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教案01绪论、机构组成要素

机械原理教案01绪论、机构组成要素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第 1 讲次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2 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任务及要求授课题目1-3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 机构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2-2 机构的组成本课授课学时为 52 学时,此外作 2 个或者 3 个实验,最后有一周的课程设计。

参考书目不少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通过本讲课的学习,要弄清晰“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等问题,掌握组成机构的构件和运动副等概念] 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等概念,运动副的定义、分类和约束特点构件、运动副内容[]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那末,什么是“机械”呢?一)机构、机器和机械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用于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主要用于变换或者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等。

讲几个实例,来研究机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例1-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图1-1组成:活塞连杆曲轴气缸体凸轮进气阀排气阀小齿轮大齿轮这里,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挪移曲柄的转动,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和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转动推杆的往复挪移。

内燃机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

图1-1【例1-2】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图1-2图1-2由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当电动机转动通过上述机构使滑杆左移时,滑杆夹持器的动爪和定爪将工件夹住;而当滑杆带着工件向右挪移到夹持器的动爪碰到上面的挡块时,将工件松开,工件落到工件载送器中,以被送到下道工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一部机器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组成。

如空气压缩机只含有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而大多数机器都含有多个机构。

机构是由一系列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组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系统,它起着运动的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使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机构的功能和结构特点;(2)运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机构的定义;(2)机构的分类;(3)机构的特点。

2. 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1)齿轮机构;(2)传动机构;(3)连杆机构;(4)凸轮机构;(5)其他常用机构。

3.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机构设计的原则;(2)机构设计的方法;(3)机构设计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构设计的方法;(2)机构设计的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例图片;(4)模型或实物。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黑板;(4)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构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机构的特点;(2)介绍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3)讲解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构设计的过程。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构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机构设计方案。

5.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机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凸轮机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分类1.1 凸轮机构的组成1.2 凸轮机构的分类1.3 凸轮机构的应用2. 凸轮的轮廓曲线2.1 凸轮的轮廓曲线类型2.2 基圆、止点圆和顶点圆的概念2.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3.1 确定凸轮的类型和参数3.2 选择合适的凸轮材料3.3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4 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寿命4. 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凸轮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案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和凸轮机构设计步骤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拓展学习1. 介绍其他类型的凸轮机构,如摆动凸轮、复合凸轮等。

2. 探讨凸轮机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九、课程回顾与展望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课程内容:高中化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原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
2. 机械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机械原理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讲义、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简易杠杆、秤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的概念和应用。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简易机械原理的应用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小组合作,使用简易杠杆对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举起;
2.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机械原理相关的习题;
2. 搜集相关的案例,并思考机械原理在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节课将进一步深入讲解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案例。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2. 掌握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在机械设计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定义、功能、特点刚体、弹性体、固定体等基本元素转动副、滑动副、高副、低副等基本运动副2. 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与分析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机构设计原则与方法机构优化设计3. 常见机构及其应用齿轮机构、链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连杆机构等行星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4. 机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方法与步骤机构变异、组合与拓展实例分析与讨论5. 机构设计实例与实践设计要求与设计步骤草图绘制与结构分析运动仿真与性能评估制作与调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机构设计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多媒体课件、机构动画、实例图片等。

3. 模型:各种机构模型、机械系统模型。

4. 软件:CAD、SolidWorks、ADAMS等机构设计与仿真软件。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章节一: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课时)介绍机构的基本定义、功能和特点讲解刚体、弹性体、固定体等基本元素解释转动副、滑动副、高副、低副等基本运动副2. 章节二: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3课时)讲解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与分析方法演示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过程阐述机构设计原则与方法3. 章节三:常见机构及其应用(2课时)介绍齿轮机构、链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讲解凸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连杆机构等探讨行星齿轮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应用场景4. 章节四:机构创新设计(2课时)介绍创新设计方法与步骤分析机构变异、组合与拓展的可能性讨论实例并评估创新设计的效果5. 章节五:机构设计实例与实践(4课时)讲解设计要求与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草图绘制与结构分析利用软件进行运动仿真与性能评估学生动手制作与调试机构模型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讲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原则介绍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3. 常用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法讲解和演示常用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模拟法、优化法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设计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3. 介绍设计原则介绍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4. 讲解设计方法讲解和演示常用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方法,如解析法、模拟法、优化法等。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10.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最新的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技术和软件工具,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技术。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与作用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小组讨论,探讨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原则的应用能力第二章:机构学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机构的工作过程2.2 教学内容机构的概念与分类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机构的工作过程分析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三维动画演示,介绍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实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机构学的基本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机构工作过程的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际操作测试,评估学生对机构学原理的应用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构工作过程分析的能力第三章:力学基础3.1 教学目标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3.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力学分析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力学分析的能力第四章:机械动力学4.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的工作性能4.2 教学内容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机械动力学分析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动力学原理分析机械系统工作性能的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动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系统工作性能机械动力学分析的能力第五章:机械设计方法5.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学会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机械设计方法的实践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与步骤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与步骤的应用能力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章:机械零件设计6.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学会运用设计原理分析机械零件的工作条件6.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分析与计算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机械零件工作条件的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的理解实物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分类与功能的认知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工作条件分析的能力第七章:机械强度计算7.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学会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7.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强度计算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强度计算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动画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受力分析与应力状态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强度计算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八章:机械振动与控制8.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学会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8.2 教学内容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原理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振动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振动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的理解实验演示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振动危害与控制原理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振动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九章:机械可靠性工程9.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学会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9.2 教学内容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介绍机械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可靠性的度量与改进措施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可靠性工程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与方法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可靠性度量与改进措施的认知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可靠性工程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第十章:机械创新设计10.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学会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10.2 教学内容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策略创新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创新设计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流程与策略的认知程度创新设计竞赛报告,评估学生对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机械原理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教案范文

机械原理教案范文

机械原理教案范文教案:机械原理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2.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讲义、教学PPT;2.机械模型和实物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机械原理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机械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展示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场景,并让学生猜测其工作原理。

Step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分类。

2.分别介绍杠杆原理、摩擦原理、齿轮原理、滑轮原理等常见的机械原理。

Step 3 实例分析(30分钟)1.展示一些机械模型和实物实例,如剪刀、自行车、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2.分组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小型机械模型,要求模型需要运用至少两种机械原理。

Step 4 学生展示和评价(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说明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机械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2.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对展示的机械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机械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展示和解释他们的设计方案。

Step 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研究一个机械原理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机械原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和拓展应用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应用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
授课班级:农机、机制
授课教师:林金龙学时54(周4学时)
教材:《机械原理》东南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原理就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与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54(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
实验课内容:1、机构认识实验(课外)
2、机构简图测绘;
3、齿轮范成实验;
4、转子动平衡。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
一.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三、按时交作业,每周一上课前交作业,晚交扣分,欠作业1/3者不得参加考试。

•本课程有3个选作的大作业,需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100分的基础上加分,但不得抄袭。

•四、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各班选一名课代表(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收发作业,及时反映同学意见与建议。

《机械原理》教案1
《机械原理》教案2
《机械原理》教案3
《机械原理》教案4
《机械原理》教案5
《机械原理》教案6
注:本章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及平面连杆机构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7
《机械原理》教案8
注:本章中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9
《机械原理》教案10
《机械原理》教案11
《机械原理》教案12
《机械原理》教案13
《机械原理》教案14
《机械原理》教案15
《机械原理》教案16
《机械原理》教案17
《机械原理》教案18
《机械原理》教案19
机械原理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