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常用体裁名称及曲式-推荐下载
常用的钢琴音乐体裁

常用的钢琴音乐体裁常用的钢琴音乐体裁导语: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音乐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那么,对于钢琴音乐的常用体裁,你又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常用的钢琴音乐体裁,欢迎大家参考!前奏曲小型器乐曲。
17世纪前,前奏曲是指在声乐曲前用古钢琴伴奏的一个引子。
17世纪初前奏曲成为独立的小型乐曲,但还安排在其他乐曲之前,保留着起引子的作用。
18世纪的前奏曲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带有即兴性质的小型器乐曲,其中以钢琴曲居多。
肖邦在大小二十四个调上写了24首各自独立的钢琴小品——《前奏曲》,比较著名。
不少作曲家常把一些情绪、风格较一致而结构上各自独立的短小器乐作品取名前奏曲。
协奏曲原名“竞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艰深的大型乐曲,其形式、结构为莫扎特所确立。
协奏曲通常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大多为抒情性的慢板,富于歌唱性;第三乐章常用回旋曲或奏鸣曲式;二、三章中有时也插人较短的华彩段:亦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始于李斯特的两首钢琴协奏曲。
还有为两三种独奏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如贝多芬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
此外,尚有结合人声与乐队而写的协奏曲,如格里爱尔的声乐协奏曲。
奏鸣曲奏鸣曲16世纪至17世纪泛指一切器乐曲。
17世纪后,奏鸣曲则指类似采用古奏鸣曲式的乐曲。
18世纪起奏鸣曲指一种由三、四个各具特色的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曲,如钢琴奏鸣曲等。
也包括独奏乐器与钢琴伴奏的器乐曲,如小提琴奏鸣曲等。
白海顿、莫扎特以后奏鸣曲一般由三四个乐章组成,各乐章的基本特点与形式如下:第一乐章贯用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为慢板,用奏鸣曲式,三段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有时略去)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也有用变奏曲式。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乃至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在世界钢琴文献中具有永恒的价值。
叙事曲叙事诗是欧洲12、13世纪一种抒情的叙事的,通常具有民间传奇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诗歌片段。
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5。
常见音乐体裁介绍一.谐谑曲(Scherzo)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
"Scherzo"就是意大利语中玩笑得意思。
其主要特点就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得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得特征。
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得小步舞曲。
“谐谑”就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得情趣、作为乐曲,它得特点就是3 /4拍,快速、活泼得节奏。
因此,它与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速度要快一点。
二.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得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得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得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得长笛奏鸣曲等)。
其中各乐章得基本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得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ﻫ三、变奏曲(Variation)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得艺术构思而组成得乐曲。
“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就是变化,意即主题得演变。
从古老得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得装饰变奏曲与自由变奏曲,所用得变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得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与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得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得一个乐章、四、赋格曲(fugue)ﻫ复调乐曲得一种形式。
“赋格”为拉丁文“fuga”得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得对位基础上,从16~17世纪得经文歌与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得曲式,直到18世纪在J。
S.巴赫得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得发展。
