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合集下载

药学论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论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备的注射剂[1],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药的属性,不仅方便了临床用药,还避免了传统给药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作用,有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和无菌粉末等剂型[2-3],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临床医师对中医证候及中药使用指征理解的局限性,导致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4-5],因此,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干预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开展药学干预前使用中药注射剂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12月开展药学干预后的30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使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批准文号主要为“国药准字Z”,部分从植物药中提取的单体或有效部位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

1.2干预措施对照组未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

观察组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给予患者药学干预措施:①药师可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合理用药的宣传手册及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对医师进行中药注射剂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及配伍禁忌等内容进行培训;②监管医生的用药行为,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反馈给医生及科室,并督促其改善;③监测并记录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④定期核对中药注射剂的采购和用药量,并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沟通协调,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1.3观察指标应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临床药理学》[6-7]对两组患者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估。

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6-10-31T13:37:19.9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作者:邓树琼罗学虎朱康榕[导读] 降低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

药房发放药物时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后与临床沟通,提高合理用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郫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730)【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药学干预对促进重要注射剂合理用药的临床意义。

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2013年1月~2015年1月为研究时间段,分别在研究时间段内随机抽取收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及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

我院于2012年6月起对中药注射剂应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

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临床中药注射剂未进行药学干预,2013年1月~2015年1月是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合理用药比例、联合用药比例以及患者满意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中药注射剂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34-02 本文研究中药注射剂采用药学干预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选取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以及2013年1月~2015年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

在两个研究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了解研究目的和方法,经同意后调取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研究对象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6.2±4.1)岁;2013年1月~2015年1月研究对象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5.8±3.2)岁。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80例,日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遵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2组,各40例。

参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实验组接受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两组的干预效果比对具有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管理中,行药学干预的方法可提高干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是目前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法可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地效果。

这中间,中药注射液主要是经过中药提取、纯化后留下的有效成分,其可以用诸多疾病的治疗,通过注射此种药剂,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有效质量。

但就临床应用的实际状况来讲,中药注射剂治疗受质量标准、纯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医生进行深度把控,不然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1]。

因此,应及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管理,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围绕着药学干预应用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开展研究,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80例,日期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遵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划分为2组,各40例。

参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37.14±4.14)岁;实验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37.44±4.81)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实验患者均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

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同时存在多种疾病者;临床资料残缺不完整。

1.1.方法1.2.1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用药管理,包括常规核对、剂量检查等。

1.2.2实验组实验组接受药学干预,具体如下:(1)注重培训。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4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

结论通过药学干预,能够将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有效提高,降低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最终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201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

与2013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5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12年09月~2014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

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药学干预用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价值。

方法:2020年8月-2021年7月本院接诊且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患200例,随机均分2组。

研究组采取药学干预法,对照组直接用药。

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

结果:针对不合理用药率,研究组3.0%,比对照组14.0%低,P<0.05。

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35.23±4.17)分,比对照组(53.85±3.92)分低,P<0.05。

结论:于中药注射剂治疗中用药学干预法,利于不合理用药率的降低,及焦虑情绪的缓解。

【关键词】药学干预;心理情绪;中药注射剂;影响目前,中药注射剂在我国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主要是从中草药中纯化和提取的,可直接在人体中注射的灭菌自己、浓缩液或无菌粉末[1]。

尽管,通过使用中药注射剂能够有效抑制疾病的进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但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发生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疗效。

本文选取200名中药注射剂治疗病患(2020年8月-2021年7月),旨在分析药学干预用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8月-2021年7月本院接诊且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患200例,随机均分2组。

研究组女性48例,男性52例,年纪在18-78岁之间,平均(47.64±10.82)岁。

对照组女性49例,男性51例,年纪在18-79岁之间,平均(47.96±10.24)岁。

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1)精神病者。

(2)孕妇。

(3)依从性极差者。

(4)肝肾功能不全者。

(5)哺乳期妇女。

(6)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研究组采取药学干预法,详细如下:(1)充分了解各科室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同时统计好中药注射剂的采购数量,对于应用量比较大药物,如:参麦、丹参川芎嗪与血塞通等,需严格记录其使用情况和采购数量。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探讨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4-28T09:27:37.16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3期作者:范季蕊陈重元[导读]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范季蕊陈重元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76【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药学干预,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融入药学干预,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Methods 62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combined physical and drug us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tegrating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into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ca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medication and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Rational drug use scor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中药注射液是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生产工艺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具有复杂的成分,如果使用的不规范会诱发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威胁【1-2】。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

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应用药学干预对用药合理性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来自于2021年12年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断并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用药指导和药学干预指导,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用药不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包括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在内的临床指标均少于对照组,综合不合理用药率也低于对照组。

