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报告样本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我参加了一场电子设计大赛,本报告将对我设计的项目及整个比赛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1.项目概述我的设计项目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检测和控制家庭各种设备,使得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控制灯光、温度、门锁等设备,实现家居自动化管理。
2.设计过程a)设计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前,我首先和团队成员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了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包括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期望、功能需求和技术实现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
b)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款适合我们需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并设计了相应的电路板,以便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
我们还设计了用于用户交互的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
c)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使用了嵌入式开发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编写。
我们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实现了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
我们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比赛过程a)准备阶段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和团队成员充分准备。
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我们的设计符合比赛要求,并且能够在比赛中正常工作。
b)比赛演示比赛开始后,我们向评委展示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演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我们向评委详细介绍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和创新点,并回答了评委的问题。
c)结果评定在比赛结束后,评委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
我们的项目获得了较高的评分,并获得了优秀设计奖。
评委对我们的设计和实现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这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此外,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设计思路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得到了评委的建议。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比赛,旨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对我们参加的电子设计大赛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并总结我们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
2. 背景介绍本次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的主题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能够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系统,提高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 设计思路3.1 功能需求我们根据项目要求,确定了以下主要功能需求:1.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开关和亮度调节;2.监测家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提供实时数据显示;3.提供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
3.2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使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
并根据功能需求,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温湿度传感器、LED灯等。
同时,为了实现远程控制功能,我们还引入了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3.3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进行程序开发。
首先,我们编写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代码。
然后,我们设计了远程控制的接口和相关功能的实现代码。
最后,我们通过编写定时任务的代码,实现了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
4. 实施过程4.1 硬件实施在硬件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搭建了Arduino开发板和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的连接电路。
然后,根据电路连接图,焊接和固定相关元件。
最后,我们进行了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硬件部分的正常运行。
4.2 软件实施在软件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设计思路,使用Arduino开发环境编写了必要的代码。
通过逐步调试和测试,我们确保软件部分能够与硬件正常配合,实现设计要求中的各项功能。
5. 成果展示5.1 功能演示我们成功实现了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开关和亮度调节的功能。
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网页,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控制家居设备的状态和亮度。
同时,我们也成功实现了定时开关家居设备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定时任务。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舞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电子工程师的参与。
