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非血管介入治疗
肿瘤的介入治疗(最新)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 是指在X线、CT、B超等影像设备导向下,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动静脉、 自然管道、术后的引流管道或直接穿刺抵达病变区域,进行影像学诊断或取得组 织细胞、细菌或生化方面诊断,同时进行各种特殊的治疗。
介入放射学现状 七十年代以来,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且已 经分出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肿瘤介入分类
1.血管内介入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术和经导 管动脉栓塞术。 2.非血管内介入包括:无水乙醇消融术、射频 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氩氦刀、高能聚焦超 声和粒子植入术等。
常用器材
1.穿刺针 由针套和针芯组成,有的带闭塞器。 2.扩张器 用以扩张穿刺部位的穿刺孔及皮下组织,减轻血管的损伤。 3.导丝 又称引导钢丝,用于引导导管的插入、通过,加强导管的本原理 1.正常肝脏血供70%~75%的来源于门静脉, 25%~30%来源于肝动脉;而肝癌血供的 95%~99%来自于肝动脉,是经肝动脉栓 塞术的解剖学基础。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基本原理 2.肝癌血管具有虹吸作用,肿瘤血管缺乏平 滑肌,肿瘤组织无库普弗细胞,缺乏吞噬 能力,有利于碘化油较长时间并特殊集聚 在肿瘤血管及组织内,使其缺血缺氧坏死, 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此为经肝动脉 栓塞的肿瘤生物学基础。
• 动脉灌注化疗与血管造影一起进行 • 采用Seldinger技术 • 导管选用4F/5F Cobra、RLG、VER、Headhunter、Simmons等多
种型号 • 肿瘤供血靶动脉插管造影及药物灌注 • 选择敏感抗癌剂:DDP、5-Fu、MMC、ADM或EPI、MTX、NVB等 • 间隔4~6周重复治疗
肺癌的介入放射学(1)非血管性介入

成功率为 8 % , 3 平均穿刺次数为 13次, 获得诊 断性标本者
占 9 %。 T透视也有引导经支气管穿刺 活检的研究 , 7 c 其诊断 准确性 为 7 % ~ 0 。C 0 8% T透视的缺点是操 作人员接受较多 的 x线 照射 。 4 超声 :超声 引导穿刺 活检具有 与 c T透视类 似的优
三、 定位 引导 设 备
18 8 3年 , d 应用经皮经胸穿刺活检 技术从一肺炎患 L 朗
者身上获得 了细菌学资料。3年后 ,Meef r nte 运用谚技术诊 i
断了肺癌。这是非血管性介八方法在 啼癌诊疗上最早应用。 其 后的多年里 , 由于没有定位导向设备 , 且穿刺针 口径太 大. 故并发症明显 ,该技术 的应用受到限制。19 9 6年,D r  ̄ e n 和 u dn xe咖 采用了 1 8 G和 I 9 G的薄壁穿刺针 , 使人们重 新接受了该项技术 。 后随着细胞病 理学 的发展 , 影像技术 的进步以及对并发症 的有效控 制 , 皮经胸穿刺活检技术应 经 用越来越广泛 i i ,
不够时 , 需作多次穿刺 , 从而在胸膜上造成多个 穿刺孔 、 增加
并发症发生率 ; 同轴针一 次穿刺成功即可通 过外套针行多次 取材 .胸膜上 只会形成一个穿刺孔 ,但在胸膜上形成的穿刺
孔 较 大 …。
常见的经皮穿刺 活检针有 :()c i 1 h a针 , b 可获取细胞学 标本 ; 2 ( )We 针 . c 可获取细胞学标本 , 5 %可获取小 约 0 组织碎片用于组织学检查 ; 3 T r盯针 , () u 刀 既可获取细胞学标 本 ,也可获取组织碎块;( )G n针 , 2 4 陀e 7 %可获取组织芯: f 1 m —C t ,0号 , 获取组织芯; 6 5T u针 2 可 l)自动活检针 . 可获 取组织学标本I; ( ) - 7 可拆卸 自动活检针 ,8号 , I I 可获取组织 芯。 有研究认为 自动活检针在 诊断准确性以及减少并发症方
非血管介入科-肿瘤消融技术

