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概论污染是细胞培养的大敌。
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污染的类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1、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
2、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孔子霉、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丝状菌污染3、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
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阳性阴性支原体污染4、病毒污染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的病毒,就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报告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判别及应对措施2011-01-02 10:19:04| 分类:实验| 标签:污染无菌细胞培养基灭菌|字号大中小订阅一、避免细胞培养污染的措施: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的:1. 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2. 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3. 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
4. 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
5. 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
6. 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
7. 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下面是几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1. 支原体污染:传说中的黑焦虫,长得暴快。
24小时就满视野都是了。
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培养用血清。
图1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圆圈所示,×10倍)图2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20倍)图3 支原体污染的荧光检测图4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30k,煎蛋状和其他形状)图5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2. 念珠菌污染:似乎无处不在,而且顽固得很。
长得暴快(12h就能在细胞上面密布)。
培养液澄清。
低倍显微镜下像黑色的沙子铺在细胞上,高倍镜下呈树枝状或葡萄状。
图6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低倍镜)图7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8 念珠菌污染的光镜检测(高倍镜)图9 念珠菌污染的检测(革兰氏染色阳性)这么大面积的污染,你可以看看是不是操作上出了问题,要不然就是培养基的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的处理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实验结果的无效化。
因此,预防和处理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是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预防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实验中,无菌操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实验人员应该经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无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操作前经常更换手套、使用经过有效消毒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
2. 经常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实验室衣物、培养箱、孵化器等都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存在和传播。
3. 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细胞培养中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风险,实验室应该配备高效过滤器的实验室通风设备,定期更换过滤器。
此外,实验室应该设置限制进出实验室的措施,例如,安装空气帘或者设置冲洗区域。
4. 识别和处理污染源:在细胞培养中排查和识别潜在的污染源是很重要的。
实验人员应经常检查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是否存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处理。
处理污染源的方法包括更换受污染的培养器具、重新配制新的培养基或试剂等。
其次,当细胞培养中发生微生物污染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一旦发现细胞培养被污染,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并将受污染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隔离处理,以防止污染的进一步传播。
2. 进行污染源检查:在处理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必须找出污染源,并加以处理。
通过对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检查,可以找到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在处理污染源的同时,必须对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实验室环境中都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培养器皿,以确保其表面的无菌。
其次,使用高品质和无菌的培养基是防止细菌污染的关键。
培养基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相关的质检。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也需要保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避免真菌污染,可以在实验室中合理控制湿度,并保持培养器皿和培养基的干燥。
此外,使用抗真菌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系,可以对细胞培养器皿进行预处理,如用乙醇或己硝酸等消毒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培养器皿的抗真菌能力。
三、交叉污染细胞系的交叉污染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是由于不慎携带其他细胞系的污染物,或是在培养中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感染所致。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实验人员在操作细胞系之前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其次,不同细胞系之间要严格分开培养,避免接触。
此外,可以对新获得的细胞系进行鉴定,使用PCR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纯度。
四、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是指细胞系自身产生的污染物。
它可能是由细胞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去胎氧核糖核酸或细胞死亡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及时清除废液和死细胞。
其次,对细胞进行经常性的鉴定,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也需要加以调整,以减少内源性污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污染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解决的。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若细胞状态极差,尽早处理掉细胞,并找出污染源,对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细胞房进行消毒处理。
2、真菌污染
培养基:有的培养液清亮,不变色;
成像:
处理方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切忌大动作鲁莽。防止细胞脱落。这个拯救细胞还是主要针对无路可退的时候。污染还是重在预防!!!!!
细胞房
培养箱每两周更换一次水(高压过的双蒸水),条件允许的每两周可以用酒精擦洗一遍培养箱;
地面每两到三天用新洁尔灭拖洗一遍,桌面等同样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
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霉菌污染多来自空气,所以做实验时说话聊天,或瓶口敞开时间太长,还有培养箱开关频繁是主要原因,还是多找自身原因.