作为一项旨在推动科技创新的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既考验了参赛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挑战。
我参加了最近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和我的团队的设计。
设计目标我们团队的设计目标是开发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旨在提高生活品质并提供便利性。
这个系统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自动监测和控制家庭环境的各种参数,例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用户友好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轻松地远程控制和监测家庭设备。
设计实施我们的设计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
我们选择了一种低功耗的微控制器作为中心处理单元,该微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并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相应的设备。
同时,我们采用了一种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以确保获取准确的环境参数。
此外,我们还利用蓝牙技术将手机应用程序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无线连接。
设计亮点我们的设计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亮点。
首先,我们采用了智能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环境参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环境调控。
例如,当用户进入房间后,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以提供最舒适的环境。
其次,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可定制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和删除设备,实现个性化控制。
此外,我们还加入了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设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设计成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系统不仅实现了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功能,而且在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被广大用户认可,并在测试中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此外,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质。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一、设计背景。
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展示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舞台,也是一个促进电子科技创新的平台。
本次设计报告旨在展示参赛选手的设计思路、方案实施和成果展示,为评委和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设计项目的机会。
二、设计目标。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电子产品,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
通过设计报告的展示,我们希望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的核心理念、技术方案和市场前景,展现出参赛选手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方案。
1. 项目概述。
本次设计项目选取了XX领域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的分析,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功能。
设计团队充分发挥创意,结合市场调研和技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设计方案。
2. 技术方案。
在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各种技术方案的比较和评估,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分析。
3. 成果展示。
在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完成了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电子产品。
我们将通过实物展示、技术参数和性能测试等形式,全面展示设计成果,让评委和观众对我们的设计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市场前景。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我们认为本次设计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我们将在设计报告中详细阐述产品的市场定位、竞争优势和市场推广策略,让评委和观众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报告的展示,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展现出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评委和观众对我们的设计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展示出我们的设计成果,为电子设计大赛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附录。
1. 设计方案详细说明。
2. 技术实施方案分析报告。
3. 产品实物展示图片。
4. 市场推广策略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我们设计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评委和观众的聆听。
电子设计大赛(5篇)

电子设计大赛(5篇)电子设计大赛(5篇)电子设计大赛范文第1篇乐观培育我系同学的专业爱好和创新意识,提高同学综合运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学问的力量,全面促进同学成长成才,进一步优化我系学风。
【大赛主题】科技点亮青春,思维制造奇迹。
【组织机构】组长:王义学副组长:鲍祖尚贺恩格成员:刘红平、彭高丰、张克新、李小花、宋碧慧、系同学会学习部【参赛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系全体同学【报名时间及方式】1、报名时间:XX年5月30日—XX年6月3日。
