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的简介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她气犹未平,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据传司马相如阅毕这一诗一书后,忆及当年恩爱,遂绝纳妾之念,夫妇和好如初。
深闺,独坐。琴声,谁懂?
是何处传来的琴声?声如裂帛,情动处,风起,云落。如大鹏之临风展翅,如凤凰之引吭高歌
如果能有一个高山流水的知己,琴相和,诗相酬,那么,情愿不要,这荣华富贵,这玉宇琼楼。
华厅上,一个紫杉高冠的男子,抱瑶琴,弄弦索。 只可惜满座高朋,只沉醉于酒中之味,却不知这曲中之味,甘如怡,醇胜酒。 重重纱幔轻轻扬起,相如无意间窥见她,眉如远山,面若芙蓉。不禁心动,手指轻拨,弹了一曲《凤求凰》
相如怎会被埋没在风沙里,长安才是他的归所。
秋风起,落花殒,点点凄雨,恰似离人泪。不知君去,何时回?
01
初听得你《子虚赋》才惊四座,初听得你官拜中郎将,独对烛光,暗喜自生慧眼识英雄。
02
可是,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你的家书越来越稀少。已是半年有余,不见君鸿雁传书。
01
你在长安可好?是因为公事繁忙?还是你染病沉屙?独在异乡,你可寂寞?
白日高山流水相酬唱;夜间红袖添香共读书。
01
02
03
虽然是神仙眷侣,但总是凡人体态。琴棋书画诗酒花,终究也需柴米油盐酱醋茶。
琴声毕竟不能果腹。日子,很快便捉襟见肘。文君开了间小酒肆,偏偏就在卓家不远处。
从决断地私奔,到当垆卖酒,一个十七八岁的古代女子,成熟远慧得让人心惊。不过,千百年的华夏大地,也只出了一个这样的女子。把自己的命运把握得恰倒好处。
02
关于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品选2009-04-17 21:01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西汉文学家,当时蜀郡成都(现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成都)人。
他文笔很好,写了《子虚赋》,后来汉武帝看到了,非常喜欢,他又给汉武帝写了《上林赋》,于是被升任中郎将。
司马相如后来还出使过西南地区,对融洽中原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过贡献。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在辞赋方面,他的作品很有文采,还富有音乐感,为汉朝的辞赋形式树立了典范。
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的数字诗西汉时,蜀中才子司马相如与富商之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应该是经典,许多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但他们的爱情也有波折.司马相如二赴长安,不久就“官运亨畅”,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
司马相如一登龙门,身价百倍,从此就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中。
他忽然觉得卓文君配不上自己了,便有了休妻之意。
五年的光景一晃而过。
这一天,卓文君正在窗边暗自流泪,忽然京城来了一位官差,交给她一封信,并告诉她大人立等回信。
卓文君又惊又喜,拆信一看,却如当头棒打。
一张大白纸寥寥写着几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卓文君当即就明白,当了高官的丈夫已有了嫌弃自己之意,这是变着戏法来刁难她。
她一时悲愤交加,写了回信交给了官差。
司马相如以为这次一定能难倒卓文君,不想回信竟如此神速,赶忙拆开来一看,傻眼了。
原来卓文君很巧妙地将信上的数字先顺后倒地联成了一首既情意缠绵又正气浩然的血泪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挂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我聊奈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天别人摇扇我独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卓文君(汉代才女)卓文君,汉代才女,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一句是佳句。
代表作:《白头吟》、《诀别书》相识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
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
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
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
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琴也弹得很好。
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
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
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
司马相如的故事

司马相如的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朝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
治家和外交家,也是司马迁的祖父。
司马相如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
的政治才能而闻名于世,他的一生经历也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相传,司马相如年轻时曾在长安城的街头卖唱,因其声音嘹亮、歌艺精湛而备受赞赏。
一次,他的歌声吸引了一个叫做卓文君的女子,她是楚国的公主,美丽动人,才情出众。
卓文君深深地被司马
相如的歌声和才华所吸引,于是她决定将自己嫁给司马相如。
然而,司马相如却拒绝了卓文君的好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卑微的歌手,无法与卓文君这样的贵族女子相配。
后来,司马相如听说了楚国的国君楚元王想要纳卓文君为妾,
他心急如焚,决定前往楚国,以自己的才华争取卓文君的归宿。
在
楚国,司马相如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成功地帮助楚国
解决了一系列难题,赢得了楚元王的信任和赞赏。
最终,司马相如
成功地挽回了卓文君的婚姻,将她从楚国带回了长安。
司马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才华和智慧是无所不能的。
他凭借
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赢得了自己心爱的女子。
司马相如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人们明白,只要拥有才华和勇气,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司马相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有情有义的男子汉。