三、具体措施和步骤
治疗的全过程一直在影像设备的观察和引导下进行,治疗靶向 性精准、范围清晰、过程容易控制,周围的正常组织得到保护 。 对直径3厘米以下的肿瘤,单次消融治疗就可消除局部肿瘤,达 到和外科手术切除一样的效果; 对大于3厘米的肿瘤,可采用单点或者多点叠加消融治疗的方法 。 可以先对肿瘤进行动脉栓塞,使部分肿瘤坏死后,再采用单针 或者多针多点叠加消融治疗最终把整个肿瘤烧死。 光动力治疗在腔镜监控下进行。
4、冷冻(氩氦刀)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手术探查不能切除 累及重要结构 原发癌已较好控制或较 为局限的转移性肿瘤 癌肿巨大,可行减瘤负 荷 患者无痛苦,消融范围 可实时显示
二、先进程度、包括与原有项目、技术比较有 何特点
肿瘤消融治疗是一种杀伤肿瘤较多而损害机体较轻的肿瘤微创 切除治疗方法。 实施消融后,坏死的组织部分被人体吸收,这些坏死组织由于 其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而具有瘤苗作用,从此发挥特殊的抗癌 作用,强化患者的免疫功能,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上述原发性或者转移性晚期肿瘤、不能承 受放疗化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均可接受消融治疗。
肿瘤消融新技术汇报
(射频/光动力/微波/冷冻)
介入医学中心
目录
内容及用途 先进程度、包括与原有项目、技术比较有 何特点 具体措施和步骤 所需条件(注明是否需添加器材)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内容及用途
1、射频 2、光动力 3、微波 4、冷冻
1、彻底,安全性高 灭活肿瘤细胞的局部热消融 可单独进行治疗或者与其他如放 射介入TACE、化疗、粒子治疗 等手术联合治疗肿瘤 可应用于肝癌、肺癌、骨癌、前 列腺癌、肾癌、子宫肌瘤等实体 性软组织肿瘤 小病灶最适合,可完全一次消融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

非血管介入名词解释非血管介入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在身体内部插入薄管(导管)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非血管介入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非血管介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利用X线摄影技术来观察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造影通常用于检查冠脉、脑血管、肺部血管、肾血管等。
2. 血管扩张(Angioplasty):血管扩张是通过导管内放置一个特殊的球囊,然后将球囊膨胀,以扩大狭窄的血管。
血管扩张常用于治疗冠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3. 血管栓塞(Embolization):血管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如金属线圈、栓塞剂)放置在血管内,从而阻塞血管,使肿瘤、畸形等病灶缺血坏死。
血管栓塞可用于治疗肾肿瘤、宫颈畸形、肺动脉栓塞等。
4.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置于病灶内,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常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等。
5. 放射性栓塞(Radioembolization):放射性栓塞是通过导管将放射性微小球体(如银屑状球体)注入肿瘤血管中,从而使肿瘤局部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栓塞常用于治疗肝癌。
6. 经皮经导管抽取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此技术常用于治疗肝内胆管阻塞,通过导管插入肝内胆管,进行造影和引流。
非血管介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心血管病、肿瘤、肝胆疾病、中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非血管介入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对高龄、高危患者更加友好。
然而,非血管介入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操作技术要求高、适应症有限等。
总之,非血管介入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肿瘤介入治疗等相关知识

细胞并直接杀死,还可以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 性作用杀伤肿瘤细胞,而且抗体能够被肿瘤快速 摄取,在体内正常组织中可快速清除,毒性低。
• 肿瘤综合治疗的目的是使肿瘤: 1、饿死 2、药死 3、醉死 4、烧死 5、冻死 6、照死 7、杀死
2. 生物治疗:应用生物学方法改善宿主 个体对肿瘤应答或直接的生物学效应治疗, 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其中免疫 治疗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细胞(CIK)、免疫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基因治疗包括仰癌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等。
3. 放射免疫治疗:目前,是利用单克隆抗体 (mAb)为载体,耦联放射性核素特异性杀伤肿 瘤细胞的导向治疗。利卡汀(碘〔131I〕-美妥昔
• 3. 微波消融术:在CT、超声等影像设备监控等特点下, 用专门的治疗针经皮肤穿刺进入肿瘤内,利用微波炉一样 的原理,使肿瘤组织局部在几分钟内达到70℃以上的温度, 引起肿瘤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即:“烧死”肿瘤。目 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肝癌、肝血管瘤、 外周型肺肿瘤、 肾肿瘤、子宫肌瘤等。
• 4. 氩氦刀:在CT或B超定位引导下将氩气刀准确穿刺进入 肿瘤体内,首先启动氩气,在15秒内将病变组织冷冻至零 下140℃~170℃;关闭氩气,再启动氦气, 可使病变组织 温度从零下140℃上升至零上20℃~40℃从而施行快速热疗。 此种冷热逆转疗法,对病变组织的摧毁尤为彻底。即: “冻死”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肝、肺、乳房、 子宫、肾、前列腺癌。
业务学习
肿瘤介入治疗等相关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
定义 :
肿瘤学课件:肿瘤介入治疗

