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优秀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与总结报告我参加了一场电子设计大赛,本报告将对我设计的项目及整个比赛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1.项目概述我的设计项目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该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检测和控制家庭各种设备,使得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控制灯光、温度、门锁等设备,实现家居自动化管理。

2.设计过程a)设计需求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前,我首先和团队成员进行了需求分析,明确了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包括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期望、功能需求和技术实现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确定了整体设计方案。

b)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款适合我们需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并设计了相应的电路板,以便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

我们还设计了用于用户交互的界面,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居设备。

c)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我们使用了嵌入式开发平台进行应用程序编写。

我们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并实现了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

我们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测试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比赛过程a)准备阶段在比赛开始之前,我和团队成员充分准备。

我们进行了反复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我们的设计符合比赛要求,并且能够在比赛中正常工作。

b)比赛演示比赛开始后,我们向评委展示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并演示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我们向评委详细介绍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技术实现和创新点,并回答了评委的问题。

c)结果评定在比赛结束后,评委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

我们的项目获得了较高的评分,并获得了优秀设计奖。

评委对我们的设计和实现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这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此外,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设计思路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得到了评委的建议。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电子设计大赛报告我们参加了一场电子设计大赛,我们团队的项目是一个智能家居系统。

我们团队由五个成员组成,分别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包括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

我们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光照感应模块、声控模块、红外遥控模块和智能插座模块。

温湿度监测模块通过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并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温湿度情况来控制空调系统,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光照感应模块通过一个光敏电阻感应室内光照情况,并将数据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光照情况来控制灯光系统,实现室内光照的自动调节。

声控模块通过一个声控传感器感应室内的声音,并将声音信号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室内声音情况来控制音响系统,实现室内声音的自动调节。

红外遥控模块通过一个红外遥控传感器接收红外遥控信号,并将信号发送到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控制电视、空调等家电设备。

智能插座模块是一个带有Wi-Fi模块的插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插座的开关状态,实现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硬件设计方面的挑战,包括传感器的选型和电路的设计。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不同的传感器,并选择了性能稳定、响应快速的传感器。

对于电路设计,我们进行了多次仿真和调试,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软件开发方面的挑战,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代码的编写。

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的设计方式,将不同的模块分割成独立的子系统,并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集成和协调。

对于代码的编写,我们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使得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修改。

最后是系统集成方面的挑战,包括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我们使用了串口通信和无线通信等方式,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一、选题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展现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舞台,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选题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电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二、设计思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传感器节点、控制中心和手机客户端。

其中,传感器节点用于感知环境信息,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指令,并向相应的家电设备发送指令;手机客户端作为用户界面,用于实现用户对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本次设计选择的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湿度,人体红外传感器则用于感知人体的存在与否。

在控制中心方面,使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传感器节点和手机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当控制中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时,会根据用户事先设置的温度和湿度范围来控制空调和加湿器开关状态。

同时,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在家时,控制中心会自动打开照明系统。

手机客户端则通过与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设置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也可以实时查看家居环境数据。

三、设计过程本次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了技术调研和需求分析。

在技术调研中,对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控制芯片进行了深入了解,帮助确定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需求分析中,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接下来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系统需求选取了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并进行了电路设计、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

软件开发方面,采用C语言编写控制中心程序,并使用Android开发工具进行手机客户端的开发。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引言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舞台,每年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电子工程师的参与。

作为一项旨在推动科技创新的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既考验了参赛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挑战。

我参加了最近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并在此报告中分享我和我的团队的设计。

设计目标我们团队的设计目标是开发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旨在提高生活品质并提供便利性。

这个系统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自动监测和控制家庭环境的各种参数,例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用户友好的手机应用程序,通过该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轻松地远程控制和监测家庭设备。

设计实施我们的设计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

我们选择了一种低功耗的微控制器作为中心处理单元,该微控制器负责接收和分析传感器数据,并根据用户的指令控制相应的设备。

同时,我们采用了一种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以确保获取准确的环境参数。

此外,我们还利用蓝牙技术将手机应用程序与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无线连接。

设计亮点我们的设计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亮点。

首先,我们采用了智能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环境参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环境调控。

例如,当用户进入房间后,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以提供最舒适的环境。

其次,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具有可定制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和删除设备,实现个性化控制。

此外,我们还加入了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设备,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设计成果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系统不仅实现了基本的环境监测和控制功能,而且在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的手机应用程序被广大用户认可,并在测试中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此外,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和优化,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论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质。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电子设计大赛成为了吸引广大电子工程爱好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活动。

