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2014-11发育支持护理

2014-11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国外现状


妊娠≥23周 出生体重≥500克
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
结果: 早产儿死亡率↓ 存活者的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 此问题已成为当下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挑战: 新生儿的健康照顾者创立一种最优化的氛围, 提供最有效的护理,减低各种残障率,提高生存质量。
国外早产儿出院相对标准
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
提供合适的体位的方法: 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交替进行; 工具:床单卷、 鸟巢、 水床、 蝴蝶枕
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
循序渐进的喂养前行为干预和喂养具体执行
早产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各种神经反射未臻完善,容 易出现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吸吮-吞咽-呼吸失调,行为 组织状态能力下降,导致经口喂养困难,虽然管饲营养 和肠外营养能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但会导致消化道 全部或局部刺激的减少,从而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安全有效的经口喂养能力常常是早产儿出院的一个主要 指标。
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
面对压力的运动信号 鬼脸扮相 打呵欠、张口 (肌肉等)猛抽 (手和足)伸展过度 手指张开 后背拱起 全身肌张力高或低下
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
面对压力的自主协调行为 手和脚寻找支撑点 吸吮 手触脚 屈曲体位 咕咕叫 抓住布类或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
Family Centered Care(1992) 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



行政部门参与 工作人员支持 建筑和设计 家庭参加 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家庭之间的支撑 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家庭教育(指导家属) 科研 伦理
Family Centered Care 以家庭为中心的照护
NIDCAP
早产儿母亲认知行为干预对母婴互动的效果研究

早产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
30
• NIDCAP干预实施开始于产房,贯穿至 入住NICU、住院期间、出院回家以及之 后的数个月。
• NIDCAP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旨在减少早 产儿脑对环境的期望与现实NICU环境的实施的重要临床意义
• 减少父母的应激、增强父母信心, • 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 • 较早开始经口喂养 • 降低IVH(颅内出血)和气胸发生率 • 减轻CLD(慢性肺病)严重程度 • 促进体重增长 • 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增强患儿的智力和身体素质的发育
5
早产儿
胎 龄:<37 w,32w,28w,24w 出生体重:<2500g, <1500g(VLBW),
<1000g(ELBW), <500g
1、VLBW多数是“珍贵儿” 2、许多VLBW母亲是高龄、患病,迫切要求
得到一个孩子
手掌婴 儿
6
早产儿流行病学
• 全球
– 早产儿发生率为9.6%,约 为1300万/年
28
• NIDCAP要求在进行照护或操作(如 喂养,采血)前、进行时和进行后,反复、 正规和自然地观察早产儿行为表现。
• 关注的重点是自我调节能力,当感觉刺激 适宜时,婴儿呈现自我调节行为,如出现 神经生物学稳定的体征。
29
• 相反,当输入的感觉刺激过于强烈或 不适宜时,则呈现回避或应激。基于 这样的观察,形成个体化照护的计划。
26
• 6.袋鼠式护理 将患儿与父母亲同 室,母亲环抱患儿, 犹如袋鼠,患儿肌 肤与母亲肌肤相接 触,可刺激患儿神 经感觉发育,促进 感情交流
27
• NIDCP通过提供 理想的宫外环境支持, 使早产儿在充满各种 感觉刺激的情况下, 维持更加稳定的自主 调节能力,在各种有 创性操作过程中保持 平稳的行为功能,从 而促进脑皮质发育。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相关综述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相关综述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相关综述【摘要】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及其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常常出现一些并发症[1]。

有效合理的护理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育支持护理[2](development supportive care,dsc)是一种为早产儿提供的护理方法,主要通过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改变新生儿病房的环境以及照顾方式,从而帮助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抑制胎儿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应急压力,在护理工作开展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先对新生儿的各项应激压力进行初步评估,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3],良好的发育支持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极低体重早产儿的预后,使得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对于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工作的临床意义、具体实施措施以及评估体系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31-021 早产儿实施dsc的意义近年来,为了加深对早产儿身体机能发育情况的了解,国内外专家均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发现,早产儿脑部发育不成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4],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可以引导其脑部的健康发展,而且,年龄越小脑部的可塑性越好[5]。

但是,这里所说的刺激是指的有利刺激,有害刺激对未成熟脑部的损伤作用强于成熟脑部。

也就是说,早产儿的脑部发育极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损伤,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的出现。

对早产儿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可以减少有害刺激对新生儿的损伤,同时还可以通过人为控制的有利刺激来进一步激发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引导其健康发展。

