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血管介入治疗
常见介入手术分类特点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常见介入手术分类特点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一、血管介入手术(一)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溶栓术、动脉闭合器植入术、支架植入术等诊断性血管造影、常规血管成形术、溶栓术等归于清洁手术,术前无须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感染发生率一般在4-8%,通常是无症状的,常见的术后感染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如果确实发生感染,感染源通常是在使用之前被污染的血管造影导管。
此外,再次穿刺或留置鞘的重复导管被认为是增加围手术期感染的风险因素之一。
动脉闭合器植入术,包括胶原栓塞治疗和缝线介导的闭合装置,越来越多地用于心脏和外周血管的治疗。
使用这些装置后,已经报告的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腹股沟蜂窝织炎和股动脉内膜动脉炎。
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症和在过去6个月内放置经皮缝合闭合器,在考虑使用经皮闭合装置的患者时应慎重。
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这类手术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支架感染是血管内治疗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这可能继发于多种因素,包括异物的存在和支架植入部位的炎症存在。
尽管感染是一种统计上的低风险事件,但严重的并发症与这种感染有关。
目前尚无理论支持血管支架植入常规应用抗菌药物,但对于高危患者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高危因素包括:主动脉、髂动脉、肾动脉、冠状动脉和骨下动脉部位支架置人部位存在炎性反应;支架感染主要风险因素为7天内重复介入手术,短时间内反复局部穿刺或局部保留血管鞘超过24小时,可能还与支架的类型有关。
(二)血管移植物手术血管移植物手术虽然是清洁手术,假体移植物感染是罕见的事件,但一发生,具有高死亡率。
因此常规推荐血管移植物置入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血管移植手术后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周血管移植物介入手术也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例如股浅动脉再通和血液透析采用血管移植物时)。
(三)下肢浅静脉血管功能不全相关手术目前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方法包括血管内热消融,硬化治疗和动态静切开。
与这些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通常是轻微的,包括感觉异常和浅静脉炎。
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疗效分析

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疗效分析[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的疗效和优势。
方法将该院2007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非血管介入治疗,观察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更高,空洞缩小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的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结核;非血管介入;肺结核;介入[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a)-0015-02难治性空洞型结核是一种治疗较为困难的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肺部组织的广泛性破坏,并合并多种疾病,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疗效十分重要[1]。
介入诊疗技术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逐渐应用到临床中,该院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肺结核,效果显著,为研究分析使用非血管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型结核的疗效和优势,现对该院2007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难治性空洞型肺结核患者4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
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在38~78岁之间,平均(52.66±7.51)岁。
实验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在39~79岁之间,平均(52.89±7.24)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药物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实验组患者给予非血管介入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使用19~22号穿刺针,ct准确定位后进行局部麻醉,穿刺,进入空洞内嘱患者屏气,注入0.2 g丁胺卡那霉素、0.1 g异烟肼,然后拔出穿刺针。
肺癌的介入放射学(1)非血管性介入

成功率为 8 % , 3 平均穿刺次数为 13次, 获得诊 断性标本者
占 9 %。 T透视也有引导经支气管穿刺 活检的研究 , 7 c 其诊断 准确性 为 7 % ~ 0 。C 0 8% T透视的缺点是操 作人员接受较多 的 x线 照射 。 4 超声 :超声 引导穿刺 活检具有 与 c T透视类 似的优
三、 定位 引导 设 备
18 8 3年 , d 应用经皮经胸穿刺活检 技术从一肺炎患 L 朗
者身上获得 了细菌学资料。3年后 ,Meef r nte 运用谚技术诊 i
断了肺癌。这是非血管性介八方法在 啼癌诊疗上最早应用。 其 后的多年里 , 由于没有定位导向设备 , 且穿刺针 口径太 大. 故并发症明显 ,该技术 的应用受到限制。19 9 6年,D r  ̄ e n 和 u dn xe咖 采用了 1 8 G和 I 9 G的薄壁穿刺针 , 使人们重 新接受了该项技术 。 后随着细胞病 理学 的发展 , 影像技术 的进步以及对并发症 的有效控 制 , 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应 经 用越来越广泛 i i ,
不够时 , 需作多次穿刺 , 从而在胸膜上造成多个 穿刺孔 、 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 ; 同轴针一 次穿刺成功即可通 过外套针行多次 取材 .胸膜上 只会形成一个穿刺孔 ,但在胸膜上形成的穿刺
孔 较 大 …。
常见的经皮穿刺 活检针有 :()c i 1 h a针 , b 可获取细胞学 标本 ; 2 ( )We 针 . c 可获取细胞学标本 , 5 %可获取小 约 0 组织碎片用于组织学检查 ; 3 T r盯针 , () u 刀 既可获取细胞学标 本 ,也可获取组织碎块;( )G n针 , 2 4 陀e 7 %可获取组织芯: f 1 m —C t ,0号 , 获取组织芯; 6 5T u针 2 可 l)自动活检针 . 可获 取组织学标本I; ( ) - 7 可拆卸 自动活检针 ,8号 , I I 可获取组织 芯。 有研究认为 自动活检针在 诊断准确性以及减少并发症方
巨大肝血管瘤非血管介入治疗一例

