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美文

合集下载

来生嫁给苏轼美文摘抄

来生嫁给苏轼美文摘抄

来生嫁给苏轼美文摘抄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他的美文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轼美文的摘抄:
1. 《东坡梦》: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追逐真理和美好才能留下真正的痕迹。

2. 《赤壁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苏轼以草船借箭之事,展现了智慧和机智,将文化和表达融为一体。

3.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谁问,塞上长城空自许。

《满江红》是苏轼激昂抗争的一篇词作,通过对抗金朝的壮烈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国家命运的挚爱和担忧。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轼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疑问,展现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5. 《江城子·密州出猎》:带上猎猎寒旗去,登山涉水人不知。

苏轼以丰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人的行动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苏轼的美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方式,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热爱和思考,他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走进苏轼作文(精选10篇)

走进苏轼作文(精选10篇)

The lamp of life is ignited by enthusiasm, and the boat of life moves forward because of hard work.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走进苏轼作文(精选10篇)走进苏轼作文1苏轼虽然早已逝,不朽诗篇流万世。

——题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诗词量仅次于李白。

他曾经在京城做过三品的礼部尚书。

后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调到西湖去当太守,他修建了苏堤,无意中还发明了“东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个西湖的百姓都很爱戴他。

他天性风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钓鱼;坐船去欣赏风景;去游览各地名胜;品尝杭州自己独有的各色美食……颇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气势,他还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他生性嗜酒,颇有一股豪放之气,常常在酒楼里大醉而归。

许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他酒后挥毫洒墨,应运而生的。

我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遗憾,因为他生在宋朝,如果他生在唐玄宗时期,肯定不会比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逊色。

我从以上资料看出他不但人长得帅,心灵也很美。

可潘贵他也很得帅,但他见风使舵,金钱至上,完全与托德和衣店的老板有得一拼。

据说他坐马车经过大街时许多妇女都把水果糕点往他手里塞。

他还巴结权贵,拼命往前挤,当个知府还不满足。

最后还是落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为他的贪婪无耻、势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走近苏轼,让我领略拥有一颗美心,才能拥有流芳百世的美文。

走进苏轼作文2在古代的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

因为他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宋词: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多病不胜衣”。

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

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著名散文,供大家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著名散文:范增论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诗案了结了。

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定了一方的窄窄的水土,判你一个“监视居住”,然后窃笑。

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看你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

中国诗人的心弦的确如风中的芦苇,脆弱、敏感,更何况是你这位被贬谪的流放诗人呢!
不是吗?三月的一天,你与朋友走在通往黄州郊外三十里沙湖的半路上.一场不期而遇的雨突然袭来,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朋友一个个叫苦不迭,你却依然且行且
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跋涉在泥泞中。

为什么你能如此从容,因为你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的不测的风雨,你也不正是在气定神闲中一路走过来了吗?
不过,毕竟那些日子还是如梦魇般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

春天来了,但温暖不是属于你的,料峭的风还是把你从酒神赐与你的微醺中唤醒了,于是你的触觉神经告诉了你两个字—-“微冷"。

戏剧性的一幕怎么发生得这么快,风雨悄然消逝,一轮斜阳正在我前行路上的山头向我含笑。

回首刚刚跋涉的风雨路,你仿佛顿悟了一个道理:政治上永远没有无风无雨的日子,政坛就像一张赌台,要想摆脱无常的大悲大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离开。

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陶渊明的《归去来》,江海湖山中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问渠—鲍鹏山:苏轼,飘渺孤鸿

问渠—鲍鹏山:苏轼,飘渺孤鸿

苏轼:缥缈孤鸿鲍鹏山我们大多都知道苏轼的这样一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东坡先生果然平等而爱人。

我想,“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一种极高境界,表明他已超越了动辄从道德角度对人下判断的中国知识传统,他对人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的宽容与同情。

但我们还要知道东坡先生的另一面:好骂。

这被他的同代人作为他文章的缺点提出来的特点,则正是东坡先生脾气的活写真。

他说他眼中无一个不好人,但并不表明他没有是非观念,更不表明在他眼里这世界一切都是可爱的。

不,不可爱的人与不可爱的事到处都有。

我等俗人碰到了,往往隐忍不发,甚至一些人还把这鼓吹为修养。

大家视东坡先生的修养如何?但他一遇到这类事便会骂,他生性不耐烦,我觉得“不耐烦”是人性纯洁的标志之一。

他说他碰到不喜欢的人与事,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反过来想,能把蝇自吞下肚去的,大概不是修养高,而正可能是人恶心。