电子设计大赛不仅提供了展示和竞赛的平台,也为电子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众多参赛项目中,以下三个案例都展示了创新、实用和创造性。

首先是“智能家庭控制中心”。

这个项目通过将家用电器设备联网,通过手机 APP 实现对家里的灯管、音响、电视以及安防系统的实时远程控制,帮助用户实现了方便运用和智能管理,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此外,该项目还具有的一个独创性是,能够将室内能量使用情况及耗电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使家庭能量管理更加科学。

接下来是“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系统”。

该项目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实现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物体识别和路况判断,可根据判断结果自动控制车辆前进、转弯、保持车速等,增强了驾驶安全性和车辆自动化程度。

尤其对于弱化视觉、手脚不方便等人群,该项目所能实现的安全性将大大增强。

最后是“智能医疗设备”,该项目通过体温、脉搏、血压等传感器监测评价身体状况,并利用和手机 APP 相关的算法将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警报。

此外,该项目还可以自动调整呼吸器、输液器和给药器等医疗设备的泵速,实现对患者的精确治疗。

总的来说,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的精彩展示,打破边界,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结合,对技术和技术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加速推动了诸多创新理念或技术在社会中得到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这些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的成功示范,展现出创新力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为我们展示了电子设计的广阔应用前景。

除了从技术层面解决社会问题,这些项目也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加方便和实用的体验。

作为电子设计大赛的参与者或观众,我们不仅可以从这些项目中汲取创新思想和灵感,更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和交流分享,加速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为推进科技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电子设计大赛(5篇)

电子设计大赛(5篇)

电子设计大赛(5篇)电子设计大赛(5篇)电子设计大赛范文第1篇乐观培育我系同学的专业爱好和创新意识,提高同学综合运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学问的力量,全面促进同学成长成才,进一步优化我系学风。

【大赛主题】科技点亮青春,思维制造奇迹。

【组织机构】组长:王义学副组长:鲍祖尚贺恩格成员:刘红平、彭高丰、张克新、李小花、宋碧慧、系同学会学习部【参赛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系全体同学【报名时间及方式】1、报名时间:XX年5月30日—XX年6月3日。

2、报名方式:各班同学到本班学习委员处报名,再由学习委员统计本班参赛同学的名单,于6月3日下午将报名表交至系同学会办公室(即中栋133)。

【竞赛时间与地点】1. 竞赛时间:6月14日下午14:00。

2. 竞赛地点: 446、340机房【竞赛规章】1、竞赛试题:题量为5题,中文形式;2、竞赛限时3个小时,若竞赛期间由于机器故障等缘由导致不能正常答题,组委会将依据详细状况为受影响选手适当延长竞赛时间。

超过参赛时间不准答题,留在座位上统一处理好,经评委老师允许方可离开;3、竞赛过程中,不得抄袭、剽窃,不准携带任何媒介资料;参赛选手不得和其他选手交谈及共享任何资料;4、竞赛期间,全部参赛者必需关闭手机,违者取消竞赛资格。

5、竞赛直接进行决赛,没有初赛和复赛。

6、作品提交:竞赛任务完成或时间到之时,各选手必需将所写程序及程序文件放入以自己“姓名+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提交到指定处以便评委评分;未提交或提交不全者后果自负。

【竞赛流程】一、开幕式1、时间:XX年6月7日2、地点:第一试验楼104教室3、邀请嘉宾:教务处、系领导及专业老师4、详细支配:(1)、竞赛要求及方案介绍(2)、相关考试操作演示说明(3)、参赛表发言(4)、专业老师发言二、闭幕式1、时间:XX年6月21日下午14:302、地点:五楼学术报告厅3、详细支配(1)、公布竞赛结果(2)、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3)、获奖同学发言(4)、同学会学习部总结(5)、领导总结【竞赛评判标准】1、邀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领导及老师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61.引言文章1.1 概述:本文是关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的第六篇,将介绍我们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的表现和项目设计与实现情况。

文章将从参赛队伍的介绍开始,然后详细介绍我们的项目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项目的创新点与亮点。

最后,我们将总结比赛的收获与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同时表达感言与致谢。

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我们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的精彩表现和深刻体会。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参赛队伍介绍、项目设计与实现以及创新点与亮点的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比赛的收获与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并致以感言和致谢。

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读者将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全面总结和分析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经历和成果。

我们将介绍参赛队伍的背景和参赛情况,详细描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突出创新点和亮点,并从比赛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展示我们的团队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对全国电子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同时,也对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员和机构表示感谢。

