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共35页
西北地区(共73张PPT)

草原
东部 森林
主导因素 ——水分
年降水量50毫米 以下对应荒漠地
区
降水量逐渐减少
年降水量50-200 毫米对应荒漠草
原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对应温带草
原
森林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三、西北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评价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发展绿洲农业、
温 ②新疆山麓绿洲、河西走廊有冰
• 山脉:
A___阴__山______;B___祁__连__山____;C_阿__尔__泰__山___; D___天__山______;E___昆__仑__山____;F_阿__尔__金__山___。
• 山脉
•
H___贺__兰__山____。
• 地形区: I_宁__夏__平__原__;J_河__套__平__原__;K_内__蒙__古__高__原 ;
二是扭转了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人 工草场,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了单位面积草 场能放牧牲畜的头数。
锡林郭勒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新疆山地牧场: 新疆主要形成山地牧场,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
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山麓地带。优良畜种 有伊犁马、新疆细毛羊等。
夏季牧场
冬季牧场
天山牧场
邻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吉克斯坦接壤。
一、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 3.范围:新疆、内蒙古大部分,甘肃、宁夏 北部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气温年较差和 日较差大。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自东向西 减少 ,
中国的西北地区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发展绿洲农业、
温 ②新疆山麓绿洲、河西走廊有冰 灌溉农业
带 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
大 原有黄河水灌溉。
陆 ③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本区草 发展畜牧业基
性 原广阔
有利条件 地
气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候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在有河流水、冰川融水和地下水的平原地区 可以发展种植业:
如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塞上江南”); 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高山山麓等地区,有冰川 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的粮棉瓜果之 乡。 (“坎儿井”)
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瓜果(吐鲁番葡 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甜菜
新疆的长绒棉驰名中外,成为我国最大的棉 花生产区(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南疆棉区)
②交通运输:
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 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③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
4、居民:地广人稀,面积占30%,人口只占4%
少数民族集聚地,汉族人占2/3,主要少 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 古族等。
农田、村镇、城市多呈带状(河流、山 麓、铁路线)或点状(工矿区)。
③地表植被少,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不利条件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全国最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 最大的长绒棉基地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绿洲农业(河西走廊、高山山麓) 温带水果产地(新疆) 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演示文稿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而且间隔很远的时候,在以井为 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第四十六页,共96页。
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不得不打更多的井以 满足人畜用水需要,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 的毁灭。
第四十七页,共96页。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 灌溉。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 农田规模。
荒漠
荒漠草原
第二十五页,共96页。
草原
5、西北地区的土壤类型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物理风化和风
力作用明显 平地多疏松沙质土壤
第二十六页,共96页。
6、西北地区的水文情况
多内流河,气候干旱河流短促,欠发育
第二十七页,共96页。
二 、
干
旱
为 主 的 自 然 特 征
第二十八页,共96页。
1、地理 位置
荒漠化
人为因素
第四十三页,共96页。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 不当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 漠化
图2.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
为 过度放牧 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
因 素
过度农垦 开垦草场,加快风蚀
2、地形
3、气候
4、植被
5、土壤 6、水文
①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5°E-120°E,37°N-50°N) 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③范围(大致边界、行政分区、气候区)
大致以贺兰山为界①东部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②西部是山脉和盆 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阻挡水汽进入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防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治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218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19)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21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可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2、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山地冰川发生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据此,回答下题。
1. 导致冰川移动的原因是A. 土地荒漠化B. 酸雨污染C. 全球变暖D. 臭氧层破坏3、读图“中国东部沿海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或一年中主要风向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白天,吹陆风B. 乙为夜晚,吹海风C. 甲为冬季,吹冬季风D. 乙图风向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4、4月16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5、下列有关晨昏线(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晨昏圈就是经线圈B. 晨昏圈与纬线圈平行C. 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则全球各地昼夜等长D. 晨昏圈永远与极点相交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A B CD E FG H IJ K(2)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风成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2.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
固定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的结构是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流动沙丘堆积的一层层沙基本上是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 向与风向一致。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3.风向的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 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 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 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 图所示: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三、风积地貌 1.定义: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___降__低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 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 (1)定义: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__丘___状或__垄___状地貌。 (2)影响因素:受_风__力__大__小__、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 源等条件的影响,往往形成形态多种多样的沙丘。__新__月__形___ 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第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10.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答案:B
第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风成地貌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风成地貌景观图。
第十九页,共五十三页。
(1)据图,结合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地貌名称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核心考点突破】
1.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形成过程
风蚀蘑菇、风蚀城 风中挟带的沙粒吹蚀和磨蚀岩 风蚀
堡、风蚀柱、风蚀 石,天长地久,形成风蚀柱、风 地貌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PPT课件