2 早产儿dsc的主要措施2.1 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的应用早产儿在出生的时候因为各项技能尚未达到一定要求,需要接受一定的诊疗,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接受抚触,必要时甚至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治疗。

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

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

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neonatal development supporting care)是指为减少NICU新生儿应激、促进疾病康复及生长发育而实施的干预策略。

国外研究已表明,其可改善患儿近期预后,如促进生长有助于喂养、减少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生理应激、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等。

一、环境包括新生儿新生儿床单位及床上用物等直接物理环境。

二、直接新生儿照护时发育支持护理1.靠近新生儿时:当照顾者靠近新生儿的床旁时,需要调整位置以便于能看清新生儿的脸。

新生儿的面部表情能够帮助照顾者意识到或理解新生儿的感受,能看出新生儿是否安定、舒适、是否处于休息的状态。

2.喂养:创造平静的、温暖的、光线幽暗的喂养不境。

鼓励父母母乳喂养自己的新生儿。

如果新生儿还没有足够的肌张力以可以趴在母亲胸前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将母乳泵出喂养。

管饲喂养时应使新生儿保持在舒服的体位,正确控制奶流量,同时提供小手指或安慰奶嘴给新主儿吸吮,有条件的话可以将新生儿放置于父母的前胸,做皮肤接触。

喂养期间应提供休息,喂养后持续支持新生儿,确保其舒服后进入睡眠。

鼓励父母认识到她们从一开始就是新生儿最重要的营养者和营养提供者。

2.打饱嘱:根据新生儿的暗示,可以将新生儿轻轻地靠近肩膀或靠着前胸,照护者的身体缓慢地上下移动,促使新生儿打饱嗝,打完饱嗝后持续以竖立位抱着新生儿,直至缓慢将新生儿放置于喂奶或休息体位。

4.更换尿片和皮肤护理:更换尿布和做皮肤护理前要准备各种物品。

确保房间温暖,注意新生儿的状态和体位。

当新生儿舒服地屈曲侧卧位时开始进行。

轻柔地包绕和支持新生儿。

用柔软、舒服和合适尺寸、质地、形状的材料。

清洁新生儿臀部,确保新生儿的踝部接近床上,轻轻抬起新生儿的大腿。

保持双腿屈曲。

避免仰卧位更换尿布,提高新生儿腿的时候脚踝离开床面会突然改变新生儿脑部的血流,且影响呼吸。

鼓励并帮助父母成为更换尿布和提供皮肤护理最好的人选。

早产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早产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早产成功案例分析报告引言:早产是指婴儿在妊娠不足37周时诞生。

早产儿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和进步障碍,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低体重、神经系统问题等。

然而,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护理的改进下,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能够成功地度过危险期,取得健康进步。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早产成功案例,探讨早产儿护理的关键因素和成功因素。

案例分析:该案例是关于一个早产儿的成功治疗和进步。

该婴儿于妊娠32周时诞生,诞生体重仅为1200克。

马上将婴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综合治疗。

医生和护士团队实行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呼吸机援助通气、养育箱保温、静脉输液营养等。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准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1. 早期诊断和干预:早产儿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特殊重要。

该早产儿在诞生后马上接受了全面的评估,并迅速开始了治疗。

2. 综合护理:早产儿需要综合护理团队的密切合作。

医生、护士、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各个专业人员共同制定治疗规划和护理方案,确保早产儿得到全面的护理。

3. 呼吸支持:早产儿的肺功能较为脆弱,往往需要呼吸机等援助设备来救助呼吸。

在该案例中,婴儿通过呼吸机援助通气,稳定了呼吸功能。

4. 营养支持: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较高,但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婴儿通过静脉输液等方式获得充分的营养,确保身体健康进步。

成功因素:1. 专业医疗团队:该案例中的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阅历和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对早产儿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

2. 悉心照料:医护人员赐予早产儿全面的照顾和关爱,包括保持温顺、定期观察、依时喂养等,确保婴儿的稳定和舒适。

3. 家庭支持:早产儿的家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乐观协作医护人员的治疗规划,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爱的支持,对早产儿的。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研究进展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研究进展