音乐体裁.doc

音乐体裁【前奏曲】(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
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
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
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
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序曲】(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
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
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
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
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套曲】(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
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
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小步舞曲】(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
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谐谑曲】(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
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
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赋格】(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中小型器乐曲及其体裁

中小型器乐曲及其体裁•前奏曲•无言歌和船歌•夜曲和小夜曲•舞曲•奏鸣曲•室内乐•谐谑曲一、前奏曲1、前奏曲是指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
它源于15、16世纪某种乐曲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
17世纪开始成为结构完整的独立乐曲。
全曲常基于一个有特点的音型加以自由展开。
、肖邦的第六首前奏曲,又称《b小调前奏曲》,这是一首钢琴曲。
二、无言歌和船歌1、无言歌,亦称无词歌。
它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
最常见的是以钢琴独奏形式演奏的钢琴小品。
①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言歌”这种音乐体裁。
②特点: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结构完整、便于流传成了无言歌的四大特征。
③A大调《春之歌》(钢琴曲)④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曲F大调《无词歌》2、船歌即船家的歌,船工的歌,船上的歌。
源于意大利①特点:曲调纯朴流利,抒情浪漫,热情奔放。
通常为3/8、6/8、12/8节拍。
②那波里民歌《桑塔露琪亚》③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六月”《船歌》。
三、夜曲和小夜曲1、夜曲—原指流行于18世纪的一种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相似,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题材,多为钢琴小曲,通常是三部曲式结构:①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后由波兰作曲家肖邦进一步发展。
②特点:有抒情、沉思、忧郁等特点,曲调富于歌唱性;③《升F大调夜曲》OP.15,No.2;④《bE大调夜曲》Op.9,No.2;2、小夜曲—原是指中世纪欧洲的游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时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①特点: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
②《弦乐小夜曲》(Op.48)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四、舞曲1、小步舞曲—源于法国民间舞曲(法文menuet),17世纪中叶传入法国宫廷,为宫廷乐师、法籍意大利作曲家吕利所采用,遂而风行欧洲。
①特点:小步舞曲风格典雅庄重,速度不太快,音乐多从第三拍开始,均采用3/4拍子。
常用音乐体裁术语

常用音乐体裁术语1. 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不同的曲风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
在音乐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了解和理解常用的音乐体裁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音乐体裁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音乐。
2.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欧洲音乐的一个重要流派,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时期,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
在古典音乐中,有许多常见的体裁术语,如下所示:•交响曲(Symphony):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而且具有较长的演奏时间。
