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技术模式提纲红枣1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2 . 2 整地 的 时间
春天 、 夏 天、 秋 天都是可 以整地的 , 冬天处于冰 冻期, 所以不 之, 整地最好 是提 前一季或两季进 行, 这样 在造林 时土壤已经充
有助于消除杂草 , 又有助于蓄水, 总 树种, 例如刺槐 、 长柄扁桃 、 柠条 、 小 叶杨 、 山桃等。根 据陕北地 区 适合 。伏天是最适合的季节,
2 . 3 整 地 的方式
鱼鳞坑整地对原表土层坡坏较轻, 是 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 方法 ,在较陡 的梁 峁坡 面和支离破碎 的沟坡上沿 等高线 自上 而
怕风 , 忌水湿 , 忌重盐碱。对土壤适 应性强 , 耐干旱及轻 度盐碱 ,
具有极强 的固沟护坡 、 防风固沙 的水土保持作用 。
, J \ O r 杨( 学名 : P o p u l u s s i m o n i i C a r r ) , 别名南 京白杨, 河南杨 、 下的挖半月型坑, 呈“ 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形排列, 形 如鱼鳞 , 故称鱼鳞坑。鱼鳞 明杨 、 青杨。为落叶乔木 , 系强阳性 树种 , 喜光, 不 耐庇 荫, 对气候 坑具有 一定蓄 水能力, 在坑 内栽树 , 保土保水保 肥。鱼鳞坑 整地
定程度上改变土壤肥力。
1 树 种 选 择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 选择 以乡土树种 为主和抗旱 能力强 的 的实际情况, 本篇文童主要 以刺槐 、 小 叶杨、 山桃为例进行介绍。 刺槐: 豆 科刺槐属 落叶乔 木, 是温带树种 , 干型通直 , 喜光, 不耐庇 荫 , 浅根 性 , 喜干冷 气候及 湿润、 肥沃土壤 , 不耐严寒 及高温 、 高湿 ,
关键词 : 干旱 ; 半干旱 ; 造 林 技 术
中图分类号 : ¥ 7 2 8 .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根 据天气 和土壤旱情 ,在有条件 的情况下要 及时进行 浇灌 ,以保持树 根周 围土壤有适 当的含水率 ,满 足苗木 发 根 和生长期 间对 水分 的需 求 ,此项工 作好坏与否 直接影 响 到树木 的成活率 。 5 栽后 管护技术 造林完成 后 ,应定期 进行管 护 ,管护主要 包括浇 水 、 施肥 、病虫 害防除 、苗木防寒等方面的工作 。 ( 1 )在特别 干旱 年份 、土壤水 分较 为匮乏且栽后 无有效性 降水时应 进 行 浇水 ,浇水 采用土壤 深层灌水 的方法 ,将水 直接深灌 到 5 0 —6 0 e m土层 ,灌水量 2—4 U株 ,灌水后填土踩 实。 ( 2) 养护期间的施肥应 以磷肥为主 ,辅 以少量氮肥 。 ( 3) 病虫 害防治应根 据病虫 害的种类及其特性 , 本 着及 时发 现 、 及 时防除的原则 ,适时进行处理 。 ( 4) 根据 管护经验 ,冬 季需要埋 土防寒 的应 进行 防寒处理 。■
4 灌溉
2 适 地 适 树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来说 , 苗木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此 , 一定要选择苗木通直 、 枝条粗壮 、 根 系发 达、 顶芽健壮 、 木 质化高 、无 病虫害 和机械损伤 的苗木栽植 。为 了避 免大 风 对新植苗 木 的影 响 ,防止树 干和根基动摇 ,栽前应 对苗 木进行剪枝 和截 干。另外 , 还要对所选苗木进行严格检疫 , 以杜绝病虫 害 的传播 。对于干旱 地区树种 的选择必须 要坚 持 下面三 个原则 : 首 先是选 择的树 种必须 能够适 应干旱 半 干旱地 区的气候 条件 ; 其次 是选择 的树种 必须要 符合抗 旱 造 林 的基 本要 求 ; 最后是选 择 的树种必须 具备 多年 的栽植 经 验。植物抗 旱的特性 直接影 响着水分 的利用 ,树种 的不 同选择会 导致环境 中水分消耗 量的变化 。在干旱半 干旱地 区 ,必须要结 合植物 的蒸腾耗水 性能 、水分 利用率 以及抗 旱性能 的强弱来选 择树种 ,从 而避免这些 地 区的水 资源环 境更加恶化。 3 抗旱造林技术 3 . 1 混浆 植苗袋造林技 术
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

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随着工业化产业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森林荒漠化问题与植被裸露面积逐年递增的环境问题,这给国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因此,保护环境势在必行,防沙治沙工程作为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林业战略转变主要措施之一,不仅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植被;治沙造林;技术应用引言干旱、半干旱沙地的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光热充足固然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干旱缺水、风蚀沙埋、土壤瘠薄和盐碱较重等,又是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各种限制因素。