吉 林 医学 2 0 1 4年 1月 第 3 S卷 第 1期

1 4 9・
服色可以选择 粉红或淡 黄色 , 患儿 的衣物 、 窗罩等可采用 充满
童趣 的花案 , 病 房布 置上提供 安静 、 活跃 的氛 围。根据早 产儿
脉 留置针 留置 时问最长 , 局部红肿 、 针孔渗血 渗液及脱管发生 少, 与头皮静脉和 四肢静脉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头皮静脉 与 四肢静脉两者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n 引。护 理人员应合理 选择 穿刺静 脉 , 减少 穿刺 次数 和穿刺后 疼痛发 生情 况。丁春花经过研究后 提到 l l , P I C C置管具有操 作创伤
o n p r o p o f o l r e q u i r e me n t nd a a wa r e n e s s wi t h r e c a l l d u i r n g s p i n l a
[ 1 o ] L i e m E B , L i n C M, S l u e m a n M I , e t a k A n e s t h e t i c r e q u i r e .
me n t i s i n c e r a s e d i n r e d h e a d s [ J ] .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 2 0 0 4 , 1 0 1 ( 2 ) :
2 7 9 .
[ 1 1 ] x u L , Wu A S , Y u e Y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i n t r a — o p e r a t i v e
要 角 色 。 因 此 可采 取 在 N I C U铺 地 毯 减 少 人 员 步行 音 量 、 在 暖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所收治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患儿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而观察组32例患儿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发育支持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胎粪排尽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恢复体重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恢复体重的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每天均进行体重监测。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运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即新生儿的暖箱无遮光罩;未进行降低噪音的相关处理,未刻意避免高声交谈和讲话等;未进行鸟巢式护理;操作和护理较多,打扰频繁;新生儿的静脉输液时间较长,且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将其挪出暖箱。

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发育支持护理,具体如下。

1.2.1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

因此所有室内的窗户必须拉上窗帘,运用遮光罩将暖箱罩住,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1.2.2 降低室内噪音的刺激,营造安静的环境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故尽量不要在新生儿的暖箱与床边说话。

此外,走路轻柔,避免摔碰暖箱或用力敲打暖箱,电话与监护仪器的声音均调到最低,以免产生噪音污染。

1.2.3 舒适护理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

将新生儿的被单卷成鸟巢样,并将鸟巢样的被单放置于新生儿的暖箱之内,再运用色彩较为鲜艳的具有卡通图案的床单套在鸟巢外面。

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

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
关 键 词 支持 性 护 理 早产 儿 生 长发 育
Gr w t nd de l pm e t o h a veo n
Ke r s Ge r lnu sn y wo d ne a r i g
Pr m a u e R 7.1
・ 4 4 ・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 1 0 0年 1 第 2 月 5卷第 1 期

专 科 护 理 ・
发 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
叶 杰清 郑聪 霞
( 江 省丽 水 市 妇幼 保 健 院 , 江 丽 水 3 3 0 ) 浙 浙 2 0 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发 育支 持 性 护 理 对 早产 儿 生 长 的 影 响 。方 法 将 7 8例 早产 儿随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4 O例 和 对 照
儿实施 抚触 , 日 2次 , 次 1 n 抚触 在洗 澡后 每 每 5mi , 或 喂奶前进 行 , 触前剪 短指 甲 , 抚 双手适 当抹婴儿润
肤油, 以轻 柔 的 动 作 分别 对早 产 儿 的头 面部 、 腹 胸
部 、 肢 、 足 、 部进行 抚触 。 四 手 背
幽暗和 昼夜交替 的周期性 光照相结 合的环境 。
分贝, 医护人 员说话 轻 、 操作 轻 、 走动 轻 , 尤其在靠 近 早产儿 时降低 音量 ; 护仪及 电话音设 定最小音量 , 监 及 时 回应 监护仪 报警 ; 要用力 摔碰 暖箱 门 , 不 勿将仪
器 放置在 暖箱上 以减 少 震动 刺 激 ; 创造 一个 安 静 的
环境。
和精 神健 康 发 育 , 生 长 发 育 过 程 和 预 后最 优 化 。 使
组 3 例 , 察 组 在 常规 治疗 及 护 理 的基 础 上 实 施 发 育支 持 性 护 理 , 变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 ( C 环境 和护 理 方 式 , 8 观 改 NI U) 对 两 组 早 产儿 体 重 、 量 、 养 耐 受 情 况进 行 观 察 。结 果 两 组 早 产 儿在 体 重 、 奶 喂 喂养 不 耐 受 方 面 比较 差 异 均 有显 著意 义 ( < O 0 )进 奶 量 比较 差 异有 极 显 著 意 义 ( < O 0 ) 结 论 发 育 支 持 性 护理 能 使 早 产 儿 有安 全 感 , 善 睡 眠 状 P .5 ; P .1。 改 态 , 高 早产 儿 喂 养 耐 受性 , 进 营养 , 快 体 重 增 长 , 进 疾病 恢 复 , 早 产 儿 生 长 发 育具 有 促 进 作 用 。 提 增 加 促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例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6T14:39:32.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鲍兴丽
[导读]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在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