4、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后,不会立即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收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生长等。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细胞培养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细菌污染状态: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预防和补救:1.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和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检查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现象!2.可在培养液或血清中加支原体预防剂。
3.若细胞一旦污染,建议加支原体清除剂,能清楚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
二、霉菌及真菌污染状态:肉眼观察培养基发现培养基颜色基本无变化,不浑浊,但是培养基中由絮状漂浮物,显微镜下观察,若感染真菌可看到分叉细丝状的结构(不同种类结构不同),若感染霉菌显微镜下可看到片状的结构,不透明,真菌及霉菌对影响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
预防和补救:1.保证细胞房的干净整洁,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环境利于霉菌及真菌的生长)。
2.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实验室。
3.对实验室及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
4.若细胞非常珍贵,且不易获得,可以对污染的细胞采取如下操作。
悬浮细胞:收集细胞并离心,用PBS漂洗,重复此操作数次。
贴壁细胞:用PBS轻轻冲洗细胞,丢弃,重复此操作数次。
三、支原体感染状态:镜下黑色,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国内血清很多没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预防和补救:预防:实验室新购买的血清及培养基需检测是否含有支原体,引进的新品种细胞需做支原体检测,向培养基中添加预防支原体的抗生素。
补救: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如氧氟沙星10 μg/ml、环丙沙星10 μg/ml、卡那霉素20~50 μg/ml、四环素10~50 μg/ml、庆大霉素200μg/ml等抗生素),或者向培养基中添加支原体清除剂清除支原体数天。
四、黑蛟虫状态: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镜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不浑浊,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可以用。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常见细胞污染及其处理方法麦~粒(2012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摘要:细胞培养是生命科学实验及生物医药产业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细胞污染问题一直是细胞培养中的大敌。
本文综述了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期为实验室细胞培养中遇到的细胞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污染,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同时也是细胞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否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无菌操作,污染是细胞培养最致命的大敌,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细胞株,一旦污染对实验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1 污染的类型细胞污染的类型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其中化学、生物因素最为常见,物理因素最易被忽视。
1.1物理污染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组分,从而影响了细胞的代谢。
最为常见的是温度和辐射(紫外线照射)。
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对细胞可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如从冰箱中取出的培养液直接加至37℃培养的细胞中可能会造成细胞应激,影响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生物安全柜紫外灭菌时,应当遮蔽对紫外线敏感的试剂,同时普通操作中也要注意对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进行避光处理。
对于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某些实验,应当注意细胞、试剂周围不能放同位素。
除此之外,有时操作过程中偶尔有异物落入,极易造成污染。
一些小的颗粒状异物作为是微生物污染的载体进入培养液中造成细胞污染。
另外,实验过程中酒精棉球的棉絮、移液器枪头上的某些塑料碎屑等都有可能增加染菌的概率。
1.2化学污染细胞培养中的化学污染大多是由于实验准备或实验过程中造作不当造成的。
在实验准备阶段,细胞培养室中的器皿应做到专用,避免与常用器皿混用。
此外,细胞用器皿洗刷过程中要注意洗刷彻底,不可有洗涤剂等残留。
高压灭菌时应灭菌彻底,并在灭菌后的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
洁净区,并不就是没有细菌,而就是细菌得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得洁净标准就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得标准比我国得还要高一点,要求得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得洁净操作台里,并不就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得,所以在操作得时候还就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
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得数量。
所以处理细菌污染得重要原则就就是:无限地稀释细菌得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得数量!
一、细菌污染
培养基:颜色发红,液体清亮或浑浊;
显微镜下:有黑点或杆状物在到处游走,细胞部分脱落,出现细胞碎片;
成像:
图一:杆菌污染
图二:白色链球菌
以下就是摘自丁香园得处理方法:
1)、将污染得培养液倒掉,转烧瓶口,加入10mlPBS,适当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转烧瓶口。
2)、继续加入10mlPBS,同样方法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3)、继续加入5mlPBS,同样方法洗瓶,主要就是培养面,然后倒掉。
4)、重复步骤3再洗.