因此,造林治沙的问题多,难度大,治理沙地采用通常的造林技术措施,往往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小老树”,甚至早期衰败死亡,达不到预期目的。
各个干旱沙地的自然条件差距很大,造林治沙的技术措施也各有不同,以下就干旱、半干旱沙地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展开探讨。
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西北大部分、华北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西北部,主要包含新疆大部分、甘肃、陕西北部、宁夏部分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和辽宁西北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复杂、光热充足、雨热通期虽然有利于林木的健康发育,但是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会加大风沙发生的可能,降水时空不均匀不利于林木生长,因此,历年以来,该地区的造林工程发展困难,林木存活率和保存率较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的应用关键是实现对雨水、地下水的充分利用,从而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水资源支持。
2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治沙造林技术措施2.1设立沙障治沙造林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搭建屏障的形式来进一步降低风速,增加沙面的粗糙度,从而有效防止了风沙对苗木的侵蚀。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
在这些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植物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针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的介绍。
选取抗旱耐旱性强的树种是关键。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选择具有良好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树种十分重要。
沙柳、臭椿、决明子、沙化冷杉等树种都具有较高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活和生长。
改良土壤保水能力是关键。
干旱地区土壤水分持有量少,容易干旱。
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十分重要。
常用的方法有有机物添加、砂土改良、土壤改良剂的施用等。
合理施肥也是提高抗旱能力的关键。
在干旱地区,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树木的养分摄取能力和免疫力。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树种需求,定期施加适量的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可以增强树木的抗旱能力。
合理的水源管理也是关键。
在干旱地区,水的利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人工灌溉的方法,如滴灌、喷灌等,以提供适量的水源。
也需要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可以采取覆盖层的办法来减少水分的蒸发。
科学管理和养护也是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内容。
科学管理包括定期的修剪、疏伐、除草等,以保持树木的良好生长状态。
养护工作包括及时排查病虫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以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选取抗旱性强的树种、改良土壤保水能力、合理施肥、合理水源管理、科学管理和养护等。
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是指在长期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通过种植耐旱抗逆树种,采取科学的造林技术手段,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综合治理措施。
1.树种选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抗旱性强、适应性强、树龄短、生长快的树种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有:刺槐、沙棘、柿子树、沙柳、垂柳、乌桕、红枫、槐树、油松等。
根据土地类型、水分状况和经济用途,合理选择不同的树种组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效益。
2.土壤培育干旱地区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低,土层肥厚度也很薄。
