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7章 知 觉)【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第8章【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第8章【圣才出品】

第5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一、单项选择题1.“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统考2008研)A.归属与爱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安全的需要【答案】C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统考2008研)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A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统考2009研)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答案】D4.针对任务成绩的最优唤醒水平()。

(中山大学2007研)A.各任务之间差不多持平B.随任务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C.随任务复杂程度增加而下降D.与个人性格关联更大,而与任务本身关系不大【答案】C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A.需要B.诱因C.业绩D.效率【答案】A【解析】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A.需要B.业绩C.效率D.诱因【答案】D【解析】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7.将动机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的依据是()。

A.动机的性质B.动机的社会价值C.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D.与动机有关的需要的来源【答案】D【解析】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把动机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起作用的大小,把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8.在下列选项中,有关需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是个体生理或心理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B.需要是个体行为活动积极性源泉C.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一样,都具有主观能动性D.需要是个体心理过程的内部动力【答案】C【解析】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思维【圣才出品】第11章思维11.1复习笔记一、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thinking)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知过程。

思维是大脑在解决问题时的高级认知过程。

思维是很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着广泛的心理活动。

(二)思维的种类思维有多种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思维进行分类。

1.命题思维、心象思维和动作思维(1)命题思维是指由概念组成命题的思维形式;(2)心象思维是照顾用心象,特别是视觉心象来思维的形式;(3)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进行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2)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3.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把思维区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normative thinking)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2)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是产生新的并有社会价值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

(三)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1.极其复杂的思维活动是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整体性活动的结果(1)神经病理学的研究表明,左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是司词句记忆的,这一部位的损伤会导致言语听觉记忆障碍,病人记不住用口语表达的问题,因而连很简单的口头算题都很难解决。

(2)左侧顶—枕区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同时性(空间的)综合的严重破坏。

这既表现在直接的、直观的行为中,也表现在运用符号方面。

病人虽然能记住算题并主动尝试解题的方法,但由于不能理解逻辑—语法结构,因而仍不能解答算题。

(3)额叶损伤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精讲感觉【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精讲感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视频讲解]7.1本章要点●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加工机制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主要特征。

●视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听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时间和空间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彼此很难分割。

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的经典例子是tau效应(tau effect)。

●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错觉(iIlusion)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2重难点导学一、概述1.知觉的含义(1)含义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与感觉关系感觉与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是其性质不同。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依赖于刺激;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不受刺激限制,还设计到记忆、思维等心理成分。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2.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1)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a.含义这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

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b.理论模型①第一种假说称为模板论,认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②第二种假说称为原型论,认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典型的例证。

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③第三种假说称为特征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视频讲解]7.1本章要点●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加工机制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主要特征。

●视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听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时间和空间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彼此很难分割。

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的经典例子是tau效应(tau effect)。

●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错觉(iIlusion)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2重难点导学一、概述1.知觉的含义(1)含义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与感觉关系感觉与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是其性质不同。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依赖于刺激;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不受刺激限制,还设计到记忆、思维等心理成分。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2.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1)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a.含义这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

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b.理论模型①第一种假说称为模板论,认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②第二种假说称为原型论,认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典型的例证。

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③第三种假说称为特征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七章 知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七章 知觉

第七章知觉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看到面前有人后,意识到面前有人)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信息越丰富,知觉越准确。

2、我们难以觉察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感觉发生的同时,往往知觉也就产生了。

3、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整体反映。

4、知觉受一个人过去知识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

模板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原型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常见的例证。

特征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自上而下的加工:也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知觉者的习得经验、期望、动机,引导着知觉者在知觉过程中的信息选择、整合和表征的建构,也称为建构知觉。

(幼儿可以学习成人的行为)三、知觉的种类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物体知觉:除对人的知觉外,其他各种知觉都可称为物体知觉。

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空间知觉:我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我们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运动知觉: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触摸知觉第二节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对象性(图一)感觉系统为我们提供的是各种感觉信息:光、色、声、嗅、味和触,但我们知觉到的却是一个统一体或完整具体的对象。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对象性。

只有当刺激物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物才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另一部分刺激物便成为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32853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32853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

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A.选题和提出假说B.设计研究方案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描述心理事件B.揭示心理规律C.探明心理结构D.确定心理机能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A.自然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B.中介变量C.反应变量D.机体变量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B.负相关C.相关的强度D.正相关三、名词解释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问题的第一步是:()。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克服思维定势B.消除功能固着C.建立问题空间的内部表征D.决定使用算法、还是启发法【答案】C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统考2011年研]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考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答案】D【解析】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在颞叶的颞横回处;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是言语运动区。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年研]A.顶部B.中部C.背部D.底部【考点】听觉的位置理论。

