⅱ、Ⅲ、aVF主波向上)。 频率150-200bpm 阵发持续性 非持续,反复单形性 可有频率依赖作用(交感神经) 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cAMP介导的DAD,cAMP 使肌浆网钙震盈积放,细胞内钙超负荷。
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论述PPT课件

5
.
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 . 因其异位激动点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
上的部位,具有突然发作和突然终 止的特点而得名,发作时的心率一般为
150~250次/分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原因较难明确,一般多无器 质性心脏病,发作常与情绪激动、恐惧、激怒、恶梦、体 力过度、吸烟、饮茶、饮酒等有关;部分女性与妊娠或月 经周期有关。
激手法 3 多注意体力适中,忌烟酒,心境平
和 O: 病人对室上速知识了解甚多
25
P2: 活动无耐力---与心情胸闷有关 I2:1 让患者平躺在平车上,安抚患者,保
持患者心境平和,多休息。 2 协助患者,尽量满足其所需 3 观察心电监护
O3:患者无安全以外
26
P3:知识缺乏---缺乏对室上速的相关知识 I3:1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
及注意事项 2 指导患者家属对室上速突然发作应
17
药物治疗
胺典酮
[作用]原为抗心绞痛药,具选择性冠脉扩张作用. 近来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延长房室结,心房,
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 导.
[用法]负荷剂量 5mg/kg 20分钟至2小时 维持剂量20mg/kg+5%GS250ml
[不良反应] 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 ,肝功能紊乱 ,局部炎 症反应.
2 机理
用力呼气用力呼气
肺,胸膜腔内压力
迷走神经兴奋性
心率
23
穴位注射治疗
内关
药物
优点
24
P1:恐惧,焦虑---与突发疾病有关 I:1,安慰患者以及家属。医护人员讲话温柔
可亲,动作轻柔熟练。减少患者恐惧心理。 2,富有同情心,尽量守护在病人床旁,多 安慰患者,使其产生信任感。 3,注意保暖,使患者舒适。环境安静整洁, 心情平和。 O:病人配合治疗,恐惧焦虑减轻。
.
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 . 因其异位激动点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
上的部位,具有突然发作和突然终 止的特点而得名,发作时的心率一般为
150~250次/分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原因较难明确,一般多无器 质性心脏病,发作常与情绪激动、恐惧、激怒、恶梦、体 力过度、吸烟、饮茶、饮酒等有关;部分女性与妊娠或月 经周期有关。
激手法 3 多注意体力适中,忌烟酒,心境平
和 O: 病人对室上速知识了解甚多
25
P2: 活动无耐力---与心情胸闷有关 I2:1 让患者平躺在平车上,安抚患者,保
持患者心境平和,多休息。 2 协助患者,尽量满足其所需 3 观察心电监护
O3:患者无安全以外
26
P3:知识缺乏---缺乏对室上速的相关知识 I3:1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
及注意事项 2 指导患者家属对室上速突然发作应
17
药物治疗
胺典酮
[作用]原为抗心绞痛药,具选择性冠脉扩张作用. 近来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延长房室结,心房,
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 导.
[用法]负荷剂量 5mg/kg 20分钟至2小时 维持剂量20mg/kg+5%GS250ml
[不良反应] 血压下降 ,心动过缓 ,肝功能紊乱 ,局部炎 症反应.