鲍兴丽(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在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10%[1]。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2]。

国内外研究表明,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如促进生长,有助于喂养,减少生理应激,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等[3,4]。

发育支持护理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的照顾。

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5例早产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发育支持护理的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是通过改变早产儿周围的环境和照顾方式,预先保障新生儿及其家人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

它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5]。

发育支持护理要求工作人员改变工作形态,观察早产儿行为,思考自身行为对早产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并给予适当照顾;视早产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以早产儿的行为作为照顾上的指标。

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及需求调整照顾步伐,提供个体化的体位安置、个体化的喂养计划及皮肤接触机,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

2 发育支持护理的理论基础
早产儿各系统本身发育不成熟易发生体温调控能力差、颅内出血、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感染、视网膜病和慢性肺部疾患、对抗或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弱、无体力维持某一体位等[1]。

胎儿在子宫内环境较舒适,声音频率低,羊水弹性刺激肌肉发育,温暖,无侵人性刺激,且在子宫包裹中有安伞感;而早产儿在宫外环境有害因素多:强光和噪音的刺激,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疼痛无法预期,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肢体活动无边界。

而这些变化对早产儿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3 发育支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3.1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噪音和强光作为应激原导致应激反应,引起早产儿心跳、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加,体重增加不理想,打搅睡眠和改变睡眠状态[6]。

强光还可使早产儿视网膜受伤害,视网膜病的发病几率上升。

而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可致听力障碍[7]。

因此,应给早产儿建立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早产儿室温度一般保持24-26℃,晨间护理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55%~65%。

控制室内光线明亮度,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调整早产儿室的光线明亮度,暖箱内25ftc,室内60 ftc,特殊治疗时100 fte。

床旁使用合适的灯光,亮度适合观察评估即可,为避免灯光照射眼睛,必要时遮盖眼睛。

控制室内声音强度<60dB,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避免在暖箱上进行病历记录,走动轻,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于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宜用力摔碰暖箱门。

3.2 合理放置早产儿的体位
采用鸟巢式包裹支持体位:四肢屈曲和身体对称,髋部于中线位略微内收,肩部略微向前,头部置于正中位,并与躯干部保持直线,双手可自由活动,手靠近脸,可促进发展手一嘴综合能力,提高早产儿的自我安慰度。

同时,改变传统的仰卧位为主体位,采取以俯卧位为主,仰卧位、侧卧位为辅,并适时更换体位。

有研究发现早产儿俯卧位时可预防呼吸暂停的发生,促进胃排空及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8]。

3.3早产儿抚触
抚触是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抚触时应让抚触台局部温度达到32~34℃。

根据早产儿行为反应进行调整,并与早产儿睡眠、觉醒周期一致,抚触时监测其反应,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对所有早产儿进行抚触。

传统的抚触体位为先仰后俯法即由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

徐慧琴[9]发现采用先俯后仰法即由背部-背侧面-头部-四肢-仰卧位面部-胸腹部对早产儿进行抚触时更安全舒适,更有利于自如地为早产儿进行抚触达到预期效果。

抚触可满足早产儿肌肤的饥渴,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抚触能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对改善窒息新生儿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4 制定24h的护理计划
根据早产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医疗需要和喂养需要制定一天的护理计划,使照顾有时间规律,尽量提供完整的睡眠时间,不宜突然惊醒早产儿。

如设置昼夜交替的环境、设置安静时间段等。

发现早产儿疲惫时,给予休息时间,经常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及时抚慰。

3.5 提供非营养性吸吮
对于静脉营养的早产儿和鼻饲喂养的早产儿非哺乳目的给予合适的安慰奶嘴使其产生吸吮动作,尽快掌握复杂的吸吮,获取吸吮经验。

吸吮动作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几率[16]。

据报道[19]安慰奶嘴可通过刺激VI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促进5一羟色胺的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

因此,它可以缓解有创护理操作时所致的疼痛。

综上所述,发育支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满足于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改善早产儿的未来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2~200.
[2]汪万华.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 11,10(2)61-63
[3]刘芳,刘晓娜,周春风,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附152例I临床对照研究)E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3):34~36.
[4]胡素君,王玲.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E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4):740~742.
[5]王惠良,肖海鸟,王莉聪,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lB):2964~2965.
[6]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策C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7]王莹,刘军,张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623~625.
[8]林秀珍,刘志慧.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F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4):145~147.
[9]徐慧琴.新生儿抚触体位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 2003,2(2):34~35.
[10]于果,周燕霞,候新琳,等.缓解有创护理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的方法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5):292~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