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干预效果和干预质量均有良好作用,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费用压力,并大幅减少发生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临床指标中医治疗存在于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中医注射剂要比传统中医治疗有见效快、效果显著、费用低廉、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也更高【1】。

因此为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并对其进行效果分析。

具体内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2年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院诊断并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按照所有患者入院的先后时间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此次参加研究对比的患者均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无先天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无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无认知、语言沟通障碍者,生命体征均正常。

对照组患者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45.88±4.55)岁;男女比例:24:16。

实验组患者年龄:10-77岁;平均年龄:(44.99±4.17)岁;男女比例:22:18。

组间数据统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用药干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医嘱(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为其开处方药物)为患者拿药,并指导其正确的服药方式、时间、用量等,当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通知医生救治【2】。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摘要】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定义药学干预的概念和作用,本文介绍了药学干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其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药学干预能够对临床用药方案的设计和调整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学干预对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深入探讨药学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药学干预、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药学干预措施、用药安全性、用药有效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由于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具有复杂的成分和性质,临床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用药频率不当、剂量不准确、配伍错误等,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或临床效果不佳。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进行有效的药学干预对于保证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与有效使用至关重要。

目前,药学干预作为药学专业在临床药物治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职能,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药学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优化用药方案,提高用药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还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

通过了解药学干预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药学干预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药学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其对临床用药方案设计和调整的影响。

通过对药学干预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药学干预在促进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方面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510 药学论文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的价值评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20xx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


20xx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
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针对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以及药物配伍禁忌合理性进行对比。

具体的药学干预方法为:
1.2.1将培训力度有效加大,确保用药质量针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以及相关宣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注射剂使用方法、应用剂量、药物适应症、配
伍禁忌以及用药合理性等。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针对考核制度需要进行明确规范,能够将培训理论有效落实,确保医务人员针对中药注射剂适应证以及禁忌症有一全面了解,将医务人员针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度有效提高。

在准备实施培训以及宣传的过程中,主要选择科内培训的方法、全员培训的方法、楼层培训的方法以及为患者合理发放用药宣传资料[3]。

1.2.2合理进行药品检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一经表现出不良反应的现象,要求临床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同单纯选择中药注射剂治疗是否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针对患者不良反应表现进行认真观察,对患者进行准确记录。

如果证明单纯选择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需要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

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选择对患者实施血液检测、对患者实施唾液检测以及对患者实施排泄物检测等。

在实施调查过程中,需要确保观察的持续性。

针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做好记录工作[4]。

1.2.3将用药监管有效完善,避免不合理用药要求医院有效创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小组。

针对临床医师对患者选择药物治疗的情况进行认真指导以及监督。

在进行监管
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两种方法,分别为定期检查以及不定期检查。

在实施监管过程中,要求临床药师需要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审查以及点评,针对用药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合理能够及时发现。

之后针对最终的点评结果进行认真反馈,避免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再次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通过反馈,将医师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意识有效提高,从而有效降低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概率[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对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以%形式表示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干预效果,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2组适应症:52例(69.33%);用法:51例
(68.00%);用量:52例(69.33%);疗程:55例(73.33%);联合用药53例(70.67%);配伍禁忌49例(65.33%);A1组适应症:73例(97.33%);用法:72例(96.00%);用量:69例(92.00%);疗程:71例(94.67%);联合用药67例(89.33%);配伍禁忌72例(96.00%);
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0.05)。

3讨论
当前中药注射剂存在形态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乳状液或者溶液。

对于此类药剂,同以往中药熬制进行比较,表现出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并且能够直接于患者的血液中将药物进行注射,能够将药效发挥速度有效提高。

对于中药注射剂而言,是临床上具有争议的一类药品。

首先,中药注射剂在优势上特别的突出:中药注射剂在药效方面非常的迅速,针对患者所产生的作用比较可靠;患者选择中药注射剂以后,可充分避免不宜口服药物所带来的不良情况,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中药注射剂针对某些疾病和症状,能够产生局部的定位作用、产生延长药效的作用。

同时,利用中药注射剂还可以对某些疾病,实现准确的诊断。

其次,中药注射剂在缺点方面也比较突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并不是特别的方便,注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疼痛感。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不少的患者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具体的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因素、使用因
素、患者因素三个方面。

药物因素分别为药物的成分、质量等等;使用因素则包含了配伍的影响、用药失误的影响等;患者因素则表现为自身体质的差异和用药状态。

本次研究中,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以及干预效果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
(P<0.05)。

有效证明药学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药学干预,能够将临床疗效有效提高,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效确保药物应用安全性,最终显著提高用药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