•协奏曲(Concerto):一种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共同演奏的乐曲,通常包含三个乐章。
•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的乐曲,通常由一个或多个乐器演奏。
•序曲(Overture):一种用于引出剧目或音乐会的开场曲,通常由管弦乐队演奏。
•变奏曲(Variations):一种以主题为基础,通过对主题进行变化和改编来创作的乐曲。
3.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大众广泛喜爱的音乐风格,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体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行音乐体裁术语:•摇滚(Rock):一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音乐风格,以电吉他和鼓组合为主要乐器,节奏强烈,音乐力量十足。
•流行(Pop):一种以简单易懂的旋律和歌词为特点的音乐风格,通常在广播电台和音乐排行榜上播放。
•爵士(Jazz):一种以即兴演奏为特点的音乐风格,常用的乐器有萨克斯管、钢琴和鼓。
•嘻哈(Hip-Hop):一种起源于美国的音乐风格,以说唱和节奏为特点,常常与街舞和涂鸦艺术相结合。
•电子(Electronic):一种使用电子乐器和电脑音频处理技术创作的音乐风格,通过循环和重复的节奏和声音来产生独特的效果。
4. 华语流行音乐作为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流行音乐,华语流行音乐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体裁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华语流行音乐体裁术语:•民谣(Folk):一种源于民间的音乐风格,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朴实的歌词为特点。
浪漫主义器乐体裁

古典和浪漫时期的器乐体裁一、奏鸣曲(sonata)1、定义:由一件独奏乐器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
2、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确立起来的,以区别与声乐演奏作品康塔塔。
3、17世纪初才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体裁。
早期奏鸣曲(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是从复调体制过渡到主调体制的独奏曲或重奏曲。
4、奏鸣曲(sonata)的分类:①从使用乐器的多少分为二重奏鸣曲和三重奏鸣曲;②从体裁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三重奏鸣曲:17-18世纪欧洲室内音乐中最主要的体裁之一。
包括三个声部:两个中音、一个高音和通奏低音。
)5、18世纪开始,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逐渐演变为古典奏鸣曲。
18世纪后半叶,分为独奏钢琴奏鸣曲和重奏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助奏)奏鸣曲(sonata)6、古典奏鸣曲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
7、重要的人物:科雷利——对三重奏鸣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库瑙——把器乐合奏的奏鸣曲,即意大利的教堂奏鸣曲引入德国,并把它移植到独奏的古钢琴上著名作品《新鲜的键盘成果》《音乐圣经故事》。
8、奏鸣曲(sonata):①C·P·E·巴赫和D·斯卡拉第的奏鸣曲对比:D·斯卡拉第的奏鸣曲几乎都是但乐章C·P·E·巴赫的奏鸣曲一般三乐章的套曲②D·斯卡拉第奏鸣曲采用古奏鸣曲式中主、副部对比不明显;C·P·E·巴赫奏鸣曲的奏鸣曲式乐章中,主、副部的性格对比更强烈,处理该手法更为成熟,这为以后过渡到古典奏鸣曲式打下了基础。
9、奏鸣曲(sonata):海顿、莫扎特、克列门第的奏鸣曲:多为三乐章套曲。
①海顿:作有52首奏鸣曲,发展统一了主题变形的方法,并在奏鸣曲中确立了运用交响音乐的发展原则。
常用钢琴作品名称及体裁一览

常用钢琴作品名称及体裁一览一、卡农曲(canon)这是一种复调音乐。
卡农曲运用卡农手法写成。
卡农手法是指一个声部模仿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各个声部依次先后出现,上下、高低交叠进行。
卡农曲有二部、三部、四部,以至无数声部。
精确模仿原旋律的卡农称“严格卡农”,改变音程关系或有其它变化的模仿称“自由卡农”。
卡农曲出现于13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曲的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现代钢琴小品中出现的“小卡农曲”,多为孩子们练习所用。
二、赋格曲(fugue )又称“遁走曲”,是复调音乐中最复杂而严谨的曲式。
它以一个简短、富有特征的旋律主题为基础,这个旋律先由一个声部奏出,其余声部依照一定的规则依次模仿。
赋格曲包括主题、对题、答句、插句等几个组成部分,结构通常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再加一个结尾。
赋格曲的种类除严格赋格曲外,还有自由赋格曲和小斌格曲。
巴赫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曲联合成套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使斌格曲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辉煌的顶峰。
三、变奏曲(variation )以某个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多次变化奏出主题,这种乐曲称为变奏曲。
变奏曲的结构布局是先奏出主题音乐,紧接着是它的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三变奏,还可能有更多次的变奏,直到结束。
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都著有变奏曲。