为了提高土地的肥力,需要进行土壤培育,增加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
比较常见的方法有: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人工造林前田间铺施有机肥、深翻、平整土壤等。
3.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应选择在天气稳定、雨量较多的春、秋季进行,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或干燥、寒冷时期造林。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树苗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4.科学的定植定植的树苗要有质量保证,保证其干燥充实,根系健全、发达。
在定植时,根据土地结构、地形、坡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的定植方式和净空面积保证树苗生长。
5.养护管理抗旱造林后要进行养护管理,促进树木生长。
主要包括: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修枝整形、除草保墒等。
同时还要加强园区的管理,如设立防火带、安装防盗设施、定期巡逻执勤等措施。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中,选对树种、科学管理、适宜时间等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以此为核心,不断推进精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活率和经济、生态效益,从而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浅谈干旱、半干旱山区造林技术措施

格沿等高线 开挖植树坑, 要求布局合理 、 整 C E HNOL Y II OG V SON
S in e& Te h o o Vi o ce c c n l ̄ sn i
林绿化 的生 产实践 . 就提高 干旱 、 半干旱 山区造林成 活率及
保存率 的技术措施做一下探 讨。
1 选择 合 适的造 林树 种 ( 因地 制宜 、 适地适 树 )
干旱 、 半干旱地 区共有 的特 点是缺水 , 以我们 在选择 所 树种的时候 , 首先要 考虑它是不是 耐旱 , 耐瘠 薄 , 最好选择 根 系发 达 , 孽力强 的 品种 , 萌 这样 的树种 固土作 用大 , 适应 性
态林 、 经济林密度应大 ; 立地 条件好 的地方 造林密度宜小 , 反
之 则 宜大 。
5 适 时精心 栽植
选择 适 宜 的造 林 季 节 和 时 机 进 行 造 林 。起 苗 出 圃 前 , 要
先浇一次透水 , 既补充苗木本 身水分 , 又使土壤疏松 , 保证 根
系多带根少伤根 。 运输过程中要保 温包装 , 防止风吹 日晒。 带
育创 造优 越环境条件 。精 细整地 的 目的是增进土壤 的熟 化 , 提高土壤 的保墒能力和消灭抑制杂草 。
了建设“ 生态神 木” 的发展战略 , 而改 善生态环境 。 好的办 最 法就是植树造林 。林业 地位 的提高 , 资金 的投入 , 以及我们林
业工作者 的科学技术力 量 。我县 的造林成果 有 了显 著的成 效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树木的成活非常不容易 , 只有严格按
槽 以利集水 , 坑面 以锅底形式拍好 。这样 就能更好的把水集 中在根部 。平坦地块要 注重改土 、 蓄水保 墒 , 可采用 坑状整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几种整地方法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几种整地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工程具有更大的意义,它能有效的阻止沙漠化、荒漠化的持续扩大,防止水土流失。
但是,干旱地区的造林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造林整地技术的落后。
我们应不断改进旧技术引进新的造林整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是长期以来林业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造林整地前言:造林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的重要环节。
整地的好坏,往往成为造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气候特别干旱半干旱的地区,细致整地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整地,可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改善立地条件,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水分和空气状况,以满足不同树苗、幼树的需要;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增加了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苗木生长。