2.正文2.1 参赛队伍介绍参赛队伍介绍部分:我们参加了今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我们的队伍由一群对电子设计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年轻人组成。

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通信工程等领域。

我们团队的优势在于团结合作、互相补充、共同成长。

我们队伍的成员都对电子设计有着深厚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和讨论,我们终于确定了参赛项目并开始了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们团队密切合作,相互协助,不断突破自我,克服困难,最终呈现出了我们项目的亮点和成果。

我们对于参与比赛有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希望通过这次比赛展现我们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

2023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2023年度电子设计大赛的参赛情况、项目选题特点、竞赛经验以及赛事亮点等内容。

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具有长期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技术比赛,旨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竞赛形式,促进学生在电子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参赛情况本届电子设计大赛共吸引了众多高校的学生参赛,参赛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各参赛队伍在项目选题上展现出创新和多样性。

2.1 选题特点本届大赛的选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1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是当前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参赛队伍选择了涉及物联网技术的选题。

例如,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物流追踪与管理系统等。

这些选题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2.1.2 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选题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人脸识别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等。

这些选题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和前景。

2.1.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一些选题着重于环境监测和可持续能源利用等方面。

例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这些选题反映了电子设计与环保问题的密切结合。

2.2 参赛经验总结参赛经验的总结是本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参赛经验的总结和体会:•团队合作:电子设计大赛强调团队合作,鼓励队员之间的密切协作。

团队应明确分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并注重沟通与协调。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电子设计大赛的核心要求。

参赛队伍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实践能力:电子设计大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赛队伍应注重实际操作,尽量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真实可行的产品原型。

3. 赛事亮点本届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些赛事亮点如下:3.1 创新技术展示大赛期间举办了创新技术展示活动,各参赛队伍将自己的项目进行展示和宣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训练项目设计报告题目数控通用直流电源摘要一、1.11.21.31.4二、2.1系统总框图 (7)2.2硬件设计 (7)2.2.1开关稳压电源模块 (7)2.2.2单片机控制模块 (8)2.2.3正、负输出可调稳压电源模块 (9)2.2.4按键模块 (10)2.3软件设计 (10)2.3.1主程序流程 (11)2.3.2过流保护程序流程 (11)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2)3.1基本功能 (12)3.2发挥功能部分 (15)四、总结 (15)五、参考文献 (15)附录一、完整的系统原理图 (16)附录二、完整的系统PCB图 (17)0.12V,一、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可调稳压电源。

二、设计要求1.基本要求①用变压器输出的两组17.5V交流绕组,设计三组稳压电源,其中两组3V-15V可调,另一组固定输出+5V;②各组输出电流最大:750mA;③各组效率大于75%,在500mA输出条件下测量,应在DC/DC输入端预留电流测量端;④为实现程序控制,预留MCU控制接口。

2.发挥部分①设置过流保护,保护定值为1.2A;②用自动扫描代替人工按键,实现输出电压变化;③扩展输出电压种类(比如三角波、梯形波等);④可实现双电源同步调节或分别调节。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通过对题目的任务、要求进行分析,我们将整个设计划分成两个部分:稳压电源部分和数控部分。

1.1稳压电源部分方案比较方案一:三端稳压电源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采用三端稳压器来实现输出系统所需的三种直流电压:固定+5V和两组可调输出。

其中,用7805实现固定5V的输出,LM317实现可调输出(控制输出电压为1.2~37V)。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1固定5V输出7805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稳压芯片了,它的使用方便,用很简单的电路即可以输入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它的输出电压为5v。

图2LM317可调电源模块在综合考虑LM317的输出电压范围1.25~37V和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不大于5mA的条件下保证R1≤0.83KΩ,R2≤23.74KΩ,就能保证LM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工作。

输出电压:VO=1.25(1+R2/R1),在LM317输出范围为1.25~37V的条件下,R2/R1范围为:0~28.6。

优点:线性电源工作稳定,输出纹波小,且不需做过多调整,使用较为方便,工作安全可靠,适合制作通用型、标称输出的稳压电源。

缺点:线性稳压电路的内部功耗大,效率低,散热问题较难解决。

方案二: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

电路框图如图3所示,该电路中,输出电压UO经取样电路取样后得到取样电压,取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电压,该误差电压对调整管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该变化与由于供电电压UI发生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正好相反,从而保证输出电压UO为恒定值(稳压值)。