【答案】D【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

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4.双重编码理论是指:()。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视觉和听觉B.语义和表象C.语言和听觉D.概念和图像【答案】B5.Parkinson氏病被认为是下述哪一种原因所造成的?()[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神经胶质细胞损伤B.使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功能退化C.大脑中在受体上颉颃性化学反应造成的D.缺乏清理神经系统废物的酶【答案】A6.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

[统考2012年研]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指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

A项,双趋冲突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的冲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42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生理心理学B.心理生理学C.医学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答案】A【解析】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B项,心理生理学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以不同的心理活动为自变量,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体——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实践。

C项,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

D项,临床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变态心理与变态行为的矫正和治疗,如各种神经病和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2.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从而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最好匹配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A.工程心理学B.工业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答案】A【解析】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B项,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其分支学科包括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C项,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项,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3.下列选项中关于突触表述错误的是()。

A.突触是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B.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有一个突触D.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有大量的突触,据估计,一个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可有2000个突触。

4.“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的提出者是()。

A.莱尔B.兰格莱C.瓦尔岱耶D.威尔尼克【答案】A【解析】l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 方式主要是( )。(统考 2008 研)
A.“全或无”加工
2 / 25
圣才电子书

B.颉颃加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答案】C
7.在知觉实验中,常用动景盘来研究( )。(统考 2007 研) A.真动知觉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似动现象 【答案】D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对同一棋局产生很大差异的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 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3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公园里看见一朵红花的心理活动属于( )。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遗觉象 【答案】B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 解的过程。
10.俗话说“物以类聚”,即人倾向于会把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形式等事物的物 理属性相同,或类似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接近原则 B.相似原则 C.连续原则 D.闭合原则 【答案】B 【解析】①接近原则是指视野中的接近,即空间位置相近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②相似原则是指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例如形状、大小、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容易被人 知觉为一个整体。③连续原则是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 同一整体。
体实际大小的特征。②明度恒常性是指不受外界照明条件的影响,保持对物体明度知觉稳定
性的特征。③颜色恒常性是指人不因物体颜色变化而保持其颜色不变的知觉特征。④形状恒
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征。
16.知道今天是几号,去年是何年,这种时间知觉是( )。 A.时间分辨 B.时间确认 C.时间估计 D.时间预测 【答案】B 【解析】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①对时间的分辨。例如,午饭后,小憩了一会儿,接 着客人来访,能够按时间顺序把这些活动区别开来,就是对时间的分辨。②对时间的确认。 如知道今天是 2009 年 7 月 29 日,去年是 2008 年等。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如这节课已 进行了半小时,这个会议开了 5 天等。④对时间的预测。如两个月后就是暑假了,3 天后要 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D
3.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 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 2009 研)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1 / 25
圣才电子书

C.方向恒常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即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 )。
A.个别属性 B.直接特征 C.间接属性 D.整体属性 【答案】D 【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 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将感觉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 解的过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7章 知 觉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统考 2010 研) A.1 秒 B.3 秒 C.5 秒 D.7 秒 【答案】A
2.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 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 )。(统考 2010 研)
城市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使个体不自觉的将这些霓虹灯作为背景而将其他的刺激作为对象,
这种对对象与背景的区分是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14.抽象派画家作品中往往缺乏线条比例、粗细等,但是仍能被观赏者识别与欣赏, 主要是作品中的关键特征能被知觉。这种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பைடு நூலகம்答案】B 【解析】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12.“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很容易被人们区分出来。这种知觉特性是( )。 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答案】C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 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万绿丛 中一点红是个体不自觉的将绿色作为背景而将红色作为对象的知觉过程,区分对象与背景是 知觉选择性的表现。
15.根据物理特性,个体不会把阳光下的煤块看成是白的,而仍把它知觉为黑色。这 种知觉恒常性是( )。
6 / 25
圣才电子书

A.颜色恒常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形状恒常
C.明度恒常
D.大小恒常
【答案】C
【解析】①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
13.晚上在城市街道上闪烁的霓虹灯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这种知觉特性是( )。
5 / 25
圣才电子书

A.选择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答案】A
【解析】知觉选择性是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
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晚上在
D.明度恒常性
【答案】A
4.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统考 2009 研) A.运动视差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 【答案】C
5.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 织的( )。(统考 2008 研)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