2、报名方式:各班同学到本班学习委员处报名,再由学习委员统计本班参赛同学的名单,于6月3日下午将报名表交至系同学会办公室(即中栋133)。
【竞赛时间与地点】1. 竞赛时间:6月14日下午14:00。
2. 竞赛地点: 446、340机房【竞赛规章】1、竞赛试题:题量为5题,中文形式;2、竞赛限时3个小时,若竞赛期间由于机器故障等缘由导致不能正常答题,组委会将依据详细状况为受影响选手适当延长竞赛时间。
超过参赛时间不准答题,留在座位上统一处理好,经评委老师允许方可离开;3、竞赛过程中,不得抄袭、剽窃,不准携带任何媒介资料;参赛选手不得和其他选手交谈及共享任何资料;4、竞赛期间,全部参赛者必需关闭手机,违者取消竞赛资格。
5、竞赛直接进行决赛,没有初赛和复赛。
6、作品提交:竞赛任务完成或时间到之时,各选手必需将所写程序及程序文件放入以自己“姓名+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提交到指定处以便评委评分;未提交或提交不全者后果自负。
【竞赛流程】一、开幕式1、时间:XX年6月7日2、地点:第一试验楼104教室3、邀请嘉宾:教务处、系领导及专业老师4、详细支配:(1)、竞赛要求及方案介绍(2)、相关考试操作演示说明(3)、参赛表发言(4)、专业老师发言二、闭幕式1、时间:XX年6月21日下午14:302、地点:五楼学术报告厅3、详细支配(1)、公布竞赛结果(2)、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3)、获奖同学发言(4)、同学会学习部总结(5)、领导总结【竞赛评判标准】1、邀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领导及老师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
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展示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舞台,通过参与大赛,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我们参加的电子设计大赛项目以及我们的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项目介绍:我们参加的电子设计大赛项目是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我们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智能家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通过参加大赛来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家居设备与嵌入式系统相连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
首先,我们选用了一款性能强大的嵌入式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并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
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Wi-Fi的通信模块,使得开发板能够与手机App进行通信。
最后,我们开发了一个简洁易用的手机App,用户可以通过该App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硬件的搭建和连接。
我们将开发板与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进行连接,并进行了必要的调试和测试。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软件的开发。
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嵌入式系统的控制程序,并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
同时,我们还使用Java语言开发了手机App,并进行了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测试。
最后,我们进行了整体系统的集成测试,并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稳定性的验证。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我们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我们的系统能够准确地采集家居设备的状态信息,并能够通过手机App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同时,我们的系统还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大赛的评比中,我们的项目获得了优秀奖,得到了评委和老师们的认可和赞扬。
结论:通过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提升了自己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标准模板

电子设计报告题目摘要:本系统以…………电路为核心,以………为主控制器,以……为PWM信号发生器,根据反馈信号对PWM信号做出调整,进行可靠的闭环控制,从而实现………。
(介绍本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的范围,电压、电流是否可调,通过键盘设定和步进调整。
)同时系统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和输入欠压保护功能,且可以实现对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测量和检测。
关键词:3-5个(正文:与关键词空两行)一、系统方案论证1.电源变换拓扑方案论证方案一:…………………。
结构图如1.1所示,(描述)。
方案二:…………………。
结构图如1.2所示,(描述)。
综合比较,基于………………的考虑,选择方案二。
2.控制方法方案论证方案一:…………………。
结构图如1.3所示,(描述)。
方案二:…………………。
结构图如1.4所示,(描述)。
综合比较,基于………………的考虑,选择方案二。
二、理论分析与计算1.提高效率方法的分析及计算……………………………………2.电源变换器的设计与计算……………………………………三、电路与程序设计1.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1)主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设计(2)……电路设计…………2.程序设计四、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1.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测试使用的仪器设备如表4.1所示。
2.测试方法3.测试数据4.测试结果分析参考文献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任选).图书:[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示例:[9]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01]./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11] 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2023年度电子设计大赛的参赛情况、项目选题特点、竞赛经验以及赛事亮点等内容。