2 机理
用力呼气用力呼气
肺,胸膜腔内压力
迷走神经兴奋性
心率
23
穴位注射治疗
内关
药物
优点
24
P1:恐惧,焦虑---与突发疾病有关 I:1,安慰患者以及家属。医护人员讲话温柔
可亲,动作轻柔熟练。减少患者恐惧心理。 2,富有同情心,尽量守护在病人床旁,多 安慰患者,使其产生信任感。 3,注意保暖,使患者舒适。环境安静整洁, 心情平和。 O:病人配合治疗,恐惧焦虑减轻。
室性心动过速

LOGO
五) 伴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系由触发电活动的早 期后除极所致(3~4位相间),特点如下: (1)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2) 呈多形性室速; (3) 室律常≧300次/分; (4) QT间期、T/U波正常; (5) 室早联律间期短,通常在于280~320ms。 总之形成特殊的短联律、正常QT间期型室速有RonT现象 。临床有反复、频繁的晕厥发作。
室性心动过速
董红雨
LOGO
定义与分类
1.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NSVT是指 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 一般100—200次/min,在30 S内自行终止。
2.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是指 同一心电图导联中QRS波形态一致,发作持续时
间>30 S,或虽然<30 S,但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 性心动过速
3.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4.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再发。
5.预防猝死。
LOGO
(二)直流电复律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直流电复律。
I.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心室颤动/无脉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和某些无法同步的室性心动 过速。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需持续心电监护。 2.同步直流电转复:适用于伴心绞痛、心力衰 竭、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障碍及药物治疗无效的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观察并记录心电图。如无 效,可重复电转复(最多3次)。再次复律应增加电 量,最大可用到双相波200 J,单相波360 J。转复过 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
LOGO
常用药物
1 利多卡因 50mg(1mg/kg)静脉注射,再以1~4mg/min维持。 2 胺碘酮 静脉用安全有效,3mg/kg静注,可重复2~3次,亦可以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与治疗PPT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通过植入心脏起搏 器,调整心律,达 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射频消融术、冷 冻消融术、激光消融术等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 或存在禁忌症
手术风险:心律失常、心包 填塞、心脏穿孔等
术后护理:监测心率、血压、 心电图等,预防并发症
预后管理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护理 人员
02
双向性室性心 动过速的诊断
03
双向性室性心 动过速的治疗
04
双向性室性心 动过速的预防
01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 诊断
症状诊断
心电图检查:显示双向性 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波 形
心律失常:出现不规则、 快速的心跳
胸痛、呼吸困难:患者可 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
头晕、乏力:患者可能出 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 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 水肿、呼吸困难等
心电图检查:显示双向性 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波 形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的影响 血液检查:检测电解质、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评估心律失常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阿替洛尔等,用于控制心率 和血压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普罗帕酮等,用于控制心律 失常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课件

心电图监测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心电图监测可以提供心脏功能的评估和监测,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增快、心脏节律不规则、P波形态改变等。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包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与 鉴别诊断
通过心电图特征和病史等综合分析,可以诊断和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 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ppt课件
本课件主要介绍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的原理、定义、病因、特征、临床表 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心电图原理介绍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了解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和病因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上室的起源异常激动导致心脏快速而不规则的收缩。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室性心动过速ppt课件

预防复发(4)
单一用药无效可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 的药物,各自用量均可减少。 抗心律失常药物亦可与埋藏式心室或心 房起搏装置合用,治疗复发性室速。 植入ICD。 RFCA。 外科手术。
谢 谢 大 家~
下列心电图表现 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融合波; 心室夺获 房室偏,时限超过0.14s; 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 呈通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下列心电图表现 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形态,当表现为RBBB时 呈以下特征:V1导联呈单相或双相 波(R > R`),V6导联呈rS或QS; 当呈LBBB时电轴右偏,V1导联负向 波比V6深;RV1>0.04s;V6导联呈qR 或QS。
室速的处理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若无症状, 无需进行治疗; 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 予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目前除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以外,尚未能证实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大发生率。