变奏曲除作为独立的乐曲外,也可用作奏鸣曲的一个乐章。
亨德尔古钢琴组曲中的《快乐的铁匠》,就是为人们所喜爱的变奏曲。
四、练习曲(etude )这是一种专门为训练某方面的演奏技巧而设计的乐曲。
它包括两种类型:纯属技巧训练的传统练习曲和既有严格的技巧训练、又具较高艺术的音乐会练习曲。
奥地利作曲家、俐琴家卡尔.车尔尼为钢琴系统教学创作的练习曲作品599 、849 、299 、740等是前者的代表作。
波兰钢琴家肖邦创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在有相当难度的技巧训练中,融进了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音乐形象,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典范之一。
中小型器乐曲及其体裁

中小型器乐曲及其体裁•前奏曲•无言歌和船歌•夜曲和小夜曲•舞曲•奏鸣曲•室内乐•谐谑曲一、前奏曲1、前奏曲是指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
它源于15、16世纪某种乐曲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
17世纪开始成为结构完整的独立乐曲。
全曲常基于一个有特点的音型加以自由展开。
、肖邦的第六首前奏曲,又称《b小调前奏曲》,这是一首钢琴曲。
二、无言歌和船歌1、无言歌,亦称无词歌。
它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
最常见的是以钢琴独奏形式演奏的钢琴小品。
①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言歌”这种音乐体裁。
②特点: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结构完整、便于流传成了无言歌的四大特征。
③A大调《春之歌》(钢琴曲)④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曲F大调《无词歌》2、船歌即船家的歌,船工的歌,船上的歌。
源于意大利①特点:曲调纯朴流利,抒情浪漫,热情奔放。
通常为3/8、6/8、12/8节拍。
②那波里民歌《桑塔露琪亚》③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六月”《船歌》。
三、夜曲和小夜曲1、夜曲—原指流行于18世纪的一种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相似,后来成为一种独立的题材,多为钢琴小曲,通常是三部曲式结构:①由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首创,后由波兰作曲家肖邦进一步发展。
②特点:有抒情、沉思、忧郁等特点,曲调富于歌唱性;③《升F大调夜曲》OP.15,No.2;④《bE大调夜曲》Op.9,No.2;2、小夜曲—原是指中世纪欧洲的游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时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①特点: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
②《弦乐小夜曲》(Op.48)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四、舞曲1、小步舞曲—源于法国民间舞曲(法文menuet),17世纪中叶传入法国宫廷,为宫廷乐师、法籍意大利作曲家吕利所采用,遂而风行欧洲。
①特点:小步舞曲风格典雅庄重,速度不太快,音乐多从第三拍开始,均采用3/4拍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琴作品常用体裁名称及曲式钢琴曲历史介绍:18 世纪出现了以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为代表的古钢琴音乐兴盛时期;19 世纪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完成了古钢琴音乐向现代钢琴音乐的历史转变,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时期;紧接着出现的就是19 世纪到20 世纪初欧洲新兴的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音乐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有卓越责献的作曲家。
继古典时期特别发展的钢琴奏鸣曲之后,这一时期又出现多种多样体裁的作品,即使是练习曲也有它的创新,成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来,钢琴音乐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德彪西的印象派、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一、卡农曲(canon )这是一种复调音乐。
卡农曲运用卡农手法写成。
卡农手法是指一个声部模仿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各个声部依次先后出现,上下、高低交叠进行。
卡农曲有二部、三部、四部,以至无数声部。
精确模仿原旋律的卡农称“严格卡农”,改变音程关系或有其它变化的模仿称“自由卡农”。
卡农曲出现于13 、妞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曲的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现代钢琴小品中出现的“小卡农曲”,多为孩子们练习所用。
二、赋格曲(fugue )又称“遁走曲”,是复调音乐中最复杂而严谨的曲式。
它以一个简短、富有特*的旋律主题为基础,这个旋律先由一个声部奏出,其余声部依照一定的规则依次模仿。
斌格曲包括主题、对题、答句、插句等几个组成部分,结构通常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再加一个结尾。
赋格曲的种类除严格赋格曲外,还有自由赋格曲和小斌格曲。
巴赫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曲联合成套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使斌格曲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辉煌的顶峰。