多种介入治疗技术的综合应用已成为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是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 皮穿刺动脉血管,并沿着血管径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肿 瘤靶血管,实施介入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肿 瘤的供血动脉,或将抗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区,直接杀死癌 细胞;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 瘤体积缩小;或施行双介入,即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 结合在一起注入靶动脉,既阻断供血,同时药物停留于肿 瘤区起到局部化疗,杀死肿瘤组织的作用。肿瘤的血管性 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
刺激和化疗药物的损害使动脉内膜增生,常发生在肝动脉、支气管动脉等。 (2)神经损伤:可发生在脊髓动脉、支气管动脉及脑动脉化疗灌注时,可能与化
疗药物和造影剂直接损伤神经组织或刺激血管造成痉挛有关。发生在脊髓动脉时, 可表现为截瘫或节段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发生在脑动脉时,可造成视网膜损害, 严重者可有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导致死亡。 (3)化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脏毒性、心脏毒性 等。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均与灌注所用的化疗药物本身和剂量有关。也因患者 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同。
门脉海棉样变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1. 适应证: TAI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恶性原发或转移 性肿瘤,常用于肝癌、肺癌、食管癌及盆腔肿瘤等的治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2. 并发症:主要与导管及药物对血管及灌注区域组织刺激有关。 (1)血管狭窄及闭塞:常发生在长期化疗灌注的靶动脉。由于留置导管等的长期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Seldinger 技术
介入放射学分类

介入放射学分类
介入放射学是一种以放射学技术进行诊疗的医学领域。
根据介入放射学的操作方式和疾病治疗目的,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介入放射学的操作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类: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和非血管内介入放射学。
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是指通过血管进入人体,进行治疗或检查。
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支架等。
而非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则是指不通过血管进入人体进行治疗,例如介入治疗肿瘤的射频消融、微波治疗等。
根据介入放射学的疾病治疗目的,可以将其分为诊断介入放射学和治疗介入放射学。
诊断介入放射学是指通过放射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例如经皮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等。
而治疗介入放射学则是指通过放射学技术进行疾病治疗,例如介入治疗肝癌、肾癌等。
除此之外,介入放射学还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器官进行分类,例如心血管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肝胆介入放射学等。
总之,介入放射学分类是根据介入放射学的不同操作方式、疾病治疗目的和涉及的器官等因素进行的。
这些分类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效果。
- 1 -。
非血管介入治疗是什么?