龙源期刊网 巨大肝血管瘤非血管介入治疗一例作者:高尚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1期【关键词】巨大肝血管瘤;非血管介入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女,43岁,以右上腹部饱胀感6个月入院。
体检:右上腹略膨隆,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前肋间、肝下界右锁骨中线季肋缘下两横指,肝表面欠光整、无压痛。
CT平扫:肝脏形态、比例失调,肝脏可见一约12×10×11cm3、轮廓清晰、边缘光整、包膜完整、密度一致的低密度病灶,肝组织受压缩小,CT增强:病灶动脉期周边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大部分强化、静脉期廓清明显延迟;CT诊断:巨大肝血管瘤,CT下活检:病灶内抽出暗红色血液,未检到实质性组织。
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5umol/L,临床诊断:巨大肝血管瘤。
首先选择经血管技术治疗,肝总动脉和肝右动脉造影:肝右动脉及分支呈巨大抱球状,未见典型肝血管瘤葡萄样征象,据此考虑该病灶为非完全动脉供血;改为经皮经肝病灶穿刺非血管技术,CT导引下,多角度、多方位穿刺病灶,边穿刺边注药,尽可能使药物均匀弥散地注入病灶内;由于病灶巨大,治疗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7天,每次治疗前复查肝肾功能,每次注射药物:平阳酶素8mg+碘化油10ml。
结果:术后六个月复查,肝CT:病灶明显缩小,约为:2.0×3.0×2.0cm3,药物浓聚,被压缩的肝组织体积基本恢复,化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7.0umol/L,达到了临床治疗目的。
2讨论肝血管瘤多以动脉供血为主,部分为动、静脉混合供血,少部分以静脉供血为主;而如此巨大的肝血管瘤以静脉供血为主很少见;这可能是:①先天组织结构不良、以静脉血供为主;②随着肿瘤的增大,动脉血供不足导致静脉血逆流,最终以静脉血供为主。
该病人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就会发生黄疸,病灶的占位效应也会使肝功能逐步下降,二者共同作用最终会导致肝功能急剧下降肝肾衰竭。
以往巨大肝血管瘤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过程复杂风险大费用高;介入多采取血管技术治疗,而采取非血管技术治疗如此大的肝血管瘤尚少有报道。
非血管介入科-肿瘤消融技术

三、具体措施和步骤
治疗的全过程一直在影像设备的观察和引导下进行,治疗靶向 性精准、范围清晰、过程容易控制,周围的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 对直径3厘米以下的肿瘤,单次消融治疗就可消除局部肿瘤,达 到和外科手术切除一样的效果; 对大于3厘米的肿瘤,可采用单点或者多点叠加消融治疗的方法 。 可以先对肿瘤进行动脉栓塞,使部分肿瘤坏死后,再采用单针 或者多针多点叠加消融治疗最终把整个肿瘤烧死。 光动力治疗在腔镜监控下进行。
4、冷冻(氩氦刀)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手术探查不能切除 累及重要结构 原发癌已较好控制或较 为局限的转移性肿瘤 癌肿巨大,可行减瘤负 荷 患者无痛苦,消融范围 可实时显示
二、先进程度、包括与原有项目、技术比较有 何特点
肿瘤消融治疗是一种杀伤肿瘤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肿瘤微创 切除治疗方法。 实施消融后,坏死的组织部分被人体吸收,这些坏死组织由于 其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从此发挥特殊的抗癌 作用,强化患者的免疫功能,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上述原发性或者转移性晚期肿瘤、不能承 受放疗化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均可接受消融治疗。
肿瘤消融新技术汇报
(射频/光动力/微波/冷冻)
介入医学中心
目录
内容及用途 先进程度、包括与原有项目、技术比较有 何特点 具体措施和步骤 所需条件(注明是否需添加器材)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内容及用途
1、射频 2、光动力 3、微波 4、冷冻
1、彻底,安全性高 灭活肿瘤细胞的局部热消融 可单独进行治疗或者与其他如放 射介入TACE、化疗、粒子治疗 等手术联合治疗肿瘤 可应用于肝癌、肺癌、骨癌、前 列腺癌、肾癌、子宫肌瘤等实体 性软组织肿瘤 小病灶最适合,可完全一次消融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非血管介入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在身体内部插入薄管(导管)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非血管介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非血管介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利用X线摄影技术来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造影通常用于检查冠脉、脑血管、肺部血管、肾血管等。
2. 血管扩张(Angioplasty):血管扩张是通过导管内放置一个特殊的球囊,然后将球囊膨胀,以扩大狭窄的血管。
血管扩张常用于治疗冠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3. 血管栓塞(Embolization):血管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如金属线圈、栓塞剂)放置在血管内,从而阻塞血管,使肿瘤、畸形等病灶缺血坏死。
血管栓塞可用于治疗肾肿瘤、宫颈畸形、肺动脉栓塞等。
4.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置于病灶内,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常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等。
5. 放射性栓塞(Radioembolization):放射性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放射性微小球体(如银屑状球体)注入肿瘤血管中,从而使肿瘤局部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栓塞常用于治疗肝癌。
6. 经皮经导管抽取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此技术常用于治疗肝内胆管阻塞,通过导管插入肝内胆管,进行造影和引流。
非血管介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心血管病、肿瘤、肝胆疾病、中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非血管介入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对高龄、高危患者更加友好。
然而,非血管介入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应症有限等。
总之,非血管介入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非血管介入治疗(附31例分析)