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具有长期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技术比赛,旨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在电子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参赛情况本届电子设计大赛共吸引了众多高校的学生参赛,参赛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各参赛队伍在项目选题上展现出创新和多样性。
2.1 选题特点本届大赛的选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是当前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参赛队伍选择了涉及物联网技术的选题。
例如,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物流追踪与管理系统等。
这些选题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2.1.2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选题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人脸识别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
这些选题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前景。
2.1.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一些选题着重于环境监测和可持续能源利用等方面。
例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这些选题反映了电子设计与环保问题的密切结合。
2.2 参赛经验总结参赛经验的总结是本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参赛经验的总结和体会:•团队合作:电子设计大赛强调团队合作,鼓励队员之间的密切协作。
团队应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并注重沟通与协调。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电子设计大赛的核心要求。
参赛队伍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实践能力:电子设计大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赛队伍应注重实际操作,尽量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真实可行的产品原型。
3. 赛事亮点本届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赛事亮点如下:3.1 创新技术展示大赛期间举办了创新技术展示活动,各参赛队伍将自己的项目进行展示和宣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论文论文题目:基于STM32F405和WiFi控制智能楼宇安防机器人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robot based onSTM32F405 and WiFi control参赛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队伍名称:理工ROOT战队指引教师:陈才参赛队员:谢瑞王航张宇霆完毕时间: 6月10日基于STM32F405和WiFi控制智能楼宇安防机器人摘要当前,机器人用途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毕恶劣环境下货品搬运以及设备检测等任务。
而在人们寻常生活中,智能机器人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
因而,本文设计了一款底盘智能车加载智能云平台开发楼宇安防机器人。
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405作为主控移动底盘,搭载智能云平台所设计智能楼宇安防机器人。
其运动底盘采用四轮驱动麦克纳姆轮,实现全方位移动方式零度转角,适合机器人空间狭小工作环境。
底盘移动平台控制系统重要涉及:电源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通讯控制模块等。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各个模块硬件以及软件某些尽量做到相对独立,为日后功能扩展和系统升级创造条件。
通过选取无线遥控方式,可以更加以便灵活对机器人进行操控。
对于传感器所采集信息,以及安防机器人各项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同步到所开发手机APP。
Wifi服务系统由主控某些、传感器某些和显示某些构成,主控某些采用STM32103c8t6+ESP8266构成,传感器某些有3色灯、夏普PM2.5粉尘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TCRT5000光电传感器构成。
通过主控把采集到传感器信息上传到机智云云端,然后云端将信息发送到楼宇内人员手机端,供保安和楼宇内工作人员查询信息。
同步使用串口屏显示传感器信息,并且给来找人和征询事情人提供查询信息。
通触摸屏设计多级式菜单设定来客需求信息,并直观显示主控系统中采样到有关数据,增进了人机交互灵活性。
智能机器人整体实现了周边环境信息采集以及人员查找功能。
核心词:xxx;xxx;xxx;xxx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robot based onSTM32F405 and WiFi controlAbstractAt present,the use of robots has infil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in industrial production,robot can replace human to complete the harsh environment of cargo handling and equipment testing and other tasks. In people's daily life,intelligent robots also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this paper designed a chassis intelligent vehicle loading intelligent cloud platform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security robot.目录第1章系统可行性分析 (1)1.1 作品难点与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作品难点 (1)1.1.2 作品创新 (2)1.2 方案论证与设计 (2)第2章硬件系统设计 (4)2.1 车体构造设计 (4)2.2 底盘控制系统设计 (5)2.2.1 主控单元 (6)2.2.2 电机驱动模块 (6)2.2.3 速度检测模块 (9)2.2.4 通讯控制设计 (11)2.3 WiFi服务系统设计 (12)2.3.1 主控制器设计 (12)2.3.2 夏普PM2.5粉尘传感器 (13)2.3.3 雨量传感器 (14)2.3.4 温湿度DHT11传感器 (15)2.3.5 TCRTC5000光电传感器 (15)2.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16)第3章软件系统设计 (18)3.1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18)3.2 底盘程序设计 (19)3.2.1 底盘程序设计总体框图 (19)3.2.2 底盘电机驱动模块程序设计 (19)3.3 WiFi服务系统程序设计 (21)3.3.1 主程序设计 (21)3.3.2 DHT11传感器程序设计 (22)3.3.3 PM2.5与雨量检测程序设计 (22)第4章总结 (24)参照文献 (25)第1章系统可行性分析1.1作品难点与创新1.1.1作品难点当前,机器人用途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毕恶劣环境下货品搬运以及设备检测等任务。