通过近几年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总结得出以下几种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整地方法。
一、造林地的清理及整地方法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从地形上可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整地可分为以下方法:1、网状漏斗式整地时,直线放线,每隔2 m划线,成 2 mX2 m的正方形网格,在正方形对角线中心挖直径0 .8 m的坑,坑深0.8 m,将土堆集到四边,修成下埂宽0 .5 m,上埂宽0 .4 m,高0 .2 5 m左右的土埂,踏实拍光,最后将埂内活土斜铲填人坑内。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最容易沙漠化的地域之一,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是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1.抗旱造林原则抗旱造林的原则是选择适应该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选用这些树种进行适宜的林木组合和导向剪伐,控制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建立适宜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地。
2.抗旱造林树种选择为了适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严酷的气候环境,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十分重要。
(1)京杭大运河流域该地区气候温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适宜树种为刺槐、油松、沙柳、白蜡、槐树、凤仙花等。
(2)黄土高原该地区气候干燥,水分和养分较少,适宜树种为沙柳、胡杨、柽柳、刺槐、沙地榆等。
(3)塔里木盆地3.造林技术(1)选地造林: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要考虑到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
工作面要平整,种子要选用健康的,进行充分的处理和分类。
如果地面土层比较薄,则需要进行地力培育,以便为树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栽植技术:栽植时应注意防止干旱和蒸发失去,土壤和根系应封闭好。
在栽植时,可以采用农药和肥料进行养护,这样有助于挽回养分流失的损失。
(3)水源管理: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非常宝贵。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水井或引水渠可以被用作水源的收集和保护。
定期检查水源的质量,对于水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干旱地区的植被能够顺利生长发展。
(4)地力管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是非常薄的。
在铺设道路、防风林和其它建设时要注意保护和维护土壤。
可釆用覆盖层,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和土壤的干燥。
(5)森林需要适时消费: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消费,以保证林场的健康和林木的生长。
同时,也需要釆用适当的导向剪伐技术,促进树冠的发展和生长,重构疏植结构。
4.抗旱造林技术的优势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干旱地区的土壤水分流失、土壤的盐碱化、沙漠化等现象。
同时,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提高干旱区域的土地利用率,为地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技术模式一、模式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酸枣直播建园模式二、典型模式所在地点阿克苏地区红枣生长适宜区三、自然地理状况(一)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南部,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9.9℃--11.5℃,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是生产营养、绿色、安全果品的理想生产基地。
(二)治理区治理前状况阿克苏地区大面积发展红枣于2000年开始起步,规划发展红枣150万亩,本地红枣苗木生产能力难以满足造林苗木需求,2000-2005所需苗木,主要依赖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由于苗木调运管理环节多、运距远、苗木产地与阿克苏地区物候差别,苗木质量不高,苗木假植时间长,由于失水、霉烂等因素;阿克苏地区春季处于枯水期,栽后难以保证及时灌水,连续几年全地区红枣当年造林成活率平均在50%左右,有的地方不到20%,长势弱,加上遭受冬季低温冻害,连续补植几年、四世同堂不成园现象十分普遍;调入苗木品种杂,商品率低,到2005年全地区保存红枣面积只有30万亩。