终止室速发作(1)
如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1. 首先静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同 时静脉持续滴注; 2. 静注sotalol与propafenone亦十分有 效; 3. 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用 amiodarone静注或改用直流电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室速与室上速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下列ECG表现支持室上速伴室内差异 性传导的诊断: 每次心动过速均由期前发生的P 波开始; RP间期≤0.10s; 心动过速的QRS波形态,与心率 大致相等的室上性冲动的QRS形 态相同;
室速与室上速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P波与QRS波群相关,常呈1:1的房室 比率传导,亦可呈2:1或文氏房室传导;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有长-短周期序列。 W-P-W伴房颤者,QRS波时限超过0.20s, 心率超过200次/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首先静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同
时静脉持续滴注; 2. 静注sotalol与propafenone亦十分有 效;
3. 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用
amiodarone静注或改用直流电复律;
终止室速发作(2)
如患者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CHF、或脑血
流灌注不足等症状,宜迅速直流电复律。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应给予药物 治疗。 复发性室速患者,如病情稳定,可经静脉插入电极至 右室,用超速起搏终止心动过速。
心电生理检查 多可确立室速的诊断
室上速的HV间期等于或大于窦性心律的
HV间期; 室速的HV间期小于窦性HV间期或为负值; 心动过速发作期间,行心房超速起搏,若 随刺激频率的增加,QRS波群的频率相应 增加,且形态变为正常,则原心动过速为 室速。 程序电刺激可诱发约95%的持续性单形性 室速,可终止75%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发 作。
室性融合波;
心室夺获
房室分离,偶可见室房逆传,甚至室
房1:1逆传; QRS波电轴左偏,时限超过0.14s; 全部心前区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呈 通向性:即全部向上或向下;
下列心电图表现 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形态,当表现为RBBB时呈以
下特征:V1导联呈单相或双相波(R > R`),V6导联呈rS或QS;当呈LBBB时 电轴右偏,V1导联负向波比V6深;RV1 >0.04s;V6导联呈qR或QS。
预防复发(4)
单一用药无效可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各自
用量均可减少。
抗心律失常药物亦可与埋藏式心室或心房起搏装置合
用,治疗复发性室速。
植入ICD。 RFCA。 外科手术。
S1、S2分裂,
SBP随心搏而变化。 发生完全性房室分离时,S1强度经常发生
变化,可有大炮音; 颈静脉间歇出现巨大a波。
心电图特征
3个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QRS波群形态畸形;ST-T方向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心室率通常100~250次/分,心律规则 或稍不规则; P波与QRS波无关,形成房室分离;偶 可见个别或所有心室逆传夺获心房;
室速与室上速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P波与QRS波群相关,常呈1:1的房室比率传导,亦
可呈2:1或文氏房室传导;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多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有长-短周期序列。 W-P-W伴房颤者,QRS波时限超过0.20s,心率超过 200次/分。
下列心电图表现 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
预防复发(1)
应努力寻找并去除诱因:如缺血、
低血压及低血钾等。 治疗CHF有助减少室速。 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心 室率过于缓慢,也有利于室性心律失 常发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 工心脏起搏。
预防复发(2)
药物预防,应选择其潜在毒副反应较少者:
•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MI后猝死的发生率。 • 胺碘酮显著减少MI后或CHF患者的心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室速)
病因
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最常见于冠心病,特别是曾有MI患者; 其次是心肌病、HF,心瓣膜病、MVP; 其它:代谢障碍、药物中毒、QT间期延长
综合征。
偶见于目前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如:brugada综
பைடு நூலகம்
合征等
临床表现
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心室率、持 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 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s,能 自行终止)患者通常无症状; 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s,需药 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血流动力 学障碍与心肌缺血症状;如低血压、少 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
临床表现
听诊
心律轻度不规则,
室速的处理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若无症状,无需进
行治疗; 持续性室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考虑治疗。
目前除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以外,尚未能证实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大发生率。
如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终止室速发作(1)
律失常或猝死的发生率,轻度降低MI 后患者总死亡率。 • QT间期延长的患者可优先选用ⅠB类药 如美西律。
预防复发(3)
• MI后患者不宜用Ⅰc类与moricizine(莫雷西嗪)。
• 已有左心功能不全者,避免应用Ⅰc类与
disopyramide(丙比胺)。 • Ⅰc增加心脏骤停存活者的死亡率。 • 长期应用procainmide会引起药物性狼疮。 • Verapamil仅对Verapamil敏感性室速有效。
心电图特征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室速可分为
单形性: QRS波群形态恒定不变;
多形性:QRS波群形态多变;
双向性:QRS波群方向呈交替改变。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室速与室上速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下列ECG表现支持室上速伴室内差异 性传导的诊断: • 每次心动过速均由期前发生的P 波开始; • RP间期≤0.10s; • 心动过速的QRS波形态,与心率 大致相等的室上性冲动的QRS形 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