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司马相如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他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文章西汉两司马,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评价。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赋经过他揉和各家特色,加上他自己的创造建立起固定的散体大赋,成为后来诗赋的典范。
人物生平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
出生于安汉(今四川南充蓬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以訾(钱财)为郎,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
后来他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他为梁王写了那篇著名的《子虚赋》。
琴挑文君刘武去世后,相如离开梁地回到四川临邛,生活清贫。
临邛令王吉与相如交好,对他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
”于是相如在临邛都亭住下,王吉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
临邛富人卓王孙得知“(县)令有贵客”,便设宴请客结交,相如称病不能前往,王吉亲自相迎,相如只得前去赴宴。
“一坐尽倾”。
酒酣耳热之际,相如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
文君听到了司马相如的琴声,偷偷地从门缝中看他,不由得为他的气派、风度和才情所吸引,产生了敬慕之情。
宴毕,相如又通过文君的侍婢向她转达心意。
于是文君深夜逃出家门,与相如私奔到了成都。
卓王孙大怒,声称女儿违反礼教,自己却不忍心杀她,但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女儿。
司马相如的家境穷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之外,简直一无所有。
卓文君在成都住了一些时候,对司马相如说:“其实你只要跟我到临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们借些钱,我们就可以设法维持生活了。
”司马相如听了她的话,便跟她一起到了临邛。
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开了一家酒店。
卓文君当垆卖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
司马相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司马相如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摘要:一、司马相如简介二、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1.司马相如与汉赋2.司马相如的辞章艺术3.司马相如的作品影响三、司马相如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四、总结正文:一、司马相如简介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17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辞赋家。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曾任中郎将、谏议大夫等职位,同时也是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二、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1.司马相如与汉赋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汉赋上。
他是汉赋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枚乘、扬雄并称“汉赋三大家”。
他的赋作具有鲜明的个性,以描写山水、抒发豪情壮志为主题,形式独特,气势磅礴。
2.司马相如的辞章艺术司马相如的辞章艺术在当时无人能及。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皆为辞章艺术的瑰宝。
3.司马相如的作品影响司马相如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赋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学家,如杜甫、白居易等。
同时,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古代文学教育的典范,对辞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司马相如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司马相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不仅是汉赋的翘楚,更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创作的高峰,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总结司马相如,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辞赋家,他的名字与古代文学的瑰宝——汉赋紧密相连。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辞章艺术,成为了古代文学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司马相如的简介

司马相如的简介: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生平简介景帝时期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
司马相如出生于巴郡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1];另一说据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为蜀郡今四川成都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
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用钱换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武帝赏识景帝不好辞赋,待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
后来因病退职,前往梁地与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就在此时相如为梁王写了那篇着名的《子虚赋》。
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在位。
刘彻看到《子虚赋》非常喜欢,以为是古人之作,叹息不能与作者同时代。
当时侍奉刘彻的狗监主管皇帝的猎犬杨得意是蜀人,对刘彻说:“此赋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
”刘彻惊喜之余马上召司马相如进京。
司马相如向武帝表示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王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且更有文采。