红枣植苗造林成活率低,投入成本高、多年没收入,农民对发展红枣信心不足。
砍树毁园现象时有发生。
四、模式实施过程整地→种子准备→播种→播后管理→嫁接→建园后管理。
五、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技术要点、要求和标准(一)整地播种前一年冬季或播种当年土壤化冻后进行漫灌1、2次,洗盐压碱。
播前3-5天平整土地,适墒犁、耙、耱,土地达到细、碎、松、平、均、净。
整地前按照1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15公斤、钾肥5公斤-10公斤;施肥后及时耕翻整平。
(二)种子准备播种前1年采收的优质酸枣仁。
要求种仁饱满,破碎率低于5%,发芽率85%以上,净度达95%以上。
冬季将枣仁放在通风干燥处保管,注意防鼠害。
种子处理:播前人工选种,选择饱满、粒大、充分成熟的种子。
(三)播种。
播种时间土壤-5㎝处地温10°C、田间含水量14%-16%时开始播种。
阿克苏地区一般为4月10-30日左右。
播种时按照种植模式确定的行距。
穴距0.25米。
每穴2-4粒酸枣仁,每亩用种量100-150克。
采用专用播种机或60厘米窄膜播棉机,播深2.5-3厘米,播种、覆膜同步,边膜压膜深度5-7厘米。
保证酸枣生长,留保护带带宽1.8m。
(四)播后管理1、定苗除草:枣仁播种后5-7天,幼苗长到2至4片真叶时,按照株距25厘米定苗,留大苗、壮苗去若苗,每穴留单苗。
间苗宜迟不宜早,以最大限度减轻风沙和盐碱危害。
2、水肥管理:当酸枣苗高达到10厘米左右开始浇第一遍水,浇水应少量快速,集合浇水追施化肥,每亩施尿素8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以后隔20天左右浇水、追肥。
追施2-3次化肥,以N、P为主,K为铺。
进入9月控水控肥。
3、中耕除草:每次浇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一般全年进行3-5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状态。
6-7月重点加强红蜘蛛的防治。
4、摘心:苗高40厘米时摘除枣头顶芽。
抹除多余的萌芽5、越冬前施肥:冬灌后每亩施入厩肥1立方、磷酸二铵10公斤。
(五)嫁接。
1、时间:第二年春季枣芽开始萌动(4月5日前后)开始嫁接,4月20日以前结束。
嫁接方式采用舌接和劈接均可,要求绑带结实,伸展性能好。
2、嫁接苗管理:及时抹除实生芽、去除杂草、中耕松土。
5月10日后、苗高50厘米以上,对主干进行“脱裤腿”(疏除主干底部25厘米以下的二次枝及枣吊,下同),促进顶部二次枝生长。
5月底—6月底,结合棉花头水进行第二镒追肥灌水,亩旋尿素5公斤,二胺10公斤。
新芽萌发长至10厘米左右,喷施叶面肥一次。
根据管理水平,对水肥投入不足枣园,苗亩80厘米摘心(严禁动剪,枣头不留桩),促进枝条健壮和木质化,积累养分、增强树势。
对投入不路的生产园50厘米摘心。
6月下旬,喷施叶面肥一次。
7月上旬,进行第三次追肥灌水,亩施二胺10公斤、硫酸钾5公斤。
7月中下旬,结合红蜘蛛防治喷施叶面肥一次。
8月解膜松绑,8月下旬可根据墒情补灌一水。
10月中上旬,在株距40—50厘米处沟施基肥,株施有机肥10公斤、过磷酸钙200克、硫酸钾50克。
10月20日前完成冬灌,采收后及时喷施5-6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
11月中旬,土壤封冻前进行培土越冬,可直接用干土(土壤含水量60%)培土,培土厚度、高度不低于30厘米。
3、病虫害防治。
5月-7月发现枣瘿蚊危害新梢,人工背伏式喷雾器喷杀虫类药剂2-3次。
7月-8月高温季节,发现叶片上有红蜘蛛3-5头,随时喷施杀螨剂防治。
4、越冬管理:沙壤地8月下旬、粘土、下潮地、盐碱地在8月中旬控水控肥。
10月下旬早灌冬水,11月底前用干土全部培土50厘米越冬。
(六)建园第一年管理(1)栽培的基本模式。
一是稀植模式。
幼树期和初果期可间作棉花、小麦等。
按4×0.5m嫁接、每亩不超过330株,按1.5m 的株距确定永久株,永久株间可留1--2株作临时株,与永久株间距0.5—0.75m。
避免过密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下部的枣吊和弱树不结果。
永久株主要是小冠疏层形。
对株间的临时植株或临时加密行,在不影响永久株整形结果条件下,主要采用单轴形、水平扇形和丫字形。
二是密植模式。
行距1至2.5m,不间作(劳动力富余的可种瓜菜)。
每亩需用酸枣仁200—500g。
每亩400株以上。
行内按1米确定永久株,可留1株临时株,距永久株0.4—0.5m。
永久株为主干形,临时株为单轴主干形、单轴形、水平扇形和丫字形。
(2)栽培管理要点。
(一年生)1、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深翻和中耕除草,秋末或早春耕翻一次土壤或扩穴深翻,一般耕深25~30厘米;在保护带内进行扩穴深翻,土壤回填时混以有机肥,表土放在底层,底土放在上层,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
刨树盘,早春在树干周围1~2米范围内用铁锨刨松10~15厘米土层,同时除去不必要的根蘖基肥:9月下旬~10月中旬施基肥,施肥量为20公斤/株。
在树冠投影处挖坑,深度30~40厘米。
土壤追肥以氮肥为主,当年定植苗木于6~7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在距树干20厘米处挖10厘米深的坑,施入尿素50克/株,15天一次,连续追肥2~3次。