非血管介入治疗是什么?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手术范围越来越广,按诊疗技术分类,介入治疗可以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
非血管介入治疗是什么?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医用耗材经血管途径将特定的医用耗材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
而非血管介入治疗,则是指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医用耗材经皮肤穿刺或人体现有的其他腔道途径将特定的医用耗材导入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
除血管介入类手术外,像活检术、成形术、灭能术、引流术、造瘘术、再通术等介入手术均属于非血管介入领域,其相应的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有各种腔道支架、球囊、导管、导丝、活检钳、穿刺针、引流管、吻合器等等。
按各自使用部位不同,非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大致可以分为呼吸呼吸介入材料、消化介入材料、泌尿介入材料、肿瘤介入材料和通用材料。
在介入治疗市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得益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日益增长,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发展较快。
目前,市场规模遥遥领先于非血管介入市场,相较于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市场受到的关注程度远远不足。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发布的《2016-2020全球非血管支架市场报行情》报告中显示,2015年全球非血管支架市场规模大约是5.3亿美元,2017年将增长到5.844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4%。
我国非血管介入市场起步较晚。
目前规模较小,但随着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非血管介入市场增长较快,增速远远超过全球市场。
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7年我国非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31亿元,同比增长19.23%。
预计2018年将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9.35%。
但我国非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目前还是以进口产品为主,只有极少数国产厂家(南京微创、有研亿金等)涉足此领域,进口替代程度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与微波消融治疗的机理
射频(460-500kHz)与 微波(2450MHz )
均能够激发组织细胞内的离子振荡,从而产生热量,温度
可达80~120℃。 射频或微波电流→作用电极→组织细胞→离子振荡→热
效应→蛋白凝固→肿瘤死亡
射频
微波
频率
波长 → → → → →
内冷却型
可灌注型
多弹头型
多针双电极型
将微小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内,利用粒子 持续发出低能量伽马射线,持续低剂量辐射近距离 杀伤肿瘤细胞,局部有效剂量大,能使肿瘤组织遭
受最大程度的杀伤,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轻微。
125I放射性粒子是目前最常用的粒子。
放射性粒子的种类
同位素 半衰期 伽玛射线 能量Mev 组织穿透 距离cm 半价层
125I
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体积缩小,肝 内碘油沉积不完全
对少碘油区进一步行RF治疗
患者MRI检查示肝S6见5×5cm病灶,增强扫描见不 均匀强化,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行TACE术后肿瘤区域碘油 沉积不完全,部分碘油未沉 积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
分次行PEI治疗
术后复查肿瘤区域碘油沉积 致密均匀。
CT引导下非血管微创介入治疗
肿瘤非血管介入治疗的特点
精准微创; 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恢复期短;
化学消融治疗机理
(chemical ablation)
将无水乙醇、冰醋酸、稀盐酸等化学物质经化 学消融针注入到肿瘤内,化学物质在组织中弥
散后与肿瘤细胞和组织的直接接触使肿瘤细胞
迅速脱水,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毁损
肿瘤非血管微创介入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微创介入治疗中心硕士
李常仑
肿瘤非血管微创介入治疗概念
利用影像手段精确定位肿瘤组织,并在影
像导引下采用经皮穿刺途径将微创介入治疗器
械插入肿瘤组织,利用化学消融剂、冷/热物
理消融技术、放射性粒子内照射等方法治疗肿
瘤称为肿瘤局部微创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下非血管微创介入治疗
60.2d 60.2d 2.7d 16.79d
0.028 0.38 0.412 0.021
1.7 ------4.5 1.6
0.025 2.5 10 0.008
192Ir 198Au 103Pd
125I粒子外形与物理学特征
0.4~0.9mCi/粒
活度单位:毫居(mCi) 治疗剂量描述:戈瑞(Gy),cGy
125I粒子由吸收125I的微小银棒和钛外壳组成。
直径为0.8mm,长度为4.5mm
直肠癌术后右侧盆壁软组织转移放化疗后复发
盆腔CT示:右侧坐骨、 肿瘤组织冷冻消融治疗 耻骨转移瘤并周围软组 织肿块形成
2个月后CT复查,原肿瘤 组织呈低密度无强化区
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右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CT:右髂血管旁 淋巴结增大
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的裂解,从而使靶 区的细胞坏死;② 低温对血管微循环系
统的损伤。
物理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优缺点
优点:
消融区域内保证肿瘤完全灭活 有较多的临床研究支持
缺点 价格昂贵 容易损伤膈顶及空腔脏器
肝癌 NCCN 2009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内照射
(Radioactive Seeds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单电极射频针消融组织后 形成的椭球形凝固灶
水冷式微波天线消融组织 后形成的椭球形凝固灶
氩-氦冷冻消融的机制
氩-氦冷冻系统调控温度范围:
+45 ℃到-175℃
冷媒:氩气;热媒:氦气。 利用氩气冷效应和氦气热效应,快速完 成冷冻-升温-冷冻-复温治疗循环。 机制:① 低温下细胞内外冰晶形成,引
起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外渗透压发生
PET/CT:肿大淋巴结有活性-转移性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PEI治疗
卵巢癌术后,多程化疗后盆壁淋巴结复发
PET-CT示卵巢癌术后化疗后盆 壁复发
术后5个月复查肿瘤消失
肝癌介入治疗原则 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
目前公认动脉栓塞化疗(TACE)为治疗中晚期的首选疗 法,但由于肝细胞癌多合并有肝硬变,因此反复多次的TACE 会加重肝功能的损害; 对于富血供的结节型或团块型肝癌,TACE联合消融(RF, PEI,HIFU)治疗(如先使肿瘤呈“乏血供”状态,再行消 融治疗)。 对于非临近重要器官的病灶首选物理消融治疗, 以期完全 灭活肿瘤,临近重要器官的病灶可选PEI。
肿瘤组织的目的。临床以无水乙醇消融应用最
多。
优点:
最廉价的介入治疗方法 可重复性好,作用范围大
缺点:
不能保证肿瘤的完全灭活 术中病人痛苦较大,术后易引起“醉酒”症状
物理消融
(physical/themal ablation)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 冷冻消融: cryoab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