三、创意曲(invention " )一种自由对位式的短曲,山某一个动机即兴发展而成。
巴赫创作的二部、三部《创意曲染》,她一都瓜耍的钢琴复调练习曲。
四、变奏曲(variation )以某个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多次变化奏山主题,这种乐曲称为变奏曲。
变奏曲的结构布局是先奏出主题音乐,紧接着是它的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三变奏“二,还可能有更多次的变奏,直到结束。
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都著有变奏曲。
变奏曲除作为独立的乐曲外,也可用作奏鸣曲的一个章。
亨德尔古钢琴组曲中的《快乐的铁匠》,就是为人们所喜爱的变奏曲。
五、小步舞曲(minuet )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的土风舞曲,灯世纪传入宫廷,流行于欧洲贵族社会。
这种舞曲速度徐缓、风格典雅,采用三段体结构,三拍子节奏。
17 、18 世纪开始逐渐与舞蹈脱离关系,常用作古典奏鸣曲成交响乐曲中的“个乐章,亦可作为独奏曲演奏。
著名的作品有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小步舞曲、贝多芬的C 大调小步舞曲等等。
六、练习曲(etude )这是一种专门为训练某~方面的演奏技巧而设计的乐曲。
它包括两种类型:纯属技巧训练的传统练习曲和既有严格的技巧训练、又具较高艺术*的音乐会练习曲。
奥地利作曲家、俐琴家卡尔.车尔尼为钢琴系统教学创作的练习曲作品599 、849 、299 、714、740等是前者的代表作。
波兰钢琴家肖邦创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在有相当难度的技巧训练中,融进了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音乐形象,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典范之一。
他的。
小调《革命练习曲》、C 大调《黑键练习曲》等等,至今深受着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中保留曲目。
七、进行曲(march )进行曲原是舞曲中的一种。
在古希腊的悲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音乐。
灯世纪以后,进行曲主要指管乐器演奏的乐曲。
开始,进行曲主要用于军队,以激奋人心、鼓舞士气。
以后,进行曲渐渐进入音乐艺术领域,陆续出现更多的婚礼、丧礼、凯旋、庆典的进行曲。
进行曲后来被用于歌剧、组曲、钢琴套曲之中。
著名的进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中的《大军队进行曲》、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的《丧礼进行曲》、莫扎特人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土耳其进行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等等。
八、奏鸣曲(sonata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至四个独立乐章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
其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构成,为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抒情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通常为中速的舞曲;第四乐章常用快速的回旋曲。
第三乐章常常可以省略。
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
呈示部主要由主部和副部两个在情绪,*格上相互对比的部分构成。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这类作品的杰作,其中“悲枪”、“月光”、“黎明”、“暴风雨”和“热情”尤为著名。
小奏鸣曲〔 sonatina 〕一般指比较短小、技术不很复杂的奏鸣曲而言。
作曲家克雷门蒂、库劳、海顿都创作有许多为人们喜爱的小奏鸣曲。
九、协奏曲(concerto )钢琴协奏曲是指由独奏乐器钢琴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一种大型作品。
乐曲通常包含三个乐章,即第一乐章:快速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回旋曲或变奏曲。
作品中出现有钢琴的华彩乐段,展示独奏家的高度技艺,构成全曲的高潮部分。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都创作有脍炙人口的钢琴协奏曲名著。
例如贝多芬的卜E 大调“皇帝”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李斯特的‘E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等。
十、圆舞曲(waltz )这种舞曲原来是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农民舞曲,多为缓慢的三拍子。
17 、18 世纪流入宫廷后,速度逐渐变快。
到19 世纪,它作为一种舞曲形式得以大发展,主要应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约瑟夫· 兰纳、老约翰· 施特劳斯以及小约翰· 施特劳斯。
现代圆舞曲大多指由这些作曲家创立的维也纳式的圆舞曲,其速度多为小快板,旋律轻快、明亮、热情奔放。
著名的圆舞曲有肖邦创作的十五首,勃拉姆斯创作的十七首,以及柴科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约翰· 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等。
十一、即兴曲(impromPtu )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柏特等创立的一种钢琴小品的体裁。
乐曲带有即兴创作的特点,结构短小、精练,每一首都有鲜明的意境。