此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为假托人物,设为问答,放手铺写,以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帝王奢侈为主旨,歌颂了统一大帝国无可比拟的形象,又对统治者有所讽谏,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此赋一出,司马相如被刘彻封为郎。
相如出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为唐蒙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
高考写作素材人物篇:司马相如

三一文库()〔高考写作素材人物篇:司马相如〕导语: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写作素材人物篇:司马相如,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人物简介】: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轶事典故】:▲犬子由来“犬子”本是司马相如的小名,后来竟巍巍然成了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怎么回事呢?据太史公《史记》的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也就是说“犬子”其实是他的乳名,或者名字。
就像“二毛”、“小胖”之类,难登大雅之堂。
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
最开始,“犬子”之称,其实并无小名之意,只是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小儿好养活,便特意选一个低贱的字词为之命名,以远离鬼魅,但因为司马相如长大后自己改了名字,“犬子”才成了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
自此而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历史以及文化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便纷纷用上了“犬子”一词,争相仿效,附庸风雅,竟一时蔚然成风,堂堂皇传至于今日,成为中国人日常用语之不自觉习惯。
▲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
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
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
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司马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因司马相如亦早闻卓文君芳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的简介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代文学家。
古代著名才子。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司马相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相如,字长卿,巴郡安汉县人,另说为蜀郡人,著名才女卓文君的丈夫,西汉杰出的辞赋家。
司马相如少时喜欢读书练剑,二十余岁用钱买了个官至,为汉景帝刘启的武骑常侍,但景帝不好辞赋,直到后来通过梁孝王刘武才结识了一批辞赋家,包括邹阳、庄忌等。
司马相如因病免职后到梁地做事,为梁王写了《子虚赋》,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见到《子虚赋》很喜欢,于是又将他召回京,司马相如再作《上林赋》,因此被封为郎。
司马相如为郎数年,曾出使西南夷,邛、笮、冉、駹、斯榆的君长都表示愿意向汉王朝称臣,又说服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西南边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因受贿赂被免官,不过很快又被重新启用,仍然为郎官。
司马相如不仅是公认的辞赋家、文学大家和美学大家,还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名家,其在文学史上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也是西汉盛世杰出的政治家,而他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束缚的爱情故事也为后世流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迁的《史记》多为王侯将相列传,其中也记载了三位文学家:司马相如、屈原、贾谊。
其中司马相如为一篇列
传,屈原、贾谊合并为一篇列传。
司马迁对于司马相如列传所用的篇幅远远大于后者,且收录了不少司马相如的文和赋,可见司马迁对司马相如的重视。
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成都人。
少时喜欢书籍和剑术,因仰慕蔺相如而改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花钱买了一个官,但是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
司马相如爱好辞赋,与梁王的幕僚们相处得十分愉快,在游梁时写下了《子虚赋》,成为有名的文士。
梁王去世,司马相如回到成都,与王吉设计吸引卓王孙等人。
在席间,司马相如弹琴表达对卓文君的爱慕,后两人私奔。
司马相如的老家家徒四壁,卓文君决定回到临邛卖酒。
卓王孙给夫妻一些钱财,让他们过得富庶些。
汉武帝无意间看到了《子虚赋》,得知是司马相如所作,召其回京。
后司马相如在汉武帝身边做文学侍从。
司马相如虽然口吃但善于写文章,后因病免官。
在司马相如生病时,天子曾派人去他家取书,担心书籍散失。
司马相如在还没死的时候写了一本关于封禅的书打算进献给天子,可是司马相如死后五年,天子才开始祭祀。
司马相如的名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经常在古代小说中看到男女主人公以此为爱情誓言,表示两个人足够的信任。
当男女主人公感情遭到挫折或者有误会的时候,看到这句话,能回想起之前两人之间的恩爱情谊,冰释前嫌。
这句诗出自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后人常把这句诗当作司马相如的名句,其实是文君所写。
前面两句是“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卓文君为了坚守与司马相如的爱情,不惜逃走。
后两人十分贫困,卓文君开设酒肆,当街卖酒。
夫亲卓王孙不舍得女儿如此辛苦,给了卓文君夫妻俩一些银两、田地和仆人,让夫妻俩活得滋润些。
司马相如要进京赶考,留卓文君一人在老家生活。
汉武帝即位,司马相如因为《子虚赋》得到武帝赏识,出人头地。
不久后,司马相如给卓文君修书一封,表达了自己想要纳妾的意愿。
卓文君写了一首《白头吟》作为回复。
卓文君用了两次“凄凄”,表现了自己第二次被丈夫抛弃,十分凄惨悲伤。
她的心痛不是一般的女子所能感受的。
女子出嫁是没有必要啼哭的,虽然离开了父母,但还有丈夫宠爱。
当初卓文君一心离开家随司马相如私奔,满以为会有个美满的结局。
如今,卓文君连丈夫的宠爱都要失去了。
但是卓文君不是一味隐忍,只知道哭泣的女人。
她说,如果你做不到心中只有我一个,我走;你能回来,我绝不离开。
《白头吟》成为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恩断义绝的作品,不得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