而在人们寻常生活中,智能机器人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
因而,本文设计了一款底盘智能车加载智能云平台开发楼宇征询服务型机器人。
而本文设计难点有:1.作为移动平台智能车车体构件设计加工与选取。
车体构件选取需要本着经济、可靠、美观等各方面因素,而由于某些特殊规定,车体构件并不都是原则配件,因此在尽量选取原则构件同步,对于某些非原则构件,需要掌握某些独自设计加工基本能力,这就对队员机械设计与加工提出了一定规定。
2.CAN总线实现四个底盘电机协调驱动控制。
想要智能车达到抱负控制规定,必要要同步控制四个驱动电机来协调同步工作,因此对于各个电机运营状态实时性反馈以及精确性控制有着较高规定,而这众多因素都决定了智能车采用基于CAN总线控制电机方式是一种抱负选取。
3.智能云平台通过各个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实时发送到手机APP。
智能云作为传感器和手机APP端互联平台,使用板载温湿传感器,外接PM2.5粉尘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将这些信息通过Wifi传递到手机端口,而这某些手机与信息手机平台通讯以及手机APP 开发规定队员有较强软件开发能力。
4.移动平台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开发。
人机交互界面可以保证楼宇安防机器人可以实现信息应答功能,外来人员可以通过此平台以便确认某人与否在此楼内。
而人机交互界面选取是触摸屏,对于触摸屏开发也是本文一种难点。
1.1.2作品创新本文研究是一款基于STM32F405作为主控移动底盘,搭载智能云平台所设计智能楼宇征询服务型机器人。
通过移动平台搭载服务系统,可以使设计应用范畴更加灵活。
而考量本文系统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条件,本文中系统底盘选取轮式运营方式,为了实现全方位移动方式零度转角,本文底盘采用四轮驱动麦克纳姆轮。
采用麦克纳姆轮长处是可以实现底盘前行、横移、斜行、旋转及其组合等运动方式。
由此底盘非常适合转运空间有限、作业通道狭窄楼宇、船舱以及机舱等环境。
对于系统控制方式,本文基于实际应用环境,选取无线遥控方式,可以更加以便灵活对机器人进行操控,不需要人为活动就可以实现对来访者进行盘查或者以便来访者获知信息。
对于可疑人员有一定报警功能,增长了系统可靠性。
对于传感器所采集信息,以及安防机器人各项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同步到所开发手机APP,以便有关负责人员进行查看,不必时刻需要特定进行跟踪,节约人力成本。
1.2方案论证与设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底盘移动平台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它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营核心。
控制系统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智能化平台智能化限度。
控制系统设计方略也决定了整个设计系统功能特点、使用范畴以及其可扩展性。
依照对整个检测系统功能需求,底盘移动平台控制系统重要涉及:电源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通讯控制模块等。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3所示。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各个模块硬件以及软件某些尽量做到相对独立,为日后功能扩展和系统升级创造条件。
而控制系统中各个模块功能如下:电源模块负责整个控制系统供电,涉及驱动电机所需24V和12V电源,主控制器、各个传感器以及专用芯片所需5V和3.3V电源;电机驱动模块重要负责底盘所用电机驱动,涉及驱动轮电机以及云台电机驱动,所采用方式是主控器输出PWM和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配合使用,实现底盘全方位移动以及云台转动调节;通讯控制模块重要负责远程手动遥控平台运营方式以及移动轨迹,同步及时反馈平台各项性能指标。
图1-3 移动平台控制系统框图第2章硬件系统设计2.1车体构造设计移动底盘运营构造有各种,当前惯用有轮式、履带式、腿式以及上述几种构造结合。
轮式以及履带式底盘重要合用于地理环境较为平坦、少有坑洼地面。
具备控制方式简朴、运营速度快、运营平稳以及噪音小等长处。
而腿式步行式底盘合用地理环境就较为复杂多样,但是由于控制算法复杂,对机械构造有着较高规定,并且移动速度较为缓慢,当前实际应用还不是特别广泛。
综合考量本文系统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条件,本文中系统底盘选取轮式运营方式,为了实现全方位移动方式零度转角,本文底盘采用四轮驱动麦克纳姆轮如图2-1所示。
采用麦克纳姆轮长处是可以实现底盘前行、横移、斜行、旋转及其组合等运动方式。
由此底盘非常适合转运空间有限、作业通道狭窄楼宇、船舱以及机舱等环境。
图2-1 麦克纳姆轮麦克纳姆轮设计车轮旋转时成45度排列自由滚子与地面接触,地面会予以车轮与转轴夹45度摩擦力,此摩擦力可分为X分量与Y分量,籍由车轮正反转或停止,变化XY分量力方向,可以调节底盘做各种方式移动。
而单独麦克纳姆轮无法实现全方位移动,需要至少四个才干构成全方位移动平台,本文所采用四个麦克纳姆轮全方位移动平台如图2-2所示,图中车轮斜线表达车轮轮缘与地面接触滚子偏置角度。
图2-2 底盘车轮配备图2.2底盘控制系统设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底盘移动平台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它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营核心。
控制系统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智能化平台智能化限度。
控制系统设计方略也决定了整个设计系统功能特点、使用范畴以及其可扩展性。
依照对整个检测系统功能需求,底盘移动平台控制系统重要涉及:电源模块、微控制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通讯控制模块等。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3所示。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各个模块硬件以及软件某些尽量做到相对独立,为日后功能扩展和系统升级创造条件。
而控制系统中各个模块功能如下:电源模块负责整个控制系统供电,涉及驱动电机所需24V和12V电源,主控制器、各个传感器以及专用芯片所需5V和3.3V电源;电机驱动模块重要负责底盘所用电机驱动,涉及驱动轮电机以及云台电机驱动,所采用方式是主控器输出PWM和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配合使用,实现底盘全方位移动以及云台转动调节;通讯控制模块重要负责远程手动遥控平台运营方式以及移动轨迹,同步及时反馈平台各项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