著名的即兴曲有舒柏特的卜a 小调即兴曲,肖邦的卜A 大调、卜B 大调即兴曲等。
十二、前奏曲(Prelude )在15 世纪及16 世纪初,这是一种形式自由的键盘短曲。
17 世纪以后,作曲家将它编入组曲中,作为组曲的序奏;又与赋格曲结成一体,组成“前奏曲与赋格”的形式,代表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等。
18 世纪后,前奏曲开始成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中演奏。
肖邦、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都创作有相当数量的前奏曲。
著名的前奏曲有肖邦的b 小调前奏曲《雨滴》、拉赫玛尼诺夫的耘小调前奏曲等。
十三、回旋曲(rondo )这是一种由一个主题及多个插部反复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其结构特点可用这样的公式表明:A 十B + A 十C 十人“. " . ( A 代表主题,B 、C 代表插部)。
这种形式可作独立的乐曲,也可作为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末乐章。
海顿的《匈牙利风格回旋曲》、韦伯的《华丽的回旋曲》及莫扎特的《 ‘小调钢琴回旋曲》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佳作。
十四、波尔卡舞曲(polka )这种舞曲于19 世纪30 年代起源子波希米亚,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的捷克舞曲。
它很快在欧洲和美国流传并风行一时。
它的曲调明快、轻巧而热情,节奏鲜明,强音往往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
卡尔· 汉斯的《森林波尔卡》及拉赫玛尼诺夫的《意大利波尔卡》就是十分有代表*的乐曲十五、组曲(suite)是指由若千短曲连成一体的钢琴曲或管弦乐曲。
组曲分舞乐组曲和情节组曲两大类别。
舞乐组曲又称古代组曲,多采用同一调*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
巴赫创作的《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就是十分典型的舞乐组曲。
情节组曲又称现代组曲,它不限于由舞曲组成,乐曲的数目也没有限制,话剧的配乐以及舞剧音乐的精彩部分,神话、传奇、儿童故事等都可以作为组曲的题材。
舒曼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写成了《狂欢节》组曲,是这一形式的代表作之一。
著名的钢琴组曲作品还有舒曼的《童年情景》、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柴科夫斯基的《四季》等等。
十六、叙事曲(ballad )是指19 世纪和20 世纪的一种抒情、浪漫并富有一定戏剧*的钢琴作品.有的叙事曲篇幅相当长。
肖邦是创作叙事曲的先驱,写有四部成功的作品,其中以他的g 小调第一叙事曲尤为著名。
十七、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 ) 这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立的富有特色的钢琴小品体裁。
作品的结构和演奏技巧都不十分复杂,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抒情*。
口德尔松创作出版了八集共四十八首《无言歌》,其中有以《威尼斯船歌》为题的三首,《春之歌》则是最为著名的。
十八、马祖卡舞曲(mazurka )这种舞曲16 世纪起源于波兰东部马祖维亚地区的一种古老的、乡土气息很浓的民间舞蹈。
18 、19 世纪后传入德、英法等国。
它是~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舞曲,与一般圆舞曲不同的是常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出现节奏重音,重音强烈而多变。
作品的音乐情绪基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朗、欢快的,另一种则是伤感、忧郁的。
肖邦一生从未间断过马祖卡舞曲的创作,创作有五十~首这种舞曲,并使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流传。
他的卜B 大调马祖卡舞曲、a 小调马祖卡舞曲等都是为人们喜爱的钢琴曲。
十九、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 )又称波兰舞曲。
它同马祖卡~样,也是波兰主要的民族舞蹈音乐,不同的是马祖卡主要流传于乡村,而波罗奈兹是流行于贵族宫廷的古典舞蹈。
它的节奏庄重,中速,三拍子。
肖邦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家,他创作有二十首波洛奈兹舞曲。
肖邦的波洛奈兹舞曲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已超出了舞曲体裁的范围,具有史诗般的丰富内容和复杂的结构形式。
他的《 A 大调波洛奈兹舞曲》、《牡小调波洛奈兹舞曲》都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凯旋的音乐形象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二十、夜曲(nocturne )一种形式自由,格调高难,充满浪漫色彩的器乐短曲。
传说最早起源于18 世纪英国夭主教教会的晚祷歌调。
英国作曲家约翰.费尔德首创了这一体裁的钢琴曲。
肖邦又在这一基础上作了重大的发展,他共创作有二十一首夜曲。
其中大多数都是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脍炙人口的曲目。
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常出现华彩*的装饰变奏,节奏自由,艺术手法丰富细腻,肖邦的。
小调夜曲还具有比较强的戏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已超出一般抒情小品的范围。
著名的夜曲作品有肖邦的场小调、峨大调、番F 大调、G 大调、c 小调夜曲等.二十一、狂想曲(rhapsody )原文来自希腊文“r 五apidi 护,为“史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