我有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伟大的作家一定具备看似矛盾的两点:一是他须具有慈悲心肠,有广博的怜悯与推己及人的宽容;二是他又须具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无畏精神。

庄周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孟轲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鲁迅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东坡先生也具有这类品质。

当然,这后一点往往给作家带来很多的麻烦。

但人生在世,以一己个幸存在于广大的世间,岂能没有麻烦?岂能没有与他人及社会的冲突?恰恰相反,人格越伟大,这种冲突越激烈,麻烦也就越大。

当东坡先生一再写诗,对他所见所闻的王安石新法流弊进行批评时,御史台的小官僚们便有了莫大的“道德义愤”-作为臣子,怎么能谤讪圣上?舒亶在上给皇帝的表状中诘问道:“轼之所为忍出于此,其能知有君臣之义乎?”所以他“不胜忠愤恳切之至”地要求神宗“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南宋•朋九万《乌台诗案》)。

于是,皇帝派人赶往湖州,革去刚刚到湖州上任的苏轼的官职,押回京师审问。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代称)。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2、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3、豪者、侠者——苏轼每当我吟诵起苏轼的诗、词、文,心中便会激荡着一股豪放激荡之气。

眼前往往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高山之巅,山脚下江水滔滔不绝,微风使他的衣袂飘飘,并吹拂着他的头发,他敞开心胸,向那山、那水抒发他永远坦荡的情怀,与那永远豁达的心境。

谁能不说他是一位豪者?!从他那豪放派疏荡的笔风,与他那为人处世洒脱的性格,豪者一词便舍他其谁。

他的豪放,不全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事,可怜白发生”的悲壮自嘲;不全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不羁;不全是曹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雄壮志向;也不全是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萧瑟凄凉。

他便是他,他的豪放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黯然神伤;他的豪放是官场失意后仍傲视群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清高孤傲;他的豪放是历经坎坷后仍豁达处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不计俗事;他的豪放是丧妻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悲凉。

正所谓,成亦豪,败愈豪;喜亦豪,哀愈豪。

真正的豪者,不会因外物而熄灭心中的浩然之气,更不会因外物而改变笔尖流露出的豪气。

我说苏轼是一位侠者。

读他的作品便会从心底感受到一种像读武侠小说般的爽感。

他的笔墨、他的经历、他的作为,无一不透着两个字——传奇。

他的一生便如一部小说,读下去滋味难解。

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武侠,而是具有一颗仁侠之心的文人墨客。

他的侠义,不全是萧峰“痛饮一场,放手大杀”的无所畏惧;不全是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忠报国;不全是杨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痴情骇俗。

他便是他,他也会喝酒,却不似萧峰那契丹大汉来得那么激烈,而是“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闲适从容;他也爱国,却不似郭靖那鲁钝之人来得那么执着,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英气;他也痴情,却不似杨过那倔强不屈之人来得那么极端,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追忆思念。

正所谓,乐亦侠,苦愈侠;胜亦侠,溃愈侠。

真正的侠者,不在于有没有一身傲视天下的武艺,也不在于有没有真正为为国为民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只要心中装着仁义,装着天下苍生,即使无法施展“拳脚”,退而隐居,一样是一位侠之大者。

苏轼,这个集豪、侠于一身的人。

也许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他依然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他的豪放,他的侠义,必当感动一批又一批的后生。

4、与苏轼相遇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

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

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

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

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

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

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

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

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

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

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

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

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

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

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

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

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5我读苏轼幼时的我,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熟读成诵,其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对个中精深的哲理却并不深谙,只是读出了庐山的奇异,庐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了解了原来诗竟可以神奇地将画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仅精要地再现了惠崇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画作之形象,而且还不为原画所囿,表现了画笔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事物,使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和蓬勃生机,将画意与诗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少年的我,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读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绝色佳人喻绝佳胜景的绝妙之笔,反复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后来的我,读《江城子》,读苏轼与妻子伉俪情深;读《水调歌头》,读苏轼对弟弟深挚的同胞情谊,以及超然达观的襟怀;读《念奴娇》,读苏轼豪放词的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阔。

直到现在,我开始读懂苏轼了,读懂了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物与我皆无尽”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读懂了他戏谑自己的学生秦观“小人繁须也”的诙谐幽默……这就是苏轼———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一位才华横溢、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人所钦佩的一代文豪。

他的名、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被人们所铭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6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

”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风光霁月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

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

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