绿洲向河流上游退缩。
.
19
农牧过渡带也称 农牧交错带,即以农 耕业和以牧业为主经 营地带的交叉过渡带。 我国农牧过渡带在向 北推进,这个地方也 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 的地区。
.
20
参考答案:
1、农牧界线向北推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 改变。以牧业活动为主时,对草原的破坏程度差;以 农业活动为主时,草原被开垦为耕地,极易造成风力 侵蚀,形成沙荒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位
干
人农矿
城
土
置
旱
口、 业 藏
镇
地
和
为
民
和
和
荒
范
主
族
工
铁
漠
围
的
和
业
路
化
自
习
然
俗
特
征
.
1
一、位置和范围
50º 73º
位于_大_兴__安__岭__以 西,_长_城__和_昆__仑__山、 __阿_尔__金__山、祁__连___32º 山以北
经纬度位置: 73 ºE-123 ºE, 32 ºN-50 ºN
.
17
过度放牧
斑点状荒漠圈
思考:掘井为什么会造成荒漠化? 因为人畜活动以水井为中心,于是在水井周
围就会因为过度利用和践踏. 而出现裸露的地面。 18
思考:与古绿洲相比,塔里木盆地中的现代绿洲 向河流的上游退缩,其原因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河流上游绿洲过度取
水灌溉,导致河流下游断流,下游古绿洲消失,现代
2、灌溉农业
新疆绿洲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绿洲分布在高山山麓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doc

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青海省一、干旱现象干旱是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和牧草体内水分亏缺,影响农作物播种和牧草返青,影响农作物和牧草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牧业减产以及河流干涸、人畜饮水困难的一种气象灾害。
青海省的气候特点决定了青海干旱的频发性和普遍性。
二、干旱特征(一)降水特征青海省深居内陆腹地,暖湿气团不易入侵,导致降水量少,是北半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境内降水的地区分布:全省各地平均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从776.1毫米(果洛州久治县)逐渐减至16.7毫米(海西州冷湖镇),青南地区东南部是青海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河南—玛沁—清水河—杂多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大通、互助北部、湟中、化隆一带是降水量次多地区,年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黄河、湟水谷地年降水量较少,在260—400毫米之间;柴达木盆地腹地降水量是青海降水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盆地边缘地带年降水量在160—180毫米左右;省内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间。
上述降水地区分布表明:青南高寒牧业区年降水量较多,干旱发生频率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柴达木盆地降水稀少,只能发展灌溉农业;而东部农业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降水量相对较多,是青海的粮仓。
但由于降水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地区降水的差异性,干旱频频发生。
降水的时间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
青海降水的时间分布呈典型的内陆高原降水特征,表现在:一是降水时间集中,雨季开始一般在5月上旬,结束于9月下旬,持续约5个月时间,而10月至次年4月长达7个月的时间为旱季。
二是降水量集中,5—9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9%—94%,全省平均占85%;而关系到农田底墒和春播季节的降水量(即10月至次年4月)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
这就是青海“春旱年年有”的重要原因。
青海东部有“安苗三分田”之说,所谓安苗,就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为3—5月,此时有否降水是安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