5)、重复步骤3再洗。
6)、加入3-5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7)、加入3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8)、再加入5mlPBS洗瓶,然后吸出。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
置于新得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10)、24h之后,视情况换液,若仍然污染严重,培养基浑浊,重复以上步骤,若瞧不到污染物,则继续步骤1)、3)、4)、6)、8),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11)、24h之后,若仍污染严重,可再重复一次,若还污染只能弃之(不过一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若镜下不见污染物,则换液PBS洗瓶,正常培养.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
若细胞状态极差,尽早处理掉细胞,并找出污染源,对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细胞房进行消毒处理。
二、真菌污染
培养基:有得培养液清亮,不变色;
显微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就是它很多很多得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得会长出很细得黑色丝状物。
真菌生长得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就是一旦发现有它得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成像:
图三:瞧上去像白色念珠菌污染
处理方法:若为霉菌或者真菌污染,加入两性霉素B清洗与培养,终浓度一般为2、5μg/ml(在30μg/ml时会有细胞毒性)。
另外也可以选择在培养基里加3ug/ml得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其它操作同细菌。
三、霉菌污染
培养基:培养液就是清亮得;
显微镜下: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得团状漂浮物,可瞧到明显得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得活力状态变差;
成像:
处理方法: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得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原来我们这里也有霉菌感染得,不过后面在培养基里加上了0、5%得大福康(原来得双抗各改为0、25%得青霉素与链霉素)摘自丁香园),效果还可以!您可以试试!!!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就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与器材,如果只就是个别污染,可能就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
霉菌污染多来自空气,所以做实验时说话聊天,或瓶口敞开时间太长,还有培养箱开关频繁就是主要原因,还就是多找自身原因、
四、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后,不会立即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收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 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等。
培养基:可能无明显表现;
显微镜下:慢慢会使细胞状态变差,生长变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能会有小黑点,但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传代以后就出现细胞间黑点,细胞空泡化,很多类似凋亡、坏死得细胞,最终细胞漂浮,完全死亡。
细胞生长缓慢,或者出现无明显诱因脱落,凋亡,细胞碎片增多,有得甚至只表现为细胞状态日渐不佳.
成像:
处理方法:采用支原体清除剂,有同学说用泰乐处理支原体污染效果比较好。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得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得使用时用50ug/ml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
如果作为常用得抗生素得话,建议用8ug/ml得浓度。
一般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多放弃细胞重新培养。
五、黑胶虫污染
培养基:可能无明显表现,或液体颜色异样
显微镜下:大量黑点原地震动,与细菌污染相鉴别,细胞状态不佳。
有得因细胞密度较高,或细胞增殖较快,细胞代谢产物增多,要注意鉴别.
成像:
处理方法:黑胶虫在科研领域还就是很未知得啊。
所以没有什么好得应对方法.预防为主!!还就是要强调无菌操作啊!!尤其注意血清得质量!这个就是主要来源。
一般建议用北美血清,这个黑胶虫污染会概率小.
六、原虫污染
培养基:培养液可轻微浑浊
显微镜下:细小得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
她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
这种共生就是非常普遍得,但她们得数量小,细胞占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得正常生长,只有当她们到达一定得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得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成像:
处理方法:
在操作得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切忌大动作鲁莽。
防止细胞脱落。
这个拯救细胞还就是主要针对无路可退得时候。
污染还就是重在预防!!!!!
细胞房
培养箱每两周更换一次水(高压过得双蒸水),条件允许得每两周可以用酒精擦洗一遍培养箱;
地面每两到三天用新洁尔灭拖洗一遍,桌面等同样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
每次操作前超净台需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操作前后需用酒精完全擦拭超净台;
超净台得风机不能过大,风机到6-8格,否则也可能能致霉菌污染;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前需用新洁尔灭提前擦拭显微镜及操作台面;
枪头,EP管等需定期按时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