叶面喷肥:全年4次~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次~3次,以磷、钾肥为主,可补施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
常用叶面施肥的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硫酸亚铁0.2%~0.4%,硫酸钾0.5%,硼砂0.1%~0.3%。
最后一次叶面喷肥在8月以前进行。
浇水: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的要求。
全年灌水5—6次。
前期灌水量应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70~80%),后期维持在中等水平(土壤湿度50~60%),8月中下旬开始控制灌水,10月中下旬土壤结冻前灌足越冬水。
2、整形修剪定干:苗木定植后进行定干,定干高度60~80厘米。
定干后,剪口用薄膜绑扎或剪口涂漆。
整形:采用小冠疏散分层形树形。
修剪时间为第二年2~3月。
3、幼树安全越冬措施当年幼树采取防冻、防啃、绑扎、树干涂白等安全越冬措施,以使枣树正常生长。
(1)在8月25日开始控制灌水和打顶,促进枝条成熟,保证树体安全越冬。
为防止野兔、鼠类等动物的啃咬,可用草等保温材料对树体进行包扎;(2)树干涂白:在11月初~11月中旬对树干涂白(涂白配料为0.5公斤盐,1公斤动物油,12公斤石灰,30公斤水)。
在第二年枣树萌芽前对树体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防止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的发生;(3)提早浇冬水:10月中下旬土壤结冻前灌足越冬水,避免冬水结冰,造成苗木根茎部冻裂。
4、病虫害综合防治(1)加强果园管理。
要增施有机把和混合肥,合理中耕、除草、浇水增强树势。
(2)人工诱杀。
一是加强果园频振式杀虫灯推广应用。
开灯期为2月25日至10月10日,杀虫灯悬挂高度应高于树冠0.5米。
二是缚物诱杀。
对主干地径5厘米以上的果树,8月上旬在主干距在面30厘米处,缚10—12厘米诱集带,诱集下树的害虫,于当年11月下旬回收诱集带集中焚淡烧处理。
(3)及时清园。
冬季应刮老翘皮、清除病虫枝、枯枝并及时集中烧毁。
结果果园应进行树盘秋翻冬灌、铲埂除蛹。
对点片发生的病虫害,可对病虫果、病虫枝进行人工剪阶除并及时集中烧毁。
全面落实树干涂白或石硫合剂残渣。
在封冻前翻树盘。
在枣痤蚊危害的枣园,封冻前把以树干为中心,半径1米范围地面15厘米的表土铲起,撒于田间,可将土壤中越冬的枣瘿蚊越冬幼虫冻死,以此来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待来年解冻后,再将土回填入树盘。
结合夏季修剪于6月中旬摘除被害嫩枝和叶片(幼树和苗圃幼苗可摘除主枝顶端和虫害卷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收到治虫、整形修剪和苗木促壮的多种效果.(4)保护天敌。
适量保留果园田边地头杂草,为天敌昆虫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
二、统防统治:3月20日至4月5日前,喷石硫合剂1次;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菊酯类杀虫剂1-2次防治枣瘿蚊、黄刺蛾;5月中旬用BT乳剂或灭幼脲或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6月上、中旬用速扑杀防治介壳虫2次;7月中下旬、8月中旬喷2次杀螨剂防治红蜘蛛。
六、模式成效(一)生态效益成效。
枣树是极佳兼经济生态一体树种,耐干旱、管理相对粗放,干鲜果两食,成为阿克苏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首选。
红枣间作立体模式的开发,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效率的发挥,保证农民稳定收入来源;直播建园模式创新,提高了成活率和抗逆子性,节约了成本;高密度模式创新,优化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该项目在阿克苏地区153.8万亩及新疆红枣适宜区红枣种植园推广,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灌区农业向良性发展,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达到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对改善灌区内区域小气候,降低灌区内风速,减小风灾损失,减轻霜冻及干热风危害防止风蚀和阻沙拦尘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效益成效1、节省成本,高成活率、高密度建园。
酸枣直播建红枣园比用嫁接苗造林、常规110株建每亩减少187元,666株以上密植建园和110株植苗造林成本相同,比444株植苗造林减少成本1078元,2000株以上的高密度建园比440株定植建园成本本低472元。
总株数33483.86万株,全地区已定植和嫁接的红枣亩有效株数平均201株,是2006年每亩54.5株的3.69倍。
提高了红枣造林成功率和造林质量,园相整齐,操作容易,彻底解决了品种关和成活关、越冬关,有效调节了与棉花同步的管理措施。
2006-2010年推广酸枣直播技术,实现节本增效82589.96万元。
2、示范区效益明显,辐射带动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