摘 要 目的 研究无水乙醇非血管介入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3 例功 1
能失调性 子宫 出血 患者 , 面麻 醉后行 子宫腔造影 , 表 了解子宫腔容量 , 同时注入等 量无水 乙醇 , 留 3 保
—
5分钟 后抽 出, 反复 2 3次 , 察疗效 。结果 2 观 9例(35 %) 9 .5 出血停止 ,3 ( 19 %) 1例 4 . 4 月经量恢 复
5 %)bedn oe ;1 ae 4 .4 5 l i s pd 3css(19 %)b i e m o d 6css( 16 %) l d gbcm e e gt l n bc enmu ;1 a 5 .1 be i e ed ・ u g a e en a
c s ov ay 8css(8O % ) es u e o tre o !1 n css( .5 u r eec in l  ̄ b ms ;1 a ' e i l e 5. 6 m nt dpr dr u dt 1i1 d2 ae 64 % t n xio n i e n o1/8 a e i x
a o t —5 m n ,ad sc e u,r e t bu3 i s n u kd i o t e a d2—3t e . l I e et a  ̄re . eut 2 a s( 3 t p e m s q eC  ̄ f c w so vd R sl cs 9 . i a . I b s9 e
, Lu Do g h , i n z i
No n一  ̄ ̄c l r i t r e U n r am e t 0 y n U n u e i e b e d n i a【 1 u l n e v n o d te l n f d aU e o  ̄ t rn le i g B l
介入治疗学

精品课件
11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
• 二、肝癌肝移植 器官移植是人类20世纪医学发展的巨
大成就之一,肝脏移植作为大器官移植的 代表,是当今外科领域最尖端的手术之一, 被誉为当代的“医学之巅”,成为拯救终 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肝脏移植是现 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标志和医院综合实力的 体现。但是肝脏移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肝脏供体少、移植肝血液种植转移等。
一定规律排列,对肿瘤组织进行近距离、高剂量 照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适应症为:⑴术
中残留;⑵介入治疗后复发者;⑶少血供型肝癌
⑷肿瘤直径〈7cm;⑸没有侵犯大血管者。
精品课件
15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比较
• 三、肝癌的微创治疗
• 3.肝癌射频消融术 在B超或CT引导下 将射频电极针准确插入肿瘤,利用电极发 出的热能使肿瘤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这 一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 于耐受,一般在局麻下即可完成,适合于 直径5cm以内的病灶或不能耐受手术者。痛 苦小,并发症也少。目前认为其近期疗效 与手术切除相当,但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血管性介入治疗
• 一、血管疾病方面: •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如四
肢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非特异性大动脉 炎;肾动脉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布-加综合征 腔内治疗;下肢动静脉溶栓治疗等)。控制出血 (鼻出血、肺大咯血、急性胃肠道出血、急性创 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栓塞治疗)。血管瘤的 治疗(肝动脉瘤栓塞治疗等)。下肢静脉滤器植入 术及各种血管造影诊断等。
精品课件
19
裹性脓肿穿刺引流术。肝、肾、胰腺等囊 肿引流术及囊壁灭能术。心包积液穿刺引 流术。阻塞性黄疸经皮穿刺引流术。
精品课件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血管介入治疗
一.该治疗对于我科患者拥有以下几项优点:
1.它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
2.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4.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
5.此种治疗其时间短,每个患者大约在10-20分钟内完成治疗。
在
6.可视的情况下,靶向给药,可大大提高穿刺的准确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二.治疗的疾病:
1.在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术、
2.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3.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关节炎、
4.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问盘
5.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