图3晶体管串联式直流稳压电路方框图方案三:开关电源根据设计要求,可选用开关电源来完成设计。

LM2596为电路设计核心。

调整管取样误差放大基准电压辅助电源UI UO图4开关电源原理图当反馈线(即4脚)上不接电阻时,电路固定输出5V,当R1和R2比值一定时则可控制输出电压值。

优点:功耗小,效率高;由于调整管上的耗散功率大幅度降低后,省去了较大体积的散热片,使得设计的开关稳压电源体积小,使用较为方便,且稳压范围大,实现稳压的方法也比较多。

滤波效率比较高,电路形式多样化,能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

1.2稳压电源方案选择电源技术特别是稳压电源技术在工程技术方面使用性很强,在各个行业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形式有很多种,有串联型、开关型、集成电路、稳压管直流稳压电源等等。

目前使,会使。

并且,1.3采用FPGA作为控制器完成数控部分、键盘、显示器接口控制。

输出部分采用D/A0832与运算放大器UA714,输出电压波形由FPGA的输出数据控制,不仅可以输出直流电平,而且只要预先生成波形的量化数据,就可以产生多种波形输出。

显示数据由FPGA提供。

采用FPGA作为控制器。

具有速度快,且自带512字节的EEPROM,不需要另外接扩展的EEPROM的优点;缺点是,我们对FPGA的使用不太熟悉,价格比较贵。

方案三:采用各类数字电路来组成的数控直流电源设计方案采用各类数字电路来组成键盘控制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如选用CPLD等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方案电路复杂,灵活性不高,效率低,不利于系统的扩展,对信号处理比较困难。

采用中、小规模器件实现系统的数控部分,使用的芯片很多,造成控制电路内部接口信号繁琐,中间相互关联多,抗干扰能力差。

1.4控制方案选择比较以上三种方案的优缺点,采用STC89C52作为控制器。

完成整个数控部分的功能,也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

且技术比较熟练,使用广泛,价格便宜,而且功能上也完全满足本系统的要求。

但因为本系统对单片机的速度要求不是很高。

经过比较,我们选用方案一并且用数字电位器X9318的分档来计算输出电压.。

电源采用数字控制,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与传统直流稳压电源相比,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先进性,体现出电源模块的高程度智能化,更加完美性能。

2.系统升级方便,控制比较灵活,只需修改控制算法,而不必改动硬件线路。

),采而且可2.2.1开关稳压电源模块1)LM2596电源降压调整器原理图图6LM2596降压调整原理图LM2596系列开关电压调节器是降压型电源管理单片集成电路,能够输出3A的驱动电流,同时具有很好的线性和负载调节特性在特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的条件下,输出电压的误差可以保证在±4%的范围内,振荡频率误差在±15%的范围内;可以用仅80μA的待机电流,实现外部断电;具有自我保护电路2)开关稳压电源原理分析开关稳压电源原理: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图7电源方框图及波形图a整流和滤波电路:整流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电压U3。

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其作用是脉动电压U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4。

b稳压电路:由于得到的输出电压U4受负载、输入电?压?和?温度的影响不稳定,为了得到更为稳定电压添加了稳压电路,从而得到稳定的电压U0。

3)开关稳压电源原理图图8开关稳压电源原理图220V市电(实际供电电压为238V)经过变压器转换后得到双24.5V电压,再经过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得到24.5*1.2=29.4(V)电压。

其中+29.4V电压根据公式Uout=Vref*(1+R2/R1)接入恰当比值的电阻经过LM2596稳压得到稳定+5v电压。

2.2.2单片机控制模块1)STC89C52芯片资料如图9所示。

该芯片正常工作电压为5V,支持的最高时钟频率为80MHz,Flash程序存储器为8KB,RAM数据存储器为512B,内置看门狗电路,支持ISP/IAP[6]。

本单片机具有以下优点:1.超低功耗(1)掉电模式:典型功耗为0.5uA,可由外部中断唤醒,中断返回后,继续执行原程序。

(2)空闲模式:典型功耗为2mA。

(3)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为4mA-7mA。

2.超强抗干扰(1)I/O口、电源、时钟、看门狗、复位电路都是经过特殊处理。

(2)宽电压,不怕电源抖动,工作电压范围为3.4–6V。

(3)高抗静电(高ESD保护),轻松过2000V。

快速冲干扰。

图9STC89C52片引脚图控制部分是系统整机协调工作和智能化管理的核心部分,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实现控制功能是其关键,采用单片机不但方便监控,并且大大减少硬件设计。

2)单片机控制模块原理图:图10STC89C52最小系统原理图2.2.3正、负输出可调稳压电源模块1)数字电位器X9318功能说明如图11所示X9318数字电位器包含一个电阻阵列滑动开关一个控制区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滑动端位置由一个三线接口控制电位器由包含99个电阻单元的电阻阵列和一个滑动开关网络组成在每个电阻单元的两端之间有抽头点可访问滑动终端滑动端的位置由CS、U/D和INC输入端控制滑动端的位置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上电的操作中可重新被调用该器件可用作一个三终端电位器以控制电压或用作一个两终端可变电阻以控制电流,子数控电位器具备三个有力应用优势:固态电位器的可变性和可靠性;基于计算机数控的灵活性;用于存储多个电位器设置或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保持性能良好.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图11X9318引脚配置图2)正负输出可调电源原理分析:正、负输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它主要由两片LM2596电源降压调整器(150KHz,3A)构成,电路十分简单能输出±15V的电压,通过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电压。

由于该设计预定额定电流为1.2A,R18为3图132.32.3.12.3.2过流保护序流程4)以下是可调电源测试数据1、当输出最大时+15V可调输出电压最大时(Uo=14.99V):过流保护基本实现,保护值为1.24A。

实现人工按键控制输出电压变化可实现双电源同步调节或分别调节,+15v可调电源纹波系数为3.07%;-15v可调电源纹波系数为4.48%,可调电源可以实现低频率的三角波、梯形波输出。

四、总结本设计基本完成数控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功能和发挥功能,采用LM2596作为电源模块的核心,使得输出电压极为稳定。

还扩展了精调、粗调功能。

并实现了单片机的控制功能,系统运行稳定,其他各项功能都比较完美的实现了。

经过本次设计,我对89C52单片机及数字电位器的使用、过流保护的设计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五、参考文献[2]冯泽虎,朱相磊,滕春梅.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直流稳压电源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36-37.报社sbitSW1=P1^2;//电源可调正端LM2596开关控制脚sbitXX1=P1^3;//电源可调正端过流检测信号sbitUD2=P1^4;//电源可调负端升/降控制脚sbitINC2=P1^5;//电源可调负端“增加”控制脚sbitSW2=P1^6;//电源可调负端LM2596开关控制脚sbitXX2=P1^7;//电源可调负端过流检测信号sbitk1=P2^0;//电源可调正端升/降控制按键sbitk2=P2^1;//电源可调正端增加控制按键sbitk3=P2^2;//电源可调负端升/降控制按键sbitk4=P2^3;//电源可调负端增加控制按键sbitk5=P2^4;//电源同步升,降控制端sbitk6=P2^5;//电源同步增加控制端sbitled1=P2^6;//正电源指示灯sbitled2=P2^7;//负电源指示灯/*------------------------------------------------定时器0{EA=1;//}定时器0{inti;//最大值65536即65.536ms所以TL0=(65536-10000)%256;//直接定时器不够用,需要用循环处理, //定时10ms,然后循环500次后输出10x1000=10si++;if(i==1001){i=0;SW1=0;//打开LM2596led1=0;//打开电源指示灯TR0=0;//定时器开关打关闭}}/*------------------------------------------------定时器1初始化子程序{EA=1;//}定时器1{intj;//最大值TL1=(65536-10000)%256;//直接定时器不够用,需要用循环处理, //定时10ms,然后循环500次后输出10x1000=10sj++;if(j==1001){j=0;SW2=1;//打开LM2596led2=0;//打开电源指示灯TR1=0;//定时器开关打关闭}}/*------------------------------------------------uS延时函数,含有输入参数unsignedchart,无返回值unsignedchar是定义无符号字符变量,其值的范围是0~255{}mS0~255{{//DelayUs2x(245);DelayUs2x(245);}}main(){Init_Timer0();Init_Timer1();SW1=0;SW2=1;led1=0;led2=0;while(1){{}{{UD1=1;//DelayMs(200);INC1=0;DelayMs(200);INC1=1;}/***************************************************************/if(k2==0)//用k2按键控制电源可调正端降{DelayUs2x(20);//去抖UD1=0;//DelayMs(200);INC1=0;DelayMs(200);}{}{DelayMs(200);INC2=0;DelayMs(200);INC2=1;}/**********************************************************************/ if(k5==0)//用k5按键控制电源可调同步升{DelayUs2x(20);//去抖UD1=1;//UD2=1;//DelayMs(200);INC1=0;INC2=0;DelayMs(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